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130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

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

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

二、主要复习内容:

1、位置与方向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统计

4、年月日

5、两位数乘两位数

6、面积

7、小数的初步认识

8、解决问题

9、数学广角。

三、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

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措施

  首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情况。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A、口算:

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B、乘除法计算:

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

2、解决问题部分:

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

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计量单位部分:

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位置与方向 整理和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

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打开书看P2-12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出示)

(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

(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

(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完成P112页第1题。

(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

(2)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

(3)生汇报交流。

2、指定教室内任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能谈谈你在在这40分钟里的一些收获吗?

乘法、除法 整理和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

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例题。

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

这些内容你理解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

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

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

“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112页第2~4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

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

(第1题用估算,第2题用口算,第3题用笔算。

(2)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P116-117页第1-4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统计和年、月、日 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4、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复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各单元分别学了哪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

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例题。

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

这些内容你理解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各单元知识。

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师巡视:

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分别向学生展示。

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各单元所学知识。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

“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113页第5~6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

最后反馈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P117-118页第5-7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面积 整理和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

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师:

面积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请大家打开书看P70-87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出示)

(1)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

上面几个面积单位如果都以1个单位来看,你认为哪个计量单位表示的面积最大呢?

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呢?

你能举例说说吗?

(课桌面  学校的操场  我国的领土   毛巾橡皮擦  练习本  邮票面  手绢面   教室  夷陵广场)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

(3)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面积的有关知识?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1、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40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

2、师总结。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整理和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

小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

小数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请大家打开书看P88-98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出示)

(1)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怎样读、写小数?

(2)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小数的加减要注意什么?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生独立完成P115页第9-10题。

(1)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2)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生完成P118-119页第10-12题。

(1)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2)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知识点梳理

 ★写卷子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

“?

”)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

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

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

①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

②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

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别忘了写验算两个字。

②有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如:

0÷()=0括号里只有(0)不能填。

第三单元统计

1、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①做题时把数字标在条边上再做。

②注意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的不同,用折线表示起始格。

2、平均数:

①求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年、月、日)和(时、分、秒)。

2、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

3、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天数是共(62)天。

4、①平年:

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

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4、5、6月——第二季度91天

7、8、9月——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6、求有多少个星期?

用天数÷7。

→如:

52天52÷7=7(个)……3(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

8、通常每4年里有

(1)个闰年,(3)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9、计算经过的年份:

就用2011-给的年份。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1年是62周年。

(2011-1949=62)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

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1小时=60分②1分=60秒

③1日=24小时④1周=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如:

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份思考

6月12日----30日30-12+1=19天

7月31天31天

8月1日-----17日17天

(合计:

19+31+17=57天)

(二)24时计时法:

1、1日=24时→24时也叫0时。

2、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12减单位)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加单位)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4、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5、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

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

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

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

15×200=?

(方法:

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估算:

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周长÷2-宽   长=面积÷宽 

宽=周长÷2-长宽=面积÷长

(周长-长×2)÷2=宽

(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边长

4、背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测量土地时常常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有:

(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

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

③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6、面积单位换算:

 ①进率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②进率10000: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③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7、注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7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2、小数读写法:

①读法→汉字形式;②写法→阿拉伯数字。

3、比大小的两种情况:

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4、小数加减法计算: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尤其注意:

12-3.9  ;9+8.3等题的计算。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

5.1>5;1.3>1等)

 

第8单元解决问题

做应用题时: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图中找条件;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6、列综合算式时:

先算那一步,必须加上小括号“()”。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  关于重复的问题,可以用集合圈来帮助解决,或者画图解决。

2、等量代换:

把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用简单的公式表示出来,帮助理解,或者画成简单的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