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7008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苏教版.docx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

学校班级考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2011-2012学年度第二次阶段性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6分)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4分)

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轻轻地kòujī()知识的大门,在知识的世界里mànbù(),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求索的艰辛,我们可以xúnmì()英雄人物成长的足迹,língtīng()伟人的谆谆教诲。

2、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4分)

踌躇不绝名副其实自相矛盾眼花缭乱锱珠必较

走投无路永往直前班门弄斧明察秋豪别出心裁

错别字

改正

3、名句默写。

(10分)

①安不忘危,。

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一联是:

③,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苏轼的《浣溪沙》中,化用白居易的“听唱黄鸡与白日”的一句诗:

⑤海纳百川,;壁立千仞,。

⑥“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

⑦青山有幸埋忠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鲁迅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

B、《飞鸟集》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C、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也能增长人的知识。

D、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部分同学意志不坚定,经营者随机应变的逃避检查,是黑网吧难根除的主要原因。

B.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

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我市新世界广场“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6、走进名著。

(8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的小说,与这一作品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的姊妹篇是《》(2分)

(2)《当“海盗”去》中,汤姆在确定当海盗计划前,他还计划做什么?

汤姆最后选定当海盗的理由是什么?

(3分)

(3)汤姆·索亚是一个淘气的少年,一天半夜,他和哈克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他们看到了。

汤姆与蓓姬在洞中迷路,期间,他们遇到过印第安人乔。

半月后,汤姆打开堵死的洞口,发现了。

当汤姆带着哈克再度进人山洞,他们又发现了。

(3分)

7、实践与探究。

(6分)

(1)我国有很多独特的民间传统节日,请你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4分)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

①②③④

(2)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每当此时,祖国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

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2分)

【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人们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    ”之意;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

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

“粽”和“宗”音近,取“    ”之意。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5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8、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有什么作用?

(3分)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是唐代王建的绝句,在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

B.首句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使人不由得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C.第二句表明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桂花。

意境悠远,耐人寻思。

D.结尾作者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5题。

(14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千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北人:

北方人。

菱:

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叫菱角,可食。

仕:

做官。

啖:

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及反,市罢( )

(2)至之市(    )      

(3)或曰:

“啖菱须去壳”(    )(4)欲以清热也(    )      

11.翻译句子。

(4分)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其人自护所短。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B.是吾剑之所从坠昂首观之

C.而置之其坐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无自信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3.请你谈谈【甲】文中郑人的思维方法和【乙】文中北人的思想分别错在哪里。

(4分)

【甲】:

【乙】

三.阅读《社戏》选段,回答14--18题。

(13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分)

15、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2分)

16、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选段中“我”的心情变化。

(2分)

→急切→

17、选文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用四字短语给这幅画起个名称《》。

(1分)

18、联系全文说说,选段

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19.平桥村因《社戏》而为世人所熟知,如今当地人决定开发旅游资源,请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为他们设计一些旅游项目以供参考。

(2)为他们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3题。

(12分)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

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

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

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

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

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

“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

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

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学校班级考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

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

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

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

“买得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

”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选文有改动)

20.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

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

(3分)

答:

21.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2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

2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4分)

⑴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答:

⑵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

“买得太多了……”

答:

23.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第三部分作文(40分)

24.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很多令你难忘的“那一次”:

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次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

请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写出真情实感。

⑵不得出现真实班级、人名。

⑶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叩击漫步寻觅聆听(4分)

2.(4分)

错别字

改正

3.①盛必虑衰(10分)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③草木知春不久归

④休将白发唱黄鸡

⑤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⑦白铁无辜铸佞臣

4.D(2分)

5.A(2分)

6.

(1)马克·吐温(1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分)

(2)他还计划做兵士、加入印第安人行列当大酋长。

(1分)汤姆最后选定当海盗的理由是:

他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到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产生逆反心理;做海盗更花哨,更有前途,名声将传遍世界。

(2分)

(3)无意中目击到了一个凶杀案:

一个印第安人名叫乔的坏家伙杀了人(鲁滨逊),并嫁祸于波特。

(1分)发现乔已饿死在洞口旁。

(1分)当汤姆带着哈克再度进人山洞,他们发现了装着金钱财宝的箱子。

(1分)

7.

(1)①元宵节②重阳节③春节④端午节(4分)

(2)团圆    怀念祖宗(敬重祖宗不忘祖宗)(2分)

8.被月光照的发白的地面,栖息在树上的鸦雀,冷露,桂花。

(1分)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思乡怀人的气氛。

(2分)

9.D.(2分)

10.(4分)

(1)等到

(2)到…去

(3)有(的)人(4)用,用来      

11.翻译句子。

(4分)

(1)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那人故意掩盖自己的弱点。

12.C.(2分)

13.(4分)

【甲】处理问题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

【乙】明明不识菱角,偏要不懂装懂,闹出笑话。

14.“我“和小伙伴去赵庄看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2分)

15.表现小伙伴驾船本领的高超及他们欢快的心情.(2分)

16.轻松(愉悦等)沉静(自失)(2分)

17.月夜航船、月夜行船等(1分)

18.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和对江南农村美景的热爱。

(2分)

19.

(1)示例:

乡野泛舟、田头煮豆、赵庄看社戏。

(2分)

(2)示例:

观赏自然古朴风光,回味浙乡农家生活。

(2分)

20.“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1分)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

(2分)

21.示例:

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

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2分)

22.

(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

(2分)

(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

(2分)

23.(3分)示例一:

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

(“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

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24.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