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6559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

《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docx

七下北师大版诗词八首

 

课题:

《诗词八首》

课型:

比较探究

课时:

3课时

《诗词八首》

课前预习:

了解八首诗词作者,标出生字生词注音释义,知道诗词大概内容,熟读成诵,摘抄喜欢的诗句。

相关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的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在比较中品读诗词,把握作者不同情感。

2、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评价任务:

1、进行自主阅读,整理不会词语及句子。

2、细读诗词,体会不同作者对春天不同感受。

3、精读诗词,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

大家看这两幅图,同样写春风,朱自清、林斤澜写得不一样,一个柔和,让内心舒畅;一个豪迈、粗犷,让人内心痛快。

今天学习《诗词八首》也是写春天,看一下古人及现代人如何写出自己心中的春天。

今天先学前三首。

(提前板书前三首诗词标题、作者)

二、了解作者,朝代

注释:

“山郭”“应怜”、“浮生”“长恨”,简介宋祁,官任翰林学,史馆修撰。

(旨在引导学生知人论诗,帮助理解诗意)

三、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理解比较三首诗内容,品味作者感情。

2、品析诗中名句。

四、探究学习

(一)、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多媒体出示朗读音节,对照节奏读)

(二)、二读,整体感知,了解诗大概内容,教师重点引导第三首,“浮生长恨欢娱少----且向花间留晚照。

(三)、三读,深入探究

1、学生找出三首诗中共同的描绘的一种景物。

(学生在《游园不值》《玉楼春》容易找到,但在《江南春绝句》,部分学生找不出,教师提示:

“千里莺啼绿映红”,教师板书:

诗中花)

2、三首诗所写的景物花,都是要赞美的事物吗?

花在诗词中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

《江南春绝句》中,火红的春花与莺、绿叶、水村、酒旗呈现出明媚的春天之景。

《游园不值》“一枝红杏出墙来”是诗中赞美的对象。

《玉楼春》花不是词赞美对象,花和其他景物一起描绘出东城美好春光,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写诗词为了抒发个人情感,这三首诗也不例外,(教师板书:

诗中情。

)三首诗都是赞美春天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吗?

学生自读讨论。

教师引导:

《江南春绝句》第二句,寺庙楼台在细雨蒙蒙中,若隐若现,给人朦胧的美感,南朝寺庙,又有作者对历史的感叹。

整首诗赞美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蕴含对历史的感叹。

《游园不值》,让学生依诗句编一小故事。

填空:

我从“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想到-------

强调诗人拜访友人,友人不在,情绪失落,但从墙头露出的一枝红杏,想象出满园春色,感到惊喜。

启发人们,一切有生命的新生事物,是关不住、封锁不住的。

《玉楼春》引导学生概括上下阕内容,为什么要挽留夕阳的余辉?

表达词人对春天的珍惜,对光阴的爱惜。

(四)、四读,读出情感,赏析妙词妙句

(多媒体展示:

“千里莺啼绿映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出喜欢的理由,教师提醒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考虑,

好的画面:

好的笔法:

准确而生动的词:

1、“千里—”句,写出江南明丽春色,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刻画景物,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生动。

“千里”一词,把实感与想象融合,描绘出广阔江南鸟语花香的春景。

2、“春色---”句,写出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

表现作者由失落到惊喜。

揭示一切有生命的新生事物,是关不住、封锁不住的。

3、“红杏枝头春意闹”拟人手法写出杏花争相开放的画面。

一个“闹”字,化静为动,写出红杏开得众多与纷繁,表现生机勃勃。

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为听觉,把红杏盛开写的时分生动。

教师提示:

你从“闹”字,看出什么?

也可让学生比较“红杏枝头春意开”

五、背三首诗

六、总结

每个人心目中的春天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表现春景时应该表现自己心里的春天,写出自己内心感受和独特体验。

七、达标测试

(一)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①,水村山郭酒旗风。

②,红杏枝头春意闹。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

④,多少楼台烟雨中。

⑤默写连续两句描写出春雨的诗句.,

(二)赏析“红杏枝头春意闹”?

板书

诗中花诗中情

《江南春绝句》《游园不值》《玉楼春》

明丽春景失落—惊喜闹花开的众多与纷繁

迷离春景新生事物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三首诗,从中学习古人对春的理解与描绘。

今天我们学习《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鹧鸪天代人赋》三首。

继续用比较探究的方式学习。

这三首诗,我们归纳一个主题:

“诗中雨,雨中情”。

二、检查预习,了解三首诗词作者,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强调重点词:

发生花重决胜已生些sa

三、比较探究

1、一读(三首诗),正字音,再读,整体感知,三首诗所写内容,都是重点赞美雨吗?

学生对《春夜喜雨》、《鹧鸪天代人赋》容易回答,第二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学生容易回答赞美雨,教师提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了几种春天景物,这几种景物之间有对比作用的是哪两种?

学生很容易理解诗中赞美春草似有若无的色彩。

四、学习《春夜喜雨》

1、安排学生在书上标记节奏重音齐读。

明确律诗,介绍作者。

2、介绍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躲避战乱,内心忧国忧民。

在他定居两年后,成都发生旱灾,让他心焦,一天夜晚,一场春雨悄悄来临,让他欣喜异常于是提笔写了这场滋润万物的细雨。

3、《春夜喜雨》中看出作者特别喜爱春雨,读出喜来,检查朗读,师生共同点评,重点在语速节奏,重音上指点

4、在诗中,作者喜欢这场雨喜在何处?

“好”“知”“当”——雨来的正是时候,它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到来,催发生机,滋润农作物,多好的春雨!

“潜入夜”和“细无声”——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5、一生读五六句,这两句说明什么,你从哪个字词体会到喜了呢?

野径云俱黑。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田野小路辨不清,天空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

诗人猜测雨会继续下,能下够,是一场透雨,心里充满着喜悦。

(有感情地朗读),

6、看着雨意正浓的情景,诗人兴奋的猜测等到天亮时肯定出现什么景象:

(出示七、八两句)(全班齐读)

7、“花重锦官城”里的“重”字,诗人让我们看到怎样的春花?

他仅仅写花吗?

因为受到雨水滋润,春花显得饱满、鲜艳、水灵灵。

不仅仅写花,也在写田里的禾苗,山上的树木,大自然的一切景象。

8、教师小结:

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表达诗人的喜悦。

春雨的到来,滋润万物,让自然展现生机,展现美丽。

我们接着学习春雨到来后滋润春草,让春草营造出一种非常有趣味的自然美。

五、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学生齐读,介绍韩愈。

2、你觉得诗中最美的景是哪个景?

你觉得美在哪里?

(学生品析)

草色遥看近却无。

写出草色的似有似无,表现早春的自然美,给读者无穷的美感趣味

3、诗中写的小雨有何特点?

轻柔、细密

4、诗中运用的对比有何作用?

将初春草色与曼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作比较,突出若有似无的初春小草的新鲜感。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喜爱。

六、阅读《鹧鸪天代人赋》全词词所写景色是乡村的吗?

(一)、介绍背景,作者当时罢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

(一)初读熟悉全诗:

1、听范读,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再范读。

(二)、研读与赏析:

 1、题目解说

“鹧鸪天”是词牌,“代人赋”是题目,实际写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文全解:

诗意:

田里的桑树冒出嫩芽,邻居家蚕种已孵出幼蚕。

小黄犊在草坡上鸣叫,斜阳映照着带有几分春寒的树林,树林上空飞着一只只回巢的乌鸦。

远的、近的山峰连绵不断,路是纵的、横的、斜的互相交错,有卖酒的,也有买酒的。

城里的桃、李花不是愁风就是愁雨,可农村的荠菜花却不愁,而且开得十分茂盛。

 

3、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破”和“鸣”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

(2)、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请想象芥菜花的形象,领悟这两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人格精神?

思路点拨

(1)、“破”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高兴、得意的神态。

(2)、诗中的景物点染出生机勃勃的早春农村风光,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面。

由这幅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欣赏和流连。

(3)、赞美乡野溪头迎风开放的芥菜花,表达了一种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五.小结:

这首词寓议论、抒情于写景之中。

作者以细腻之笔描绘农村的景色,清新疏淡,以粗线条勾勒山和路,其中也描绘了农村美好和充满生机的生活,寄寓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美。

六、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三首诗词。

板书设计

诗中雨雨中情

《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鹧鸪天代人赋》

好知潜雨:

轻柔细密农村生活

重草色-----烟柳荠菜花桃李形成对比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学生背《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鹧鸪天代人赋》。

今天学习艾青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

大家阅读两首诗,思考在“春之春之”句子横线上补充什么为好?

二、学生默读补充“春之春之喜”(学生第二横线填的较好,第一处横线难度较大)

三、学习艾青的《春》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1931年2月7日,“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艾青听到后,气愤异常。

1937年4月,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艾青写下这首诗。

(二)、学生齐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本文写了春天什么景物,为什么写龙华的桃花。

“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2、“血斑点点的夜间”指什么?

烈士的牺牲

3、“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连用三个“那些”表达活着的人怎样的心情?

巨大的悲痛

4、三个“经过”写出革命什么样的过程?

写出革命过程的困难、曲折、艰辛

5、“爆开了无数的蓓蕾”有什么含义?

烈士用鲜血培育出革命新人,让人们看到胜利的曙光。

6、结尾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画龙点睛,集中点出春天的到来,是由千万烈士牺牲换来的。

7、朗读背诵,理解诗中抒发情感。

将“春之,春之喜”填充完整?

多数学生填“春之伤、悲、希望,春之喜、乐”

四,学习王宜振的《初春》

1、初读,作者勾画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色?

毛毛雨、小树,新芽、人等(教师提示易被学生忽略的“人”)

2、你觉得诗中的人大约有多大?

儿童,诗中在用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

3、再读,儿童的喜、乐表现在诗中哪些方面,在诗中找出,认真品读。

(学生找,回答)

4、第四节中,写夏天的蛙鸣有何作用,与朱自清写的桃花有共同点吗?

(学生思考)

写夏天的蛙鸣,是欣赏春天蝌蚪展开的联想,与朱自清写的看桃花联想到果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5、三读,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节,让不同学生读,读出情感。

提醒学生,此时在外欣赏初春景象的儿童心情如何,已经完全被春景怎么样了?

心情很高兴,已经完全被春景所陶醉。

(教师在“春之伤、悲、希望,春之喜、乐”上板书春之伤、悲、希望,春之喜、乐、陶醉)

(1)、“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

是春天在摇摇晃晃吗?

是作者陶醉在初春美景中,陶醉的摇摇晃晃中

(2)品味“走进家门抖一抖衣袖,竟抖出一地春的芳香”妙处?

(提示修辞手法,与“走进家门抖一抖衣袖,竟抖出一地春的花粉”比较。

通感,将视觉转化为嗅觉,把春天写的非常美丽,表现自己对初春美景的陶醉。

6、总结,

两首诗虽写春,但给我们的意境、感受截然不同。

板书设计

春之伤、悲、希望春之喜、乐、陶醉

《春》《初春》

龙华五烈士雨树叶蝌蚪

画龙点睛人——陶醉

教学反思

1、《诗词八首》在课本编排上属于比较探究类型的课文,让学生在比较探究中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我在设计教案时注意到由浅入深的引领学生,让学生了解溢于表面的知识点:

根据诗词蕴含内容,把八首诗词分成三类,“诗中花”“诗中雨”“春之悲、春之喜”。

这样缩小比较范围,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不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入比较探究,教案体现不够,还得继续研究。

2、学习诗歌,让学生多读多品是很好的方式。

学习本课时对于读、品设计的并不多,如果多设计一些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环节,学生也许喜欢上诗歌的阅读。

但阅读的多,一定会影响比较探究的时间,两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