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6612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docx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51~60条)辅导练习

一、选择题。

(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2分。

1、如果已经查明有的学生在有些地方没有弄懂,有经验的教师并不重新从头讲起,而是在前面的( )上去寻找“可疑点”。

A、“交集点”  B、“兴奋点”  C、“知识点”   D、“监督点”

2、在一至四年级,每天最少有(   )用来对新课文进行有表情、有理解的朗读。

A、20分钟  B、半个小时  C、40分钟   D、一个小时

3、(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

A、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B、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

C、过上幸福生活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保持思考和(    )的和谐。

A、兴趣       B、练习       C、记忆     D、想像

5、许多学校的一个最大的弊病,正在于精神生活中缺乏(     )。

A、书籍     B、娱乐       C、活动      D、大师

6、在课堂上使学习的形式(    ),可以说是教育学上的“窍门”之一。

A、简单化   B、单一化     C、多样化    D、复杂化

7、33年的学校工作,我得到一条信念:

必须把(     )和(     )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

A、备课、上课      

B、教研、考核

C、儿童的基础、学校管理        

D、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儿童的创造

8、在进行国内和国外的“旅行”活动时,要防止一种偏向——就是(     )

A、舍不得经费        B、开展活动时间太长

C、没有导游          D、“喂给”儿童过量的知识和印象

9、儿童脑力劳动越紧张,就应当越经常到(    )里去。

A、自然界      B、家庭     C、课堂     D、娱乐场所

10、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是因为(     )

A、学习不刻苦             B、教育方法不得当

C、不会阅读               D、生病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             、              、            、                       ,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

2、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譬如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雇的东西多           。

3、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            。

4、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除了所有的教学法要求之外,应当对课堂教学补充提出一条很重要的要求:

课堂教学应当引起            。

6、所谓发展智力,这就是使            、            。

7、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

            ,也就是说,            。

8、用            来代替            ,用            来代替            和            ,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

9、识字教学应当跟            紧密结合起来。

10、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            、书写、推论、            的能力。

三、判断题(在括号里打“√”或“×”。

每小题2分)。

1、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 对     )

2、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使儿童“经常处于智力紧张状态的气氛”,就是自己的成功(     )

3、列夫·托尔斯泰建议小学老师应该热衷于给儿童讲述科学所探知的非同寻常的结果。

  (      )

4、只要有自然办存在于儿童的周围,那么这一事实本身里就包含着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    )

5、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应当停留在具体思维上。

( 对  )

四、问答题。

(第1、2、3小题每题4分,第4题8分。

1、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原因是什么?

2、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3、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应当建立在哪三根支柱上?

4、为什么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五、论述题。

(30分。

(一)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

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

1、 这种现象有什么危害?

(10分)

2、你有什么样的实际建议呢?

(10分)

 

 

 

(二)当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行进,但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学生学习感到越来越难,请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建议谈谈你的建议。

(10分)

 

答  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C      5、A

6、C    7、D   8、D    9、A      10、C

二、填空题。

1、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

2、两倍

3、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4、学习愿望

5、良好的情绪感觉

6、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

7、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

8、记忆,思考,背诵,鲜明的感知,对现象本质的观察

9、图画

10、阅读,观察和表达思想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问答题。

1、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

2、那就是:

要努力地开动脑筋,要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多种多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

3、

(1)鲜明的思想  

(2)生动的词语   (3)儿童的创造精神

4、因为人的脑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它的一部分不够发达,就会阻碍整个脑的工作。

在大脑两半球的皮层里,有一些区域是管阅读的,它们跟脑的一些最活跃、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联系的。

如果在管阅读的那些区域里有了死角,那么皮层的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的发展就受到阻碍。

还有一种危险,在大脑两半球皮层里发生的过程是一去不复返的。

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或整个句子,他以后就再也学不会这一点了。

把之,有了较好的阅读能力,反过来又促进智力才能发展。

五、论述题。

(一)1、这种现象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

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他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具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

这在实践中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

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2、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

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

(1)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

(2)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地获取知识。

(二)答案要点:

1、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2、让学生扩大阅读量,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3、教会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4、老师引领

5、联系实际(略)

《给教师的建议》(61-70条)辅导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        )的态度。

2、我们不允许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       ),教给他们怎样对所听讲和所阅读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

3、依据在识记中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把识记划分为(       )和(        )。

4、紧张的(        )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既定意图的手段,思考是主要的。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

1、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  )。

A.不能偏离计划         B.不能完全改变计划 

C.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   D.能偏离计划但不能完全改变计划

2、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   )知识。

A.分析  B.理解  C.归纳  D.运用

3、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是为了(   )。

A.变得更聪明  B.学会和人相处  C.提高能力  D.学会审美

4、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要求随时对10分钟以前还觉得正确的,必要的东西做出创造性的改变和修正,这就意味着(   )。

A.教育工作中无法预见5节课或10节课以后将会发生的情况

B.学校工作会变成一种自流的现象

C.一切教学目标将失去意义

D.我们所能预见到的,只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一般途径,而不是细节

5、真正的巩固知识,是让学生(   )。

A.记忆所学知识         B.回答问题

C.讨论                 D.对事实、事物、现象的实质进行独立思考

6、在课堂上,下列做法不对的是(   )。

A.教师要想到所教的学科   

B.要注意到学生  

C.教师传授的新信息要准确、清晰 

D.教师在自己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不能少

7、为了满足少年期学生对于抽象活动的精神需要,我们在提供事实上经常是(   )的,而在进行概括上是(   )的。

A.少量   B.慷慨   C.吝啬   D.大量

8、如果没有(   ),记忆也会变成“有漏洞的”东西,什么也装不住。

A.思考和研究活动     B.运用和研究活动

C.巧妙的方法         D.教师的讲解

9、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待激发脑的“情绪区域”的问题。

(   )

A.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演讲式的语调

B.讲课中要多一些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

C.讲授内容不能有过多的新材料

D.要“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知识

10、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等生,到了中学却变成了学困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   )的概念去认识周围现实。

A.概括性   B.抽象性   C.一般性   D.特殊性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

1、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思维的人。

(  )

2、如果学生不能牢固地掌握乘法表,那么无论在小学,还是在日后的学习中,也都能进行创造性学习。

(   )

3、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他们的年龄来组织劳动。

(   )

4、凡是经过这种创造性劳动训练的学生,都能自觉地避免去背诵不理解的东西。

(   )

5、我们把脑力劳动作为总结分析的中心,这里不仅指学生的脑力劳动,而且包括教师的脑力劳动。

(   )

6、在课堂上,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低。

(   )

7、学生在开始参加课外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要硬性地把一个学生“分配”到这个小组或那个小组去。

(   )

8、小学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能力。

(   )

9、为了满足少年对抽象活动的需要,我们很重视让他们做一些推理的练习。

(   )

10、研究性学习法不适合在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中运用。

(   )

四、简答题(每题4分)

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哪两件事?

2、究竟什么是掌握知识?

3、什么叫“灵敏的寂静”的气氛?

4、什么叫一般发展?

5、智力发展的几个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有些教师认为把教材讲解得越明白易懂,儿童的疑问就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觉得越深刻。

有一位小学老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

在1-4年级为了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里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

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别的老师才发现,她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应用题。

(1)请运用苏霍姆林斯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分析上述这位女教师的错误。

(2)请你联系教学实际,说说让你讲数学题,你会怎么做。

2、阅读下面几段话,回答问题。

为了使劳动和智力生活统一起来,为了使学生的空闲时间充满具有重大精神意义的活动,我们组织了许多课外小组:

少年植物栽培家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小组、电工小组、无线电工小组……没有这些使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充分发挥的课外小组,就既不能设想有真正的智育,也没有情感和审美的教育。

如果不能使双手成为智慧的高明的老师,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就会缺少一种强有力的情绪刺激。

这是一种真正丰富的智力生活,体力劳动和思考融为一体。

紧张的体力劳动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既定意图的手段。

思考是主要的。

但双手也不是消极的执行者。

手能使头脑变聪明。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两段话,你一定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由这两段话你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哪些教育思想?

 

答  案

一. 填空题

1.研究      2.识记方法      3.不随意识记﹑随意识记     4.体力劳动

二.选择题

1.C         2.D        3.A         4.D         5.D

6.D     7.B﹑C   8.A    9.C      10.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这两件事是:

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2.这就是:

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

3.学生们仔细地倾听着每一句话,你可以逐渐地把声音放低,用不着使用那种专门的演讲式的语调对他们说话,而使用人们之间平常交谈的语调。

4.所谓一般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去掌握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学会学习。

5.观察力﹑求知欲﹑系统性﹑条理性﹑灵活性﹑独立性﹑批判力等。

五.论述题

1.﹙1﹚女教师的错误在于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

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得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

﹙2﹚我会让学生先把他们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弄清楚,并且不仅把注意力,而且把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去。

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教材的实质,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也能够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同样详细的解释。

在自己的讲解中主要依靠学生独立地开展脑力劳动,其目的在于把学生不懂的地方找出来。

教师越是能完满地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对他们的脑力劳动的最终目标就认识得越清楚。

2.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培养创造性人才等。

《给教师的建议》(71~80条)辅导练习

一、 选择题(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

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        )

A.演讲法  B.演示法  C.观察法   D.叙述法    E.谈话法

2、教师引用的补充材料越多,则学生对主要的、基本的东西理解得就越深刻,记忆得就越牢固。

这里的“补充材料”是指(      )

A.鲜明生动的事实      B.经典的文学名著

C.丰富的制作材料       D.精彩纷呈的画面与美妙绝伦的音乐

3、掌握(    )是一个长期地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A.学习技巧 B.学习规律  C.语法   D.工具书

4、我们深信,如果一个人的日常劳动要求他(    )的话,他对百分数必定是很熟悉的。

A.背上百分数的意义   B.经常计算百分数

C.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D.掌握一定的技巧

5、(      )是少年期的特点。

A.日益深化的政治觉悟 B.日益深化的道德素养

C.日益深化的情感发展 D.日益深化的智力发展

6、使少年的(      )得到正确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不仅要满足而且要千方百计鼓励他的好奇心。

A.学习态度  B.生活态度   C.实践态度  D.批判态度

7、少年的倔强说明(      )

A.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不对的,不愿意改正错误。

B.实际上他只是装出坚持己见的样子而已。

C.实际上他是在加紧地思考,在寻找正确的答案。

D.对少年的观察表明,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在内心的感受是很深的,只是出于自尊感而已。

8、(   )学生的抽象思维即概念思维能力日益提高,这一点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并且成为其有代表性的特点。

A.青年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成年期

9、青年们看不起那些不坚定的、“随风倒”的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缺乏(  ),而且是因为他们不会(    )。

A.原则性和坚定性   B.韧性和认知力   C.处事  D.思考

10、只有学生学会了(        )读的时候,才能谈到区分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的技能。

A.自主   B.流利地    C.有表情地   D.有理解地

11、儿童(       ),是他真正的痛苦。

A.不能自理,不能独立  B.不会做功课,没有收获

C.没有伙伴,没有朋友  D.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

12、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  )

A.老师的辅导工作做得不到位 

B.儿童的智力差异和学习态度

C.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D.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

13、没有(  )的欲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

A意识   B.精神   C.认识    D.思维

14、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让(  ),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

A.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  B.自己的价值充分展示

C.他人刮目相看          D.自己比别人优秀

15、据估计,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    )本。

A.1000     B.2000   C.5000   D.10000

二、判断题(在括号里打“√”或“×”)每小题2分

1、在历史、文学课上,观察法起着特殊的作用:

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    )       

2、在高年级,理论性的技能和技巧,以致学生如果不在获得知识的每一步上都跟知识的运用和传授、独立的探求和猎取相互配合起来,他们就无法顺利地学习。

(    )

3、在“演讲—实验上课制”里,演讲法(关于历史的、文学的、地理的、自然科学的内容的演讲)起着很大的作用。

          (    )

4、少年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冷淡下来,那些幻想的情节的不真实性引起他们的警觉和不信任态度。

                         (    )

5、在青年期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们力求理解的已经不仅是习题、公式的内容,而且包括自己的解题结果。

             (     )

6、辩证思维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合乎规律地完成着由情感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    )

7、掌握流利书写技能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完成,第二阶段在四年级完成。

(    )

8、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

             (    )

9、教给他独立地、有益地利用课内时间。

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

10、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个人对亲近的人对于他的关心采取根本漠不关心的态度。

                   (   )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人们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少年的智力积极性。

3、简述“讲究哲学”。

4、苏霍姆林斯基将劳动称为“伟大的教育者”。

简述你的理解。

四、论述题  每题15分

1、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结合工作实际阐述:

如何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

2、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你是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

《给教师的建议》71——80复习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ABCDE  2、A     3、C    4、B      5、CD

6、D       7、BCD  8、A     9、A、D 10、BCD

11、B      12、C    13、C    14、A      15、B

二、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简答题

1、人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把知识通过某种形式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在他与人们的道德的、劳动的、社会的、审美的相互关系中,以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2、

(1)少年的智力积极性不仅要求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识到这种劳动的智力目的(遗憾的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且由此而体验到智力情感。

(2)少年的智力积极性表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他们常常要对一个问题作出绝对的、最终的回答,要求提出毫不含糊的详尽无遗的证明。

3、对于判断的绝对性的态度也有了转变:

判断的绝对性日益让位给假说性(成年人喜欢把青年的这种倾向称为“讲究哲学”),同时青年已能把在证明过程中的矛盾着的判断的斗争作为某种假说得到证明的标准。

4、人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教育者”。

只有当一个人热爱劳动时,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自尊感和荣誉感好比是个性的精神核心,它是要人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技能和创造性以后才能获得的。

培育学生的心灵,这就意味着使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精力、智慧、意志、发明创造精神投入到劳动的物质成果中去,从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所创造的东西中“看到自己”。

四、 论述题

1、答题要点:

(举例略)

(1)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

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2)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3)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

2、答题要点:

(举例略)

(1)教师经常带领这些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要使这孩子通过自身的智慧努力去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