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998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docx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问答题汇总易忘标注红标注

 1、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失重

4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主题是:

聚焦亲情、共圆梦想、

6毛泽东诞辰120年、

7张存浩、程开甲最高科技奖

8潜艇之父黄旭华、20年坚持出诊胡佩兰、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概念:

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基本内容: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几个方面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二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

1,明确使命,增加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2,加强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3投身实践,教学相长

三、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

(二)、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

(三)、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

(四)、加强内省和慎独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素质(前提)、环境(外因)、学校教育(主导)、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

(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教师与学生

(1)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2)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2010材料分析题

内容包括:

职业道德,知识,能力,心理,身体素质

(1)职业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

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

一般能力:

智能素养(观察力、思维力等);语言表达能力;

职业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4)心理素养——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3在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

2在对待教学关系,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学生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学生的本质特点:

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2010简答题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A学生是有生命意义的人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A学生是完整的人

B每个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C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学生是学习主体

C学生是责权主体

(6)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意义:

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校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促进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

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提高师生学校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

意义:

1有利于良好教学秩序的维护

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

4有利于德育的实施。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2011案例分析

a)了解和研究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c)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d)教育过程中发扬教育民主

e)主动和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课程的意义:

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制约课程的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具体包括: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综合相结合)

2,高中以分科为主。

(试行学分制)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1)探讨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

2)研究和确定学生的发展基础以及相应的教学材料和要求

3)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

5)根据现有情况和实际情况,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

6)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可以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注意启发;

③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③要善于启发诱导。

3、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4、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5、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②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③严格要求。

6、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并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教学活动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5)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向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方面的发展;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

1)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3)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受到限制;4)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

◆分组教学:

在按年龄分班或取消年龄分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

◆道尔顿制:

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制定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创作者柏克赫斯。

教学观A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B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C教学中过程甚于中结果

D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新课程的评价观···························☆

1.强调创设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2.由关注总结性评价目的向评价形成性目的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

4.评价方法多样化

◆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1、说服法:

运用说服法的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榜样法。

3、锻炼法:

4、陶冶法: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品德评价法):

(6)德育的途径

◆途径:

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

(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前方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对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总责

2.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3.班主任在各种教育力量的统一影响过程中,起着协调作用

(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级体(中心环节)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建立学生档案

5)操行评定:

6)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7)个别教育工作

先进生工作: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工作:

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8)班会活动的组织(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健全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3.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其次,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第三,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第四,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的特点: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任务:

1,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得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2,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

3,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科技活动;②学科活动;③文学艺术活动;④体育活动;⑤社会活动;⑥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

①群众性活动;②小组活动;③个人活动

(3)课外活动的组织

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2.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3.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4.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5.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和特殊能力的养成;

6.要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

补充:

课外活动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学生的了解

3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

4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

5教师须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四)心理学模块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

3.言语直观:

◆感知规律在在直观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力的培养:

························2011简答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前提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具体的观察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而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4)观察结束后,引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

(6)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

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方法和技巧

尽量减少和避免干扰

合理组织复习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6、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借助媒介来认识,如号脉

(2)概括性:

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规律概括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如定理、法则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010简答

1)问题情境;2)定势和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的知识经验;

5)情绪和动机;6)另外,个体认知结构、个性特征、问题的特点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防止外部干扰,如保持教室的安静

(2)讲究教学艺术,如声音抑扬顿挫

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集中

(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

(3)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如上课初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课本上,形成有意注意;讲授新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有意注意等等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5、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11材料题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于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求知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一般考材料题

(1)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从研究学生的需要来分析学生的行为。

(2)一般说来,学校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自尊,因此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爱和自尊的需要,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并创设教育条件和氛围使之逐渐满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答案多样不固定)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兴趣的产生

5、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

◆影响能力形成的发展因素························2010材料

1、遗传与营养

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

3、学校教育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5、根据能力发展阶段性特点,把握时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2010材料分析

(一)补充知识人格:

包括性格、气质、自我调控系统三方面

(二)气质

◆气质与教育···················材料题,针对不同气质的学生因材施教

1、克服气质偏见,明白气质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其优缺点

2、深入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

(1)对胆汁质的学生,可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

要发扬他们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避免粗暴任性高傲的个性特点。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要严厉批评。

教师应发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兴趣广泛的优点,培养他们认真负责、踏实专一的精神,克服见异思迁、粗心大意的不良个性。

(3)对黏液质的学生,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时间。

要发扬他们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和热情开朗的个性,克服墨守成规、迟缓的品质。

(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指责,不宜严厉批评。

要发扬敏感、机智、认真高自尊的优点,培养其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品质,克服孤僻、怯懦、多疑的消极心理。

3、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

4、根据学生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主观能动性

◆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答: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5、按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5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

1、是以系统的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

2、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5)认知结构的特点

(6)学习策略的水平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果·······················································联系知觉

◆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联系记忆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3)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4)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5)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p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