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788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docx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精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武夷山市吴屯乡街道街尾,桩号K0+000(=原县道X825线K75+315处),穿过吴屯乡主街道后沿老路局部裁弯取直拓宽改造至K1+400(K0+000~K1+000路段为过吴屯乡街道路段,已按三级公路标准实施了,线形上能满足二级公路标准,局部路段路基宽度为7.5米,应进行拓宽改造),在K1+500~K2+000路段老路为连续小半径急弯,大力度裁弯取直改造此路段后接上老路,继续沿老路拓宽改造,经叶元垄(K3+400)、小际(K4+350)至K4+900,到达本项目第一个困难路段(K4+900~K6+200)老路为连续小半径急弯,且纵坡较陡,无法满足部颁二级公路标准,因此在K4+900处离开老路左拐沿山体平缓处展新线爬坡前进,在K6+300处接上老路后,继续沿老路局部裁弯取直拓宽改造经塔下(K7+320)、大际(K7+750)至K9+500。

在K9+500~K10+750路段老路为连续小半径弯道,大力度裁弯取直改造此路段后接上老路,裁弯取直拓宽改造经李岳(K11+700)至K12+200,到达本项目第二个困难路段(K12+500~K14+100)老路为连续小半径急弯,因此在K12+400处离开老路右拐穿过一个小垭口后向山体平缓处展新线下坡前进,在K14+300处接上老路,继续沿老路局部裁弯取直拓宽改造经小寺村(K14+400)、湖墩尾(K16+250)。

在K16+400和K16+450处新建两座小桥跨过河沟后沿老路行进经焙后(K16+900)。

在K17+398处新建48米长三眼中桥跨过小河后继续沿老路局部裁弯取直拓宽改造经崩埂(K17+900)、五里桥(K18+800),在K19+070处新建林家小桥跨过河沟,在K20+490处下穿横南铁路后沿老路拓宽改造至北门大桥桥头终点桩号为K21+859.993(=原县道X825线K99+100处)),推荐方案里程21.86公里。

公路等级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40km/h,路基宽8.5m。

项目总投资7418.886万元,工期18个月。

工程永久占地49.41hm2,项目征用耕地面积12.99hm2,林地15.81hm2,工矿地2.08hm2,交通用地15.76hm2,园地0.38hm2。

拟建公路全线总挖方量为40.150万m3,总填方量为31.203万m3,全线设有3个弃渣场。

项目全线设置临时施工场地5个,临时占地面积5.0hm2,沿线设3座小桥、1座中桥、涵洞64道。

表1本项目主要工程指标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省道S205线吴屯至武夷山市区段公路改建工程

建设地点

武夷山市境内

建设单位

武夷山市交通事业发展中心

工程投资

7418.886万元

建设规模

全长21.86km

工程占地

永久占地49.41hm2

建设工期

18个月

二、主要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桩号

K0+000-K21+859.993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设计速度

km/h

40

停车视距

m

40

一般最小半径

m

100

极限最小半径

m

6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

600

最大纵坡

%

7

最短坡长

m

120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m

700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m

700

路基宽度

m

8.5

行车道宽度

m

2×3.5

桥梁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桥梁宽度

m

同路基同宽

三、主要工程数量

工程指标

单位

工程数量

工程指标

单位

工程数量

路基土石方(挖方)

万m3

40.150

征用基本农田

hm2

11.3

路基土石方(填方)

万m3

31.203

涵洞

64

拆迁房屋

m2

1043.5

排水防护

m3

52.73

征用土地

hm2

49.41

水泥砼路面

m2

196623

拆迁电杆

44

桥梁

4座

1.2产业政策符合性

拟建工程属于山岭重丘区公路工程,在选线上根据项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沿线乡镇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合理路网布局、能够充分发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选择路线有利于带动武夷山城关与吴屯乡的发展。

加快本项目的建设,首先可以有效地提高武夷山市公路网质量,使武夷山市公路网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运输效益,对加强国防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加强武夷山市与周边省份区域间的横向联系,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沿线及周边地区的商品贸易,促进武夷山市经济发展;此外可以改善公路沿线群众出行及生产生活的交通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同时该公路也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入闽战备交通要道。

因而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产业政策的。

1.3与规划的符合性

1.3.1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符合性

根据《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2001-2020》: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

本项目区位接武夷山市总体规划远景规划的东北部,工程的建设将改善武夷山市的交通,因此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

1.3.2与武夷山市“十一五”规划的符合性

根据武夷山市“十一五”交通规划,“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交通基础设施必须先行。

我市要根据省、南平市公路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交通对接。

“十一五”期间,闽北交通将推进以高速公路主骨架为支撑,以国、省道干线公路重要通道为依托,以农村公路和水上交通为补充的交通体系建设,努力构筑起“二纵三横三支线”的高速公路、“三纵二横”的省级干线公路,四通八达农村公路网的交通网络。

我市要把握好省、南平市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实现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启动宁武(上)、武邵高速公路,建设与高速公路相连接的公路网,完成农村公路硬化,推进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路网要建成以市区为控制点,以乡(镇)为连接点的“一村一路”农村公路网络格局,实现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均有一条硬化公路的目标。

项目建设的建设连接了武夷山市与吴屯乡,符合武夷山市“十一五”交通规划。

1.3.3与武夷山市农村公路网规划的符合性

根据武夷山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00-2020年),规划提出至2010年,使农村公路的发展基本适应所有可通公路的行政村通等级公路。

通乡公路基本达到三级公路,乡道基本上达到四级以上公路标准,路面结构有明显改善,乡村公路网络化取得较大发展,公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2020年,使农村公路的发展水平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县乡公路总里程有较大发展,初步实现网络化,县级干线公路达三级以上标准,形成等级结构合理,桥涵和交通附属设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

武夷山市农村公路发展的建设重点,是技术等级的提高和路面的改造,并实施农村通达工程。

本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吴屯至武夷山市公路的技术等级,同时对原有的路面进行改造,是符合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

1.3.4与武夷山市水源地的协调性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夷山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批复》闽政文〔2002〕328号,武夷山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范围批复如下:

一、石雄水厂水源保护区

(一)一级保护区范围:

西溪石雄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水域及其左岸(指面对下游左侧沿岸,下同)外延50米和右岸(指面对下游右侧沿岸,下同)外延至公路(不含公路)范围陆域。

(二)二级保护区范围:

西溪石雄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4000米水域及其左岸外延50米和右岸外延至公路(不含公路)范围陆域,以及一级保护区右侧(指面对下游右侧,下同)外延至一重山脊范围陆域。

二、三菇水厂水源保护区

(一)一级保护区范围:

崇阳溪三菇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水域及其左岸外延至拟建防洪堤再往外30米和右岸外延至公路(不含公路)范围陆域。

(二)二级保护区范围:

崇阳溪三菇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4000米水域及其左岸外延至拟建防洪堤再往外30米和右岸外延至公路(不含公路)范围陆域,以及一级保护区右侧外延至一重山脊范围陆域。

本项目的线路不经过水源保护区,项目对武夷山市水源地的影响较小。

1.3.5与吴屯乡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的协调性

根据武夷山市划定的吴屯乡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边界如下:

一级保护区:

取水口(引水渠)上游1000米至取水口的岭根溪水域及其两岸至一重山脊(遇公路则至公路,不含公路)范围陆域。

二级保护区:

取水口上游2500米即岭根村桥(不含岭根村)至1000米的岭根溪水域及其两岸至一重山脊范围陆域以及一级保护区右侧公路(含公路)至右侧一重山脊范围陆域。

准保护区:

取水口上游4000米至2500米即岭根村桥(含岭根村)的岭根溪水域及其两岸至一重山脊范围陆域。

水源保护区位于吴屯乡东南约6公里,本项目距离水源保护区边界在4公里以上,对乡自来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不大。

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2.1生态环境影响

2.1.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公路沿线的农业、自然植被、森林生态。

2.1.2生态环境现状

①沿线陆域植被覆盖较好,总体生态质量尚可,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农业生态以主要以蔬菜等作物群落为主;公路沿线,现状自然植被主要是以马尾松、杉木、竹林、灌草丛以及草丛相互交错分布为主,覆盖较好。

②据调查,沿线野生动物资源主要隶属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4纲:

区域分布和可能出现的哺乳动物为大足鼠、社鼠、黄毛鼠、青毛鼠等;沿线出现的两栖爬行类有蜥蜴、壁虎等;项目路线水体分布有部分经济鱼类;陆域鸟类主要为麻雀(保护动物)、家燕、小云雀、红嘴蓝鹊等。

2.1.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及环保措施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大部分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的途经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分割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使沿线耕地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路基取土、开挖路堑,填土破坏地形、地貌和植被,并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工程活动扰动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对沿线生物的生存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①拟建项目在施工阶段由于对地面进行开挖或填筑,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植被遭受砍伐,铲除、掩埋及践踏等一系列人为工程行为的破坏,由于公路占地大部分填筑为路基,被占用的植被生物量不能恢复。

绿化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公路建设损失的生物量。

②拟建项目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生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施工机械噪声对动物的干扰;临近溪流路段的施工对两栖类和爬行类,特别是对两栖类动物小生境的影响较为显著。

施工期路基填制会惊吓植被中生活的某些野生动物。

拟建项目施工将使得公路沿途的大部分野生动物迁移别处,远离施工区范围,从而导致公路沿线周围环境的动物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距离公路施工区较远的区域将会相对集中并重新分布,在工程结束后沿线施工噪声等影响减弱后又会回到原来比较适宜生存和活动的地域。

因此公路建设对沿线野生动物有影响,但对动物种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③本项目沿线有4座桥梁和一些涵洞,这些路段施工时施工材料若随意堆放,由于保管不妥,可能受暴雨冲刷将会进入水体,这些施工材料将会导致水体浑浊,改变水的酸碱度,破坏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

但由于本项目没有大桥的建设,中桥的建设只有一座,而且施工区域相对于邻近水域而言面积很小,且生活污水多用于农灌,加上水体的自净以及浮游生物的普生性,项目桥梁施工对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不会很大。

④桥涵施工时可能会导致在桩基施工时造成桩基部位的底栖生物量的直接损失,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底质环境的不稳定,尤其是冲淤幅度较大的区域对底栖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本项目的桥梁跨度较小,而且评价范围内底栖生物种类较少,因此桥墩冲淤不会对底栖生物产生大的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开工前,对施工范围内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既少占农田、林地,又方便施工。

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③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

④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临时堆土场进行弃料作业,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排,更不允许排入河流,临时堆土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⑤如需搭建临时建筑,应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

⑥公路穿越水体地段,应注意设置涵洞或桥梁保证水体交换,施工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处理后尽量用于农灌或绿化。

⑦路基施工和土石料场施工前,应将占用农用地的表土层(其中耕地约40~100cm厚,林地约15~60cm厚,即土壤耕作层)剥离,并在临时用地范围内适当位置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雨淋造成养分流失,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和土地复垦。

⑧路线经过良田路段,应尽量收缩路基边坡,以减少占用耕地,对于坡面工程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⑨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

(2)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

①施工场地应避免设在耕地集中区内,施工便道亦应避让耕地集中区,禁止从中间穿越,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设置各类临时工程。

②桥梁构件预制场、灰土拌和场、水泥搅拌站和建材堆放场等临时用地应尽可能地布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如临时施工场等沿线设施处等。

③施工营地、料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应选择空旷、地表植被稀少的地段。

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

④临时堆土场应尽量选择荒地、沟坳地带,并及时对土方进行压实,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

⑤除部分施工便道留给地方作为农用便道外,其余施工便道也应尽可能复垦为耕地,或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⑥应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

(3)野生动植物保护要求

①建议施工单位与林业部门配合在施工营地内张贴项目区野生保护动植物宣传画及材料,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和猎捕野生动物。

②做好爆破方式、数量和时间的计划,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开山放炮。

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鸟类的惊扰。

③在林区边缘采用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及时恢复桥下植被,以便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

④路基清表作业过程,对发现的珍稀野生植物应立即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采取移植等保护措施。

(4)其它要求(边坡防护及水土保持)

道路工程的路堤边坡防护及水土保持应采用工程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本水土保持主要工程量包括:

①主体工程防治区:

M7.5浆砌片石截排水沟147009m,植草护坡M7.5浆砌片石7150m3,沉淀池共15个,剥离表土、覆土1.31万m3,土地整治4.376hm3;撒播草籽4.37hm2,种植香樟8500株,大叶女贞8500株,爬山虎25000株。

②弃渣场防治区:

挡渣墙150m,排水沟长1075m,沉沙池共12个,剥离表土900m3,整地面积3.1hm2;种植木荷3875株,马尾松3875株,撒播宽叶雀椑草籽3.1hm2.

③施工场地区:

排水沟3000m,沉沙池共20个,剥离表土1.5万m3,整地5.0hm2;种植木荷5000株,马尾松5000株,播撒宽叶雀椑草籽4.0hm2.

④临时堆土场区:

剥离表土0.84万m3,整地2.8hm2;种植木荷3500株,马尾松3500株,播撒宽叶雀椑草籽2.81hm2.

2.2声环境影响

2.2.1声环境主要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沿线地区为山岭重丘和微丘区,目前沿线主要噪声源为自然背景噪声和居民生活噪声。

工程全线评价范围内共有声环境敏感目标分别为吴屯乡、叶元垄、小际村、路下村、塔下村、大际村、外洋村、毛店村、李岳村、小寺村、湖墩尾、焙后村、崩埂村、林家村、崇安街道城西村及铁路附近居民点、大际小学。

2.2.2声环境现状

拟建公路沿线等村庄声环境现状车流量很少,交通噪声现状对声环境贡献很小,以生活噪声和自然噪声为主导,声环境现状昼夜差别不大。

在调查的公路沿线村落声环境现状较好,均符合2类声环境标准。

2.2.3声环境影响预测及环境保护措施

2.2.3.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

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可以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

而施工工地的施工范围一般在公路沿线25m范围之内,则昼间在距施工场地65m以外方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距施工场地225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

在两种机械共同满负荷施工情况有:

装载机和挖掘机共同施工为91.0dB,平地机和压路机共同施工为91.5dB,两台压路机共同作业为89.0dB,最大噪声为两台装载机共同施工为93dB。

实际情况,同时作业,并不是所有的时间同时达到最大噪声辐射,实际值要低于计算值。

另外,由于工程作业的地形限制,作业场所与敏感点有高差、传播路线有遮挡,每天的作业时间不连续等,根据对其他公路建设的调查分析,实际影响时间、程度较预测小。

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声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

对距辐射高强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保护耳塞或头盔等劳保措施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

(3)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

据调查,施工现场噪声有时高达85dB以上,一般可采取施工方法变动措施加以缓解。

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

00~22:

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

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

(4)对距集中居住区10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

00~06:

00)停止施工。

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

在施工便道50m内有成片的村民时,夜间应禁止在该便道上运输建筑材料。

(5)为了减小本工程施工对沿线村庄的影响,在施工靠近村庄附近的路段施工场界应修建临时导声屏障,同时,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其他敏感点抽样监测,视监测结果采取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

(6)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并加强与周边民众的沟通,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2.2.3.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

昼间交通噪声影响:

由表5-15可知,营运近期距道路红线35m范围内,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限值;距道路红线35m外,能满足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营运中期距道路红线35m范围内,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限值;距道路红线35m外,能满足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营运远期距道路红线35m范围内,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限值;距道路红线35m外,能满足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

夜间交通噪声影响:

由表5-15可知,近期距道路中心线15m外,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距道路中心线45m外可满足2类标准;中期距道路中心线20m范围内,能满足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距道路中心线59m范围外可以满足2类标准;营运远期距道路中心线25m范围内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距道路中心线80m范围外可以满足2类标准要求。

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根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建议拟建公路全路段的噪声防护控制距离定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80m。

在公路两侧噪声控制距离以内不宜作为学校、医院等建设用地,特别是在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临路第一排不宜建设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在噪声防护控制距离内如确需建设上述敏感建筑物时,则应要求设计部门自行采取降噪措施,以使室内满足室内相应功能的要求。

(2)拟建公路沿线的村落及敏感点有部分点位在项目营运期超标,因此需对上述超标敏感目标区采取工程措施以实现声环境降噪达标。

①对于营运近、中期环境噪声预测超标的敏感点均应采取通风隔声窗措施;对于营运近、中期环境噪声预测达标,而远期超标的敏感点采取跟踪监测,预留资金,适时上措施的方法。

②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在通过人口密度较大的村镇路段等附近设置禁鸣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③加强拟建公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④强化路面养护,保证公路的良好路况

⑤结合当地生态建设规划,加强拟建工程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段的绿化工作。

对路堤边坡、排水沟边及立交路段等进行统一的绿化工程设计,路经村庄路段两侧在可能情况下营造多层次结构的绿化林带,使之形成立体屏障,加强对交通噪声的阻隔、吸收作用。

同时尽量利用村镇与公路之间的闲散空地营建防护林。

2.3水环境影响

2.3.1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北溪水体水质。

2.3.2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沿线未经过相关饮用水源保护区。

拟建项目沿线水体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各功能区水质标准。

2.3.3水环境影响预测及环保措施

水环境影响预测:

施工期泥沙进入本项目道路沿线经过的几处水体,施工时挖填的土石方可能随雨水进入水体,造成水体中悬浮物含量的增加,影响水质;桥梁施工在枯水期进行,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雨季施工时,如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可能随雨水进入水体,严重时可造成河道或沟渠的淤积甚至堵塞。

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此外沿线有4处桥梁修建,因此应要求加强这些地方栏杆等结构的强度设计,(建议考虑采用波形防撞栏),避免车辆翻入水体。

路面的降水通过路面、桥面坡向排入泄水口后,流入地面排水设施中,经沉淀、过滤后排出,沉淀、过滤池收集的石油类废物由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泥沙等运至固废填埋场处置。

当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时,过滤、沉淀池可起到收集、隔离的作用,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邻近水域。

②公路建设临近或跨越水体施工应严格按照交通部有关规范处置弃渣,不许将弃渣排入水体中;施工营地应离开水域岸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粪便必须及时处理,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应设沉淀池处理达标后选择农灌或绿化,不得向水体中任意丢弃固体废弃物。

2.4大气环境

2.4.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主要是省道S205线沿线的村庄。

2.4.2大气环境现状

公路沿线为农村地区和乡镇地区,大气污染少,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拟建项目沿线地区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2.4.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环保措施

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扬尘。

由于项目施工期较长,因此其对周围沿线环境空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