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47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

《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重点与答案.docx

诊断学重点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三凹征:

喉、气管、大支气管有不完全性梗阻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胸腔压力下降,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的明显凹陷,如急性喉炎,气管异物等。

2、满月面容: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胡须生长。

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3、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4、主诉:

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5、现病史:

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6、转氨酶胆红素分离现象:

急性重症肝炎的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的现象。

7、回归热:

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8、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二、问答题

1、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阳性的意义

(1)HBsAg阳性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发病时达高峰;如果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则易发展成慢性乙肝或肝硬化。

携带者HBsAg也呈阳性,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用来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2)抗-HBS是种保护性抗体,可阻止HBV穿过细胞膜进入新的肝细胞。

抗-HBS阳性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3)HBeAg阳性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并有较强的传染性。

(4)抗-HBe阳性率表示大部分乙肝病毒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但并非无传染性。

(5)抗-HBc是HBcAg的抗体,可分为IgM、IgG和IgA三型。

抗-HBc总抗体主要反映的是抗-HBcIgG。

可作为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敏感指标。

(6)HBcAg阳性提示患者血清中有感染性的HBV存在。

其含量较多,表示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预后较差。

2、心瓣膜听诊区

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

有5个听诊区。

为:

(1)二尖瓣区:

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2)肺动脉瓣区:

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3)主动脉瓣区:

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5)三尖瓣区:

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淡黄色,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多混浊

比重

低于1.018

高于1.018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黏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g\L)

<25

>30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10∧6/L)

常<100

常>500

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根据不同病因分别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学检测

阴性

可找到病原菌

积液/血清总蛋白

<0.5

>0.5

积液/血清LDH比值

<0.6

>0.6

LDH(IU)

<200

>200

4、咯血与呕血的区别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肺脓肿、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黏膜病变、胆道出血、胃癌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可为喷射状

血的颜色

鲜红

暗红色、棕色、有时为鲜红色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无,若咽下血液量较多时可有

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可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的症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三、单选题、填空题

1、漏斗胸、扁平胸、桶状胸、鸡胸(124)

扁平胸为胸廓呈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

见于瘦长体型者,亦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桶状胸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

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肋间隙增宽且饱满。

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

见于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型者。

漏斗胸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谓之漏斗胸。

鸡胸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内侧壁肋骨凹陷,称为鸡胸。

2、肺部叩诊(133)

叩诊顺序:

由上往下,由外向内,从左往右,左右对比。

胸部叩诊音分为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实音。

叩诊音

相对强度

相对音调

相对时限

性质

出现部位

病理情况

鼓音

响亮

较长

鼓响样

胃泡区和腹部

大量气胸、肺空洞、气腹

过清音

更响亮

更低

更长

回响

正常不出现

肺气肿、肺含气量增加

清音

响亮

空响

正常肺

支气管炎

浊音

中等

中等

中等

重击声样

心、肝被肺覆盖的部分

大叶性肺炎

实音

极钝

实质脏器部分

大量胸腔积液、肺实变

叩诊内容:

叩肺上界,即肺尖宽度,叩肺上界时,受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立于病人身后,用中指叩诊,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此音为清音,逐渐向外侧叩诊,当音响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记号。

然后转向内侧叩诊,直到清音变为浊音为止。

浊音之间的宽度即肺尖的宽度,正常人为4-6cm,右侧较左侧稍窄。

叩肺下界:

肺下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六肋间隙上,腋中线第八肋间隙上,肩胛线第十肋间隙上。

肺下界的移动范围:

叩诊方法是首先在平静呼吸时,于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的位置,嘱受检者作深吸气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

当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同样先于肩胛线上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再嘱作深吸气并屏住呼吸,再由下向上叩诊,直至浊音变为清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

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

3、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重要的体征(168)

视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诊:

心尖搏动移向左下,呈抬举样搏动,有水冲脉。

叩诊:

心界向左下增大而心腰不大,心浊音界轮廓是靴形。

听诊: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

 

5、呕血最常见的原因(29)

太多了~~见课本29页~~

6、呕血和黑便是什么病最常见的体征

上消化道出血:

一、脉高压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常见于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等导致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此外门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瘤压迫等引起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等导致的门静脉高压。

  二、炎症与溃疡

  1、炎症

  反流性食管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因酗酒或口服哨跺美辛、泼尼松、水杨酸类药物导致急性胃资膜损害。

此外也可见于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引起的吻合口炎与残胃炎。

  2、溃疡

  食管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与残胃的溃疡、胃泌素瘤。

7、发热的原因(8)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

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

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组织损伤(心肌梗死、肺栓塞、术后发热、胸腔或腹腔积血等)变态反应、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热、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结缔组织病等。

恶性肿瘤引起发热,部分患者合并感染,单纯肿瘤而致发热者约近半数,多数学者认为由恶性肿瘤破坏的炎性病灶和肌瘤本身的免疫反应所致。

常见有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尤其霍奇金病)、前列腺癌、肾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

由于产热散热异常引起的发热,产热大于散热者,有甲状腺危象、癫痫持续状态和嗜铬细胞瘤等。

因散热减少所致者有阿托品中毒、大量失水、失血等。

脑部有广泛慢性退行性病变或脑出血、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损害丘脑下部,可有超高热。

交感神经受抑制,皮肤干而无汗,散热减少。

8、液波震颤3000~4000ml以上可查出有腹水。

9、诊断COPD的方法,肺功能的指标(142)

Copd:

①视诊及触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肋间隙增宽,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触觉语颤减弱。

②.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③.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10、右心衰的临床表现(169)。

腹胀,少尿,食欲缺乏甚至恶心呕吐。

主要为体循环系统淤血的体征。

①视诊:

颈静脉怒张,可有周围性发绀,水肿。

②触诊:

可触及不同程度的肝肿大、压痛及肝颈反流征阳性。

下肢或腰骶部等下垂部位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全身水肿。

③叩诊:

可有胸水(右侧多见)与腹水体征。

④听诊:

由于右心室扩大可在三尖瓣区闻及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以及右心室舒张期奔马律。

11、黄疸的病因学分类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12、各种病理性气味(311、1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烂苹果味;尿毒症——尿味;肝坏死——肝臭味;有机磷农药中毒——大蒜味;苯丙酮尿症——鼠臭味

13、肺部听诊主要内容(137-142)

(1)听诊方法:

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

(2)听诊顺序:

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到侧胸及背部(部位同叩诊,前胸、侧胸在每个肋间,至少应听诊3个部位,后胸每个肋间至少2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3)呼吸音:

正常呼吸音:

1)支气管呼吸音:

喉、胸骨上窝、背部C7、8、T1、2

2)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胸骨两侧1、2肋间,肩胛间区3、4胸椎、肺尖前后 

3)肺泡呼吸音 

异常呼吸音:

1.异常肺泡呼吸音

1)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与肺泡内的空气流量减少或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减慢及呼吸音传导障碍有关。

可在局部、单侧或双肺出现。

发生的原因有:

①胸廓活动受限,如胸痛、肋软骨骨化和肋骨切除等;

②呼吸肌疾病,如重症肌无力;

③支气管阻塞,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等;

④压迫性肺膨胀不全,如胸腔积液或气胸等;

⑤腹部疾病,如大量腹水、腹部巨大肿瘤等。

 

2)肺泡呼吸音增强:

双侧肺泡呼吸音增强,与呼吸运动及通气功能增强,使进入肺泡的空气流量增多或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加快有关。

发生的原因有:

①机体需氧量增加,引起呼吸深长和增快,如运动、发热或代谢亢进等;

②缺氧兴奋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运动增强,如贫血等;

②血液酸度增高,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深长,如酸中毒等。

一侧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一侧肺胸病变引起肺泡呼吸音减弱,此时健侧肺可发生代偿性肺泡呼吸音增强。

3)呼气音延长:

因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导致呼气的阻力增强,或由于肺组织弹性减退,使呼气的驱动力减弱,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均可引起呼气音延长。

4)断续性呼吸音:

肺内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可引起断续性呼吸音,因伴短促的不规则间歇,故又称齿轮呼吸音,常见于肺结核和肺炎等。

必须注意,当寒冷、疼痛和精神紧张时,亦可听及断续性肌肉收缩的附加音,但与呼吸运动无关,应予鉴别。

5)粗糙性呼吸音:

为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浸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所形成的粗糙呼吸音,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1)肺组织实变:

使支气管呼吸音通过较致密的肺实变部分;传至体表而易于听到。

支气管呼吸音的部位、范围和强弱与病变的部位、大小和深浅有关。

实变的范围越大、越浅,其声音越强,反之则较弱。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其支气管呼吸音强而高调,而且近耳。

(2)肺内大空腔:

当肺内大空腔与支气管相通,且其周围肺组织又有实变存在时,音响在空腔内共鸣,并通过实变组织的良好传导,故可听及清晰的支气管呼吸音,常见于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的患者。

(3)压迫性肺不张:

胸腔积液时,压迫肺,发生压迫性肺不张,因肺组织较致密,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故于积液区上方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但强度较弱而且遥远。

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为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区域内听到的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其产生机制为肺部实变区域较小且与正常含气肺组织混合存在,或肺实变部位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所覆盖之故。

常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初期或在胸腔积液上方肺膨胀不全的区域听及。

啰音:

14、上腹部蠕动波是肠梗阻(176)

15、各型水肿的区别(14)

暂时不知道,自己看书去

16、白细胞的范围(246)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

17、隐性黄疸胆红素范围为胆红素在17.1~34.2umol/L(1~2mg/dl),显性黄疸胆红素范围为胆红素大于34.2umol/L(2mg/dl)(37)

18、各种热型

①稽留热:

是指体温明显升高达39~40℃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I℃,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的症状明显期。

②弛张热:

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伤寒的缓解期、败血症、风湿热、细菌性肝脓肿等。

③间歇热:

是体温骤然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④回归热:

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的体温曲线类型,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⑤波状热:

是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不规则热:

是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19、浮髌试验见于什么病(215)

中等量以上关节积液(50ml)

20、趾腿抬高实验(228)

Kernig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

正常人关节可达135°以上。

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21、各种病理反射(224)

1.Babinski征:

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指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Hoffmann征:

通常认为是病理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7节~胸髓1节。

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

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曲反应则为阳性。

3.Oppenheim征:

检查者弯曲示指及中指,沿被检查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4.Gordon征:

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22、跟腱反射(224)

又称踝反射。

患者仰卧,髋及膝关节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

检查者左手将患者足部背曲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面屈曲。

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

23、右房增大的p波,左房增大的双峰间距(493)

右心房肥大:

①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又称“肺型p波”。

②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5mv。

③p波电轴右移超过75°

左房增大:

①p波增宽,其时限≥0.12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秒,以Ⅰ、Ⅱ、aVL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

②PR段缩短,P波时间与PR段时间之比>1.6。

③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

将v1负向p波的时间乘以负向p波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Ptf)。

左心房肥大时,Ptfv1(绝对值)≥0.04mm·s。

四、病例分析题

1、腹部剧烈阵发性绞痛伴呕吐,含胆汁,腹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197)

肠梗阻

肠梗阻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

症状 急性肠梗阻有4个主要症状:

(1)腹痛:

为阵发性绞痛。

空肠或上段回肠梗阻,每3~5分钟发作1次,回肠末端或大肠梗阻,每6~9分钟发作1次,发作间歇期疼痛缓解,绞痛期间伴有肠鸣音亢进。

肠鸣音呈高调。

有时可闻气过水声。

麻痹性肠梗阻可以无腹痛,高位小肠梗阻绞痛可以不严重,中段或低位肠梗阻则呈典型剧烈的绞痛,位于脐周或定位不确切。

每次绞痛可持续数秒到数分钟。

如果阵发性绞痛转为持续性腹痛,则应考虑已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了。

(2)呕吐:

梗阻以后,肠管的逆蠕动使病人发生呕吐。

呕吐物开始为胃内容物,以后为肠内容物。

高位小肠梗阻绞痛不重,但呕吐频繁。

中段或远端小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低位小肠梗阻呕吐物有时呈“粪便样”是由于肠内容物的滞留、细菌的过度生长,分解肠内容物所致。

(3)腹胀:

多发生在晚期,高位小肠梗阻不如低位者明显,结肠梗阻因回盲瓣存在,很少发生反流,梗阻常为闭襻性,故腹胀明显。

绞窄性肠梗阻时,腹部呈不对称性膨胀,可以摸到膨大的肠襻。

(4)排气与排便停止:

肠梗阻病人,一般都停止由肛门排便与排气。

但是肠系膜血管栓塞与肠套叠可以排出稀便或血性黏液。

结肠肿瘤、憩室或胆石梗阻的病人也常常有黑色大便。

2.体征

(1)心率:

单纯性肠梗阻,失水不重时,心率正常。

心率加快是低血容量与严重失水的表现。

绞窄性肠梗阻,由于毒素的吸收,心率加快更为明显。

(2)体温:

正常或略有升高。

体温升高是肠管绞窄或肠管坏死的征象。

(3)腹部体征:

应注意是否有手术瘢痕,肥胖病人尤其应注意腹股沟疝及股疝,因为皮下脂肪过多容易忽略。

膨胀的肠管有压痛、绞痛时伴有肠型或蠕动波。

若局部压痛伴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为绞窄性肠梗阻的体征。

听诊时应注意肠鸣音音调的变化,绞痛时伴有气过水声,肠管高度扩张,可闻及金属音(高调)。

(4)直肠指诊:

注意直肠是否有肿瘤,指套是否有鲜血。

有鲜血应考虑到肠黏膜病变、肠套叠、血栓等病变。

肠梗阻的治疗,在于缓解梗阻,恢复肠管的通畅。

应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减少肠腔膨胀。

手术治疗应在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纠正后再进行。

1.胃肠减压 病人一旦诊断明确后,应即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

对老年病人还可以预防误吸的发生。

胃管保持在胃内,可吸出由肠管逆流到胃内的液体与气体,从而减少肠管膨胀的程度,有利于手术探查。

对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仅用胃肠减压与静脉输液,有时可以解除梗阻,避免再次手术。

应用胃肠减压12h后,重复进行X线检查,若小肠充气减少,结肠充气时,则证明肠梗阻有所缓解。

2.水与电解质的补充 根据肠梗阻的部位,梗阻的时间长短,以及化验检查的结果来进行水与电解质的补充。

由于呕吐与胃肠减压所丢失的液体,与细胞外液相似,因此补充的液体以等渗液为主。

对严重脱水的病人,术前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尤其重要,否则在麻醉情况下可引起血压下降。

绞窄性肠梗阻,除补充等渗液体外,血浆及全血的补充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血压及脉率已发生改变时。

3.抗生素的应用 单纯性肠梗阻无须应用抗生素。

对绞窄性肠梗阻则须使用,可减少细菌繁殖,尤其当肠管发生坏死而引起腹膜炎时,更应使用。

4.手术治疗 经以上的治疗,有部分病人可缓解。

若腹痛加重,呕吐未止,白细胞增高,体温也增高时,则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的时间不宜超过48h,以免发生肠绞窄坏死。

手术方法根据梗阻原因有所不同,一般有4种方法:

(1)粘连松解术、复位术:

开腹探查无血性渗液,则多为单纯性梗阻。

若肠管膨胀不严重则自上而下追踪肠管萎陷与膨大的交界处,即梗阻病变的所在。

则根据病因可进行粘连松解或肠扭转、肠套叠复位术。

若梗阻以上肠管膨胀明显,应先将膨胀的肠管予以减压,以免探查过程中,由于牵拉而发生破裂。

(2)肠襻间短路吻合术:

若梗阻的原因不能解除,如癌肿、放射性肠炎、腹腔结核等所引起粘连十分严重,难以分离。

强行分离往往分破肠管,术后发生肠瘘,可在梗阻部位上下肠段间作短路吻合术。

一般有两种吻合方式:

①侧侧吻合:

在梗阻上下的肠襻之间进行侧侧吻合。

此种吻合术将在吻合口与梗阻之间形成盲襻,日后可能产生盲襻综合征,有时有溃疡形成引起肠道出血。

②端侧吻合:

切断梗阻近端肠管与梗阻远侧肠管进行端侧吻合。

(3)肠造瘘术:

一般适用于结肠梗阻,如乙状结肠癌合并梗阻。

梗阻以上的肠管膨胀有严重水肿,肠腔内感染,一期手术切除与吻合常招致吻合口漏的发生。

因此对结肠梗阻,常先在梗阻上方进行造瘘。

但小肠梗阻,尤其是高位梗阻,不宜行造瘘术,否则产生液体丢失严重与腹壁皮肤糜烂,长期造瘘病人的营养也难以维持。

(4)肠切除、肠吻合术:

对梗阻所造成的肠壁坏死,应进行一期切除吻合。

对肠扭转,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肠梗阻.都应进行坏死肠管切除后以对端吻合为理想。

休克的病人,病情危重,不应延续手术时间,但切除坏死的肠管等于除去病灶,有时血压可以恢复。

手术过程中要尽量细致,对撕破的浆膜面,一般都应用细丝线缝补,或是由邻近的小肠浆膜面缝盖于其上,避免粗糙面暴露,日后发生粘连。

在缝合腹膜以前,将小肠进行适当排列,希望在肠系膜之间形成整齐的顺列,而不至于发生扭曲。

疾病诊断

绞窄性肠梗阻是急腹症之一,故常需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重症胰腺炎、胆囊穿孔、急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等疾病相鉴别。

一般而言,根据上述每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或CT、MRI等检查,鉴别诊断常无困难。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肠梗阻早期正常。

梗阻时间较久,出现脱水征时,则可以发生血液浓缩与白细胞增高。

白细胞增高并伴有左移时,表示肠绞窄存在。

2.血清电解质(K、Na、Cl-)、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尿素氮、血球压积的测定都很重要。

用以判断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情况。

及指导液体的输入。

3.血清无机磷、肌酸激酶及同工酶的测定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肠壁缺血、坏死时血中无机磷及肌酸激酶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十分重要。

空肠与回肠气体充盈后,其X线的图像各有特点:

空肠黏膜皱襞对系膜缘呈鱼骨状平行排列,其间隙规则犹如弹簧状;回肠黏膜皱襞消失,肠管的轮廓光滑;结肠胀气位于腹部周边,显示结肠袋形。

小肠梗阻的X线表现:

梗阻以上肠管积气、积液与肠管扩张。

梗阻后在肠腔内很快出现液面。

梗阻时间越长,液面越多。

低位梗阻液面更多。

液面一般在梗阻5~6h后出现。

立位检查可见到阶梯样长短不一的液平面。

卧位检查时可见到胀气肠襻的分布情况,小肠居中央,结肠占据腹部外周。

高位空肠梗阻时,胃内出现大量的气体和液体。

低位小肠梗阻,则液平面较多。

完全性梗阻时,结肠内无气体或仅有少量气体。

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在腹部有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