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647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x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

一、简答题(在答题时应注意的是:

问什么答什么,若没有问“为什么”,则不必答理由,答了也得不到分。

1、简述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点。

“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特点:

1)表现是情绪枯竭,及对教师这一职业不再有热情、理想和想象力,甚至出现焦虑、紧张、胜利疲劳或失眠等心里问题。

2)表现是非人性化,即对受助者冷漠。

3)表现是成就感的降低。

2、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接受?

其中主观因素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接受,是与教师的人格特点和目前心情有着密切关系的。

若把学生全部的行为当作一个整体,其中可以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学生行为。

与不同人格类型和心情及看问题角度不一样的教师有很大关系。

因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天天都有,时时都有,学生的表现不太可能完全符合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即使是现在班级纪律良好,没有任何问题行为,但可能过不了多久,某位同学就会有意无意地打扰别人,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

在这个意义上,平均下来,某一班级与另一班级出现问题行为的差别并不大,几乎所有班级都有不和谐和混乱的时候,关键在于教师主观经验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反应与接受,在于教师是否主观上夸大了学生问题行为的程度,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

3、教师长期暴露于压力源之下会给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日积月累所带来不良影响有:

第一,在心里方面表现出一种非常典型的症候群——倦怠。

如:

情绪枯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

第二,在生理方面,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生理反应,甚至是严重的疾病。

如:

偏头痛;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痔疮、溃疡、腹泻等;癌症、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如何掌握处理焦虑的方法与原则。

处理焦虑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当焦虑第一次发生时,重点在于得出最为理性的结论。

通过仔细分析焦虑的内容,给该焦虑以定论——这既可能是一套应对问题的方案,也可能是告诉自己“我有把问题夸大了,其实没那么严重”,甚至包括“我现在什么都做不了,所以焦虑没意义“。

第二,当焦虑反复发生时,重点在于处理心里事件的非理性——停止反复的计算与设想,直接跳到最为理性的结论,以此回应大脑的警报。

5、简述如何提升自己和学生的感恩水平的方法。

(1)感恩需要不断练习。

如:

记感恩日记;逢年过节给老师或同学等寄贺年卡等等。

(2)感恩需要强力行动。

感恩不仅需要想法,还要付诸行动。

如:

细数感恩;感恩拜访;当众感恩表达等等。

(3)感恩需要氛围。

感恩的环境有助于人们感恩。

氛围是靠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你总对我表达感恩之情,我也会慢慢地愿意对你表达感恩之情,这样感恩氛围也就建立起来了,毕竟感恩对我们个体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6、简述共情的概念。

共情只是指助人者能够真切地理解对方的感情。

这一概念包含两个要素:

第一,助人者要设身处地、感同深受地感受到对方的感受;第二,助人者自身仍然能够保持一份清醒,不会迷失在对方的感受中。

共情主要包括五个要领:

(1)转换角色。

这一点最重要,要求助人者放空自己,暂时摒弃自己的经验、成见、价值观等,完全以对方的视角考虑问题,用对方的感官感觉世界,用对方的脑去思考世界。

(2)投入地倾听。

倾听不仅仅指用耳朵听对方说的话,也包括注意对方的非语言信号,如表情、语气、体态等。

(3)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到的东西进行清理并理解它们。

(4)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作出反应,向当事人说出你的理解。

(5)留意对方的反馈信息。

7、宽容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宽容作为一种积极品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1)宽容有利于情绪调节;

(2)宽容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3)宽容有利于身心健康

8、理解真诚与坦白的概念,在沟通中的作用及其不同水平。

真诚不等于诚实。

区别在于:

真诚更多地是指交流态度上的诚恳、不做作,而诚实更多地关注交流内容的真实性。

坦白是一个与真诚的含义相近的概念,指的是助人者将自己较为个人化的、私人的信息暴露给受助者。

和真诚相比,这个概念更主动一些,涉及一种主动向当事人揭露自己内心活动的过程。

真诚的作用:

是会带来对方的信任和喜爱;是榜样的作用;还有提高沟通效率的作用。

坦白的作用:

能够起到关系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交流双方的关系发展;有助于将积极的沟通方式传达给可能较为被动的求助者,并有利于更高效的交流。

9、简述共情的不同水平及其对于沟通的影响。

共情的水平分为两种:

初级共情和高级共情。

前者主要运用倾听技巧,重在对对方内心体验和想法的了解,以及了解之后向对方反馈这种了解;后者则除了倾听之外还运用一些影响性技巧,如自我揭示、解释等。

初级共情就是简单地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向其确认,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而高级共情则说出了学生“心中所想,意识中则无”的东西。

10、简述倾听的含义和重要作用。

倾听定义为三个过程:

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传递信息。

倾听的作用:

(1)能促进课堂教学;

(2)能完善教育;(3)能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

11、简述几种常见的无效回应模式。

常见的几种无效回应模式如下:

否认型;侦探型;专家型;指责性;自我分享型;人生导师型。

12、阐述非言语行为的包含要素及其重要作用。

要素包括声音线索、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举止动作几个方面;

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1)正确识别学生的各种非言语线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2)有效运用各种非言语信息来表达心意,向学生传达一些教师内心的感受和态度,如尊重、热情、关注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论述题(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知识的基本要点展开论述。

阐明相关理论观点和内容。

说明自己对问题的观点。

1、试述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法及原则。

1)正确地期待消极情绪。

懂得接受生活中的消极一面,对不可避免的另一原因自动化的产生,关键不是让消极情绪不发生,而是在它发生时迅速进入事后处理。

2)焦虑前因,改变不良认知。

不恰当的信念往往缺乏辩证性、准确性、灵活性和接纳新。

一方面,这样的思维方式非常容易引起负性的情绪;另一方面,负性情绪的存在也会使人变得非理性,因而陷入这些不恰当的思维方式。

在生活中遇到负性情绪时,要对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及时调整自己不恰当的思维与信念,就能够“解决问题“,从而恰当地减缓消极情绪。

3)聚焦后果,排解消极情绪。

生活中人们处于消极状态时,有时会选择逃避和沉默。

这是两种典型的不恰当应对方式,一般使用以下应对方式但要注意:

a.采用倾诉。

倾诉方式也可多样选择,如:

吃饭时、闲聊时等等。

b.采用娱乐。

通过体育锻炼、听歌等方式进行排解。

c.心里急救。

用“大海冥想”、积极情绪,找回生命的价值和活下去的信心。

2、尝试接纳自己的认知和情绪,使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受到消极事件的干扰。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认知和情绪的情境,如:

你躺在床上过去了十分钟,睡意渐浓了起来。

这时候,外面的响声引起了你的注意。

一会没声一会有,一晚上如此反复了很多回,最终起身去看,寻找……。

在这个例子中,问题最终解决了,但是这个人损失了睡眠。

如何他一开始不理会响声,他大可能够过关十分钟就入睡了。

阻止他睡眠的不是响声,而是他的纠结。

我们的认知和情绪正是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我们。

我们生活中时而会对自己感觉不好、情绪差,这很正常;但是有些人会更多地去沉思自己的这些思维和情绪,这样正常的痛苦就演化成为了折磨,正是折磨阻止我们进行真正的生活。

因此,情绪和认知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生活还要继续,我该做什么还是要去做什么。

这样,认知和情绪就始终无法决定我们在生活中的选择,我们会学会与消极的想法和情绪共存,同时让其对自己行动的影响程度降到最小。

3、试述挫折情景、挫折反应及挫折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

挫折情景,指个体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情景。

这种阻碍需求满足的障碍或干扰有可能是来自内部的,也有可能是来自外部的。

从种类上来分,教师受到的情景类型多种多样、几乎无法穷尽,一般可得以下冲突:

(1)心理落差:

现实与梦想完全不一样;

(2)角色转换:

面对学生的成功;

(3)身份认同:

“先生”还是“服务员”;

(4)不确定性:

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冲突

挫折反应,指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

愤怒、焦虑、紧张、躲避或攻击等。

挫折反应大概有以下类型:

(1)攻击性;

(2)抑郁;(3)情感疏离;(4)自尊降低;(5)积极行为。

挫折认知,指个体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这种认知有可能是积极的,有可能是消极的。

上述行为反应中,只有积极行为才是最有效和最为适应的反应策略,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缓解挫折产生的压力。

4、谈谈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1)个人层面:

1)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理解和坚定的信念;2)紧张的人际关系导致教师失去和谐的工作环境;3)缺乏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失去了职业幸福感的助动器;4)过大的生活压力和过重的经济负担使教师无法体验到职业的快乐;5)身心不健康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6)忽视了家庭的和睦,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学校层面:

1)学校领导的理念中没有教师幸福感的概念;2)学校的管理体制和领导管理方式不当;3)学校的评价机制不公正,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没有关爱教师此乃官方的校园文化氛围;5)缺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6)不关心教师的家庭和生活。

(3)社会层面:

1)社会赋予教师太多的复杂角色;2)家长和学生都对老师寄予了过高的期望;3)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4)社会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失偏颇。

5、试述如何提升自己和学生的宽容水平。

宽容既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因此,要提高宽容水平,应注意掌握以下方法的四个阶段:

(1)体验伤害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个体去重新体验那个被伤害的事件,重新体会那个时刻的一些消极情绪,重新认识那个事件,进而接纳那些情绪。

(2)决定宽容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个体慢慢体会到宽容的积极作用。

这会恶化师生关系,同时也会违反学校规定。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教师运用想象力,假设自己已经宽容了那个冒犯自己的学生后会发生什么,同时想象一下宽容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宽容后和学生的积极互动。

(3)实施宽容阶段。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共情学生。

教师要主动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学生,使学生愿意与老师建立积极的关系。

实施宽容会使师生彼此造成的心理阴影很快解除掉。

(4)收获成果和深化阶段。

通过这个阶段的努力,教师可以将宽容慢慢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之中,最终成为一种稳固的行为倾向,使宽容成为习惯,泛化到与其他学生的关系之中。

6、如何掌握四种倾听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有四种倾听的技巧:

(1)澄清。

澄清反应的示例:

有位未能按时交数学作业的女学生,当被老师询问时,则说:

“我不想做这该死的作业。

我不要学这些烦死人的数学,反正女孩子学这些也没有!

教师应该如何对该学生作出澄清的反应呢?

1)她说了什么?

——她不想做数学作业,因为女孩子学了也没用。

2)有没有含糊或遗漏的信息?

——有,她是真的觉得数学不重要,还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否认数学的作用。

那么,教师作出的澄清反应可以是:

“你是觉得数学没用,还是觉得数学太难了你学起来有点吃力?

”学生对该问题进一步的阐述和解释,就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她不交作业的真正原因,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她克服这个问题。

(2)释义。

释义是对学生先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