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575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docx

中药炮制学补充版

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绪论

三个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

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中药材凡经净制、切制、炮炙等处理后的加工品,均称为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使用的配方原料。

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是其基本属性。

中药饮片必须按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三本炮制学专著: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第三部炮制专著。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第一节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重点)

1.中医用药:

以中药饮片配方

2.中药偏性和作用可通过炮制来调整

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生黄柏:

苦寒,泻火解毒。

酒黄柏:

引药上行,清上焦燥湿。

盐黄柏:

引药下行,泻肾火,清下焦湿热,退虚热。

3.通过炮制来调整中药的性能以适应气候、环境及个体的差异

麻黄(冬秋):

发汗解表,宣肺利水。

蜜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绒(春夏):

作用较麻黄缓和,用于老人,虚人外感风寒。

蜜麻黄绒:

作用更缓和,用于表解,体虚喘咳的病人。

4.降低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半夏:

生品毒性大,多外。

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第二节炮制技术与临床疗效关系(重点)

一、净制与临床疗效

1.净制去杂,保证用药准确;

巴戟天、远志等去心。

去除非药用部分。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桑: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桑枝—祛风湿;桑白皮—清肺平喘,利水消肿;桑椹子—补血生津,补肝肾。

应分开入药

二、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1.确保分剂量准确;

2.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疗效。

三、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1.干热处理(炒、烘烤、煨、煅等);

荆芥:

生用发汗解表;炒炭止血。

葛根:

生用解机退热、止渴、透疹;煨制止泻。

2.湿热处理(蒸煮等)

地黄:

生地清热凉血;熟地滋阴补血。

乌头:

生品毒大,外用;加热炮制后减毒,可供内服。

四、辅料制与临床疗效

v加辅料制,趋利避害,提高疗效

v酒制升提:

大黄:

生用泻下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并缓和泻下作用。

v盐制走下入肾:

砂仁:

生用化湿开胃、理气止泻;盐炙引药下行,温中暖肾,理气安胎。

v蜜炙甘草能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功能。

五、其他与临床疗效

1.发酵、发芽产生新功效或增强疗效,如神曲、半夏曲、麦芽。

2.去油制霜降低毒副作用、缓和药性,如巴豆、千金子等。

第三节炮制与方剂的关系(了解)

一、提高方剂疗效

1.增强方剂中药物作用

三子养亲汤:

炒紫苏子,炒后辛散性减弱,温肺降气作用增强。

炒白芥子,炒后辛散性缓和,温肺化痰作用增强。

炒莱菔子,炒后由升转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2.保证用药剂量准确

如巴戟天去心,去除非药用部分

3.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

缩泉丸方中主药益智仁宜用盐炙品,不用生品,盐制后专入肾经,温肾纳气,固精缩尿。

4.突出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作用

一药多效是中药的药效特点,通过炮制可突出药物某方面的作用。

柴胡:

补中益气汤:

升阳举陷之功,故生用。

柴胡疏肝散:

疏肝解郁之功,故醋炙。

二、消减方剂的不良反应

1.消除药物不利的因素

生化汤主治产后受寒、恶露不尽、小腹冷痛。

因干姜辛燥,耗气伤阴,于病不利。

宜选用炮姜,后者辛散性减弱,既无辛散耗气、燥湿伤阴之弊,又善温中止血、止痛。

2.调整药性,制约主药的不利因素

调胃承气汤方中用炙甘草,而不用生甘草。

方中大黄、芒硝为大寒之品,泻下实热,易伤脾阳。

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缓急,可缓和大黄、芒硝速下之性,兼顾脾胃。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四物汤:

1.血虚而兼血热者,则以生地易熟地;

2.血虚兼瘀者,除重用当归、川芎外,二药可用酒炙。

四、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第四节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了解)

一、掌握各炮制品的药性和作用特点

百合:

生品清心安神,养阴清肺。

蜜炙性润,润肺止咳↑。

二、根据组方特点和临床用药意图选择

黄芪:

玉屏风散:

治卫气不固生黄芪;

补中益气汤:

治中气下陷炙黄芪

第五节炮制对制剂的影响(了解)

一、饮片是中药制剂的基本原料

(一)中药制剂的原料是饮片而不是药材。

(二)不同的剂型,选择适合的饮片。

二、饮片的质量对中药制剂的影响

1.净制保证中药制剂对饮片净度要求,用药准确。

2.切制提高制剂提取效果。

3.加热、辅料炮制确保制剂疗效安全。

4.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便于制剂质量控制

第三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一、基础:

技术方法应用发展及炮制作用的认识。

二、条件:

药性、配伍理论及制药原则与技术的总结归纳。

第二节炮制理论的内容(重点)

一、炮制适度理论:

烧灰存性勿令太过;炒炭存性;煅则通红;炮则烟起;炒则黄而不焦;烘则燥而不黄

二、炮制药性理论(重点)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纠正偏性:

常称“反制”如以热制寒或以寒制热。

酒炙大黄缓和苦寒泻下作用。

2.增强性味:

常称“从制”如以寒制寒或以热制热。

羊脂油制淫羊藿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3.改变药性:

生地制成熟地,性味由甘、微苦寒变甘温,功效由清热凉血变滋阴补血。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1.增强作用趋向

川芎为血中气药,能生能散,酒制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2.改变作用趋向

莱菔子生主升,涌吐风痰;炒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3.不同部位,作用趋向不同

当归:

头止血上行、梢破血下行、身养血中守、全活血不走。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1.引药入经: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知母入肺、胃、肾经,盐炙后入肾经,主滋阴降火。

2.改变归经:

生地可入心经,清营凉血,熟地主入肾经,养血滋阴、益精补肾。

3.不同部位,归经不同

莲子,心入心经、肉入脾、肾、心经。

(四)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炮制降毒或消除副作用是中医用药的手段。

姜矾制南星、白附子,醋制甘遂,巴豆制霜,甘草制远志等。

三、炮制辅料理论

相助、相制趋利避害增效减毒改性等

1.酒制升提;2.姜制发散;3.盐制入肾软坚;4.醋制入肝住痛;5.童便制除劣性降下;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8.土制补中止泻;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13.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4.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5.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16.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四、中药炮制生熟理论

总结生熟饮片药性变化、功效差异。

生品(生药):

净制或切制的加工品;

熟品(熟药):

加热、加辅料、发酵制霜等处理的加工品。

(二)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清(泻)熟补;

2.生峻熟缓;

3.生毒熟减;

4.生行熟止;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

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

五、炭药止血理论

第三节中药炮制的制药原则

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相畏为制,或以相喜为制。

即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一、传统制药原则:

(重点)(会解释)

1.相反为制:

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方法进行炮制,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黄连缓和其苦寒性。

2.相资为制:

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药物、方法进行炮制,以增强药效。

如米炒党参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3.相畏为制:

指用辅料或药物、方法进行炮制以制约毒副作用。

如生姜、白矾制天南星降毒

4.相恶为制:

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药物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如米泔水制苍术缓和其燥烈性。

5.相喜为制:

利用某种辅料、药物或某种方法炮制,改善形色气味,矫味矫臭、利于服用等。

如麸炒僵蚕

二、具体方法:

1.制其形:

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如切成各种饮片。

2.制其性:

是指通过炮制纠正或改变药物的性能。

如蜜炙麻黄缓和辛散发汗力。

3.制其味:

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炒山楂减少酸味。

4.制其质:

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

如砂炒鳖甲使其酥脆.

第四章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第一节中药炮制的目的(重点:

哪些目的并举例)

一、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

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斑蝥—米炒,降毒。

马钱子—砂炒、油炸,降毒。

厚朴—姜汁制,消除对咽喉的刺激。

远志--甘草汁煮,消除对咽喉的刺激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影响举例

改变性能生地黄→熟地黄

缓和药性麻黄→蜜麻黄

产生新疗效生石膏→煅石膏

三、增强疗效

羊脂炙淫羊藿——增强补肾壮阳

醋制延胡索——增强活血止痛

酒炙蕲蛇——增强祛风通络

蜜制款冬花、黄芪——增强润肺、健脾

土炒山药、白术——增强健脾止泻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五、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v醋制入肝:

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药入肝

v盐制入肾:

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六、便于调剂和制剂

v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

v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

v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等

七、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v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

™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木心等

™树皮类--苔藓、栓皮

™矿石、贝壳类--泥土、沙石

™甲壳类--筋膜、残肉

™昆虫类--头尾足翅

v杀酶保苷、保存药效—黄芩、苦杏仁、芥子

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v清炒——鸡内金

v麸炒——僵蚕

v酒炙——乌梢蛇

v酒蒸——紫河车

v醋制——五灵脂

v蜜制——马兜铃

v滑石粉炒——刺猬皮

第二节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了解)

中药化学成分:

有机化合物:

生物碱、苷、挥发油、鞣质、有机酸、脂肪油、树脂、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色素;无机盐。

影响的主要因素:

(中药炮制通过哪些途径影响药物理化性质?

(1)加热处理;

(2)加水处理;

(3)加辅料处理;

(4)净选;

(5)其他:

发酵、发芽、制霜等。

一、炮制对药材生物碱的影响

(一)概述: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物,似碱性,大多为氮杂环状结构,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二)主要影响

1.净制处理的影响:

不同部位含成分不同,活性不同,麻黄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具有发汗、升血压作用;麻黄根--麻根碱,具有降血压作用。

分开入药,以确保疗效。

2.水处理的影响

(1)长期水浸漂,对某些水溶性较高的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麻黄碱或季铵型生物碱如小檗碱等,引起流失,降低药效

(2)长期水浸漂,对毒性生物碱如乌头碱,减少部分或水解,减低毒性。

3.加热处理的影响

(1)高温处理能使毒性生物碱分解破坏或结构改变而降毒。

如乌头碱、士的宁、马钱子碱。

(2)加热会使某些药物的生物碱活性降低,影响疗效。

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

以生用为宜。

4.加辅料的影响

(1)酒制可提高生物碱的煎出率,提高疗效。

如酒炙川芎。

(2)醋制可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提高疗效。

醋酸能与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增加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疗效,如延胡索。

二、炮制对苷的影响

(一)概述:

苷类系糖分子中环状半缩醛上的羟基与非糖部分(苷元)中的羟基(或酚羟基)失水缩合而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过去又称配糖体或甙。

(二)主要影响

1.水处理的影响:

水浸漂,易使苷类流失或水解而降低药效。

大黄、甘草、黄芪、秦皮等。

2.加热处理的影响

(1)适当加热(炒、蒸、烘、燀或暴晒)处理可破坏酶活性,保存苷类。

如黄芩苷、芥子苷、芦丁等。

(2)高温会使苷类分解,或增加或改变疗效、或降毒、或影响疗效。

如地黄中梓醇苷蒸制水解为具有降血糖、利尿作用的梓醇(熟地);淫羊藿经加热后,其活性成分淫羊藿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加辅料的影响

(1)酒制可提高苷类的溶出率,提高疗效。

(2)酸性辅料如醋,能使苷水解或分解,增加成分的复杂性,甚至降低药效。

一般不用或少用醋制。

(3)商陆醋炙后商陆皂苷水解成商陆皂苷元,祛痰作用,并能缓和泻下作用,降低毒性。

(4)醋炙大黄结合蒽醌水解成游离蒽醌,缓和泻下作用。

与挥发油共存称油树脂,如松油脂,与树胶共存称胶树脂,如阿魏,与芳香族有机酸共存称香树脂,如安息香,与糖结合成苷称苷树脂,如牵牛苷树脂。

第五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归纳提出,内容:

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曝、露

二、三类分类法

1、古代三类分类法:

明·陈嘉谟三类分类法(出处《本草蒙筌》)

火制:

煅、炮、炙、炒

水制:

渍、泡、洗

水火共制:

蒸、煮

2、现代三类分类法:

药典分类法

净制、切制和炮炙

三、雷公炮炙论分类(出处《雷公炮炙论》):

炮、熬、煮、炙

四、其他分类法

1、五类分类法(出处《行业经验》):

修治,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2、药用部位来源分类法(出处《炮制规范》):

根及根茎类、果实种子类、花叶类、全草类、藤木类、皮类、动物类、矿物类

3、工艺与辅料结合分类法:

净制、切制、炒、炙、煅、蒸、煮、复制、发酵、发芽、制霜、提净、水飞等

4、目的分类法(出处《医学源流论》):

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第六章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本章重点:

常用辅料性味功效和作用

一、含义:

中药炮制辅料是指除主药以外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二、作用:

一是与药物协同、缓和药性,去除毒性,增强药效。

二是作为一种加热介质。

三、分类:

1.液体;2.固体。

总:

能……的辅料有:

1、能增强疗效的辅料有:

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黑豆汁、米泔水(增强健脾和中燥湿的作用)、胆汁、羊脂油、稻米、麦麸、白矾、土、蛤粉、滑石粉、朱砂

2、能缓和药性的辅料有:

蜂蜜、食盐水、生姜汁(缓和寒性)、甘草汁、胆汁、

3、能矫味矫臭的辅料有:

酒、醋、蜂蜜、麻油、滑石粉、

4、能补肾助阳作用的辅料有:

羊脂油、

5、能引药入肝的辅料有:

醋、

6、能引药入肾的辅料有:

食盐水、

7、能解毒的辅料有:

醋、蜂蜜、

8、能降低毒性的辅料有:

生姜汁、甘草汁、胆汁、麻油、稻米、白矾、豆腐、滑石粉、

9、能降低毒副作用的辅料有:

黑豆汁、

10、能降低药物的辛燥性的辅料有:

米泔水、麦麸、

11、能降低刺激性的辅料有:

土、

12、能消除腥臭气味的辅料有:

麦麸、

13、能防腐烂的辅料有:

白矾、

14、能去除污垢的辅料有:

豆腐、

15、能助溶的辅料有:

酒、醋、

16、能使质地酥脆的辅料有:

麻油、

17、能吸附的辅料有:

稻米、豆腐、土、蛤粉、

18、能吸附油脂的辅料有:

米泔水、

19、能作为炮制进程的附加指征的辅料有:

稻米、麦麸、

20、能作为中间传热体的辅料有:

土、蛤粉、滑石粉、河沙

液体辅料

常用液体辅料:

酒、醋、蜂蜜、食盐水、甘草汁、黑豆汁、胆汁、麻油、花生油、羊脂油、萝卜汁、鳖血、吴茱萸汁、石灰水、鲜葱汁等。

一、酒

又称酿、盎、醇、醨、酎、醴、醅、醑、醍、清酒、米酒、美酒、粳酒、有灰酒、无灰酒

1.来源

(1)黄酒:

以米、麦、黍等用曲酿制而成。

炮制辅料用黄酒。

(2)白酒(烧酒):

以米、麦、黍、高粱等用曲酿制蒸馏而成。

制备药酒用白酒。

2.性味、功效:

甘、辛,大热。

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

3.炮制作用:

增强疗效,助溶,矫味矫臭作用。

4.方法:

炙、蒸、煮、炖。

5.药物:

黄芩、大黄、白芍、当归、白花蛇等。

二、醋

古称酢、醯、苦酒、米醋,习称苦酒。

1.来源:

以米、麦、黍、高粱等用曲酿制蒸馏而成。

2.性味功效:

酸、苦、温。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行水消肿。

3.炮制作用:

引药入肝、增强疗效、助溶、解毒、矫味矫臭。

4.方法:

炙、蒸、煮。

5.药物:

延胡索、甘遂、柴胡等。

三、蜂蜜

1、来源:

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

2.性味功效:

甘平、补中润燥、缓急止痛、解毒。

3.炮制作用:

增强疗效、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

4.主要方法:

炙法。

5.药物:

甘草、黄芪、麻黄、紫菀、百部、桑白皮、马兜铃、枇杷叶、款冬花、白前

四、食盐水

1.来源:

食盐的水溶液。

2.性味功效:

咸寒,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下通便,强筋骨,解毒,防腐。

3.炮制作用:

引药入肾,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等。

4.方法:

炙、煮、蒸。

5.药物:

巴戟、杜仲、知母、泽泻、黄柏、橘核等。

五、生姜汁

1.来源:

为生姜捣碎取汁液,或加适量水共煎而得的黄白色汁液。

质量要求:

一般要求用新鲜生姜汁(1:

1),不得有酸败、变色、沉淀等质变现象发生。

2.性味功效:

辛温、温中止呕、发表散寒、开痰解毒等。

3.炮制作用:

降低毒性、缓和寒性、增强疗效等。

4.方法:

炙、煮。

5.药物:

厚朴、草果、竹茹、半夏、天南星、黄连等。

六、甘草汁

1.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饮片或甘草粉碎后,加适量水煎煮2次,滤过,去渣,合并煎液,适当浓缩至所需浓度的黄棕色至深棕色的液体。

质量要求:

临时制备(料液比1:

4~10),不得有酸败、变色、沉淀等质变现象发生。

2.性味功效:

甘平、补中益气、和中缓急、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解毒等。

3.炮制作用:

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4.方法:

甘草煮。

5.药物:

远志、吴茱萸、巴戟、半夏。

七、黑豆汁

1.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加适量水煎煮2次,滤过,去渣,合并煎液所得的棕黑色或黑色的混浊液体。

质量:

临时制备(料液比1:

2.5),不得发生酸败、发酵、变味等质变现象。

2.性味功效:

甘平,滋补肝肾,养血祛风,活血,利水解毒。

3.炮制作用:

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4.方法:

蒸、炖、煮

5.药物:

何首乌

八、米泔水

1.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淘洗第二次滤出的灰白色混浊液体

大量生产有用大米粉加水的混和用。

100kg水+2kg米粉。

2.性味功效:

甘凉。

清热凉血,益气除烦,止渴,利小便。

3.作用:

吸附油脂,降低药物的辛燥性,增强健脾和中燥湿的作用。

4.方法:

浸、烫煮。

5.药物:

苍术、白术。

九、胆汁

1.来源:

为动物牛、猪、羊的新鲜胆汁,以牛胆汁为佳。

2.性味功效:

苦大寒,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

3炮制作用:

降低毒性,缓和燥性,增强疗效等。

4.方法:

蒸、拌炒。

5.药物:

天南星、黄连。

十、羊脂油

1.来源:

为牛科动物山羊的脂肪经低温加热炼取的油脂。

2.性味功效:

甘、温,补肾助阳、祛风、润燥解毒

3.炮制作用:

增强疗效,补肾助阳作用。

4.方法:

炒、炸。

5.药物:

淫羊藿。

十一、麻油

1.来源:

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经冷压或热压法制得的植物油。

2.性味功效:

甘,性微寒。

具润燥通便,解毒生肌。

3.炮制作用:

使质地酥脆,降低毒性和矫味矫臭。

4.方法:

炸、炒、烘烤。

5.药物:

马钱子、蛤蚧、三七及动物骨类等

固体辅料

常用固体辅料:

麦麸、稻米、白矾、蛤粉、滑石粉、土、河砂、豆腐、朱砂、食糖、青黛粉、面粉、吸油纸等。

一、稻米

1.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

2.性味功效:

甘平。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3.炮制作用:

增效、降毒、吸附。

炮制进程的附加指征。

4.方法:

炒。

5.药物:

党参、斑蝥等。

二、麦麸

1.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皮,呈淡黄色或褐黄色的皮状颗粒。

2.性味功效:

甘、淡、平。

健脾和中。

3.炮制作用:

增效、缓和燥性、消除腥臭气味、附加判断指征。

4.方法:

炒、煨。

5.药物:

枳壳、枳实、苍术。

三、白矾(又称明矾)

1.来源:

硫酸盐类明矾矿石经提炼而成的不规则的块状结晶体。

2.性味功效:

酸寒,解毒防腐、祛痰杀虫、收敛燥湿。

3.炮制作用:

降低毒性,防腐烂,增强疗效等。

4.方法:

浸、煮。

5.药物: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

四、豆腐

1.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粉碎后经特殊加工制成的乳白色块状固体。

2.性味功效:

甘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

3.炮制作用:

降毒、吸附、去除污垢。

4.方法:

煮、蒸。

5.药物:

藤黄、硫磺、珍珠

五、土

1.来源:

灶心土(伏龙肝)、黄土、赤石脂等。

2.性味功效:

辛温、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

3.炮制作用:

增效、降低刺激性、吸附、中间传热体

4.方法:

炒、煨。

5.药物:

山药、当归、白术。

六、蛤粉

1.来源:

帘蛤科动物文蛤、青蛤等的贝壳,经粉碎而得的粉末。

2.性味功效:

咸寒、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3.炮制作用:

中间传热、增效、吸附等。

4.方法:

炒。

5.药物:

阿胶、鹿角胶等。

七、滑石粉

1.来源: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Mg3(Si4O10)(OH)2]的细粉。

2.性味功效:

甘寒,清热利尿、解暑。

3.炮制作用:

作中间传热、降低毒性,增效及矫臭矫味。

4.方法:

炒、煨。

5.药物:

鱼鳔、刺猬皮、水蛭、狗肾、象皮

八、河沙

1.来源:

又称沙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用净河砂或油砂。

2.炮制作用:

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

3.方法:

炒。

4.药物:

鳖甲、龟甲、穿山甲、狗脊、马钱子等。

九、朱砂

1.来源:

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

多为经水飞后的洁净极细粉末。

2.性味功效:

甘微寒、有毒。

镇惊、安神、解毒。

3、炮制作用:

增效

4、方法:

拌衣。

5.药物:

远志、茯苓、茯神等。

第七章中药饮片的包装贮藏与质量控制

第一节中药饮片的包装(不考)

第二节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记标题)

饮片的质量要求主要有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浸出物及包装等项目。

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编写的《中药炮制规范》等质量标准要求。

一、性状

1.片型及破碎度

2.色泽(含光泽):

指某种饮片应有其独特的色泽,是内在质量标志之一。

3.表面特征、质地、断面

4.气味

二、鉴别

1.经验鉴别

2.显微鉴别:

组织鉴别、粉末鉴别

3.理化鉴别

(1)显色反应与沉淀反应

(2)荧光鉴别

(3)升华物鉴别

(4)薄层色谱鉴别

三、检查

1.杂质(净度):

指饮片的纯净度,亦即其杂质和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2.水分:

水分是控制中药饮片质量的一个基本指标,检查水分的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般饮片绝对含水量在7%-13%间。

炮制品水分

酒炙、醋炙、盐炙、姜汁炙、米泔水

炙蒸制、煮制、发芽、发酵等制品≤13%

蜜炙品≤15%

烫制后醋淬制品≤10%

3.灰分:

灰分是将药材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