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237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docx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7章《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含答案

《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以甲醇燃料电池(KOH电解质)为电源,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

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铝电极逐渐失去光泽,并出现细小气泡,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CH4O-6e-+H2O=6H++CO2↑

B.电解池中石墨电极做阴极,发生反应为:

2H++2e-=H2↑

C.电解池中Al电极上的反应为:

Al-3e-+3HCO3-=AI(OH)3↓+3CO2↑

D.理论上毎生成19.5g沉淀,标准状况下a电极上消耗掉O22.1L

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银:

D.向氨水中通入过量

3.全钒氧化还原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池,不同价态的含钒离子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各自的酸性电解液储罐中。

其结构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放电时,右槽中的电极反应为:

V2+-e-=V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电解液中n(H+)的变化量为2mol

B.充电时,阴极电解液pH升高

C.放电时,右槽发生氧化反应

D.放电时,左槽的电极反应式:

VO2++2H++e-=VO2++H2O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把aL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bL0.1mol/L的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

c(K+)+c(H+)=c(CH3COO-)+c(OH-)

B.把0.1mol/L的NaHCO3溶液与0.3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

c(OH-)>c(Ba2+)>c(Na+)>c(H+)

C.向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

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质只有在通电时才能电离

B.电解质只有在电离时才能导电

C.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就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硫酸的摩尔质量就是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来表示的是(  )

A.Ba(NO3)2+Na2SO4

BaSO4↓+2NaNO3

B.BaCO3+H2SO4

BaSO4↓+CO2↑+H2O

C.H2SO4+BaCl2

BaSO4↓+2HCl

D.Ba(NO3)2+H2SO4

BaSO4↓+2HNO3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2++Fe===Fe2++Cu

B.稀H2SO4溶液与铁粉反应:

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

D.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

Fe3++Fe===2Fe2+

8.测定不同温度下0.5mol·L-1CuSO4溶液和0.5mol·L-1Na2CO3溶液pH,数据如下表:

温度/℃

25

30

40

50

60

CuSO4(aq)pH

3.71

3.51

3.44

3.25

3.14

Na2CO3(aq)pH

10.41

10.30

10.28

10.25

10.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Na2CO3溶液中c(OH-)增大

B.升高温度,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水解平衡均正向移动

C.升高温度,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升高温度,可能导致CO32-结合H+程度大于H2O电离产生H+程度

9.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其操作错误的是

A.酸式滴定管需用待测盐酸润洗

B.碱式滴定管不用标准碱液润洗

C.滴定过程中不能有液体从锥形瓶溅出

D.滴定结束,读数时要平视读数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生产铝

C.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D.“地沟油”分馏可制得矿物柴油

11.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KH2PO4溶于水:

H2PO4-

2H++PO43-

B.NaHS溶于水:

NaHS===Na++HS-,HS-

H++S2-

C.HF溶于水:

HF===H++F-

D.NH4Cl溶于水:

NH4++H2O

NH3·H2O+H+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硝酸钾B.蔗糖C.金属铜D.食盐水

13.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列物质按碱性减弱顺序排列的是()

A.厨房洗洁净、肥皂、食用白醋、厕所洁厕精、食盐

B.厨房洗洁净、肥皂、食盐、食用白醋、厕所洁厕精

C.厨房洗洁净、肥皂、食用白醋、食盐、厕所洁厕精

D.厕所洁厕精、肥皂、食用白醋、厨房洗洁净、食盐

二、实验题

14.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的成份、性质和用途,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1)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

①制备并收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上述各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②该实验还存在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

(2)某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a,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

探究过程如下:

①提出假设:

(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①:

该固体物质是FeCl3;假设②:

;假设③:

②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物质a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请在表格内的横线处填空。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在溶液中加

KSCN溶液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向a溶液中滴加

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紫色

不褪色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

假设成立(填序号①②③)。

(3)为进一步探究物质a的性质,他们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a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Fe(OH)3溶解度小于Mg(OH)2溶解度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C.向沸水中滴加a的饱和溶液,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2O3固体

(4)a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的腐蚀剂,得到含有Cu2+等的废液,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如右图的装置从得到的废液中提炼金属铜。

该过程中甲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若乙池中装入废液500mL,当阴极增重3.2g时,停止通电,此时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为(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15.有5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5支试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离子方程式)

1支试管中有蓝色沉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离子方程式)则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6.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常见化合价依次为+1、-2、+1、+3、-1。

它们形成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常温下用惰性电权电解(有阳离子交换膜)

的A溶液。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己元素与丙元素同主族,比丙原子多2个电子层,则己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推测相同条件下丙、己单质分别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戊按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化合物Y具有漂白性,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③.上图转化关系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编号)_______。

④.接通如图电路片刻后,向烧杯中滴加一种试剂即可检验铁电极被腐蚀,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当反应①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D溶液pH=12(常温下,假设气体完全逸出,取出交换膜后溶液充分混匀,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此时共转移电子数目约为___________;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⑥.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除水外)有___________

17.短周期元素A﹣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部分元素的信息如下:

元素编号

信息

B

与元素A、D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最多

D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E

同周期元素中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

F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书写):

(1)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A2D、FD﹣、BC﹣,ABD3﹣、C2、F﹣等六种粒子,测得FD﹣和C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W与D是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在下表中列出H2WO3的不同化学性质,举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编号

性质

化学方程式

示例

氧化性

H2WO3+3H3PO3=3H3PO4+H2W↑

(3)由A〜F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甲、乙、丙、丁、戊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写出甲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鉴定丁中阳离子的操作是;

③如果丁中含有元素F,丁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18.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

(1)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

①这样的两种元素的组合有________种。

②若这样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数之比为1∶1。

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是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常以化合物F存在.从单质A起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可由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F的化学式为________,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际生产中,可由F为原料制备单质A,写出制备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不需考虑综合经济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

(1)0.5molNa2CO3中含有___________个Na+。

(2)质量都是50g的HCl、NH3、CO2、O2四种气体,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3)配制90mL0.1mol/LCuSO4溶液,需要胆矾________g。

(4)氧化还原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消耗了0.6molS,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5)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H2O、②Mg、③CH3COOH、④NaOH、⑤CuSO4·5H2O、⑥碘酒、⑦C2H5OH、⑧盐酸,(将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20.计算题

(1)常温常压下,已知Ksp(AgCl)=1.8×10-10,Ksp(Mg(OH)2)=5.6×10-12试通过计算说明饱和AgCl溶液和Mg(OH)2溶液溶解度的大小;并且说明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已知1.8½=1.34,1.41/3=1.12]

(2)常温下,将0.05mol/L盐酸溶液和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1:

2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的pH=12。

用上述NaOH溶液13mL和pH=3的某一元弱酸HA溶液20m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

试求:

①此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求此条件下该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参考答案

1.C2.B3.B4.C5.B6.B7.A8.D9.B10.A11.B12.A13.B

14.

(1)①aedbcgf②在C后接NaOH溶液尾气处理装置

(2)

(1)FeCl2;FeCl3和FeCl2的混合物

(2)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在溶液中加

KSCN溶液

溶液为红色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向a溶液中滴加

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紫色

不褪色

固体物质中不含FeCl2

由此得出结论:

假设①结论成立

(3)AD(4)

,1.12L

15.5种固体全部溶解,4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CuSO4Ba2++SO42-=BaSO4↓Cu2++2OH-=Cu(OH)2↓BaCl2NaOH分别取少量未检出物质的溶液,往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硫酸铵溶液2NaOH+(NH4)2SO4=Na2SO4+2NH3↑+2H2O

16.

(1)37;依据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推测己单质与水反应较丙更剧烈(1分,合理给分)

(2)

;(3)④;

(4)3Fe2++2[Fe(CN)6]3-=Fe3[Fe(CN)6]2↓;

(5)6.02×l021;2A1+2OH-+2H2O=2AlO2-+3H2↑;

(6)NaCl、Al(OH)3

17.

(1)5ClO﹣+2CN﹣+H2O=2HCO3﹣+N2↑+5Cl﹣;

(2)

编号

性质

化学方程式

示例

H2WO3+3H3PO3═3H3PO4+H2W↑

1

还原性

H2SO3+Br2+2H2O=H2SO3+2HBr

2

酸性

H2SO3+2NaOH=Na2SO3+2H2O

(6)①Al3++3NH3+3H2O=Al(OH)3↓+3NH4+;②取少量丁样品放入试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有铵根离子;③c(Cl﹣)>c(NH4+)>c(H+)>c(OH﹣).

18.

(1)①7;

③过氧化钠或过硫化钾

(2)①CaCO3(1分)

②NaH+H2O===NaOH+H2↑

③CaCO3

CaO+CO22CaO

2Ca+O2

或CaCO3+2HCl=CaCl2+CO2+H2OCaCl2

Ca+Cl2

19.NA或6.02×1023NH32.52:

10.8④⑤

20.

(1)同种类型:

Ksp增大,S增大;Ksp减小,S减小;不同类型:

不可用Ksp直接判断;

(2)①0.26mol/L;②3.8×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