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6974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

《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docx

环评上岗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及答案

1、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

1)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7)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通过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2、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环境保护要求:

总原则是:

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保护要求是: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不得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等处设置。

3、地表水环境现状质量调查中监测断面的选择:

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

调查范围的两端;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的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水质急剧变化处、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水文站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

一般布置三类断面:

对照,控制,消减断面,在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对照断面。

4、清洁生产指标的含义:

⑴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规模、工艺、技术、装备;

⑵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单位产品取水量、能耗、物耗,原辅材料的选取(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可回收利用性);

⑶产品指标,质量、包装、销售、使用、寿命优化、报废;

⑷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水: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单位产品主要水污染物产生量;

废气:

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单位产品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

固体废物:

单位产品主要固体废物产生量;

⑸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⑹环境管理要求,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环境审计,废物处理处置,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相关方环境管理。

5、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其他项目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其环境保护管理类别,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⑴短期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程度及范围;

⑵不利气象条件下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以及浓度分布图;

⑶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变化;

⑷对没有配给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⑸必要时对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7、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

1)分析项日生产工艺过程,绘制生产工艺污染流程图,分析工艺过程的主

要产污环节并在工艺流程图屮标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

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

2)根据要求,作原料、成品和废物的物料平衡估算。

3)分析核算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等污染物放量。

4)正常工况分析。

8、本法中清洁生产的定义:

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10、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

公众参与的主体:

对规划: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和编制机关可以委托承担该建设项目或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和机构。

公众参与的形式:

公众意见调查、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

公众参与的时间:

公众参与应当在报告书保送审查前进行,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行听证会,并应附对公众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11、“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⑴工程分析;⑵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⑷清洁生产;⑸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⑹风险评价;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⑻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⑼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⑽公众参与。

12、生态环评评价因子筛选的技术要点

⑴明确生态系统类型;⑵分辨生态层次;⑶所选因子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⑷内容全面(敏感保护目标、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13、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

⑴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⑵监测项目;⑶监测范围、点位布设和监测频次;⑷样品采集、传输、前处理和分析测定;⑸全程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⑹监测方案的实施和承担者的资质要求。

14、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物

污染物:

渗滤液(ss,BOD,COD,大肠杆菌),大气污染物(TSP,氨气,二氧化硫,恶臭),噪声

17、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

⑴填埋场渗虑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⑵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造成污染;

⑶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⑷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堆周围地质环境影响,滑坡等;

⑸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⑹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鸟类等在填埋场觅食的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⑺填埋场中的塑料袋、纸张可能飘出场外,造成污染

⑻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收到污染。

1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19、公路、道路交通噪声防治对策;

通过线路比选、道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间距离的调整、道路路面结构、路面材料改变、道路和敏感建筑物之间的土地利用规划、道路车辆的行驶规定,临街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变更、声屏障和敏感建筑物本身防护或拆迁安置降低减轻公路、道路交通噪声。

20、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

⑴工程基本数据;⑵污染因素分析;⑶污染物排放量统计;⑷非正常工况分析;⑸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的储运;⑹交通运输;⑺土地的开发利用;⑻环保措施方案分析;⑼总土布置方案分析;⑽补充措施与建议。

21、跟踪评价的定义;

对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检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

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22、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⑴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⑵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c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⑶进行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⑷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⑸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影响评价和动态管理;⑹进行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研究保护措施;⑺研究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⑻得出结论。

24、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

就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25、确定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依据:

⑴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⑵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⑶地表水域规模

⑷水环境质量要求。

2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

(1)工程组成完全。

一般建设项目工程组成有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

(2)重点工程明确。

(3)全过程分析。

(4)污染源分析。

(5)其他分析。

2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⑴确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的环境目标;

(2)识别、评价相应规划层次的环境影响;(3)筛选、识别或寻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可行的规划方案;(4)规避不利的环境影响或使环境影响最小化;(5)征求公众的观点与意见。

29、固体废物的定义:

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30、减少生态影响的工程措施

1.⑴方案优化:

选点选线避让环境敏感目标、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采用环境友好方案、环保建设工程;⑵施工方案合理化:

规范化操作、改变传统落后施工组织;⑶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与队伍管理,运营期环境监测与导标管理。

31、建设项目环评专题的设置?

32、环评中气象资料需调查的内容:

(不明确)

1)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类别,遵循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原则,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

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包括:

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采集者退散

2)常规高空气象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

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规调查项目包括:

时间(年月日时)、探空数据层数、每层的气压、高度、气温、风速、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

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1次的距地面1500米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33、清洁生产水平,问一个新建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达到三级水平,是否需改进;

当一个建设项目的全部指标达到三级标准,说明该项目在六类指标等方面做得一般,作为新建项目,需要在设计等方面做较大的调整和改进,使之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4、建设项目如何进行分类管理;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其他项目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其环境保护管理类别,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36、生态保护应遵循的原则:

⑴体现法规的严肃性;⑵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⑶满足多方面的目的要求;⑷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⑸全过程评价与管理;⑹体现产业政策方向与要求;⑺突出针对性与可行性。

37、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的内容:

⑴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和环境要素;⑵确定监测的范围;⑶选择监测方法;⑷经费预算;⑸审核制度;⑹实施机构。

38、水环境预测方法:

⑴数学模式法⑵物理模型法⑶类比调查法⑶专业判断法

39、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完整性的质量特征:

 

4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⑴、点源的排放;⑵、排放数据;⑶、用排水状况;⑷、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41、废物管理制度:

⑴废物交换制度;⑵废物审核制度;⑶申报登记制度;⑷排污收费制度;⑸许可性制度;⑹转移报告单制度。

42、地表水水质评价因子选择原则:

a工程废水排放的主要特征污染物b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c国家和地方水质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

42、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Ⅱ、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2)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除上述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

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

43、工厂废水BOD大于CODcr,数据的合理性。

44、焚烧厂选址原则

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规定,并符合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的要求。

45、常用零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

⑴河流充分混合段;⑵持久性污染物;⑶河流为恒定流动;⑷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4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内容。

(1)识别、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选址(选线)、工程规模的环境合理性;(3)对生产工艺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4)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充分有效;(5)环境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是否最小化;(6)征求公众的观点与意见。

47、规划环评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48、工程分析中总图布置方案的内容:

(1)分析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

(2)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3)分析村镇居民拆迁的必要性。

49、危险废物的性质:

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

50、举五种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⑴收集现有资料;⑵收集各级政府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⑶现场调查;⑷收集遥感资料;⑸访问专家。

51、噪声污染防治中从声源上控制的措施:

声源上降低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建设项目避让或线路摆动;

52、影响识别作用主体(主体指建设项目)

 

54、从制定与执行两方面简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系。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标准优先国家标准执行。

55、监测计划的内容:

⑴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和环境要素;⑵确定监测的范围;⑶选择监测方法;⑷经费预算;⑸审核制度;⑹实施机构。

56、ISE=数学表达式

ISE=CPQP/(CS-Ch)Qh

三、简答题:

1、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

1、环境噪声应全部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个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与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7、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通过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2、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环境保护要求

1、垃圾填埋场选址应付和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

2、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

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监测断面的选择

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需能反映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需能反映环评项目所在区域的污染特征,并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环评使用的水环境信息,还需同时考虑实际采样时间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采样断面最好能与国控或省控断面重合或接近。

4、清洁生产的指标

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3、产品指标;、4、污染物产生指标;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6、环境管理要求。

5、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核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1、短期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其距源距离,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程度及范围;

2、不利气象条件下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及浓度分布图;

3、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变化;

4、对没有配给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5、必要时对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7、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

1、利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的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服反应式。

2、作原料、成品和废物和近似物料平衡的估算;

3、说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来源,并在工艺流程图的有关部分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

8、清洁生产的定义:

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9、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

形式:

举行论证会、听证会

主体:

有关单位、专家、公众

10、“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1)  工程分析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及评估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凡涉及水土保持的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水土保持方案。

11、有效源高、烟气抬升高度、烟囱几何高度的关系。

有效源等于抬升高度与烟囱几何高度之和(He=△H+Hs)

12、生态环评评价因子筛选的技术要点

1、明确拟评价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2、分辨不同的生态层次

3、选择的评价因子应具有代表性

4、从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角度考虑

5、法规要求的评价因子也必须包含

13、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

1、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2、监测项目

3、监测范围、点位布设和监测频次

4、样品采集、传输、前处理和分析测定

5、全程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6、监测方案的实施和承担者的资质要求

14、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物

1、  大气污染物:

TSP、氨、硫化氢、甲硫醇及臭气。

15、噪声污染防治中从声源上控制的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

2、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

3、加强设备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4、见建设项目避让或线路摆动。

16、大气稳定度的分级和表示方法

1、稳定度可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

2、表示方法:

A、B、C、D、E、F。

17、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

1、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对地表水的污染;

2、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

3、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4、填埋场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5、填埋场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6、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鸟类、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7、填埋场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和景观破坏。

8、流经填埋场取得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1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为特定工业区.

19、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

1、工艺基本数据;2、污染因素分析;3、污染物排放量统计;4、非正常工况分析;5、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的储运;6、交通运输;7土地的开发利用;8环保措施方案分析;9、总平面布置方案分析;10、补充措施与建议。

20、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

1、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2、体现污染预防原则;3、容易量化;4、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2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行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2、进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进行上述二者的关系分析,即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4、进行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5、进行拟建方案环境和理性论证;

6、进行全过程的影响评价和动态管理;

7、进行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研究保护措施。

8、究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包括环境监理和生态监测,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3、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

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24、确定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依据: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收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

25、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即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

26、减少生态影响的工程措施

1、方案优化

(1)选点选线规避环境敏感目标;

(2)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

(3)采用环境友好方案;

(4)环保建设工程

2、施工方案合理化

(1)规范化操作;

(2)合理安排季节、时间、次序。

(3)改变传统落后施工组织;

3、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1)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与队伍的管理

(2)运营其环境监测与“达标”管理。

27、清洁生产水平,问一个新建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达到三级水平,是否需改进;

是,作为新建项目,需要在设计等方面作较大的调整和改进,使之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8、生态保护应遵循的原则:

1、能反映生态系统的优劣,特别是能够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

2、能反映生态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尽可能定量化;

3、能用于规制开发建设活动的行为方式,即具有可操作性。

29、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的内容:

1、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和环境要素;

2、确定监测的范围;

3、选择监测方法;

4、经费预算;

5、审核制度;

6、实施机构。

30、水环境预测方法:

1、数学模式法、2、物理模型法、3、类比调查法、4、专业判断法。

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和海拔高度以及位置图;

2、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出口内径(m);

3、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4、烟气出口速率(m/s)

5、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6、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7、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明确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32、废物管理制度的内容:

1、废物交换制度;

2、废物审核制度;

3、申报登记制度;

4、排污收费制度;

5、许可证制度;

6、转移报告单制度。

33、地表水水质评价因子选择原则:

1、排放的主要特征污染物;

2、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

3、国家和地方水质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

34、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2、国家污染物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