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190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本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包括三篇讲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体裁的多样,语言极富表现力,细细品读会让读者走进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之中,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二、“一主”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描写风光、景观的语言特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两翼”目标:

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8篇文章,《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5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诵读文本,领略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多彩。

四、单元重难点:

1.感受江南山水的景物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注重学法牵引,读写联动,读写结合。

五、课前准备师生搜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单元双基训练点学习、积累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导·用”教学模式教学预案

课题

整体识字模块(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

会认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读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重难点

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1.按要求给本单元生字注音,在文中划出所在的位置并组词。

2.给精读课文中的难记字做识字方法批注,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通过字典等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及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第一单元的生字,看谁有好办法能让大家轻松快速地识记本单元的生字?

二、出示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

会认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读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不会读的做好记录,全班交流时交流。

2.听写生字,互评互改,将错的订正并找到识记的方法。

1.小组展示生字学习情况。

2.展示难记字学习情况。

3.交流不懂的词语。

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揣摩词义。

4.小组合作展示,把生字带到课文中,找出有生字词的句子读。

1.摘抄本单元词语盘点中的读读写写部分词语。

2.积累成语故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导·用”教学模式教学预案

课题

20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以文带文)

前置先学

1.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大概意思,并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诵读《独坐敬亭山》(其二)、《题君山》。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出示目标

1.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独坐敬亭山》(其二)和《题君山》

一、复习、交流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解诗题,知作者  

二、初读全诗,感知大意

1.诵读三首古诗,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了解.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一、明诗意,悟诗情

(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

鸟儿们;高飞尽:

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

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

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1.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2.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

对看;厌:

满足

1.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2.小结:

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一、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诵读《独坐敬亭山》(其二)、《题君山》。

三、交流:

学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或看法。

第二课时《望洞庭》(以文带文)

前置先学

1.搜集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大概意思,并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诵读《忆江南》(其二)。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出示目标

1.我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合作共

一、指名读古诗,师正音

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

1.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3.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一、汇报展示:

  

(一)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

点明时间——秋天潭面:

湖面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二)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远地看;翠:

苍翠青螺: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三)小结: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轻松、自然)  

二、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诵读《望洞庭》

第三课时《忆江南》

前置先学

1.搜集有关白居易的资料。

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大概意思,并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目标

1.学习古诗《忆江南》,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忆江南》(其二),体会两首诗表达上的特点。

细读《忆江南》,交流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一、展示汇报

(一)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二)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交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交流《忆江南》

(二)

1.我能背诵古诗词三首。

2.通过查资料我对三位作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李白是,我还知道他写这首诗的背景;刘禹锡是;白居易是。

我还知道敬亭山,洞庭湖。

3.这三首诗词中我最喜欢,因为,我最喜欢其中,它让我想起了。

4.我要把老师推荐五首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我也向同学们推荐一首:

5.我要向大家介绍我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导·用”教学模式教学预案

课题

2桂林山水(以文带文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前置先学

1.初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先引用名句“”点明桂林闻名遐迩、令人向往,接着分别介绍了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以“”诗句收尾,前后呼应。

2.再读课文,我体会到了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如,我从中体会到,我也学着写了几句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

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

为什么呢?

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诵读《题阳朔山水》《漓江游》《巫峡赏雾》

 

一、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1.中心句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

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二、围绕中心句,理清思路

1.先指名读课文,思考:

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

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2.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3.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

(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一、默读思考:

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课文写了漓江水、桂林的山的哪些特点?

用什么方法写的?

  

二、读后讨论交流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

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

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

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

用什么方法写的?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

(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二、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我也能用一两个词语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真,;我们的校园真,。

三、诵读《题阳朔山水》《漓江游》《巫峡赏雾》

板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导·用”教学模式教学预案

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文带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重难点

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

前置先学

1.叶老印象:

我们学过了有关叶老的课文有,我还看过叶老写的《》,我从叶老身上学到了

2.课文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

3.课文重点写了的景象,我向大家做个具体介绍

4.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因为,由此我想到了

5.确定个顺序到校园内走走,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闭上睛,展开遐想随同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到浙江游双龙洞,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

双龙洞到了!

二、出示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诵读《冰壶洞》《烟台的海》《蝴蝶谷》《鼎湖山听泉》

一、熟读课文

二、小组交流   

朗读课文的三、四、五大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

(洞口、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

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一、展示汇报

1.洞口这部分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

2.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

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

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

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

   

3.孔隙给你什么感受?

(窄小、低矮)

4.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二、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

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

(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1.交流校园参观顺序及印象最深的地方。

2.诵读《冰壶洞》《烟台的海》《蝴蝶谷》《鼎湖山听泉》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洞口    外洞    内洞    出洞

           映山红   突兀、森郁       窄 漆黑

           油桐花         宽、大 挤压 双龙、石钟乳、石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导·用”教学模式教学预案

课题

七月的天山(以文带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前置先学

1.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2.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

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二、出示目标

1.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2.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

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一、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二、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三、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一、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

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

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二、细品语言文字,小结表达方法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一、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二、阅读《三峡之秋》《黄果树瀑布》

板书设计

              进入天山   水   生机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树   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 花   繁华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导·用”教学模式教学预案

课题

口语交际走,我们去春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在交谈中能尊重同学,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合作设计春游方案,向全体同学推荐。

3.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激发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

制定春游活动计划表

前置先学

认真制定一份春游计划与同学分享。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他

 

 

 

目标引学

按学习研究单课前自学

合作共

1.小组交流学习研究单,做好交流汇报的准备。

2.交流比较春游计划。

1.引导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合理取舍。

2.评选最佳计划和最佳交流汇报小组

根据计划实施,并做好成果展示准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导·用”教学模式教学预案

课题

语文园地习作实践(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2.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重难点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前置先学

1.本单元你学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方法?

请举例说明。

2.整理、修改本单元学习中观察校园后所写的片段。

3.你准备写校园的哪一处景物?

这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按什么顺序写?

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

目标引学

一、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面容了校园。

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

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二、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合作共

一、梳理习作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二、明确要求:

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一、指导选材   

1.典型性:

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

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二、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

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三、相互交流:

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四、例文赏析《我们的校园》

我们住进了新的校园,这个学校非常美丽。

一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草地,绿油油的,就像一块绿色的毯子。

有几棵高大挺拔的大树,就像士兵在站冈。

五颜六色的花朵围成了一个漂亮的爱心。

绕过草坪,穿过走廊,就来到了美丽的小花园,下课了,同学们在那里看书,做游戏。

桃花妹妹笑红了脸;柳树姐姐梳着自己的长辫子;小草弟弟在唱春天之歌;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唱着;大树哥哥在锻炼身体。

这是一派迷人的景色啊!

离开了小花园,顺着步伐,就来到了我们的教室,走进教室,就看到桌椅是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后面的黑板报都不是画的了,而是粘贴的。

这样即环保又实用。

上面粘贴这都是同学们写得好的作文,画的好的画。

下楼,再往西走,就是篮球场和足球场。

告诉你们吧!

足球场上的草可是塑料做的,价格非常昂贵,还软软的,摔一跤,也不会受伤。

旁边是跑道,是塑胶做的,任你怎么摔,都没事。

这就是我的学校,我非常喜欢我的学校。

一、拟定草稿。

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二、部分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导·用”教学模式教学预案

课题

语文园地(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3.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重难点

认识排比句的特点。

前置先学

1.自学本园地中的训练题,思考本次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从学过的文本中找出类似的题目或句子。

目标引学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出示目标

1.从“我的发现”的发现中,发现句式的特点。

2.积累诗句等

合作共

1.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2.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3.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一、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三、宽带网。

1.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2.拓展知识:

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想一想:

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