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 老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91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讲 老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8讲 老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8讲 老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8讲 老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8讲 老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8讲 老舍.docx

《第18讲 老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讲 老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8讲 老舍.docx

第18讲老舍

第18讲老舍

第十四周2008-12-1星期一

教学目的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创作生涯;

理解老舍小说的独特视角和“京味”风格的形成;

掌握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系列及其文化内涵;

掌握《骆驼祥子》的主题意义、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

掌握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系列及其文化内涵;

掌握《骆驼祥子》的主题意义、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的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老舍的生平及其创作概貌

1.生平

老舍与我们前面学习的鲁迅、郭沫若、茅盾相比,很少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发生直接的关系。

从进入师范学校开始,他的职业就一直是教师,其人生轨迹从北京、天津,到英国、新加坡、山东,抗战后再从山东到武汉、重庆,最后再由美国经天津回到北京,中间除了曾到过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外,几乎是一条十分清晰的线路。

而在创作上,几乎是从一开始就一直耕耘着"京味小说"这一亩三分地,最终种成了一棵茂盛的大树。

(1)简历。

生于1899年,(比鲁迅小18岁,比郭沫若小7岁,比茅盾小3岁),卒于1966年(终年67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

(2)读书与试笔。

1905年(6岁)入私塾,1909年(10岁)后,先后在西直门、南草厂等地的市立小学、中学读书。

1913年(14岁)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19岁)师范毕业后派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

1920年(21岁)被任命为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

1922年(23岁)受洗礼加入基督教,同年9月去天津在南开中学教国文。

1922年5月发表处女作《她的失败》。

1923年(24岁)在《南开季刊》第2、3合期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3)经艾温士的介绍赴英讲学。

1924年(25岁)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

从1926年至1929年,连续创作并在国内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

《老张的哲学》从连载的第二期开始,第一次使用“老舍”作笔名(第一期连载时用本名“舒庆春”)。

这三部小说分别于1928年和1931年在国内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

(4)离英回国。

1929年夏天,老舍在离英回国途中,在新加坡滞留半年,任中学教师。

1930年离开新加坡回国后,经上海、北京到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边教学边创作。

在随后的几年中,老舍的创作进入丰收期,主要有《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等。

1934年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授,又创作了一批中短篇小说,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和中篇小说《月牙儿》等。

(5)职业写作。

1936年,老舍辞去了在山东大学的教职,专门从事创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成为了“职业写家”。

同年9月,开始在林语堂主办的《宇宙风》上连载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同年,还完成了长篇小说《牛天赐传》、《文博士》和《大明湖》(书稿后来在商务印书馆会印时毁于战火)等。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又曾一度返回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但在年底济南沦陷前便只身赴武汉,参加筹备“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1938年3月,在由各派文艺家组成“协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文协”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

(6)浪迹天涯。

1938年7月,随“文协”迁往重庆,1939年随“文协”战地慰问团赴西北,曾访问陕甘宁边区根据地。

1944年开始在《扫荡报》上发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并创作有篇小说《火葬》。

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与曹禺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便留在美国,期间创作发表了《四世同堂》的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集》以及《老舍戏剧集》等。

(7)回国任职。

1949年10月13日,应郭沫若等人的邀请离开美国回国,同年12月9日抵达天津。

1950年,先后被选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并创作发表了三幕剧《龙须沟》等。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1957年在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他的戏剧代表作《茶馆》。

1961年开始以他本民族的满人生活为题材,创作自传体小说也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但只写出了前11章,未能完成。

1966年8月24日在“文革”中不堪迫害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创作轨迹

(1)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特别在长篇小说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与茅盾、巴金一起,并称“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

老舍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的市民生活和风俗,又被看作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了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

A.1926-1929年:

英国期间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老张的哲学》写中国的政治腐败,《赵子曰》写一位阿Q式的北京新式大学生,《二马》写“老马”马则仁、“小马”马威父子两代在伦敦经商和求学的故事。

B.1931-1932年:

回国初的新尝试,均遭失败。

《小坡的生日》写新加坡华侨儿童小坡的生活,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小说。

而《猫城记》则是一部具有政治色彩的寓言式作品。

C.1933-1934年:

“求救于北平”的幽默回归。

《离婚》是老舍重返京味小说的重要作品,《牛天赐传》在艺术手法与《离婚》相似,但艺术成就稍差。

D.1936年以后:

走向成熟。

职业作家的第一炮《骆驼祥子》写人力车夫的痛苦和不幸。

《月牙儿》写社会底层的一个少女因生活所迫沦为暗娼的故事。

《我这一辈子》写一个“臭脚巡”一辈子不断走下坡路的人生经历。

《四世同堂》以北平沦陷为背景,描写了祁家四代人在国难当头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2)创作道路中的作品详解

①《老张的哲学》描写20年代前后北京北郊的一个恶棍老张,他既办学堂又经商且当兵,以“钱本位而又三位一体”构成他的人生哲学。

利用高利贷他既吞噬了王德与李静、李应与龙凤两对青年的爱情,还爬上了北郊自治会会长的位置,最后由盟兄保荐,竟做上了南方某省的教育厅长。

这是一个劣迹多端、狠毒无比的形象。

他之所以能够为所欲为而飞黄腾达,除了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之外,李静姑母等小人物善良中所包藏的迂腐也助长了老张的歹念与凶焰。

正是从这里显示出作家对鲁迅改造国民性主题的继承与开拓。

不过由于作家本着“写着玩玩”的态度,因而常常以耍贫嘴的油滑助成那夸张的叙述和戏谑的语调,艺术结构也因此散漫而缺乏节制。

②《赵子曰》叙写20年代北京天台公寓里的一群大学生,其中心人物是赵子曰。

这是一个具有阿Q性格的人物。

他虽然在名正大学读书,但实际上却在混学,他的主要功课是打牌、票戏、喝酒、下馆子。

考试结果落到最后,但又自己勉励说:

“倒着念不是第一吗?

”于是那一点不高兴就雪花般消融了。

不过,他虽然胡涂且受到欧阳天风等的欺骗,但他还有正义感和善良心,最后在正直的李景纯侠义行为的感召下,走上了“救世”的道路。

虽然《赵子曰》比《老张的哲学》的文字显得挺拔利落了些,结构也紧凑些了,但由于“立意要幽默”且“想象多,事实少”,仍不免是以“描写失之张皇,时或伤于溢恶”的谐谑语调来“轻掻新人物的痒痒肉”。

实际上,这是作家在长期的贫苦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半恨,一半笑去看世界”的人生方式在文学上的体现。

③《二马》是作家立意改变《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的“粗劣”而走向细腻的作品。

作品写马则仁和马威父子俩去英国伦敦继承老马哥哥的古玩店的种种遭遇,实际上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

老马是一个老派的中国小市民形象,虽然以亲切、优雅显示出可爱的一面,并赢得了房东温都太太的感情,但在他的精神深处仍有阿Q的影子。

尽管他是来继承兄长的古玩生意的,却处处鄙视经商“俗气”,一听到别人夸奖中国东西,他就白给别人东西。

“只要人家一说中国人好,他非请人家吃饭不可;人家再一夸他饭好,得,非请第二回不可。

”他本来是鳏居,但为了讨好英国人,却说有“五六个”妻子。

实际上这是一个被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束缚了自己思想的因循守旧的老中国儿女。

“民族要是老了,人人生下来就是‘出窝儿老’”,反过来老马的“岀窝儿老”的性格又证明着这个民族的衰老。

这正是作家忧心如焚的地方。

以至作家常常抑制不住地离开幽默而激情地议论起来:

“20世纪的‘人’是与‘国家’相对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呢?

狗!

中国是个弱国,中国‘人’呢?

是——!

中国人!

你们该睁开眼看一看了,到了该睁开眼的时候了!

你们该挺挺腰板了,到了该挺腰板的时候了!

——除非你们愿意当狗!

”所以《二马》远比前两部作品深沉。

但是作家并未绝望,作家在小马身上寄托了他的理想。

马威性格的一个突岀特点是开始有了人的自觉和中国民族尊严的自觉。

他有弱国子民的悲哀和积极奋斗的精神,用拳头教训了歧视中国人的保罗,显示了一个中国国民的觉醒。

他能够接受新事物,希望走一条与父亲不同的道路(并最后终于离开了他)。

但是他重感情,爱幻想,遇事犹豫。

因而作家又写了一个“重实际”的李子荣来补充。

在寄出了《二马》之后,老舍于1929年夏离开了伦敦到欧洲游历。

在巴黎他本想续成《二马》的后半,终因行色仓促未成,留下终身的遗憾。

三个月后,他来到新加坡的一个华侨中学教书。

原想写一部康拉德式的南洋作品,终因生活经验不足,只写成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发表在1931年1月的《小说月报》上。

作品以小坡与中国小孩、马来小孩、印度小孩天真浪漫的友谊和趣事,以及小坡的梦中历险奇遇来表现弱小民族联合起来反抗霸权统治的理想。

那现实与梦幻交织的乐观情调显示出作家思想的进步,而“浅明简确”的语言使作家更加坚信“白话的力量”,并以这种俗白自豪。

④1930年老舍回到祖国,7月他来到山东济南市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并编辑《齐鲁月刊》。

他又创作了一部以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

作品以两母女的沦落为线索反映了济南人民国破家亡的悲愤。

作品“没有一句幽默话”,显示出作家风格的又一变化。

但在寄给商务印书馆后,竟遭“一二八”战火的焚灭。

不过作家并不满意这种“哭丧着脸讲严重的问题与事件”的写法,因而也没有再写出来,只是以其中的一个片断写了短篇《月牙儿》。

1932年老舍又推出了长篇寓言体小说《猫城记》,连载于1932年8月至1933年4月的《现代》杂志上。

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我”来到火星被猫人掳去的种种遭遇和“我”对猫国猫人的观察与思考。

“我”来自伟大光明自由的中国,具有现代“人”的价值观,而猫国虽然也有“两万多年的文明”,却已经处于即将灭绝之中。

不但其自然环境(土地、天空和山)是灰色的,而且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乃至人们的思想都是灰色的。

猫人已不再种粮食,只种由外国输入的迷叶,越吃越懒,到处起了抢劫。

国家只能依靠外国人来维持秩序,敬奉外国人若神明。

到处流传着“外国人咳嗽一声,吓退猫国五百兵”的俗谚。

而外国人也联合起来惩罚猫人,共同得到好处。

虽然猫人相互之间抢劫、斗殴,但在外国人的干涉下却甘愿受罚。

当然在猫人社会内部也是尊卑有序的,伸手就打是上等猫人的尊荣,也被下等猫人视为当然。

商量办事是被猫人看不起的,“我”也因不愿打人而差点饿饭。

猫城的人竟因经常挨打而头上都有“没毛而铁皮的一块”。

猫人也有教育文化,而且大学生比任何国家都多,但实际上都是一入学就毕业的学生。

古物院的文物已被出卖一空,图书馆也正改建成旅馆。

正是在这样的文明里,猫人在矮人的入侵下灭绝了。

不难看出,作家是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隐喻性思考,由于对国事的深切失望,因而走向了阴冷灰暗的绝望讽刺,以至说教。

“浊秽,疾病,乱七八糟,胡涂,黑暗,是这个文明的特征,纵然构成这个文明的也有带光的,但是那一些光明决抵抗不住这个黑暗的势力。

”正因此他也偏激地讽刺了革命政党的“大家夫斯基”。

但是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作品对民族文化性格的反省与思考已伸展到了一个相当深广的层面。

从猫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剖析与批判了国民性中自私、卑鄙、折中、胡涂、随遇而安等劣质。

实质上他是以鲁迅困守黑屋里的愤激表达了他对我们古老民族与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切与忧虑,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剧感。

这正促进了《二马》中的悲剧因素在《猫城记》中的进一步拓展。

⑤不过作家认为这种真切表达愤激情感的讽刺并不适合自己的艺术个性,因而他又“返归幽默”写出了长篇《离婚》(1933)。

作品叙写北京某财政所一群科员围绕婚姻纠葛的生活。

其主要人物有三个:

老张是一位安分守己,又热心助人的老派市民形象,他一生要完成的神圣使命就是做媒与反对离婚。

因为“离婚”意味着破坏既成秩序,而老张的人生准则则是调和矛盾,“凑合”过日子。

因而他的人情和好心,虽然也给别人以安慰,但同时也在客观上助成了小赵的作恶,按照他的敷衍与折中,只能使这社会更加黑暗。

后来当他儿子被抓走,并受到小赵的敲诈时,他虽然开始有了愤懑与不平,但危机一过去,他又回到了旧有的生活轨道。

这是一个李静姑母型的善良而又庸俗的人物形象。

老李是一位还有些理想与追求的市民形象。

他不满意灰色的生活和平庸的旧式妻子,而幻想体验一下浪漫的“诗意”,并对生命的价值展开了痛苦的思考。

但是在张大哥善意的体贴与小赵刁蛮的欺诈下,终于认清自己也不外乎一个懦弱、随俗敷衍的地狱的鬼。

在他心中的诗意(小马太太)幻灭之后,他带领全家离开北平回到了乡下,表现出他对灰色生活的最后抗争。

小赵是一个恶棍,依仗他与所长太太的特殊关系和卑鄙手腕,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强人,连“京油子”的张大哥也自愧自己是“骡牛”,小赵是“飞机”。

他不但戏耍老李,还要强占老张的房子和女儿。

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小赵终于被侠客式的丁四爷杀死。

丁四爷除暴安良的侠义行为寄托了作家的理想,这也是千百年来平民百姓的理想。

至于其它一些人物,如吴太极与方敦太太、老邱与纸版夫人等之间的婚姻风波作为一些旋鼓旋灭的泡沫则构成了一幅更加广阔的平庸而灰色的社会背景。

《离婚》的突出特点是匀净。

虽然充满幽默,但是不像早期小说滑向过分的夸张与狂肆,而是一种“含着泪水的微笑”。

是将《老张的哲学》式的滑稽突兀与《猫城记》式的沉重悲凉融合起来,构成尖锐而不刻薄、辛辣而不恶毒、温婉宽容的幽默。

他不再追求生活表面的喜剧效果(如人长相的丑),而是从生活的深处和人物的心灵世界中去发掘可笑的东西。

在笑声中又透露出几分温情,几分严峻,几分酸辛,而显得含蓄蕴藉。

这种独特的幽默语调的形成,标志着老舍艺术个性的成熟,同时那原汁原味的北京风物与市民生活的细腻描写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北京市井风俗画卷,如“牌楼底下,热豆浆、杏仁糕、枣儿切糕、面茶、大麦粥,都冒着热气都有股特别的味道。

切糕上的豆儿,切开后,像一排鱼眼睛,看着人们来吃。

”传达出北京文化特有的宽容、平和、精致、舒展的神韵。

⑥1934年3月到8月,老舍应《论语》杂志所邀又创作了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叙述一位商人的养子牛天赐的成长历史与坎坷命运,探索了他软弱、怯懦性格形成的原因。

但由于要“轻松招笑”因而其幽默的语调与主人公性格有些不协调,特别是在前几章里作家多少有些与小主公开玩笑的嫌疑。

⑦在创作长篇小说的同时,作家还创作了不少短篇小说,先后结集为《赶集》(1934)、《樱海集》(1935)和《蛤藻集》(1936),主要以幽默调侃的语调对小市民的灰色生活给以揭露和讽刺。

如《开市大吉》以一个江湖骗子恬不知耻的语调叙述“我”与几个同伙开了一个专为骗钱的医院,并赢得“开市大吉”的得意来剖析社会的灰暗与污浊。

《上任》叙述与土匪有瓜葛的尤老二被李司令任命为稽查长,虽然他也想拿几个“反动派”,绷绷面子,但是由于他的自私与怯懦,不但被当年的同伙敲诈了一大笔钱,还被迫灰溜溜地辞去了官职。

由于作家的笔触伸向了底层贫苦市民的血泪生活,也显示出一些风格的变化。

幽默性减少,而抒情性因素和悲剧性因素增强,这突出地体现在两组作品中。

一是由《微神》、《月牙儿》等组成的抒情独白型悲剧。

《微神》以男主人公哀婉缠绵的抒情独白及其对女主人公心灵创痛的转述展现了一个令人伤心断肠的爱情故事,在空灵缥缈的梦幻意境中透露出主人公对爱情理想的眷眷深情。

《月牙儿》则以悲愤激越的抒情独白叙述了一位女性在艰难困苦的生活境遇中成长与沦落的人生经历,那始终难以圆满的一牙月儿正是她命运的象征:

皎洁、冰凉、寒冷,闪着清光。

这种抒情独白也可以用来叙述一个荒淫无耻的女子的生活,如《阳光》。

当然所获得的是含蓄蕴藉的反讽效果。

这种“散文诗”式的制作同样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艺术才能。

另一组作品是由《老字号》、《断魂枪》等组成的社会文化型悲剧。

无论是老字号“三合祥”的倒闭,还是“神枪沙子龙”的“不传”,都既表现了传统文化的纯正与典雅,又显露岀它们的迂执与可笑,在历史的苍凉中蕴含着历史与道德二律背反的深刻命题。

即使在幽默性的作品中,悲剧性因素也增强了。

如《柳家大院》中小王媳妇被迫害死去,善良的张二嫂被诬陷,迫害小王媳妇的二妞也被“铲”岀家门,老王欠下了债,小王则成了石头人,这是一个病态麻木的世界,如同鲁迅笔下的鲁镇未庄一样,只是地点移置到了北京的四合院之中。

而叙述人叙述语调的幽默调侃更增加了这些人物命运的悲凉。

⑧在结集这些短篇小说的时候,老舍已于1934年7月离开济南,9月来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文学教授,先后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文博士》(最初发表于1936年的《论语》杂志,原名《选民》,1940年由香港作者书社初版时改名为《文博士》)和《骆驼祥子》(最初连载于1936年9月至10月的《宇宙风》)以及中篇《我这一辈子》(载于1937年7月《文学》杂志)。

《我这一辈子》可说是《月牙儿》的姊妹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一位先后做过裱糊匠、巡警、缉私兵的善良的北京底层市民的一生经历,他老来失业在家,却仍还需“拿出全套本事”来看房、做小工、帮人搬家,以给小孙子“找点粥吃”。

其辛酸悲凉的语调表达了作家对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的默默控诉。

⑨抗战爆发后,老舍来到武汉,被推举为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1938年8月到重庆,一住八年,除主持文协工作外,还先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头两部(《惶惑》、《偷生》)和《火葬》,还有话剧《残雾》《面子问题》等,通俗文艺集《四三集》、长诗《剑北篇》等。

⑩1946年至1949年与曹禺一起应邀赴美讲学,在美国完成了《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1949年以后最著名的作品是话剧《茶馆》(1958)。

1966年8月23日,老舍遭楸斗毒打,次日在太平湖(今积水潭)自杀。

 

二、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而这主要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和人文景观,已经成为文化史的象征。

老舍在观察表现市民社会时,所采取的角度是独特的:

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对老舍来说,市民社会中阶级的划分或者上流下层的划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文化”对于人性以及人伦关系的影响。

老舍写“人”的关节点是写“文化”。

在老舍的文学世界中,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等几种不同的市民形象系列,和一种属于城市底层贫民的形象系列。

各式人物的性格构成往往都在阐释着某种文化内涵(用意)。

1.市民形象系列

A.“老派市民”形象系列:

主要有老马(《二马》),张大哥(《离婚》),牛老四(《牛天赐传》),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四世同堂》)等。

——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很“旧派”,很保守、闭塞。

——既批判,又同情。

——小说正是通过祁老人、祁瑞宣思想、性格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北京市民乃至整个民族的“国民性弱点”,以及这些弱点在社会变革中被改造的历史过程。

B.“新派市民”形象系列:

主要有张天真(《离婚》),兰小山、丁约翰、祁瑞丰、冠招娣(《四世同堂》)等。

——一味逐新追求“洋式”生活情调而又丧失了人格:

新潮又浅薄。

——愤激,刻薄、鄙夷不屑。

C.“正派市民”(理想市民)形象系列:

主要有赵四(《老张的哲学》),赵景纯(《赵子曰》),李子荣(《二马》),丁二爷(《离婚》)等。

——老舍在描绘城市资本主义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变迁与分裂的图景时,在对老派市民和新派市民都失望之后,仍然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结果,他希望这些“侠客兼实干家”的正派市民能为社会锄害,从而既使他的作品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也使作品变得更有思想启发意义。

——挖掘“正是一种可以革新的基础”的“真正中国文化的真实的力量”。

2.“城市贫民”形象系列:

主要有洋车夫祥子、老马、妓女小福子(《骆驼祥子》),老巡警(《我这一辈子》),拳师沙子龙(《断魂枪》),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四世同堂》),艺人方宝庆(《鼓书艺人》),以及《月芽儿》中的母女等。

——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月芽儿》中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生活道路和分离与相聚背后,隐伏着精神上的分离与合一,矛盾最终以女儿“恋爱神圣”、“婚姻自由”的新思潮向母亲“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这一带有原始残酷性的生活经验靠拢而解决——老舍力图向读者表明:

正是母亲的生活真理能够通向真正的觉醒。

三、《骆驼祥子》:

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1.题材(故事):

一个破产了的年轻农民祥子进城后历尽艰辛地奋斗,而终于不能实现他以勤劳换取安稳生活的愿望,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主题:

1)社会批判,社会悲剧。

通常认为,这部小说通过“1.故事”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2)传统文明与落后国民性的批判,性格悲剧。

祥子“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

但作家同时揭示和批判了样子自身的固有的缺陷。

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

“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哪怕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

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

小说最后写祥子完全变了个人,他变得懒惰、贪婪、麻木、缺德,他打架,使坏,逛窑子……“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么毁灭个人”,他真正成了“个人主义的本路鬼”。

这正是对祥子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的深刻刻划。

老舍在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他认为这是“老中国的儿女”的弱点,是落后的经济文化的产物。

3)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冲突的思考,试图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

主要是描写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老舍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

3.人物形象

1)祥子(祥子的愿望/理想,祥子与车,祥子与北平,祥子与匪兵及孙侦探,祥子与曹先生、杨先生,祥子与高妈,祥子与虎妞,祥子与夏姨太,祥子与小福子……祥子为什么会堕落?

他是被腐败的环境锁住,而不得不堕落。

他也一次又一次想向命运搏斗,但一切都是徒劳,终于向命运就范。

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性。

2)虎妞(作为“人和车厂”少东家的虎妞,作为女性的人的虎妞,虎妞对刘四爷的反抗,虎妞对祥子的“爱”,虎妞的生活理想,虎妞给祥子策划的人生图景,虎妞的“心计”)

4、底层市民的血泪悲剧及其文化反思的《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小说创作的一座高峰,也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作品以20年代末期军阀混战、政治黑暗的时代为背景,叙写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如何在这地狱般的生活里苦苦挣扎与沦落的故事,探索了底层贫苦市民的悲剧命运,并对这地狱般的社会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祥子是一个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力车夫,除了有健壮的体魄外,还有农民的淳朴与狭隘。

他勤劳,节俭,要强,具有骆驼般的坚韧,他的人生理想是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