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990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docx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进我县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实施,结合保靖县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特提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供思品教师参考。

一、关于常规课的教学

1、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

(1)研究课标

《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的依据,同时它也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规定了方向,对教学起着指引和规范的作用,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因此,认真研究和落实课标,不仅是完成国家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而且对于我们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少走弯路,使教学行为不偏离新课改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分析学情、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在进行设计前应该了解学生,即了解学生过去的学习基础,目前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可接受的程度等。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加工、整合。

再次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3)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A、应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将单元教学目标融入或转化成多个课时目标,再来制定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B、其次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特点,制定出恰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可评价的目标,也就是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并在教学中不断达成。

C、抓住教学的重点并预测教学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教学目标必须围绕这些重点和难点展开,并在设计方案时,不仅要设计突出重点的方法与情景,还要设计解决难点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4)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要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借助具体而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恰当而有效(或优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目前,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就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而确定的主要教学模式和方法,它包括:

探究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教学、合作教学、分层教学、情景教学、研究性教学等多种可采用的教学模式及其方法,但要注意教学模式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

(5)预测课堂情形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将影响上述教学设计与安排的因素与情形,即产生“动态生成”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预先考虑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弹性备课”,并预设要采取的应急措施与手段。

2、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是:

(1)坚持情感目标为首和正确思想导向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服务的;能力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问题的解决,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因而,在思想品德课中,情感目标为首是我们教师应该把握好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这种思想性的要求,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也是本课程的灵魂。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始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品德课的这种集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不是纯知识性的课程。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建构的,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要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深刻领悟道德规范的普遍价值,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到的经验水平,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注意辟免武断地说教、强行灌输的生硬做法。

要创设相应的道德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3)课堂教学要还学生以课堂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都需要教师的引领。

教师的引领和促进,应包括必要的点拨、讲授、方法的指导、思路的启发以及评价等等。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要简单地废除教师必要的讲授,不要把学生的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4)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辅助手段的运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程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由于多媒体技术对于解决知识时空跨度大、信息容量大的特点非常有利,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中要合理地、恰当地使用,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的地位;又要重视其实用性和高效性,防止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摆设,也要防止把教学过程复杂化。

(5)要坚持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思想品德课又是实践性的课程,因此教学中应开展诸如小品、角色扮演、竞赛、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一定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一堂课学生活动得热热闹闹,学生却没有所得;活动不能虚假,不能由教师事先把活动的内容写好,上课交由学生背诵;设置的问题情境须真实,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空。

(6)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生成问题

课堂生成问题是指那些超越了教师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而出现的情况。

可能是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可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激起的灵感或出现的问题,它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结果,更是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机智的大好时机。

我们在课堂上,不能轻易放弃或忽视这种“意外”,要善于抓住这种契机,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成长,使学生获得非预期的发展。

二、关于活动课的教学

活动课以自主性、体验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它与常规课相辅、相补、相成,为学生提供相对自主的探究活动空间。

在设计活动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目的;二是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三是要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活动内容;四是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五是要给学生以充足的准备时间和空间,常用的活动课形式有学习竞赛式、创作展示式、研讨交流式、学法活动式等。

三、关于学生的学习评价

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和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

评价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

同时教师的评价要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结合起来。

四、关于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课改的核心任务之一。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制定了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评价标,评价量表如下: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评价等级

A

B

C

D

 

70

参与

方式

15分

1、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师生、生生之间关系是否互相尊重平等

参与

状况

15分

1、学生能否自主选择机会,多样式地参与

2、学生是否有合作意识

3、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否多样

4、是否有学生参与教

参与

品质

20分

1、学生是否善于表达与倾听

2、学生是否有问题意识

3、学生是否能分析、解决问题

4、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参与

效果

20分

1、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2、学生是否有满足感

3、能否将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

 

30

教学

准备

10分

1、教师能否灵活地使用教材

2、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的情境

3、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

调控

与指

导10

1、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灵活,有时效性

2、教师能否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对活动进行必要的控制与调整

3、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

课堂

氛围

10分

1、师生关系是否平等、融洽、和谐

2、能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3、能否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五、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

思品课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程资源,首先表现为教材资源的“再度开发”,以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其次是对教材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关的社会现象、社区资源以及网络资源。

思品课新课程具有密切联系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特点,这些资源的开发整合,无疑拓宽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经验进入课堂,让课堂“活”起来,从而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思品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对课程相关资源做细致的挖掘整合工作,以便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六、地方教材《生命与健康常识》的使用

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与健康常识》,向学生介绍交通与户外活动安全基本知识、基本卫生常识、当地常见的地质灾害中的自救方法以及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学会识别骗术,了解一些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方法等的相关知识,属于思想品德学科的补充教材。

建议教师在教学时,或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或集中进行教学,大约用8个课时。

使这部分内容既能成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又丰富学生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七、关于时事政策教育

《思想品德》是显性的德育课程,担负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而时事政策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切实加强中学时事政策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

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要加强中学生时事政策教育,保证每周安排一课时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和相关的专题教育。

教学中,一是建议学校思品教师开展“时事播报”活动,采取课前3—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新闻播报。

使学生们通过这一活动,逐步养成了关心时事、关心国家、社会、集体的习惯和宽阔的胸襟,培养他们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二是掌握一定的时事权威资料。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发行的《时事》(初中版),按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要求组织编排内容,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形象生动地介绍天下大事。

它具有针对性、时代性、趣味性强等特点,自创刊以来,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现在,它已成为我州及省内其他地区中考命题(时事题与主观试题的“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课程目标要求,增强历史学科的活动和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我县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特制订《保靖县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供历史教师参考。

一、关于常规课的教学

1、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

(1)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在进行设计前应该了解学生,即了解学生过去的学习基础,目前的学习动机和学生接受的程度等。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加工、整合。

再次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2)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设置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A、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将单元教学目标融入或转化成多个课时目标,再来制定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B、其次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特点制定恰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可评价的目标,也就是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并在教学中不断达成。

C、抓住教学的重点并预测教学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教学目标必须围绕这些重点和难点展开,并在设计方案时,设计突出重点的方法与情景,还要设计解决难点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3)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要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借助具体而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目前,新课程教学中提倡的是科学探究式和研究性学习,就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而确定的主要教学模式和方法,它包括:

探究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教学、合作教学、分层教学、情景教学、研究性教学等多种可采用的教学模式及其方法,但要注意教学模式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

(4)预测课堂情形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将影响上述设计与安排的因素与情形,教师在课前,要预先考虑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并预设要采取的应急措施与手段。

2、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教学中着眼于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历史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要理念。

(2)课堂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强调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新课改又一重要理念。

学生们都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面对现实生活,都需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3)课堂教学要陶冶学生的精神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标准刻意加强的目标领域,在落实这一目标时,我们应该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保持一种平等、沟通、理解与相互启发的关系;要注意辟免武断地说教、强行灌输的生硬做法,否则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厌倦和逆反心理致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无法落实。

(4)课堂教学要还学生以课堂的主体地位。

历史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体验到实现教学目标及与教师协同一致获取知识的乐趣,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5)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辅助手段的运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同时多媒体技术对于解决历史学科知识时空跨度大、信息容量大的特点非常有利,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教学中要合理地、恰当地使用,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的地位,要重视其实用性和高效性,防止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摆设,也要防止把教学过程复杂化。

(6)要坚持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由于历史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它广泛涉及自然的、社会的和人文的各种史实,非常丰富,所以教学方法就不能是简单的、惟一的,而是多样的。

现在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体验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自主活动教学法、讨论法等。

(7)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生成问题。

课堂生成问题是指那些超越了教师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而出现的情况。

可能是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可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激起的灵感或出现的问题,它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结果,更是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机智的大好时机。

我们在课堂上,不能轻易放弃或忽视这种“意外”,要善于抓住这种契机,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成长,使学生获得非预期的发展。

(8)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都需要教师的引领。

教师的引领和促进,应包括必要的点拨、讲授、方法的指导、思路的启发以及评价等等。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要简单地废除教师必要的讲授,不要把学生的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二、关于活动课的教学

活动课以体验性、自主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它与常规课相辅、相补、相成,为学生提供相对自主的探究活动空间。

在设计活动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目的;二是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三是要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活动内容;四是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五是要给学生以充足的准备时间和空间,常用的活动课形式有学习竞赛式、创作展示式、研讨交流式、学法活动式等。

三、关于学生的学习评价

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加以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和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

评价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书面考试、口试、作业、课堂观察等等,同时教师的评价要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结合起来。

四、关于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课改的核心任务之一。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制订了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评价标,评价量表如下: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评价等级

A

B

C

D

 

70

参与

方式

15分

1、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师生、生生之间关系是否互相尊重平等

参与

状况

15分

1、学生能否自主选择机会,多样式地参与

2、学生是否有合作意识

3、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否多样

4、是否有学生参与教

参与

品质

20分

1、学生是否善于表达与倾听

2、学生是否有问题意识

3、学生是否能分析、解决问题

4、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参与

效果

20分

1、学生是否有满足感

2、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3、能否将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

 

30

教学

准备

10分

1、教师能否灵活地使用教材

2、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的情境

3、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

调控

与指

导10

1、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灵活,有时效性

2、教师能否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对活动进行必要的控制与调整

3、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

课堂

氛围

10分

1、师生关系是否平等、融洽、和谐

2、能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3、能否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五、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它包括物质的、人力的、校内的、校外的。

如历史教材(课文中的大小字部分内容、课后的阅读资料、插图等)、各种图书资料、社区内阅历丰富的长者、家庭中的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历史影像资料、历史遗迹、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现代网络、科技成果等,还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基础,都是课程资源。

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很好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对历史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学会学习。

六、地方教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的使用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的地方史内容,属于历史学科的补充教材。

建议历史教师在教学时,或将地方史有机地融入初一、初二的教学内容中,或集中进行教学,大约用8个课时。

使这部分内容既能成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又能成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素材。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7—8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了解物理课程的性质和价值,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2条认真学习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3条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明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明确物理教学的内容体系。

第4条认真学习课程的实施建议,了解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策略。

第5条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体系,了解相邻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

第6条认真阅读整册教材,熟悉所教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章节。

理清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探究”、“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科学世界”等栏目所起的作用,将这些栏目配合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7条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合理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8条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认真揣摩、分析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

了解学生前一堂课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方法基础和学习习惯,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第9条主动参与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按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每个教案内容详实、结构完整、要求恰当,并超前备课3课时以上。

第10条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师生活动,包括探究的指导、提问内容与次数、媒体的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教师要尊重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