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766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

《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docx

贷款计提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0327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对贷款减值准备存在问题的探讨

院(系):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设计地点:

日期:

2011年11月22日-2012年6月5日

 

对贷款减值准备存在问题的探讨

前  言

贷款减值计提是指在合理估测贷款减值回收可能性的基础上,针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贷款面值的差值部分,事先拨出或提取相应准备金,用于当期弥补特定损失,也备日后核销损失之用。

我行为了提高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工作效率,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行领导决定建立贷款减值准备系统,由手工计提贷款减值准备改为电子化流程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成为银行监管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关注的重点。

贷款业务是银行传统业务,与之密切相关的贷款减值准备金政策,近几年来在政策理论方面的发展、变化较大,究竟如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才是合理的、科学的、准备的,这不仅是银行自身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投资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

贷款减值准备的顺周期问题引起了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

面对此次的金融危机,许多发达国家银行的准备金并未提足。

而在此前经济过热的时期,尽管一直存在经济即将由繁荣走向衰退的广泛共识,美国银行业的贷款减值准备率却一直在下降而非上升。

在转折点到来的时刻,面对巨额的减计,银行不得不削减利润,加大提取贷款减值准备的比例,甚至运用核心资本来冲减超出准备金部分的非预期损失。

这样,贷款减值准备金呈现出明显的亲周期现象,加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后,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贷款计提减值准备成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商业银行贷款准备的变革出发,主要研究了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新要求,以及在执行这些新要中出现的新问题。

最后提出优化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方法,从而帮助银行判断未来可能面临的损失,有助于缓解信贷对经济周期的放大作用,抵御潜在风险,平滑经济周期的大幅波动,从而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关键字

贷款;减值准备;存在问题;优化

 

Abstract

Aftertheinternationalfinancialcrisis,theriskmanagementincommercialbankmanagementhasbeenmoreandmoreimportant,Countinganddrawingaswellasdepreciationreserveshavebeenusedtodefensetheriskofcommercialbankasimportantmeans.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problemsindepreciationreserves,andanalysisthenewrequirementsthatnewaccountingstandardsrequests.What'smoretherearesomenewproblemsin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requirements.Finallyputforward,prospectivelyprovisionforreserve,canhelpbanksprospectivelyjudgingoftheproblemsthatfacinginthefuture,helptoeasetheamplificationofeconomiccycle,defensethepotentialrisksandmaketheeconomiccyclechangesmoothly,soastopromotethestabilityofthefinancialsystemandthedevelopmentofmacroeconomic.

 

Keywords

Loan;DepreciationReserves;Problem;optimizing

目录

摘要3

关键字3

第1章研究综述1

1.1国内外有关贷款损失准备的研究综述1

1.2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变革过程1

第2章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2

2.1贷款未来现垒流量估计不准确2

2.2未来现金流折现率难以确定2

2.3贷款减值损失太幅下降引风险3

第3章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执行中的新问题3

3.1贷款减值准备现状3

3.2执行新规则时面临的问题4

第4章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建议4

4.1积极落实新会计准则实施下的各项配套工作5

4.2明确建立特种准备的法律规定5

4.3规范统一银行拨备核销制度及政策5

第5章毕业设计小结5

致谢5

参考文献6

 

研究综述

国内外有关贷款损失准备的研究综述

LaevenandMajnoni(2001)对Bankscope数据库中8176家银行1988-1999年问的财务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当前的银行贷款准备金数额会影响未来的资本充足水平,低估预期损失影响的滞后性在经济周期交替时更为明显;当经济由盛转衰时,贷款准备金将不足以覆盖贷款损失,银行不得不以资本来核销一部分损失。

李宇嘉,陆军(2009)通过对美国银行业、我国4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及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如果不考虑商业银行是否足额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金,提高资本监管要求将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改善银行财务绩效的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依赖于贷款减值准备金计提的水平;银行充足地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金是保证资本监管绩效的重要因素。

苗雨峰(2010)认为提高准备金前瞻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引入动态准备金的要求,通过分析西班牙的实际做法,结合国际上有关最新进展,对我国动念拨备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借鉴西班牙的做法,将动态准备金视为会计政策并与组合计提要求相结合;二是坚持“规则"与“相机决择"的统一,要建立一套相对清晰透明的规则,对动态拨备考虑的目标、相关要素、计算方法和触发条件等作出规定。

王琦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贷款减值准备监管的问题研究》中,对新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了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改变对银行监管工作的影响。

并对今后如何加强贷款减值准备监管提出了改进建议。

李斌在《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研究》中,主要针对信用风险下贷款如何准确、科学、合理的计提减值准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着重阐述在新准则下,如何建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准备金制度的问题。

李金在《刍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合理计提》一文中,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关于如何合理计提贷款戒值损失的意见及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变革过程

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首次提出建立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政策性文件,其中第四十条规定:

“专业银行应当建立呆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的额度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会商财政部制定。

"此后,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建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初步建立阶段

从1986年到1992年,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仍未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主体,商业银行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建立起真正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没有动力去计提充分的呆账准备。

呆账准备的提法源于我国贷款四级分类(“一逾两呆")中的呆账,呆账准备从性质上具有防范信贷风险、覆盖贷款损失的作用,因此呆账准备金制度可以视为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前身。

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局部调整阶段

1993年到2000年,这段时期的发展特点主要是对原呆账准备制度的一些修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固有的缺陷。

虽然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计提范围都在逐步扩大,但是仍然是按照统一的比率计提,并没有区分不同资产的风险差异。

事实上,这种简单粗放式的计提方式根本无法覆盖银行的实际损失。

同时该阶段还对呆账的核销上权限进行了调整,将核销权限上收到总行。

2000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是一个突破性的规定,首次改变了以往按照贷款期限进行分类,且只针对呆账计提准备金的做法,而是提出按照五级分类法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大小计提准备金,首次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初步接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滞后性和被动性。

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重大改革阶段

2001年5月,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管理办法》,首次对原呆账准备金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

这次的修订使我国呆账准备制度与国际惯例从实质和形式上进一步接轨,也是从以往的被动式呆账准备管理到主动式呆账准备管理的一次重大转变。

2001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两部政策制度的出台深受巴塞尔委员会相关建议的影响,如将贷款损失准备细分为专项准备、特种准备及一般准备,又引入贷款五级分类,一改以往按照行业或总贷款余额计提准备的方法,而是按照五级分类后的各类资产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

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财政部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别出台了《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前者适用于所有金融企业,后者适用于上市银行和拟上市银行,其中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39号完全接轨。

这两部法规和其他有关贷款损失的核销以及税务处理的规定构成了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银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看似天衣无缝,实际上却存在许多技术上的问题:

贷款未来现垒流量估计不准确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对象主要为国内的商业企业,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贷款质量明显不同。

若将贷款区域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一般而言,东部地区的贷款质量优于其他地区,相应地,不良贷款率就低。

但现在的处理方式是将不良贷款率高和不良贷款率低的地区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衡量,没有考虑不同地区贷款对象资产质量的差异。

随着商业银行贷款对象的扩宽,外国企业也加八到该类融资行列,若不对贷款对象进行区域划分将严重影响贷款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

未来现金流折现率难以确定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个参数直接决定减值准备的提取数额,而折现率又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中的关键参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将贷款合同利率作为折现率,虽然方便了实务操作,但并不能全面覆盖贷款风险。

对于中长期贷款而言,外部经济环境、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都极有可能影响到中长期贷款的偿,单纯以贷款合同利率作为折现率必然影响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运用效果。

贷款减值损失太幅下降引风险

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减值损失大幅下降。

根据我国三大银行2009年、2010年报数据编制得表1。

根据2009年、2010年三大国有银行已公布年报的贷款数据来看.建设银行

2010年比2009年贷款余额增长10194,计提减值损失增长16458,贷款减值损失率减少1065%;工商银行2010年比2009年贷款余额增长11661,计提减值损失增长94.69,贷款减值损失率减少17.32%;建设银行2010年比2009年贷款余额增长14756,计提减值损失增长62.14.贷款减值损失率减少18.83%。

此外,虽然2010年三大银行利息净收人与上年比较均有所下降.但银行2010年的利润不但澄降反而上升。

中、工、建三大行净利润总计31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15.3%、31.16%。

其中的玄机在于。

在计算银行晟终利润时,要将资产减值损失从收八中扣除。

若挤掉资产减值损失对银行利润的影,中行、建行、工行的利润增长率分别是-4.3%、-3.8%和11.4%。

现行贷款减值损失的计提成为银行调节利润的工具,引发银行利润“弹性十足”。

表1

银行名称

贷款余额

贷款减值损失

贷款减值损失率

2009

2010

2009

2010

2009

2010

建设银行

37939

48133

1103.68

1268.3

2.91%

2.63%

工商银行

45625

57286

1359.83

1454.5

2.98%

2.54%

中国银行

33091

47874

1067.36

1129.5

2.65%

2.23%

注:

贷款减值损失率=贷款减值损失/贷款余额

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执行中的新问题

按照新会计准则,商业银行需要对各项贷款减值准备进行及时、准确的计提,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贷款价值,并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但由于商业银行其自身规模的限期,其本身具有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历史数据缺乏等特殊性,因此,以我国目前的现状,按照新会计准则对贷款计提减值准备,在实务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不易解决。

研究分析商业银行按新准则计提各项贷款减值准备存在的难点问题,提高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效率对于促进商业银行提高执行新准则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贷款减值准备现状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对贷款减值准备提出了如下六方面的重点要求:

(1)新准则要求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并且将该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即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

(2)新准则强调了贷款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准则规定了当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核查时,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己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3)新准则要求对单笔贷款须应区分其金额是否重大,商业银行应该针对甲.笔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进行单独的减值测试,至于如何确定单笔金额重大标准,则可以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特点来进行确定。

(4)新准则要求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时候,应该按照金融资产原实际利率来折现计算,而不是才有通常情况下的实际利率,同时还应该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

(5)新准则要求若金融资产在单笔测试中未发生减值,还应当将其包括进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一次进行减值测试从而确定该组合是否发生减值。

(6)新准则要求当采用未来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对单笔金额重大的贷款进行减值测试时,当有客观证据表明该笔贷款发生了减值,还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并将该现值低于该笔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贷款减值损失。

执行新规则时面临的问题

根据以上所列示的新准则,对于商业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要求,可以了解到商业银行在执行新准则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具体如下:

1、采用未来现金流量贴现模型时,与贷款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入的具体金额和具体时间难以准确判断和预计;对于抵押物变现价值的评估仍存在争议,与贷款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入的具体金额和时间的判断仍存在偏差,折扣率的确定不合理等都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的准确性。

2、在贷款减值组合评估的过程中,由于新准则要求其大量运用历史经验数据来作为支撑,使得商业银行在落实新准则的过程中,存在着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题。

首先,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普遍较小,在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损失率时,就存在着样本量偏小的难题,这就使得在使用迁移模型的方所计算的损失率明显偏小。

其次,由于商业银行的历史数据不足,所以,大多数银行往往只能获得2、3年比较准确的五级分类数据资料,这就使得五级分类的历史数据明显不足。

第三,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很难获得各模型在组合运用时修正参数统计所需要的历史数据。

第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其经营范围的局限性,使其很难有效获得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的信息。

3、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对象是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

这类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的限制往往缺乏,一套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

这就导致了这类企业的报表往往不能反映该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而银行就很难根据报表资料来进行五级分类,这都直接影响着贷款减值测试的结果。

4、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IT系统来运用未来现金流量模型来进行贷款减值计提直接影响着对于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效率,尤其是减值测试这一环节,如果逐笔手工计算,那么劳动强度时十分大的,这都会直接影响着这一环节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所以,若没有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那么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工作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建议

针对上述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积极落实新会计准则实施下的各项配套工作

监管当局要引导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把握市场的能力。

同时亟待对具体的操作规范制定更详细的指引,以规范各行的计提工作,防止由于自主权过高带来操纵利润和资本充足率的行为,这也有助于提高同业的可比性和监管的有效性。

此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数据模型,因此应当鼓励各家银行(包括监管当局)做好数据指标的监控搜集统计工作,为模型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优质的数据支持。

明确建立特种准备的法律规定

特种准备金是作为防范国家信用风险和行业风险的有效补充,由商业银行根据不同类别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从概念上讲,特种准备金不是商业银行经常提取的准备金,而是遇到特殊情况,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照贷款内在损失计提专项准备金基础上提取的,计提的基数为某一特定贷款组合的全部贷款余额。

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特种准备金的很少,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期,一些行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商业银行已经有必要建立特种准备金。

规范统一银行拨备核销制度及政策

财政、税务以及监管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调,规范统一银行拨备核销制度及政策。

各方要统一认识,要在均衡局部与总体,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基础上协调统一政策规范。

具体而言,要提高《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和《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一致性,明确相应的计提内容、计提原则和计提标准等。

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并明确财政、税务及监管部门在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政策的制定、调整、监督、执行等方面的职责。

毕业设计小结

贷款减值准备系统作为贷款业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发展代表着我国贷款业务管理的不断完善。

贷款减值准备系统的出现既完善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需求,也实现了我行整体技术架构的更新。

该系统实现了贷款减值准备电子流程化计提,提高商业银行在贷款管理业务方面的效率,从而更好地防范风险。

致谢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学习生活已近尾声,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教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使我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是他们使我领略到学无止境的内涵,也是他们在我彷徨时、困惑时给予我及时的指点。

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懂得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无形的财富将会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晓明,银行风险管理的方向—全面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研究[J].2008(8)

[2]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兼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克里斯、马滕,银行资本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陈四清,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5(17)

[5]赵先信,银行内部模型和监管模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廖春晖.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城市商业银行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难点与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8,11:

56-58

[7]岳小迪.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政策与实务研究.暨南大学.2008,5:

35-39

[8]李郁明.资产减值会计若干问题评析[J].财务与会计,2009.12:

27-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