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055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

《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docx

平板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2

一、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承印物的平版图像印刷品。

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9851-1990印刷技术术语;CY/T3-1999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3.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9851的定义。

(1)精细印刷品:

使用高质量原辅材料经精细制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2)一般印刷品:

除3.1外的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印刷品。

4.质量要求

(1)阶调值—暗调、亮调

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

(2)层次

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

(3)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

(4)网点

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

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一般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5%。

(5)相对反差值(K值)

(6)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

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

青(C)、品红(M)≤0.15;黑(B)≤0.20;黄(Y)≤0.10;颜色符合付印样。

(7)外观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mm;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5.检验

(1)检验条件

作业环境呈白色;作业环境防尘、整洁;作业间温、湿度的要求;温度:

23℃±5℃;相对湿度:

(60+15-10)%;观样光源符合CY/T3的规定。

(2)检验形式

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

 

二、如何检验印刷品的质量

当每个人去做印刷品的时候肯定是很关心印刷的质量,(做印刷前如何防止上当受骗祥讲可是我们如何去检查质量呢,如何检查出印刷产品的漏洞与偷工减料呢?

这都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彩色胶印印刷品检查方法。

1.外观

外观是首要的,必须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其次是色调,应基本一致;然后是文字,应完整、清楚,位置准确;最后是尺寸要求,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要小于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要小于1.0mm。

2.层次

各阶调应分明,层次清楚。

3.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

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20mm。

4.网点

网点作为印刷的基本单元,应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

50%网点的扩大值,精细印刷品为10%-20%;一般印刷品为10%-25%。

5.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丰富多彩。

指标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青(C)品红(M)小于等于0.15黑(BK)小于等0.20,黄(Y)小于等0.10;二是颜色符合印刷样品。

(备注)符合印刷样品与电子文件和是否是传统打佯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标准的观察条件

虽然色度和密度测量在颜色复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替代图像复制质量的人的最终评估。

印刷品包括打样样张的图像和颜色质量在生产流程中都会被反复进行视觉评估,或者直接进行颜色复制的比较。

印刷品的观察条件千差万别,同一产品在不同的观察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色貌特征,因此为了保证视觉评价的准确性,ISO3664规定了若干标准的观察条件。

1.颜色样品的照明与观察条件

现代印刷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化与标准化日益得到重视。

数字化的颜色信息正在印刷生产的各个工艺环节传递,尤其在对颜色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颜色的照明和观察条件的标准化则更应得到重视。

在实际生产中,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3-1999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iso3664∶2000观察彩色透射片和复印品的照明条件》标准,应作为印刷复制行业颜色技术测量和颜色评价的主要标准。

2.照明条件

(1)对于观察反射颜色样品(反射原稿和复制品)应采用CIE标准照明体d65,其参数指标在iel931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x=0.3127,y=0.3291;在CIEl960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1978,v=0.3122,所用人工光源为标准照明体d65的模拟体,光源与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偏差值△c应小于0.008,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应大于等于90,特殊显色指数ri(检验色样9~15)应大于等于80。

(色品偏差值△c和光源显色指数的计算的方法可参见cy/t3—1999和gb/t5702)。

并且用于观察反射颜色样品的光源应在观察面上产生均匀的漫射光照明,照度范围在500lux~1500lux,并视被观察样品的明度而定。

另外,观察面的照明应尽可能均匀,不能有照度突变,照度的均匀度应大于80%。

(2)对于观察透射颜色样品,应采用CIE标准照明体d50,其参数指标在CIEl931色品图上,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x=0.3457,y=0.3586;在CIE1960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2091,v=0.3254,所用人工光源为d50的模拟体,光源与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偏差值△c应小于0.008。

(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观察反射样品采用d65光源和对于观察透射样品d50光源的标准限于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对于执行《iso3664∶2000观察彩色透射片和复印品的照明条件》标准中,反射印品的鉴定、反射印品的实际评价、透射样品的直接观察等iso指定观察条件均采用d50标准光源。

3.观察条件

(1)观察反射颜色样品时,光源应从与颜色样品表面垂直方向入射,观察方向应从与样品表面法线方向成45°夹角处观察颜色样品的漫反射光,即对应于0/45照明观察条件。

在保证观察面照度均匀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观察条件,光源从与颜色样品表面法线成45°角方向入射,观察方向从与样品表面垂直方向观察颜色样品的漫反射光,即对应于45/0的照明观察条件。

此外,观察反射颜色样品时的背景应是无光泽的孟塞尔颜色n5/~n6/,彩度值一般小于0.3,对于配色等要求较高的场合,彩度值应小于0.2。

当观察诸如镭射卡纸等表面光泽度较大的样品时,不能直接观看镜面反射光,可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调整观察角度,找出最佳的观察角度观察。

(2)观察透射颜色样品时,应用均匀漫射光在样品背后照明,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观察。

观察时应尽量将样品置于照明面的中部,使其至少在三个边以外有50mm宽的被照明边界。

当所观察透射样品的面积小于70mm×70mm时,应适当减小被照明边界的宽度,使边界面积不超过样品面积的4倍,多余部分用灰色不透明的挡光材料遮盖。

(3)人眼与色评价视场

人眼观察物体细节时的分辨率与观察时视场的大小有关,与此相似,人眼对色彩的分辨率也受视场大小的影响。

实验表明:

人眼从小视场(2°)增大到大视场(10°)时,颜色匹配的精度和辨别色差的能力提高,但当视场再进一步增大时,颜色匹配的精度提高就不大了。

这是因为10°标准视场对400~500nm区域短波光谱有更高的敏感性。

所以在印刷工业中使用颜色测量仪器进行颜色数据测定时,我国国家标准gb7705-87、b7706-87、gb7707-87分别对平版装潢印刷品、凸版装潢印刷品和凹版装潢印刷品做出规定,测量同一批产品的颜色色差时,光源采用d65,测量视场采用10°。

(4)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控制

在实际生产中,周围环境是对标准照明和观察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例如观察环境周围的物体及其自身颜色和亮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色彩感觉。

工作人员应尽量消除周围环境的影响。

注意:

1)避免周围环境同时有额外的光源或光斑,从而影响在标准光源下正确辨色。

2)避免在观察视场中有强烈的色彩对比或是环境表面强烈的色彩反射,例如来白墙、地板等的表面反射。

周围环境的反射率最好小于20%。

在稳定的周围环境中进行观察工作。

3)由于在观察和评判样品时,人的主观印象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当进入观测环境后,应让眼睛适应环境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测评判。

ISO3664规定了五种观察条件,其中的透射直接观察(T1)、透射片的投影观察(T2)适用与胶片图像质量的评测,由于印刷中的胶片为黑白的半色调胶片且现在用的越来越少,因此,这里只介绍印品的鉴定比较条件(P1)、印品的实际评价(P2)、彩色显示器观察条件。

 

常用印刷品质量检测方法

1.密度测量

(1)密度计测量原理

 一束光线投射到一个物体上,将有一部分光被反射或透射,余下的光将被物体表面吸收。

密度检测法就是比较表面反射(或透射)的光强度与照射在表面上的光强度,然后通过大家认可的逻辑关系来计算密度值。

因而密度测量的实质是反射或透射光量的度量。

习惯上所指的“彩色密度”是指测量时,通过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分别来测量黄、品、青油墨的密度。

作为密度,它只是物理吸收特性的度量,只表示“黑”或“灰”的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彩色密度”测量也只是“黑度”的测量,是同一种油墨饱和度的相对值的反映。

密度测量法中使用的密度计有透射和反射两种。

透射密度计测量透过胶片的光量或透过率;反射密度计测量从测试表面反射的光量或反射率。

密度测量一直是印刷业最常用的客观评价质量的方式,用密度值可以方便地指示油墨量。

密度计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墨层厚度与密度值成正比。

(2)密度测量方法

密度反映了油墨对光波的吸收特性。

密度测量法在实际控制颜色过程中要求跟踪印刷中的墨层厚度方面的变化。

我们知道在印刷中,透明的油墨附着在不透明的纸张上,我们用密度计实际测量的是经油墨吸收后光的反射值。

对彩色物体呈色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射到物体时,产生的透射、吸收和反射三种现象。

油墨呈色实质是:

透明的油墨印在反射率很高的白纸上,纸张选择吸收了一部分波长的光,而反射剩余的光,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颜色。

这个过程一直到墨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反射光已经很少,密度值较大,也即达到了饱和状态,密度值就不会再随墨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密度计可测量各种单色对光的吸收比例。

印品上的墨层一般很薄,微小的变化都能被反射密度计测出。

在印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印刷者不直接测量墨层厚度,而是通过密度值间接反映墨层厚度。

 用密度计测量彩色印品时,必须使用与墨色相匹配的彩色滤色片,滤色片的质量会影响所测油墨密度值。

2.色度测量

 色度学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

颜色测量原理,颜色测量仪器及其应用的科学。

色度学所建立的颜色的三刺激值是以物体反射(或透射)和人的视觉生理和心理规律为基础的,据此所派生的颜色空间具有很好的等视觉特性。

色度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光电色度计测色和分光光度计测色。

(1)光电色度计

光电色度计在原理上类似于密度计,可以认为,是一种带有三个宽带滤色片的特殊密度计。

光电色度计直接显示三刺激值,可通过对被测颜色表面直接测量获得与颜色三刺激值成比例的视觉响应,换算出被测颜色的X、Y、Z值,也可将其换算成其它颜色空间的物理参数,例如CIELAB。

色度计很像人的眼睛,通过直接测量得到与颜色的三刺激值成比例的仪器响应数值,直接换算出三刺激值。

色度计获得三刺激值的方法是由仪器内部光学模拟积分来完成的,也就是用滤色器来校正仪器光源和探测元件的光谱特性,使输出电信号大小正比于颜色的三刺激值,与人的视觉相协调。

(2)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把色彩作为一种不受观察者支配的物理现象进行测量,它使用光谱分光器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解为按波长分布的等波长间距(如Δλ=20nm的单色光,在可见光谱域逐点测量,通常每隔10或20nm测量一个点,在400~700nm的范围内测量16~31个点。

再用这种波长间距为Δλ的单色光去照射测试色和标准白。

测试色的单色反射光密度与标准白的单色反射光密度之比就是“光谱反射因数”β(λ)。

分光光度计对光谱进行连续地测量,而光电色度计只对三个点进行测量,所以分光光度计所能提供的信息更多(至少测量16个点)。

目前,国外一些印刷机配备的印品色彩质量检验的测色仪器多为分光光度计。

密度和色度测量的比较:

密度测量在印刷品质量检测中应用广泛是因为,一是密度检测法使用时间长,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检测理论体系,且密度计操作方便,价格便宜;二是密度检测对反映墨层厚度、油墨叠印等特性很方便。

但是在多色印刷中,由于黑墨的存在,对于判断灰平衡,密度测量就显得无能为力。

特别是在画面直接检测过程中,由于密度检测与人眼的视觉效果不一致,所以在有些色区,视觉差异极小,但密度值相差较大;而有些颜色密度值相差很小,但视觉印象却相差较大,例如:

黄色。

所以密度计只使用于测量三原色油墨和画面外附置的信号条。

色度测量由于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一致,能够很好地反映彩色印刷品的颜色特性,但是色度仪器很贵,且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色度理论检测体系,目前尚未广泛应用。

由于色度仪是根据人眼的视觉反映而设计的,对于不同的油墨、纸张、彩色原稿等,其测量结果具有绝对的可比性,对于多色油墨印刷同样使用,可以使印刷品达到与样张一样的质量。

但就色度而言,对于传统的一些印刷特性参数,如墨层厚度、网点阶调值,油墨叠印等,缺乏相对应的控制关系。

 

主要参阅文献

[1]孙帮勇.周世生印尉质量控制条的检测原理及应用[J].2007.6

[2]赵伟立.印刷品质量检测[M].2007.9

[3]刘武辉,胡更生,王琪.印刷色彩学[J].2007.9

[4]陈世军.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M].2004.3

[5]中国印刷公司.印刷质量与标准化.1995年04期

[6]高鸿飞.彩色印刷质量检测及工具[J].2006.12

[7]鲁镇恶,谢勇.印刷品外观缺陷机器视觉的检测与识别.包装工程,2002,(S1).

[8]龚修端,刘昕.印刷品质量实时检测技术.包装工程,2003,(06).

[9]周会成,陈吉红,王平江.基于几何模型的快速视觉检测方法.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97,(04).

[10]肖开明,陈欣卓,郭光亚.快速模拟退火算法用于噪声图像配准.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5).

[11]胡兴军,蔡叶菁,王健.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在包装印刷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丝网印刷,2004,(11).

[12]何东健,耿楠.中值滤波快速算法的探讨与试验.微型电脑应用,1998,(03).

[13]邓鹏,王宏琦.结合边缘与灰度信息的SAR图像配准算法.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03).

[14]胡涛,郑敏东,张晓惠.彩色印刷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印刷世界,2004,(10).

[15]李百刚.最佳印刷设备的选择.中国包装工业,2001,(12).

[16]谢勇,彭涛.机器视觉及其在现代包装行业中的应用.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04).

[17]姚志文,孙懋珩.基于图像的中心定位方法.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01).

[18]赵仕良.一种用于彩色图像处理的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