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803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docx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

第3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二)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温度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并掌握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2.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一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原理

 ΔH=-56.9kJ·mol-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

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O2浓度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减小,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已知反应:

mA(g)+nB(g)pC(g) m+n

(1)图①表示的温度变化是升高,平衡移动方向是向逆反应方向。

(2)图②表示的温度变化是降低,平衡移动方向是向正反应方向。

(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1.温度对v放、v吸的影响规律

升温,v放、v吸均增大,但v吸增大程度大;降温,v放、v吸均减小,但v吸减小程度大。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1.反应A(g)+3B(g)2C(g) ΔH<0达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C

解析 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

2.对于①N2(g)+3H2(g)2NH3(g) ΔH<0

②2NH3(g)N2(g)+3H2(g) ΔH>0

其中v-t图像为

(1)反应①

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

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大压强 降低温度

(2)升高温度 减小压强

解析 t1时刻反应速率增大,说明是升温或增大压强,而t2时刻反应速率又减小,说明是降温或减小压强。

二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加入催化剂可以大大地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但是由于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2.对于N2+3H22NH3反应,NH3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其中m表示使用催化剂情况,n表示未使用催化剂情况。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刻改变某一外界变化,化学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答案 D

解析 从图像可知,t0时刻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但平衡不移动,若a+b=c,则t0时刻可以是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使用催化剂,D项正确。

4.如图所示,表示反应N2(g)+3H2(g)2NH3(g) ΔH<0,在某一时间段内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图。

(1)氨的质量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t0~t1B.t2~t3

C.t3~t4D.t5~t6

(2)t1、t3、t4改变的条件分别是

t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减小压强

解析 

(1)平衡移动时,都是向左移动,所以最初时的NH3的质量分数最高。

(2)t1时,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改变的条件是升温;t3时,v正=v逆,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t4时,v正、v逆均减小且v逆>v正,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三 勒夏特列原理

1.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3molH2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当改变下列条件后,请填写下列内容:

(1)若增大N2的浓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向右移动;达新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与改变时相比较,其变化是减小。

但平衡时的浓度大于原平衡时的浓度。

(2)若升高温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向左移动;达新平衡时的温度与改变时相比较,其变化是降低。

但平衡时的温度高于原平衡时的温度。

(3)若增大压强,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向右移动;达新平衡时的压强与改变时相比较,其变化是减小。

但平衡时的压强大于原平衡时的压强。

2.根据以上分析,得知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该结论就是勒夏特列原理。

1.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范围

化学反应平衡等所有的动态平衡,只能解释平衡移动造成的结果或现象。

2.对“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

(1)定性角度:

用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2)定量角度:

“减弱”不等于“消除”,更不是“扭转”。

5.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D.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

答案 B

解析 A项,涉及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转化,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加压后平衡不移动,但体积缩小,浓度增大使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光照后,次氯酸见光分解,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向右移动,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合成氨工业加压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6.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 D

解析 由X(g)+Y(g)2Z(g) ΔH<0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减小容器体积,即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Z的产率不变,B项错误;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1.反应2A(g)2B(g)+E(g) Δ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压B.降温

C.减小E的浓度D.加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 加压,使v正增大,平衡向左移,c(A)增大,A错误;降温,v正减小,平衡向左移,c(A)增大,B正确;减小E的浓度,平衡向右移,c(A)减小,C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增大,平衡不移动,c(A)不变,D错误。

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

CO2(g)+H2(g) Δ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 一般来说,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反应物的可逆反应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其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但其本身的转化率反而降低,故C项错误;A项,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故增加压强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并不能使该平衡发生移动,因而无法提高CO的转化率;B项,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能使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提高CO的转化率;D项,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

3.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a与b的关系是(  )

A.a>bB.a=b

C.a

答案 A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绝热下进行反应,温度升高,所以绝热平衡时转化率低于恒温平衡时转化率,即a>b。

4.下图中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只改变一个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

C.使用催化剂D.缩小体积

答案 C

解析 升高温度,X的转化率降低,A措施不可取;加大X的投入量,则X的转化率降低,B措施不可取;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C措施可取;缩小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提高,D措施不可取。

5.在体积为1L的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1、c(B)=0.200mol·L-1及c(C)=0mol·L-1。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

(3)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

v(B)=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

v(C)=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40%(或0.4) 0.060mol·L-1

(3)>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0.014mol·L-1·min-1 0.009mol·L-1·min-1

解析 

(1)②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

因为从图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②比①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了(正)催化剂。

③升高温度;理由:

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③和①相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故改变条件只能是升高温度。

(2)②中达到平衡时A转化了0.040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转化了0.080mol,所以B的转化率为

×100%=40.0%;同样在③中A转化了0.060mol,则生成C为0.060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60mol·L-1。

(3)ΔH>0;理由:

由③和①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A的平衡浓度减小,即A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

(4)从图上读数,反应进行到4.0min时,实验②中A的浓度为0.072mol·L-1,则Δc(A)=0.100mol·L-1-0.072mol·L-1=0.028mol·L-1,v(A)=Δc(A)/Δt=

=0.007mol·L-1·min-1,所以vB=2vA=0.014mol·L-1·min-1;反应进行到4.0min实验③中A的浓度为0.064mol·L-1,Δc′(A)=0.100mol·L-1-0.064mol·L-1=0.036mol·L-1,v′(A)=Δc′(A)/Δt=

=0.009mol·L-1·min-1,所以v(C)=v(A)=0.009mol·L-1·min-1。

[基础过关]

题组1 勒夏特列原理的广泛应用

1.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500℃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答案 D

解析 A、B两项,改变条件平衡均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越低,NH3的转化率越高,采取500℃,主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速率问题;D项,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相当于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答案 B

解析 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题组2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加入一种反应物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 A项中,若反应物是固体,增加其用量对平衡移动无影响;B项中,若气体体积反应前后相等,或无气体参与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都不会移动;D项,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4.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

在①中加入CaO,在②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③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①中红棕色变深,③中红棕色变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烧瓶①中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烧瓶③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答案 A

解析 2NO2(g)N2O4(g),NO2为红棕色气体,N2O4为无色气体。

①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左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CaO和水反应放热,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对,C错;③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右移,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证明NH4Cl溶于水要吸收热量,平衡右移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B、D均错。

5.已知反应3A(g)+B(g)2C(g)+2D(g) ΔH<0,下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A与B反应时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

若想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增大A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D的浓度 ④加入催化剂 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A.①②③B.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

答案 B

6.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

A.CO2(g)+2NH3(g)CO(NH2)2(s)+H2O(g) ΔH<0

B.CO2(g)+H2(g)CO(g)+H2O(g) ΔH>0

C.CH3CH2OH(g)CH2===CH2(g)+H2O(g) ΔH>0

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 ΔH<0

答案 A

解析 由温度-时间图像可知,T2先达到平衡,因此T2>T1,温度升高,水蒸气含量减少,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B、C不符合题意;由压强-时间图像可知,p1先达到平衡,即p1>p2,随着压强的增加,水蒸气含量增加,因此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D不符合题意,只有A符合题意。

7.已知反应:

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其中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③增加CO浓度,平衡左移;⑤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8.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下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答案 B

解析 B项,加热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放热反应也可能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故不正确。

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答案 B

解析 A项,图Ⅰ改变的条件应是增大压强;B项,由于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加入的应是催化剂;C项,由于平衡发生了移动,所以改变的条件不是加入催化剂;D项,改变的应是温度,且乙的温度高。

10.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2C(g) ΔH1<0

X(g)+3Y(g)2Z(g) Δ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恒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恒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恒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恒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答案 A

解析 对化学平衡体系恒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为保持恒压,体积增大,相当于压强减小,对第二个反应导致平衡向左移动,则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对第一个反应平衡左移,C的物质的量减小;恒压条件下通入Z气体,第二个反应平衡向左移动,放热,反应容器中温度升高。

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而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速率不变;通入Z气体,导致第二个反应平衡左移,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11.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

CH4(g)+H2O(g)CO(g)+3H2(g)。

设起始

=Z,在恒压下,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φ(CH4)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ΔH>0

B.图中Z的大小为a>3>b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4)减小

答案 A

解析 A项,由图可知,随温度的升高,CH4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正确;B项,Z越大,说明

大,相当于增加H2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CH4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b>3>a,错误;C项,起始时n(H2O)=3xmol,n(CH4)=xmol,随平衡的建立,消耗的n(CH4)=n(H2O)=amol,平衡时

≠3,错误;D项,加压,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H4体积分数增大,错误。

[能力提升]

12.现有反应:

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且m+n______(填“>”“=”或“<”)p。

(2)减压使容器体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

将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放热 > 

(2)增大 

(3)增大 减小

(4)减小 

(5)不变

解析 对反应:

mA(g)+nB(g)pC(g)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m+n>p,A的质量分数增大;加入B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增大,c(B)减小,即

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13.在某温度时按n(N2)∶n(H2)=1∶3的比例将混合气体投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

ΔH<0。

(1)在恒容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v(H2)∶v(N2)=3∶1

B.n(N2)∶n(NH3)=1∶2

C.c(H2)∶c(NH3)=3∶2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2)反应达到平衡后,某时刻改变下列条件__________,在达到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始终增大。

A.升温B.加压

C.增大c(N2)D.降低c(NH3)

(3)某科研小组探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合成NH3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T1和T2表示温度,n表示起始时H2的物质的量)

①图像中T1和T2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