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660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试行)

一、编制要求

1、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知》国农办字〔1999〕192号文件的精神,以及对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要求,结合新疆农业开发工作实际,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简称编制提纲),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两个子提纲,分别适用于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建设内容,由各地州市农发办编制时对照执行。

其他类型土地治理项目,编制单位可根据项目特点和选择的技术方案,参照两个子提纲的章节内容和要求编制。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要符合国家现行投资政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各项规定,并根据上级下达的当年年度投资控制规模等进行。

3、编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单位资质级别,确定为丙级(含)以上,具备对农业、水利、林业、畜牧等项目的设计资质。

4、所编制的可研报告,项目建设标准原则上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执行,各项治理措施的具体技术要求,可参用或参考相关部门、行业现行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5、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规模并按照因地制宜、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内容。

6、项目管理费、监理费、勘测设计费、管护费等相关费用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规定的标准提取,杜绝多头提取费用。

7、项目可研提纲涵盖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沙化治理项目的所有建设内容。

编制单位可根据各县市项目区的特点和选择的技术方案,对两个分提纲的建设内容和规划设计章节做相应的增减。

 8、项目投资估算单独做附件报告,编制要求详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沙化治理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

 9、纸张与字体要求:

纸张:

标准纸A4;字体:

正文宋体小三号、行间距1.5倍行距,一级目录宋体小二号加粗、二级目录三号黑体、三级目录小三号黑体。

10、编排格式:

首页(按国农办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1999〕192号文件要求)、设计单位资质、报告编制人员、目录、正文、附件(附表、附图、附件报告)等。

二、编写提纲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综述

1.1项目背景

1.2编制依据

1.3项目建设的任务与目标

1.4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内容与工期

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6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结论

1.7组织机构和管理

1.8成果构成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水文气象

2.1.3地质条件

2.1.4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2.1.5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2.1.6中低产田现状

2.1.7农田林网化建设状况

2.1.8自然灾害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2.2.2农业生产水平

2.2.3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2.3.2田间工程现状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

2.3.4交通与电力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章农业生产方案

4.1农业生产现状

4.2农业生产方案

4.2.1农业生产发展目标

4.2.2农业种植结构

4.2.3作物产量指标

第五章水土资源与水供需平衡分析

5.1水资源分析

5.2土地资源分析

5.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

5.4灌溉可供水资源

5.5项目区现状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5.6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第六章规划设计

6.1 指导思想

6.2规划原则

6.3建设标准

6.4开发任务

6.5规划布局及技术方案选择

6.5.1规划布局

6.5.2技术方案选择

6.6建设内容

6.6.1水利措施

6.6.2农业措施

6.6.3林业措施

6.6.4科技措施

第七章工程典型设计

7.1渠道防渗工程

7.2渠系建筑物

7.3量水设施

7.4田间灌溉工程与灌水技术

7.5排水工程

7.6土地整理

7.7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

8.1.1估算依据

8.1.2投资估算

8.2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

8.2.1资金来源

8.2.2筹措方案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

9.1环境影响评价

9.1.1环境现状分析

9.1.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9.1.3对策及措施

9.2水土保持方案

9.2.1水土保持现状

9.2.2项目实施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9.2.3水土保持治理方案

9.2.4水土保持措施

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10.1经济效益

10.2社会效益

10.3生态效益

10.4经济(财务)评价

第十一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11.1组织机构设置

11.2实施管理

11.3运行管护

第十二章 对策及措施

12.1结论与问题

12.2对策及措施

附录

附表: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

 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比例:

1/100000)。

2、项目区现状图(比例:

1/10000)。

 3、项目区规划布局图(总平面布置图、各比较方案图,比例:

1/5000)。

 4、典型设计图(节水灌溉工程、灌溉渠道、排水沟、建筑物平面及纵横断面图,比例1/100-1/2000)。

附件:

 1: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投资估算书》。

2:

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3:

项目区农民“一事一议”协议及公示结果

4:

环保证明

5:

建设单位工程管护承诺函

6:

地下水取水许可证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综述

1.1项目背景

1.2编制依据

1.3项目建设的任务与目标

1.4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内容与工期

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6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结论

1.7组织机构和管理

1.8成果构成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水文气象

2.1.3地质条件

2.1.4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2.1.5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2.1.6土壤沙化状况

2.1.7植物资源状况

2.1.8林草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

2.1.9农田林网化建设状况

2.1.10自然灾害与风沙危害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2.2.2农业生产水平

2.2.3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2.3.2田间工程现状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

2.3.4交通与电力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生产与土地保护的制约因素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章农业及林草生产方案

4.1农业及林草生产现状

4.2农业与林草生产方案

4.2.1发展目标

4.2.2结构调整

4.2.3产量指标

第五章水土资源与水供需平衡分析

5.1水资源分析

5.2土地资源分析

5.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

5.4灌溉可供水资源

5.5项目区现状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5.6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第六章规划设计

6.1 指导思想

6.2规划原则

6.3建设标准

6.4开发任务

6.5规划布局及技术方案选择

6.5.1规划布局

6.5.2技术方案选择

6.6建设内容

6.6.1水利措施

6.6.2农业措施

6.6.3林业措施

6.6.4科技措施

第七章工程典型设计

7.1渠道防渗工程

7.2渠系建筑物

7.3量水设施

7.4田间灌溉工程与灌水技术

7.5排水工程技术

7.6土地整理

7.7防护林草体系建设

7.8草地改良工程建设

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

8.1.1估算依据

8.1.2投资估算

8.2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

8.2.1资金来源

8.2.2筹措方案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

9.1环境影响评价

9.1.1环境现状分析

9.1.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9.1.3对策及措施

9.2水土保持方案

9.2.1水土保持现状

9.2.2项目实施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9.2.3水土保持治理方案

9.2.4水土保持措施

第十章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10.1经济效益

10.2生态效益

10.3社会效益

10.4财务评价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11.1组织机构设置

11.2实施管理

11.3运行管护

第十二章 对策及措施

12.1结论与问题

13.2对策及措施

附录

附表: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

 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比例:

1/100000)。

 2、项目区现状图(比例:

1/10000)。

3、项目区规划布局图(总平面布置图、各比较方案布置图,比例:

1:

5000)。

4、典型设计图(灌溉渠道、排水沟、建筑物平面及纵横断面图;林草种植模式平面布置图。

比例1/100-1/2000)。

附件:

1: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沙化治理工程投资估算书”。

2:

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3:

项目区农民“一事一议”协议及公示结果

4:

环保证明

5:

建设单位工程管护承诺函

6:

地下水取水许可证

 

三、编制说明

(一)《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编制说明。

第一章项目综述

本章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内容的摘要性概述。

简要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地点与规模、建设内容与工期、投资估算、效益综合评价结论和实施与管理方案。

要求文字简练,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建设基本概况,做到一目了然。

1.1项目背景

简要说明项目的由来、已有的规划成果等背景情况,并说明项目立项具有的相关的政策、文件等方面的依据。

1.2编制依据

简述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

主要说明项目立项相关的各级政府文件与批文、规划成果、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包括:

(1)国家、自治区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2)国家、自治区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

(3)项目符合的相关规划成果和地(州、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定意见;

(4)项目采取的技术措施所符合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3项目建设的任务与目标

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要求,简要说明本项目建设任务,即:

改造中低产田、发展优质粮食、发展优质饲料粮、发展节水农业的面积。

简要说明项目实施后达到的节水、增产、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单方水利用效率、改造中低产田、降低地下水埋深、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用水等方面量化的经济技术指标。

1.4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内容与工期

说明项目区位置、地理坐标;建设面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工期,并说明项目建设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

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说明项目建设总投资及构成、资金来源及比例;自筹资金要说明筹措方案。

1.6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实施后,保护、改良和利用水土资源及其它再生自然资源,所获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7组织机构和管理

说明项目建设期的业主单位。

简述项目建设期实施组织机构与职能分工;项目运行管理期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方案。

1.8成果构成

说明项目可研报告成果构成,包括报告正本、专题附件报告、附表与相关图件等内容。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本章在介绍项目区概况时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项目所在的县(市)概况;另一个是项目区概况,但侧重点不同。

对项目县(市),只简要说明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区域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状况、自然灾害情况、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及水平;对项目区,在考虑项目对选址的具体要求情况下,重点介绍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中低产田状况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注明项目区地理坐标,体现集中连片的立项要求。

2.1.2水文气象

(1)说明项目区内水文监测站观测项目、年限。

综述项目区所在区域的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情况,项目区所在区域地下水分布、补给、可开采利用条件等基本情况。

(2)说明项目区邻近气象台、站观测情况,概述工程所在地区的多年逐月平均气象要素。

2.1.3地质条件

(1)概述项目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和类型。

(2)说明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毛细管水饱和带的埋深、含水层的分布和结构;分区阐明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地下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质。

(3)概述项目区工程建设(渠道沿线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

(4)概述及评价选定渠线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预测产生边坡失稳、湿陷、胀缩、冻融、管涌、次生盐渍化等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

2.1.4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1)简述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利用现状。

(2)论述项目区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量和已利用的程度;说明项目区(所属乡、镇)工农业、人畜和生态用水情况等。

可列表说明。

2.1.5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1)说明项目区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和现有耕地类型、面积。

(2)叙述项目区现有耕地土壤结构、肥力、盐碱化程度及中低产田分布情况。

(3)分析说明项目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2.1.6中低产田现状

说明项目区中低产田的类型、等别、数量;作物单产、复种指数等情况。

2.1.7农田林网化建设状况

说明项目区林网化程度、有林地面积、林网占地比例、网格大小规格等内容。

林网化程度是指耕地四周完整林带占耕地四周总长度的比例,如耕地四面有林带保护,林网化程度为100%,依次类推;有林地是指覆盖度在0.4以上的完整林地(或林带)。

林网占地比例是指林网有林地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网格规格大小是指受林带保护的耕地面积的大小。

2.1.8自然灾害

综合分析说明项目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包括;干旱、大风、沙尘、冰雹、低温、洪水、盐渍化等自然灾害,并说明影响程度。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说明现状年项目区总人口、农业人口、劳动力及所占比例。

2.2.2农业生产水平

说明现状年项目区农业支柱产业类别、规模、作物结构、种植比例、作物总产与亩产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等情况。

2.2.3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说明现状年项目区工农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农业总产、产值及所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

2.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围绕项目实施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说明项目区所具有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人员、服务体系建设等具备的基础条件。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说明项目区水源工程、防洪工程、灌溉与排水骨干工程建设年代、现状、运行管护、完好率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3.2田间工程现状

(1)说明项目区斗渠、斗排(含)以下的灌溉与排水渠系现状、运行管护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和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等情况。

(3)说明项目区田间土地平整、灌溉方式及配套工程的现状情况;

(4)说明项目区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艺技术和节水管理措施的应用情况。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

说明项目区具备的适宜各种作物耕作的农机种类、数量、动力等现状情况和相配套的农机维修、服务保障体系。

2.3.4交通与电力

说明项目区交通条件、输变线路情况。

主干道是否柏油化,支道是否沙石化;农电网改造是否配套等情况。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章结合项目立项的背景情况、项目区基本概况和制约农业生产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结合项目区水土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结构、骨干水利工程配套、交通电力完善、政府支持、配套资金落实、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结合项目区基本概况,主要从自然灾害、干旱缺水、土壤盐渍化;田间工程配套及标准差;农业节水技术、高产栽培模式应用和普及程度低;灌溉管理粗放等方面分析说明制约农业生产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

要用量化的数据和指标分析说明。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是宏观经济要求分析;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中央及自治区提出的有关大政方针;二是从行业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分析。

如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规划布局等;三是投资方向分析。

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领域或项目;四是从本地区或区域经济与农业发展的要求分析;五是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期望;六是结合项目区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说明项目建设的迫切性,要具体,有针对性。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从项目建设有利条件去分析:

一是对中低产田改良的具体要求,拟建工程针对主要制约因素的解决效果,对不同解决技术方案的比较;二是从基础条件出发,对项目建设的水土资源、作物结构、骨干水利配套情况、田间水利设施现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具备的优势条件分析;三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分析;四是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五是承担单位的能力和技术优势等。

第四章农业生产方案

本章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结合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水土平衡分析成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作物,对中低产田改造后的农业生产达到的增产、增效目标做出预测。

此章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项目区的水土平衡和经济评价之用。

4.1农业生产现状

重点说明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比例和面积;总产、亩产、产值和作物收购单价;亩投入和产出等。

4.2农业生产方案

4.2.1农业生产发展目标

结合项目区所在区域和县(市)农业生产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说明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业生产预计达到的经济目标。

4.2.2农业种植结构

结合农业生产发展目标,分析项目区农业结构是否合理,若需调整,说明农业结构调整情况;项目区发展高标准节水灌

溉工程(微、喷灌等)的作物结构要单独分析说明。

4.2.3作物产量指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采取节水灌溉技术、高效农业栽培与管理技术,对项目设计水平年农作物产量和亩增产值作出预测。

第五章水土资源与水供需平衡分析

本章是项目可研报告较重要的章节,是确定项目区水土资源保障能力和灌排工程建设规模的依据。

应根据项目区水土资源分析成果,说明中低产田类型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适应性;根据作物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灌区内城乡生活、工矿企业和生态用水量等指标进行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水资源分析

(1)说明项目区水资源总量、构成、特点及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分析在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2)说明项目区地表水分水比例和年引水量。

(3)分析项目区地下水补给情况、可开采量和已利用量。

5.2土地资源分析

(1)重点分析项目区土壤结构、质地、土壤肥力、土壤盐分及中低产田分布情况。

(2)分析土壤理化性状与作物结构调整的适应条件。

5.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

 

(1)确定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

以项目建设期开始的前一年为现状水平年;项目建设期结束后并产生效益的第一年为设计水平年。

 

(2)确定供需平衡计算单元。

以项目区供水水源(骨干输水工程)控制的灌溉面积来确定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单元。

 (3)确定供需平衡计算节点。

结合项目区骨干引水工程现状情况,确定项目区供水工程引水量的计算节点。

项目区若是一条支渠供水,以支渠进口作为计算节点;若是多条支渠供水,以干渠进口作为计算节点。

 (4)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根据项目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结构、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干旱地区以旱作物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取P=50%、75%。

5.4灌溉可供水资源

按设计灌溉保证率(P=50%、75%)逐月说明骨干供水工程给项目区的供水量,可列表说明。

5.5项目区现状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现状年项目区灌溉面积、作物结构、各种作物灌溉制度、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项目区作物逐月需水量和灌溉保证率(P=50%、75%)的逐月可供水量,分析现状年项目区现状需水量、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结果,并分析项目区现状年余缺水情况、特点和建议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

供需平衡可列表计算。

5.6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面积、作物结构、各种作物灌溉制度、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项目区作物逐月需水量和灌溉保证率(P=50%、75%)的逐月可供水量,分析设计水平年项目区需水量、项目建设后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结果,并分析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缺水状况的改善程度以及节余水量的用途。

第六章 规划设计

  本章是项目可研报告的重点,应根据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立项条件和资金使用范围,并结合项目区自然状况、基础设施条件,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对采取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规划设计和方案比选,达到经济、合理、效益显著的目的。

6.1 指导思想

(1)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注重粮食安全。

坚持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农业和管理措施综合配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优的指导思想;

(2)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3)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示范推广,重点做好节水农业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6.2规划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

(2)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