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19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

《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docx

目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

 

题目:

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二OO年月日

中国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分析与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与其自身风险机制无法和大银行融合严重的阻碍了其发展,并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本文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为目的,研究分析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出路。

并从美国次贷危机的角度,主要从金融衍生工具中资产证券化为手段,研究中小企业困局的出路。

本文秉承金融衍生工具对实体经济的正面影响,对比分析资产证券化给中小企业贷款带来的利与弊,机遇与风险,进一步论证资产证券化在中小企业中的发展前景和加强监管机制,力求给中小企业提出一些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贷款;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信用监管;风险

China'sSMEloansecuritizationAnalysisandResearch-theU.S.subprimemortgagecrisisInspiration

 

Abstract

Withthesteady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difficultiesinSMElending,aswellasitsmechanismisnottheirownriskandintegrationoflargebanks,whichseverelyhampereditsdevelopment,andhashampered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fasterandbetter.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solvetheproblemofsmallandmedium-sizedloans,andresearchtoanalysethewaysmallandmedium-sizedloans.Andforthepointofviewofsub-loancrisisintheUnitedStates,mainlyasfinancialderivativesintheassetsecuritizationismeanstostudythewaysmallandmedium-sizeddilemma.Thispaper,weprovefinancialderivativesonthepositiveeffectsoftherealeconomy,andcomparativeconstructtheassetsecuritization'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smallandmedium-sizedloans,opportunitiesandrisks.Furtherproofofassetsinsecuritiesofsmallandmedium-sizeddevelopmentisfullofprospectsandthepurposeistoputforwardsomepoliciesinstrengtheningtheregulatorymechanismtosmallandmedium-sizedand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smallandmedium-sizedloans;secondloancrisis;assetsecuritization;creditmonitoring;risk

目录

前言1

1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阻碍其发展的瓶颈和原因分析4

1.1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4

1.2贷款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4

1.3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以及大银行对此风险的规避5

1.4中小银行发展的滞后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增长5

2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现行的解决途径7

2.1加强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7

2.2吸引风险投资基金解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问题8

2.3完善中小企业组织管理机构9

2.4资产证券化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又一途径10

3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资产证券化的风险11

3.1国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11

3.2资产证券化的意义12

3.3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12

3.4美国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风险的联系13

4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途径的分析15

4.1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15

4.2知识产权可做中小企业质押贷款16

4.3健全金融中介机构作为证券化前提17

4.4建立证券市场中的二板市场18

5信用监管对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风险的控制19

5.1信用担保的完善19

5.2信用评级制度构建的重要性20

5.3政府监管对风险的规避21

6结论22

致谢23

前言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都比较艰难。

主要因为银行的盈利大多来源于存贷的利差。

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也因为中小企业自身存在弱点,这表现在:

管理一般相对薄弱,财务信息容易出现人为操作,银行方面很难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流量、资信状况、盈利水平及还款能力的评估可能严重失衡。

此外,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产品生产周期较短,市场竞争力不稳定。

而且,因为每笔贷款少,成本高,所以银行宁愿逐大弃小。

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对于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没有完全统一的信用评估机制和监督机构。

银行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度,使信贷人员放贷没有建立起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心有余悸。

鉴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金融机构存在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调查难。

二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不良资产业务,严重影响了其经营效益。

因此,担保体系中,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金融机构对新放贷款持非常“审慎”的态度,造成担保困难。

三是没有建立包括风险投资、商业信贷。

不良贷款的经办人、介绍人、批准人都制定了一套融资和债券融资等多层次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机制严厉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但同时,又缺少有效的结构体系。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的激励机制,使信贷人员的利益与付出不相称。

因此,这需要由不同的金融市场和机构来满足。

此外还有企业自身的因素。

自有资金不足,扩张过快,其规模扩张一般无法保障。

目前商业银行实行存贷比例挂钩,但基层行约束,往往不能量力而行,因而贷款风险较大。

由于规模控制,县支行、市分行贷款规模都被上级控制。

当中小企业发展步入二次创业时期,面临转变经银行集中起来用于支持大型企业发展,这就忽视了对中小企业自身机制,调整产品结构的关注。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扩张过快,自有资金不足,权力过度上收,上级行负责贷款审批,基层一旦贷款拿到手,易被长期占用,贷款到期,不能对贷款风险负责,基层行有责无权,上级行有权还本付息,只能借新还旧倒手续,影响了信誉,责、权、利不匹配,使基层金融机构放贷时造成信贷资金形成风险。

2美国次贷危机和资产证券化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从2007年一季度爆发至今已持续了一年多。

在此期间,全球许多顶级金融机构都因次级债危机而蒙受了巨大损失,美国及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及其金融当局多次出手应对危机,以求维护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恢复资本市场信心,改善宏观经济状况。

然而危机并未很快得到平息,其影响仍在持续,由于美国两大房地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严重经济困境,2008年7月22日美国国会预算局发表报告称:

美国财政部拟定救助两巨头的方案有可能耗资250亿美元。

美国次贷问题的影响,已远远超越美国银行业和小型专业贷款机构的范畴,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外贷款和套利平台都受到牵连。

对于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与机制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是近年来其国内积累的金融和经济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也与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及西方货币政策相关。

第一,降低房贷初期偿债负担,为购房者提供轻松的抵押贷款。

第二,放宽或实际上取消放款标准,为购房者提供便捷的抵押贷款。

第三,美国金融创新带来大量房贷市场衍生产品,特别是抵押债务证券化使次贷市场风险环生。

2000年以来,银行家创造了许多方法,将过去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类别进行分割,并出售给新的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出售的债务抵押债券等新产品,正是通过证券化方式将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系在一起,其实质是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向其他金融机构转让,从而最终降低自身信贷风险的“暴露”水平。

第四,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使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市场联动性增强,美国次贷危机通过“蝴蝶效应”殃及全球。

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虽使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分散并有所减轻,但也使遍布全球的许多金融机构形成环环相扣的“风险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引发全球市场出现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

资产证券化是把贷款这种非流动性的不可交易资产转化为流动性的可交易证券的过程。

通过证券化,本来集中于贷款发放部门的风险被分散到了愿意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得更高收益的各类投资者手中,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受到冲击的可能性降低了;同时,证券化也扩大了贷款资金的来源,使贷款供给对存款的依存度下降,从而推动了信贷市场的发展。

然而,证券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的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金融风险就会不断累积。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由于信息不对称,资产证券化在分散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可能通过激励机制的扭曲不断积累金融风险。

本文以美国次贷市场为例,对证券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激励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中国在推进资产证券化时,应加强制度建设,抑制经济行为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的启示

从1997年中国建设银行酝酿资产证券化到2005年首次试点,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讨论了十年”。

从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与交易来看,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截止到2007年10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第二批试点资产证券化,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规模仅为213亿元人民币,而且流动性严重不足。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并据以融资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因此,实行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和发展资本市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实行证券化之前,已有文献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长期论证,即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模式以及相关的金融法律制度建设。

在实行证券化之后,大多数文献仍然延续了资产证券化前的研究思路。

现阶段,我国明确可以投资证券化产品的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农村信用社、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一般企业等。

此外,国务院已原则同意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化产品,但是相关投资细则仍在制订之中,而证监会则尚未明确保险公司是否可以投资证券化产品。

对投资主体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证券化产品交易的活跃程度。

由于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具有期限长、收益率高、风险小和流动性强的特点,特别适合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

由于对投资主体的限制,目前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主要投资者是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还不能参与该类产品的投资,而在国外,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是资产支持证券的最大买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我国的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具有建设期长、需要资金量大、回报期长的特点,我国一般采取用财政资金、发行国债或向国外借款等单一国家投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目前我国的外债总额为1936.34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在1998—2002年中央政府增发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的基础上,2003年又增发长期建设国债1400亿元,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为19168亿元(截至2003年底),可以说,这些资金来源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各地区的发展,这些途径的资金来源也越来越满足不了资金需求,且采用这些办法项目的风险完全由政府来承担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较低。

当然,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多种资金进入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但政府资金仍占主导,且在现有的筹资方法中这种趋势必将延续,因为企业不会也不可能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这种流动性差、期限长的项目中。

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必会向服务型政府转化,政府就无能力也没必要完全承担这种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发挥证券化业务对中小企业的组合信用风险进行管理的功能,从而在总量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满足中小企业个体的融资需求,同时使其与资本市场建立直接联系,增加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和外源融资比重。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在提高中小客户忠诚度的同时,释放出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大客户业务,并打造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色品牌,稳健推进综合经营。

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信贷贷款证券化对于那些以中小客户为主的银行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创新,更可以通过研发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产品,在资本市场和区域金融之间搭建一条市场化通道,从而提高金融效率。

1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阻碍其发展的瓶颈和原因分析

1.1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小企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强。

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已达到4242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2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921.6万户,其中第二产业588.7万户,第三产业3332.9万户。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7%,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1%,上缴税收占48.6%,出口总额占62%;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

中小企业还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数以百万计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数以亿计的需要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构成的巨大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诸多矛盾的一个焦点。

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

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一任务主要靠中小企业的发展来完成。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在相同行业中,中小企业也较大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更多地使用劳动力资源。

此外,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对于促进专业化协作和分工的形成,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子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中小企业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发展中小企业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可见,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否保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对于确保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贷款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却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

根据企业财务成长周期理论,企业建立以后,它要经历生存和发展阶段而逐步走向成熟,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加,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管理不断进步,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也不断提高,企业的融资方式会经历一个由自有资本等内源融资向非正规金融和银行信贷的转变,最终成熟和透明度高的企业会选择走向资本市场融资。

中小企业透明度较低并不完全归因于企业自身,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讲,提高自身透明度意味着要加大管理成本。

因此,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作为企业融资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的瓶颈。

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知名度不高,中小企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渠道,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表现就是贷款

难。

尤其是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这一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尽管政府不断呼吁,甚至通过发布指导意见来敦促银行更积极地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在缺乏防范信用风险手段的条件下,银行面对风险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反应即是惜贷。

1.3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以及大银行对此风险的规避

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较大,提供担保困难,缺乏防范风险的基本保障。

中小企业由于其特殊的组织形式、经营机制和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二重特性。

一方面,中小企业转产快、发展快、机制灵活。

另一方面,普遍存在技术老化、产品老化,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单位。

目前在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措施中,最主要的是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国有大企业相比,产业进入时间晚,其本身仍有许多不利于融资的因素,具体表现在:

第一,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导致其资信不高。

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另据有关调查,我国中小企业6O%以上信用等级是3B或3B以下,而为了规避风险,银行新增贷款的80%都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

一些中小企业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较低,信用意识淡薄,当经营出现困难时,不是在改变产品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开辟市场上下功夫,而是想方设法拖欠贷款利息,这不仅给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度。

另一方面,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占据垄断位置,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使得中小银行的数量和所占份额明显偏低。

在信息不对称、缺乏足够固定资产等问题下,就使得大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

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便放弃了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

1.4中小银行发展的滞后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增长

根据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等机构组成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联合专题调查项目”对中国中小企业500人以下,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1500家进行调查(见表1)可见:

我国中小企业获取资金主要依赖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金融机构贷款占企业资金来源的65.7%,权益性融资占33.3%,其他来源占16.4%,而发行债券融资比重最小,仅有1.8%。

 

表1中国各类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

(单位:

%)

各类贷款

债券

权益性融资

融资租赁

其他

职工人数

50人以下

56.17

0.20

27.94

6.94

22.66

50-200人

66.02

2.22

34.67

7.27

14.61

201-500人

67.81

1.39

35.74

7.64

16.60

501人以上

70.52

2.54

34.29

8.78

13.75

年销售额

100万元以上

58.33

1.55

18.43

7.46

24.84

100万-500万

57.36

1.08

32.22

6.55

21.75

501万-1000万

67.53

1.93

32.54

10.22

15.18

1001万-3000万

66.89

1.71

37.88

6.99

15.35

3000万以上

76.02

2.40

33.04

5.64

12.70

数据来源:

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由于大银行的组织机构庞大,专业人才多,网络分布广,因此在收集和处理公开信息以及运用标准化的贷款合约项信息透明度高的大中型企业发放贷款上拥有优势,而中小银行虽然在收集和处理公开信息上居于劣势,但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特征,它们可以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来获得各种非公开的关联信息,因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

大银行在“硬信息”的开发上能够获得规模经济,并且大银行的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分工也能够大大降低其获得和处理“硬信息”的成本。

但是由于“软信息”较多地为信贷经理所拥有,大银行过多的层级结构也使其在“软信息”开发中容易产生较高的代理成本,而小银行则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较低以及较少的层级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软信息”开发的代理成本。

同时,由于中小银行受其资产规模小的限制,不可能从事“金融百货公司”式的综合业务,它们根据自身与中小企业距离较近,决策灵活等特点,逐渐采取了细化分工,为中小企业进行贴身服务的战略,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小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

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银行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逐渐增加,专有信息得以积累;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科层组织一般较为紧凑,委托管理层次少,代理成本低。

这两方面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时,可以实现大量的专门信息生产与较低的代理成本两者的结合,使中小银行获得信息优势。

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有着许多优势,然而我国经济改革一直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我国的金融体系也是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相应地建立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然而适合给中小企业贷款的中小银行的发展仍相形滞后。

因此,在我国发展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意义十分重大。

2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现行的解决途径

2.1加强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

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具有地域性的直接依存关系。

因此,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管理链条短、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等优势。

而且,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多数拥有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法人治理机构,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资料显示,截至1998年底,美国中小银行有8000多家,信用社有115000多家,占全部信贷金融机构总数的75%,并且其市场效率高于大银行。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已得到经济学界的认可,同时这一结论在形式化的数模分析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实证研究发现,银行规模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比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小银行更倾向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这就是经济学家提出的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小银行优势”理论。

组织结构简单的小银行,由于其地域性特征使它们可以通过与中小企业保持长期密切的近距离接触,获得各种“软”信息,因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贷款方面拥有优势,即“关系型借贷”。

银行组织通过合并变得越大,组织越复杂,则这些银行越少做出关系贷款,所以从关系贷款来看,中小金融机构可谓是中小企业最佳的融资伙伴。

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应适时降低银行业的进入门坎,鼓励各种资本的进入,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其次,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不健全。

借鉴发达国家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