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84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言

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概念题)P1

答:

广义上的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国家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经济理论和学说的一个总成。

狭义的西方经济学,则是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指西方国家经济学界有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证和规范的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

二、什么是经济学?

(概念题)P19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

三、稀缺(概念题)P14

答: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总是有限的。

稀缺不仅包括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也包括劳务和时间的有限性。

四、机会成本(概念题)P15

答:

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选择的收益,简言之,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代价。

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代价。

在人们的每一次选择中,不仅有看得见的经济成本或生产价格,还有隐藏在背后的机会成本。

因此,机会成本又被称之为影子价格。

五、生产可能性曲线(概念题)P15

答:

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一个社会在既定时间和既定技术条件下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及其可能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组合。

它可以表达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相关的经济问题:

资源的稀缺及由此形成的约束,资源用途的选择,资源运用的效率,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等。

大炮

6000A·R

·C

·D

·S

E

10000黄油

六、经济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问答题)P17

答: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产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数量的产品满足不同程度的需要。

因此,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就是一个确定哪些需要应当优先满足和满足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第二,怎样生产?

生产产品的方式方法很多,一个国家满足其社会成员需要的方式方法也很多,需要作出恰当的选择,以力求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需要满足。

第三,为谁生产?

有限的资源给谁使用,为满足谁的需要来使用,这里涉及到了产品的分配问题,以及决定产品分配的资源占有问题。

第四,谁作出经济决策,以什么程序作出决策?

选择问题也就是一个决策问题。

谁有权来作决策,以什么方式来作出决策,这对于选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决策主体、决策程序问题,涉及到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问题。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概述

一、“经济人”的概念及其在微观经济学中的意义?

(问答题)P26

答:

所谓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

经济人假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经济人是理性人;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

经济人的概念是微观经济学对微观个体的行为所具有的共性的一种归纳。

经济人是自利的,但不一定是自私的。

最大化不仅仅是经济人的行为动机,而且也是他的行为方式。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问答题)P22

答: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调节机制。

有关价格均衡问题的研究贯穿微观经济学的始终,成为其核心内容。

三、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问答题)P28

答:

1、投入——产出方法;2、最优化或最大化分析方法;3、均衡分析方法。

4、边际分析方法。

第三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概念题)P38

答: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某一价格水平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需求有两个条件:

第一,消费者愿意购买;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既有能力购买。

二、供给(概念题)P44

答:

供给是指生产者或卖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应不同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三、均衡价格及均衡价格的形成(论述题)P48

答:

(1)概念:

均衡价格是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用图形表示,就是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之点的价格。

(2)形成原理:

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及价格的波动而形成。

一是价格过高的情况。

价格过高,会刺激生产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但是却会减少消费者的需求数量,这样就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少于供给数量,造成供过于求。

供过于求会形成一种迫使市场价格下降的压力,进而促使生产者减少该商品的生产或供给,把供给规模降至均衡水平。

二是价格过低的情形。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过低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供给量则会减少,需求数量多于供给数量,造成供不应求。

这样会形成提高价格的推力,抑制需求而刺激供给,使供求趋向于均衡点。

总而言之,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以及价格的波动,最终会使一种商品的价格确定在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既没有供过于求,也没有供不应求,市场正好“出清”。

因此,所谓的均衡价格,就是能够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保持平衡的价格,或者说,这种价格能够促使需求和供给趋向平衡,形成稳定的市场。

(3)联系现实:

房价、股票、菜篮子

(4)个人认识与观点:

四、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区别(问答题)P42

答:

(1)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偏好、预期等)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这种变化单纯反映需求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的相关性,在几何图形上,它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之间的变化或移动(P43见图3-3)。

(2)需求变化也称需求水平的变化,是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之外的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如前面所说的相关商品价格和供求的变化,消费者收入、偏好和预期的变化,这些因素或单独或共同出现变化,引起商品需求量的相应变化,这就是需求的变化(P44见图3-4)。

这种需求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对于某种商品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即由这条需求曲线向另外一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出现了新的需求曲线,显示了一种新的需求水平。

五、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区别P47

六、需求曲线P40

在一般情况下,这一需求函数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即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

PDDX=f(Px)

PeE

OQeQ需求曲线

七、市场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P51

1.市场机制如何引导当事人解决基本经济问题。

首先,生产什么的问题。

生产者拥有资源的支配和使用权,他们愿意生产那些有利可图的产品,即那些市场价格高于其生产成本的商品,使得生产者的攻击在弥补了其成本支出之后还可以获得利润。

而消费者则要求生产使其得到满足的产品,他们拥有形成购买力,形成市场需求的“货币选票”,从而对运用资源生产什么也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

其次,为谁生产的为题。

再次,怎样生产的问题。

第四,谁掌握决策权。

2.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首先,均衡价格的形成是供求波动的结果,其次,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与需求理论

一、效用(概念题)P62

答: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它既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也是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一种主观评价,同时,还是消费者消费上追求的目标。

消费者作为经济人,在消费行为中具有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动机。

二、边际效用(概念题)P64

答: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的变动量与商品消费量的变动量之比。

即:

总效用的变动量

边际效用=

商品消费量的变动量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

总效用是指连续消费某一类商品时或消费不同种类商品时所得到的全部效用的总和;而边际效用则是指连续消费某一类商品时,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或者说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概念题)P65

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所消费的商品量的增加,每一新增单位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也就是说,随着人们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增加消费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却越来越低;或者说,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其稀缺性在降低,人们对其需要的迫切程度在降低,人们对于该商品价值(效用)的评价也趋于降低。

四、无差异曲线(概念题)P81

答:

所谓的无差异曲线,就是把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效用差别的各个商品组合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曲线,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都是相同的。

五、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分歧在哪里?

(问答题)P73参考P74、P78、基序概念+P94.5

答: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是两种效用理论.它们之间的分歧来自于对效用是否可以度量及是否需要度量的不同认识。

它们依据自己的认识,各自对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作出了分析描述。

六、序数效用论认为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问答题)P86

答:

按照序数效用论的分析,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满足点。

该切点所满足的条件,即边际替代率=价格比率,就是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也就是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序数效用论认为,有理性的消费者经过选择,最终总可以找到使他获得最大满足的均衡点。

达到均衡点后,制约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偏好、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就不会改变自己的这一消费均衡状态(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给自己带来最大化效用的状态)否则,他或者是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约束。

(图表)

七、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问答题)P76

答: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效用为0,即MU=0,在这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也就是说,消费者已经从对该商品的消费中得到了最大满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如果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其达到效果最大化的条件就是:

MU1=MU2=MU3=…=MUn=λ

p1p2p3pn

这一均衡条件表示,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时,任何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所认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即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约束的消费者,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商品消费组合面前,应当怎样作出选择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或者说消费者的选择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第五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生产函数(概念题)P100

答:

生产函数是指要素投入与产量产出的函数关系,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某种产品的产出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及其组合比例,或者说,产量是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及投入比例的函数。

用公式表示就是:

Q=f(K,L,T,.…,N)

递减规律(P103可参考班红线27题):

在技术条件不变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当达到一定点后,边际产量(报酬)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至下降到0,甚至为负数。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概念题、辨析题)P134

答: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生产者行为的核心。

生产者要实现利润最大化,首先要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必要条件。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称利润最大化原则,是适用于所有市场类型分析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三、短期生产函数下生产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问答题)P104、图5-2

答:

通过对短期生产函数所表现的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生产过程作出阶段性的划分,进而寻找出合理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和合理的生产阶段。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量递增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总产量在加速增加。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量递减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是正数,总产量也还在增加,表明增加投入仍然会增加收益,产是最大化的目标是在这个阶段实现的。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的阶段,总产量陷于停滞或趋于下降。

这种情况表明,可变要素的投入数量已经超过了不变要素能够吸纳的程度,出现了可变要素过剩(如劳动力出现冗员,或原材料超过了机器能够加工的数量),需要减少或停止可变要素的投入,一般说来,第三阶段是生产的禁区。

四、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如何确定的?

(问答题)P115、图5-7

答:

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所表示的那种组合,他可以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出既定的产量,或者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量。

这样,对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的确定就是成为对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的确定。

(P115见图5-7)的切点E

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把握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确定问题。

第一,把握对最大化产量和最小化成本的追求。

第二,确定最佳组合作要求的各个要素的投入数量及相应比例组合。

五、如何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

(问答题)P132

答:

第一种情况,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由此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要大于为此所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

因此,增加生产或销售,还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生产者会继续扩大产量水平或者销售量水平,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二种情况,边际收益小雨边际成本,即MR

因此增加生产或销售,会使生产者不断亏本。

他必然减少生产或销售,直到边际收益不再小于边际成本为止。

第三种情况,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时,减少生产或销售,就必然存在利润增加的潜力,生产者没有得到可以得到的全部利润,如第一种情况;如果增加生产或销售,则生产者就会亏本,损失利润,如第二种情况。

因此,当MR=MC,生产者把可能获得的利润全部得到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第六章市场和厂商理论

一、市场类型及特征?

(问答题)P136-137、139表

答:

市场结构是按照市场竞争的程度来划分的。

市场竞争主要是价格的竞争,竞争程度越高的市场,价格的竞争就越充分。

以厂商与价格竞争的关系来划分,市场可以分成两大类型:

一是完全竞争市场;一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垄断竞争市场,一是寡头垄断市场,一是完全垄断市场,或简称垄断市场。

二、经济学家为什么推崇完全竞争市场?

(问答题)P140

答:

首先,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由于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而他们无法形成对市场的垄断。

这样市场调节的力量就能够充分的得到发挥。

第二,竞争会刺激效率不断提高。

由于商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因此,生产者的竞争就只能是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竞争的背后就是成本的竞争,这就促使生产者追求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产量。

因此,会激励效率不断的得到提高。

第三,消费者主权会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

一方面消费者关于商品和市场的充分知识;另一方面,生产者无法垄断市场,而只能展开价格竞争,形成降低成本和价格的压力。

这些都有利于消费者权益得到更为充分的实现。

第四,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竞争充分、信息通畅、流动自由,这些条件都有助于资源实现合理的流动和有效率的配置。

第七章资源市场与要素收入分配

一、基尼系数(概念题)P175、图7-7

答:

根据洛伦茨曲线可以制定出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

如果把图中实际收入线与绝对平等线之间的面积用A来表示,把实际收入线与绝对不平等线之间的面积用B来表示,则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为:

基尼系数=A/(A+B)

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0,这是收入分配绝对均等。

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1,这是收入分配绝对不均等。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均等;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均等。

二、以劳动为例说明要素价格的决定(P176(3)+P164-168中有关内容)

答:

从书中找(以下不全):

按照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厂商在提出对某种要素的需求时,要考虑这一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而边际成本则取决于要素的市场价格。

以劳动为例,劳动的边际成本等于劳动的市场价格,即MFCL=PL

生产者在确定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时,必然考虑其边际生产力的大小。

边际生产力大,需求价格就高,而边际生产力小,则需求价格就低。

只要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高于其边际要素成本,即VMP=MRP>MFC,厂商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即增加对这种要素的需求,直至VMP=MRP=MFC为止。

由于VMP=MRP所反映的是厂商的要素需求价格,而MFC=PL所反映的则是要素的市场均衡价格,因此,厂商一种要素投入或需求的停止点,就是这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VMP=MRP=MFC=PL

(P165见图7-1)横轴表示劳动的投入量,纵横表示劳动的价格,也表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劳动的市场均衡价格,这也就是劳动的编辑要素成本。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厂商根据要素边际生产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对要素需求量的大小,因此,这条曲线同时也就是厂商的要素的需求曲线(d)。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微观规制

一、市场失灵(概念题)P209、237

答:

市场机制可以对资源配置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但也存在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领域和情况。

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就是“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失灵就是市场价格机制不能发挥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现象和领域。

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他们的存在,既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也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微观规制(P209或237):

政府、社会直接调节和规范微观经济主题行为的政策和措施,就是微观规制。

共公产品(P226、237):

二、外部性(概念题)P219

答:

外部性,也称外部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外部性现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正的外部性,或者称为外部经济;一类是负的外部性,或者称为外部不经济。

三、外部性有哪些基本特征?

(问答题)P220

答:

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这是外部性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虽然外部性的影响者和被影响者,都会因为外部性而使各自的效用函数或生产函数发生一些变化,但是,第一,这些变化很难反映为市场价格;第二,外部性所涉及的双方之间也不会就此而产生市场交换关系。

2、外部性是市场行为的副作用且具有伴随性。

任何市场行为都必然产生一定的外部性,外部性并不是行为人刻意追求的结果,不构成行为人的动机,但是他又不可能期望不存在的外部性。

3、外部性与受损者具有关联性。

这是说,外部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

但是,只有受损者认识到外部性的存在,认识到自己受到了损害,或者认为自己受到了损害,外部性才成为问题,才作为一个问题存在。

4、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

在很多情况下,外部性是受损者被动接受且无力或无法改变的。

5、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

任何行为都必然产生外部性,除非没有行为发生,那样也就没有外部性了。

但是,只要有行为发生,就一定伴随着某种外部性。

人们可以采取措施限制、缓解外部性的影响,但不可能使外部性降低到零,或者说不可能取消外部性。

四、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问答题)P227

答:

从公共产品的消费来看,公共产品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非排他性。

从产品消费的角度来看,排他性是指对非付费消费权利的排除。

第二,非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从消费者来说,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会造成另外的人失去或减少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从生产者来说,不会由于公共产品消费者的增加而增加额外的成本。

第三,是一种公共选择,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在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上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很难根据需求者的个性需要而作出区别。

经济学一般把公共产品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纯公共产品;一类是准公共产品。

五、如何认识市场失灵的问题?

(论述题)P220

答:

(参考P210

(一)+P219——222+P332):

市场失灵概念——失灵表现——找点(外部性存在问题,环保、污染治理等):

(1)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就是市场价格机制不能发挥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现象和领域。

(2)市场失灵的表现。

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它们的存在,既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也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3)围绕一种表现进行论述(如外部性的污染问题P221、公共产品的教育、医疗、环保问题等)

(4)阐明个人观点(公共产品缺失?

效率低?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公共产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如国防、灯塔。

如果某人生产了某公共产品,那么由于公共产品的特点,这个社会的其他人也可以享受这个公共产品所带来的效用而不必给生产者任何费用,这就是搭便车行为。

若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不生产公共产品而等待别人去生产,那结果就是没有人来生产公共产品,如一个国家没有国防产品而无法抵御外地的入侵,使社会资源没有被合理利用,造成市场的失灵。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求助于政府,向社区人们征税以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

社会进步除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外,还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公民受教育程度、卫生保健状况、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社会民主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些更需要国家充分发挥作用。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P239或P249-250

答: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整体,它研究国民经济的各种总量及相互关系,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以及相关的问题。

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什么是国民收入恒等式,如何认识这一恒等式?

P258

答: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或宏观经济恒等式,是一种账户上的恒等和平衡。

宏观经济学所要分析探讨的是宏观经济均衡的满足条件,以及充分就业均衡的实现问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萨伊定律?

P262

答:

萨伊定律代表了凯恩斯之前的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认识。

它认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否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存在。

这个定律的基本出发点是否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存在,1.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

2.要素的首付和要素价格可以形成需求和调节需求。

3.社会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充分就业。

凯恩斯全面否定萨伊定律,提出了自己的新的宏观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

凯恩斯承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存在,全面提出了政府干预主义的主张。

如何认识凯恩斯理论(P261+264+270):

或班红线48题

二、非自愿失业?

P271、272

三、充分就业?

P272

四、消费函数(消费倾向)?

P274

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P276

六、流动偏好?

P279

七、资本边际效率?

P283

八、乘数理论?

P289-292

 

第十三章IS----LM模型

一、IS--LM模型P297、P326-6

答:

IS-LM模型就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总均衡模型。

整个宏观经济的总均衡,必须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把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与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结合在一起,分析这两方面均衡的共同实现,就构成IS---LM模型。

这一模型的基本任务就是确实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均衡点,也即实现宏观经济总均衡的均衡点。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经济政策(P329)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经济福利,促进经济增长而制定和实施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狭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其主要目的是抑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快速增长。

二、财政政策(P337)

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水平的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财政政策定义为:

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者说对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三、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P337)

财政政策工具或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即扩大或缩小政府的需求。

在社会支出不足、从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