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212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

《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docx

教育学分项知识全整理

《教育学》中分项知识整理2013.1.14---1.18整理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婆罗门教四等级:

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首陀罗姓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性:

(1)阶级性

(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近代教育变化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苏格拉底问答:

(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根据理性、意志、情感三种品质哪一种在人的德行中占主导地位把人分成:

(1)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

(2)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3)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力(3)决定教育的目的(4)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确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即所谓人权);二是民主代议制、法制作为公民参政及保障权利的形式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本理论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3)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教育与文化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

1)学校物质文化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3)学校精神文化4)学校领导者亚文化5)教师亚文化6)学生亚文化7)学校职工亚文化8)课程亚文化9)活动亚文化等

·学校物质文化:

1)学校环境文化2)设施文化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1)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2)规章制度3)角色规范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认知成分2)情感成分3)价值成分4)理想成分

·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

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1)感知运算水平2)前运算水平3)具体运算水平4)形式运算水平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时不平衡的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主要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遗传的意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个体主观能动性:

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身体状态的剧变2)内心世界的发现3)自我意识的觉醒4)独立精神的加强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

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1)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2)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3)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4)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教育政策的制定2)教育制度的简历3)教育内容的确定4)教育方法的选择5)效果的评价

·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1)国家的教育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美国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

1)自我实现的目标2)人际关系的目标3)经济效率的目标4)公民责任的目标

·前苏联教育目的

1)保证学生的身体正常发展,培养健康和生气勃勃的一代

2)使学生掌握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科学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

3)授予青年一代关于现代生产的科学基本知识以及把科学规律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知识

4)保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信念,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劳动者国际主义团结的情感,形成他们对劳动和公共财物的共产主义态度,培养他们的自觉纪律

5)给予多方面的劳动教育,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和从事劳动的技能

6)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形成他们的审美兴趣,发展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创造能力,授予他们艺术教育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最后高层次任务)

·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体现《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

·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

第一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个层面,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

1)人身权(国家还对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

2)受教育权

·学生应尽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校行为规范,尊精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概念界定: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角色: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学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

·我国学生喜欢的教师前五种品质:

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学方法好

·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

冷漠孤僻、木讷呆滞、悲观丧气、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嘲讽学生、无耐心、对学生有敌意、训斥学生等

·我国学生不喜欢的教师前五条品质:

经常骂人、讨厌学生;对学生没同情心、把人砍死;上课拖延时间、下课不理学生;偏爱、不公正;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使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课程的一般概念:

1)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汉语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课程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则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分为学科中学课程、学生中学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社会、知识、儿童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四种不同的目标:

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

1)时限性2)具体性3)预测性4)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特征:

1)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2)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3)具有灵活性

·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对学科的研究

·对学生的研究:

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异

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

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对社会的研究(泰勒):

1)健康2)家庭3)娱乐4)职业5)宗教6)消费7)公民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教学计划2)教学大纲3)教科书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教学计划的构成:

1)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及其说明4)课时安排5)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6)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

·教学大纲构成:

1)说明部分2)文本部分

·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教科书也使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学学习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和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课程表的安排遵循原则:

1)整体性安排2)迁移性原则3)生理适宜性原则

·教学任务三个方面:

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

3)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学生学习特点四方面特性:

1)独特性2)稳定性3)发展性4)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基础因素2)内部因素3)外部因素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评价原理七个步骤或阶段

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

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

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

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课程原理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

1)确定课程目标(关键)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1)背景评价2)输入评价3)过程评价4)成果评价

·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1)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2)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3)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2)搜集信息

3)组织材料

4)分析资料

5)报告结果

·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的主要作用

1)教学时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时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普通中小学中,教学必须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其具体指标是:

1)能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体、美等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一个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素质

2)能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3)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创造发明奠定初步的基础

·智力主要包括: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惟力(核心)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的本质主要观点: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互相转化的内在机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包括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运用知识

4)检查知识

·领会知识

1)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现和鲜明的观点

2)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

·运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要注意一下几点:

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

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分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和演讲)、谈话法(复习谈话、启发谈话)、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分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惟兴趣,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诱导

3)做好讨论小结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联系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严格要求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作用

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要求所有学生都亲自操作;及时检查结果,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