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651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怅然(chàng)  蹒跚(pán)匍匐(fú)假寐(mèi)

B、怂恿(sǒnɡ)叮嘱(zhǔ)温驯(xùn)缀行(zhuì)

C、虐待(nǜe)羞怯(qiè)怪诞(dàn)禁锢(gù)

D、蜷伏(quán)余晖(huī)麝香(shè)懒惰(d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2分)

A、迫不及待孜孜不捲刚毅不屈

B、梦寐以求郑重其事闻所未闻

C、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仪

D、聊以自蔚孤立无援齐心协力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B、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C、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D、我讨厌它身上那条链子的声音和它柔软光滑的肋部周围那一圈被磨损的皮毛。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郑振铎的《猫》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B、《狼》一文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C、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2分)

A、它两只手交叉,久久地,全神贯注地坐在窗台上。

B、它发疯似的摇晃它,咬住它,仿佛要看看这树枝是不是活的。

C、还不是可可吗?

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D、“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

”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6、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参观,以便进一步了解丹顶鹤的有关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你前去与保护区孙主任联系,打算对他说些什么?

(3分)

 

7、为了调查了解本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同学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发现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够,认为应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都加入到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

如果让你来拟写这则公益广告,你打算怎样写呢?

(字数不超过25)(3分)

 

2、现代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

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

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A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

B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

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8、语段中,作者在做带小鸭子走路的实验中有了怎样的新发现?

(3分)

 

9、本段语言生动幽默,请你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做简要赏析。

(3分)

 

10、本文作者劳伦兹把小水鸭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把鹦鹉可可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他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趣事令人向往,读完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3分)

 

11、“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这句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

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

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

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

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

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

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

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

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2、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分)

 

13、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

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分)

1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3分)

海子爷与老雪狼(2016,成都)

郭雪波

①漠北。

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

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

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

海子爷晃脑袋说,不。

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

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

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

海子爷每天从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

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

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

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

等着鱼儿咬钩。

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

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

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

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

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

他惊诧了:

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

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

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

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

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

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

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

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

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

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

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

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

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准备收线回家。

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

”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

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

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

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

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

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

”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⑪唿儿——唿儿。

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

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

老雪狼恼怒起来。

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

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

姿势也没有改变过。

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⑪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6、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分)

 

17、第⑤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哪些往事?

有什么作用?

(3分)

 

18、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1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你认同哪一个观点?

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恐前后受其敌()

(2)屠自后断其股()

22、解释一词多义。

(3分)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又数刀毙之。

()

23、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2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3分)

 

四、作文(50分)

26、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

“爱鸟不养鸟。

”美国某国家公园就禁止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理由是一旦喂食就把野生动物变成了乞丐,因此,他们的告示上醒目地写着:

“让野生动物野!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阐述观点,也可以编写童话,还可以……

要求:

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2、B3、A4、D5、D6、示例:

孙主任,您好!

我是中学的学生,我们近期准备来这儿参观,到时候想请您做一场“爱鸟护鸟”的知识讲座,您看可以吗?

7、[示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关心你身边的朋友吧!

二、现代文阅读

(一)8、作者在做带领小鸭子走路的实验中发现,扮演鸭妈妈的代替物不能太高。

9、A句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如“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寻,发出尖尖的叫”生动描写出小鸭子看不到“我”扮演的鸭妈妈时的焦急紧张,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哭起来了”生动的体现了鸭子的胆小可爱以及对“我”的依赖,表达了作者对小鸭子的喜爱呵护之情。

B句运用动作、语言描写“蹲着走”不停“呱格格格”地叫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扮演鸭妈妈,为了让小鸭子跟着“我”走路时忙碌、费力、滑稽的样子,体现了作者在科研实验中的专注忘我的投入,幽默的语言让人感到科学探究也充满了无限趣味。

10、动物对人类的信任依赖来自于人类对动物的喜爱、呵护和尊重,我们应该与动物友好相处,善待尊重动物,敬畏生命。

11、作者用诙谐调侃的语气,写出了做水鸭子母亲的不易,流露出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二)12、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13、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作用:

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14、“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

事例:

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15、[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三)16、海子爷是一个倔强、有恻隐之心、坚守故乡的人。

当他的家人劝说他离开这个苦寒之地时,他坚持留下,苦守土地,能看出他的倔强。

他在多年前放掉了老雪狼,并时常拿鱼给它吃,时刻惦记它的生存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爷有恻隐之心。

从“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能看出他对故乡的坚守。

17、这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体现了海子爷的恻隐之心;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因。

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18、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老雪狼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不顾一切的样子,体现出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决心。

19、示例一:

我认同第一个观点。

因为无论是代表人类的海子爷还是代表动物的老雪狼,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漠北,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故土,即使有别人相劝,即使面对着生活的困境和孤独,都依然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表现了对故土眷恋和坚守的主题。

示例二:

我认同第二种观点。

因为当海子爷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曾经帮助过的老雪狼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

人类善待自然时,自然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的爱护和尊重。

互相关爱造就了这样的“永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抛弃对方,还在一起,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所以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小说的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

20、B21、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

大腿22、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音节助词,无意义代词,代狼23、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4、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25、狼的形象:

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意同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污秽(huì)怂恿(zóng)

怅然(chàng)—缕(lǚ)

B.蜷伏(quán)哺乳(pǔ)

羞怯(qiè)鹦鹉(wǔ)

C.温驯(xùn)虐待(nüè)

匍匐(fú)收敛(liǎn)

D.俯冲(fǔ)惩戒(chéng)

蓦然(mù)安详(xiáng)

答案:

C

解析:

A.怂sǒng。

B.哺 bǔ。

D.蓦m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时一项是(3分)()

A.余晖消耗白昼禁固思想

B.胸襟叮嘱柠檬畏罪潜逃

C.栅栏麝香伫立怪涎不经

D.滑翔预警雏凫无精打彩

答案:

B

解析:

A.固→锢。

C.涎→诞。

D.彩→采。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郑州一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两边都很热闹。

B.拍电影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评论者不应妄下断语,应给予创作者尊重和爱护。

C.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D.86版《西游记》中“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照曝光:

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是依然神采奕奕,气质非凡。

答案:

A

解析: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与“两边都很热闹”相矛盾,因此使用不当。

4.(2017湖南邵阳中考)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崑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答案:

D

解析:

A.两面对一面,可在“个人”后面添加“是否”。

B.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喜爱”。

C.缺主语,可删除“使”。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情景剧《将军与士兵》与观众一同重温气势如虹的“9•3”大阅兵,见证当代军人的铁血柔情。

B.“现代汉语词典”对“大话”的解释是“虚夸的话”。

然而曾几何时,“大话”一词却作为动词大量出现,成为十分热门的时尚用语。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诗词所描绘的,不仅是情景,也是心态。

D.在“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下,人们享受着普天同庆的欢乐,更感受到美好明天的召唤。

答案:

B

解析: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工具书,应该用书名号。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猫》一文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之情。

B.《动物笑谈》一文的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其代表作是《所罗门王的指环》。

C.“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D.《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

答案:

D

解析: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7.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3分)

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渺小的事物。

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虹,敬畏珠峰之直插云天,_______________。

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

答案:

(示例1)敬畏黄河之波涛汹涌 敬畏荒漠中的胡杨坚韧刚强(示例2)敬畏五岳之壮观神奇敬畏雷电中的海燕 自信乐观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从句式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即可。

8.(2017江苏镇江中考)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6分)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

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分)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

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2分)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2分)

答案:

(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

(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

(3)(示例)社会:

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

个人:

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

抓住材料一中的“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仔细推敲,不难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网络新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此题重点研读材料三即可。

(3)本题要求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各提出一条建议。

“社会”方面,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加强管理来谈,可以从社会群体的监督方面来谈。

“个人”方面,可以从自身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等方面来谈。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