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926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

《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菊花生产与管理.docx

菊花生产与管理

菊花生产与管理

一、新优品种介绍

菊花作为重要的观赏植物是世界上五大切花之一,栽培技术由来已久,但由于我国只注重于艺菊品种的培育,而忽视了切花菊的培育,使得切花菊品种远远落后于欧洲及日本等国。

目前日本常用的栽培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秋菊:

(1)秀芳之力系(白、黄)

(2)精兴之胜(白)(3)神马(白)

(4)精兴新年(白)(5)精之玉(纯黄)(6)精兴高砂(纯黄)

(7)花见东(浓红色)(8)精之琴(亮红色)

2、夏菊

(1)精云(纯白)

(2)新精兴(纯白)(3)精之夏(纯白)

(4)精海(纯白)(5)白扇(纯白)(6)精之岛(纯黄)

(7)精明(深黄)(8)精源(纯黄)(9)精之雅(红色)

(10)精妃(深红色)

3、多头菊

(1)白帆(纯白)

(2)海边(纯白)(3)火祭(深红)

(4)小歌(红色)

二、优质种苗质量标准及种苗的选购

1、质量标准

菊花种苗来源主要依靠扦插育苗,而组培苗因变异大不宜采用。

要求种苗健壮,无病斑、无虫害、叶色正常、植株无老化现象。

高为10—12cm、根系长2cm左右、发育良好、无烂根、根系白净、无杂色。

如果出现种苗细弱,叶变色变小、有病斑、虫害、植株纤维化严重、根系过长或有烂根都是不合格的种苗,不宜采用。

2、种苗选购

(1)外观形态:

根据种苗质量标准来确定。

(2)生产种苗条件:

无论在选择生根苗或扦穗时,应了解生根苗床或生产扦穗时的母本棚是否补光,如没有经过补光的生根苗或扦穗,不宜采用。

三、生产方案及设施类型

1、生产方案

根据日本市场的需求量的多少,制定生产方案,:

(1)春分花(3月15—21日)

(2)母亲节(5月10—15日)

(3)祭祖节(8月1—10日)(4)秋分花(9月10—15日

(5)11月份(11月10—10日)(6)圣诞节、新年(12月25—30日)

2、设施类型

针对以上生产方案,结合昆明地区冬季温暖,最低温度零下4—5℃,春季(3—5月)干燥少雨,湿度为58—59%,夏季无酷热,最高温31.5℃,6—9月初雨水集中(降水量180—215毫米)等特点。

拟定生产类型:

(1)露地栽培

露地栽培是菊花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

即使在花卉生产先进的国家其露地与保护地栽培面积之比也达3:

2,可以说以露地栽培为主。

因为露地栽培比较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所以在选定菊花品种时,应考虑其生长发育特性,由于夏菊属于日长反应中性植物,对温度比较敏感,其花芽分化适温在10℃左右,在自然条件下,开花期集中在春季和初夏,从气温角度来看,在昆明地区比较适合夏菊栽培,其生长前期要通过冬季,所以定植时间比一般季节提前2个月左右,如:

9月中旬—10月上旬定植在露地,可利用冬芽在3—4月产花,11月露地定植,可在5月产花。

但是在露地栽培还需要补光设施,以保证切花质量。

(2)大棚栽培(一般大棚)

大棚生产与露地生产最大不同点就是大棚生产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在没有特殊温控、光照条件下,利用不同季节品种搭配,来完成周年供花体系。

如夏菊,9月20日—10月10日定植,12—2月份用双层薄膜覆盖,以保证温度在3—5℃以上,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收;10月5—10日定植,冬季棚内温度随自然,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

夏秋菊4月30日定植,5月10日摘心,4月30日—6月20日补光(每夜3小时),大棚随自然气温,可在8月上旬至中旬采收;6月10日定植,6月10日—8月1日补光(每夜3小时),可在9月中旬采收。

秋菊8月1日定植,9月20日—10月2日补光(每夜2-3小时),可在11月下旬采收;8月31日定植,8月31日—11月3日补光(每夜3小时),可在12月下旬采收。

3、可控设施栽培

此类型完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受品种限制,全年可通过温控、光控,达到周年供花。

也可选择单一品种根据不同季节采用加温、降温、补光、遮光等措施达到周年供花要求。

此类型在国外,尤其是日本的菊花切花周年生产主要还是使用秋菊品种,因为秋菊品种性状最佳,种类最多、花型最好、花色最全、销量最好、产值最高。

应用秋菊品种进行控制栽培就成为菊花生产的重点。

如:

1月5日定植,1月5日—3月20日补光,3月21日—5月15日遮光(每天12小时),大棚温度保持在12—16℃,可在5月中旬采收;4月10日定植,4月10日—6月20日补光,6月21日—8月15日遮光(每天12小时)大棚温度保持在12—16℃,可在8月中旬采收;5月25日定植,8月1日—8月31日遮光(每天12小时)大棚温度保持在12—16℃,可在9月中旬采收;10月11日定植,10月11日—翌年3月10日补光,大棚温度保持在12—17℃,可在翌年3月中旬采收。

四、土壤(土壤结构、肥力、栽培基质等)

1、土壤结构

菊花属浅根性作物,因而要求土壤通透性和排水良好,且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PH值在6.0—6.7比较适宜。

云南滇中地区以红壤为主,耕层土壤易板结,通透性差,且腐殖质含量低,因此,必须进行土壤改造:

(1)多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2)深耕勤翻,定植前深翻50—60cm.。

2、土壤肥力

菊花是喜肥作物,特别对氮和钾的需求量较高,所以土地肥与瘠是决定生产切花菊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常管理使用电导仪定期测定土壤的肥力状况(EC值),根据EC值变化情况适时补充营养肥。

同时测土壤PH值变化情况,因为PH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土壤可溶性肥料的变化以及菊花对肥料的吸收状况,一般PH值在5.5—6.5之间最好,如果PH超过6.5应施加酸性肥料以降低PH值;如果PH值小于5.5,应施碱性肥料(硝酸钙)提高PH值。

通常在保护设施栽培中,由于集约化栽培或不受雨水冲洗等原因,加上逐年施肥,往往造成土壤中的硝态氮、钙、磷、钾等盐基大量聚集,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物理性状,对菊花根系的健全发育极为不利,而土壤养分缺乏同样也会给菊花造成不良的影响,如:

生长缓慢、植株细弱,同时伴随着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素症,如:

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等。

在测定土壤肥力时,EC值不能超过2.5mmho/cm,如果超过则表明土壤盐分含量超标,因此,在解决盐积化方面上,应采取如下防除方法:

(1)设置地下排水设施,通过灌水浸泡15—30天可以减少盐分的含量。

(2)轮作玉米,水稻、小麦等速生作物,大量吸收肥料后将其茎杆割掉运走。

(3)断水使盐分聚集到地表面,再将上面5cm左右厚的表土取出运走。

3、土壤消毒

菊花栽培的土壤栖生着大量的多种微生物,有对菊花生长有益的,也有有害的,正因为这些微生物相互依赖,相互拮抗,使土壤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能使植物正常生长,但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加上大棚土壤高温多湿,有机物分解快,有益微生物由于缺乏营养源,种类和数量迅速减少或单向化,有害微生物数量却急增,导致某些病害的发生。

因此,必须进行土壤消毒。

一般有如下方法:

(1)化学消毒

过去,国内多使用福尔马林(浓度16%)对土壤进行泼浇,并覆盖薄膜半个月进行土壤消毒,但效果不好。

目前,国内采用氯化枯和溴甲烷消毒,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犁地,耙地、排好通气管,盖上完好的薄膜,四周挖沟埋好,然后通入溴甲烷气体,每亩用量约33公斤,熏蒸5—7天后掀膜,让气体充分挥发后再用清水淋洗透水一次即可。

(2)蒸汽消毒

将多孔的管子平放并埋入土壤耕作层约20cm深,地表严实地覆盖塑料薄膜,然后从蒸汽锅炉中放出200℃左右蒸汽,使土壤温度上升60—90℃,持续保持0.5—1小时即可。

然后再用清水淋洗掉因持续高温从土壤中释放出来的锰、铜等有害离子。

(3)太阳能消毒

就是苗床犁地后晒干,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再用太阳能使土温升高,达到消毒的目的。

但时间较长,一般要2个月左右。

五、栽培技术

1、栽种方式的确定

(1)直播栽种

顾名思义就是把插穗直接按一定的株行距种植于栽培床上,不再移动,此方式在国外(日本)已很普遍,而国内还很少。

上海虹华花卉公司普遍采用此方法,它具有:

植株长势好、无缓苗期、成活率高、缩短生长周期、可提前12—17天、省工省力。

(2)生根苗栽种

就是首先把插穗排在生根苗床上生根,然后再按一定株行距移植在栽培床上。

此方法是目前国内所采用的,缺点是缓苗期长、生长周期加长、成本相对大些。

2、栽培模式的选择

(1)以夏菊为主,秋菊为辅,设计周年生产计划

(2)以秋菊、夏菊、夏秋菊配置,达到周年产花计划

(3)周年全用秋菊

(4)全年均用夏菊

3、田间管理

(1)定植

①土壤准备

菊花比较适合于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的土壤。

如果土壤粘重且瘠薄,可通过深施有机肥进行改土。

一般腐熟的农家肥3—4.5kg/㎡。

可以配合复合肥以及化肥,调整总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多为30g/㎡。

但是施肥量必须根据土壤的营养情况而定,如果土壤过于贫瘠,有机基肥的施用量可达到7.5—9kg/㎡。

如果是第一次栽种,不必消毒。

否则还要消毒灭菌、淋洗方可利用。

②作畦与定植密度确定

A、整地作畦

在深翻和耕平的耕地上作成高畦,畦高15cm、宽100cm,沟宽40cm,为了便于作业,最佳的耕方式为高畦、滴灌栽培和高畦、低喷灌栽培。

即在畦面排3—4条滴灌带,或排一条低喷灌带。

B、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根据栽培季节与切花需求而有所不同。

冬季温室生产,由于光照相对较弱,植株需有较大空间,故定植宜稀,一般独本菊株行距为12.5×15cm,53株/㎡;摘芯栽培每株留2—3枝,株行距为17.5×20cm,29株/㎡;多头菊密度为10×15cm,66株/㎡。

这样的密度定植,切花优质率较高,更能达到出口标准。

③定植方法

定植前2—3天浇透水,以定植时土壤湿润,手捏即散开为最适合。

定植时首先把网张开,贴地面拉好,然后按网眼位置定植,定植深度以土壤盖住根系为宜。

如果是直插苗,插后浇一次透水,第二天早晨复水一次,然后盖膜,棚内拉遮阳网以降温,10—12天生根后掀膜,如果是生根苗,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用遮光网覆盖3天。

④定植时间确定

A、春分:

采用秋菊神马、10月11日直插定植,10月11日—1月11日补光(每晚3小时),停光前夜温不低于10℃,停光后夜温不低于15℃。

B、母亲节:

采用秋菊神马,1月25日直插定植,1月25日—3月15日补光(每晚3.5小时),停光前夜温不低于10℃,停光后随自然。

C、祭祖节:

采用夏秋菊白扇,5月10日直插定植,5月10日—6月20日补光(每晚4小时),夜温不超过18℃。

D、秋分:

采用夏秋菊白扇,6月15日直插定植,6月15—7月25日补光(每晚3小时),昼温不超过30℃,夜温不超过18℃。

E、11月份:

采用秋菊神马,7月25日直插定植,7月25—9月18日补光(每晚2小时),昼温不超过30℃,夜温不超过18℃。

F、圣诞节及元旦:

采用秋菊神马,9月1日直插定植,9月1日—10月20日补光(每晚3小时),后期夜温不低于15℃为宜。

(2)摘心定杆

当植株成活后长出5—6片叶,高度约10cm时,如进行摘芯栽培,此时可进行摘心,这样做,随后可以很快一齐萌发5—6个新侧芽,而且均匀一致。

但摘芯不可过大,否则侧芽萌发势必长短不齐,直接影响到后期花枝的长短、粗细,及花朵的大小形成,并且会导致花期的早晚不一,当侧枝长到8—9cm时,去弱留强、去细留壮,选取长短、粗细均匀一致的作为切花枝,一般留2—3枝让其开花,而多头菊花可保留5—6枝开花枝。

(3)张网

一般采用一层即可,首先按网孔栽种,当苗长到30cm时,把网提到15cm,以后随着苗长相应提高张网,至到40cm为止,目的就是使植株笔直生长,保持株间距离均匀,保证花枝生长均衡,高低粗细趋于一致。

若不及时张网,生长后期植株上部就有向日晒良好一侧歪斜的倾向,从而影响切花质量。

(4)剥除侧芽副蕾

为保持定杆植株的花枝数,多余而不整齐的脚芽与侧芽应随时剔除,以免影响整株的生长势与花枝的整齐度。

在独本菊栽培中,当发育出3—4个花蕾,而中间花蕾长到0.5—1.0cm时,即时剥除侧蕾。

而多头菊则不一样,其顶芽生长至后期自然退化消亡,由侧分枝分化花芽,发育花蕾,直到形成多头伞房花序,一般保留5—6枝生长均匀,长短适中,花序整齐的侧分枝,侧分枝以下的侧芽、腋芽也需随时剔除。

(5)化学调节物质的应用

化学调节物质可控制花茎长度。

在喷药前要控制浇水,使土壤稍微干燥些,其抑制效果更显著。

4、灌溉管理

菊花虽然需水量大,但在菊花生产中,国内尤其北方地区一直采用传统的低畦浸灌方法已经相当落后,弊端很多。

一方面,不好掌握需水量,浪费水源,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地温,由于地温的突然下降很难恢复,想靠白天的气温来恢复地温是非常缓慢的,由此会严重影响菊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另一方面,长期漫灌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易板结,肥料也容易流失。

同时,漫灌也容易使PH值发生变化,对菊花生长极为不利。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滴灌和低喷灌系统相结合的浇水方式,这样既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又能根据生产需要控制浇灌。

为此,对于土壤的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

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土壤容易干燥,因此需要定期浇水。

首先在定植后充分浇水,以固定根系。

同时,将塑料大棚密闭3—4天以提高地温,促进生根和幼苗缓苗,此期间,少浇水或不浇水。

以后每2—3天浇一次水,每次浇10—15毫升,直到植株达到30cm为止。

在停光后花芽分化期要尽量控制浇水(花蕾前3周内),当看见花蕾后可以适当增加浇水量(4—5天浇一次),直到花蕾长到0.5—1cm时为止。

以后随着花蕾发育长大至开花,每5—6天浇水一次。

此外,浇水管理还要根据土壤的土质来决定,土壤保水能力强,浇水的间隔时间就要相对长;保水能力差的土壤浇水的间隔时间就要缩短。

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浇水管理。

5、营养与施肥

(1)植物营养

一般构成植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有16种:

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锌、铜、钼和氯等。

①氮:

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氨基酸,形成叶绿素、原生质、核酸的主要成份,对细胞膜形成起到主要作用。

因此,菊花缺氮时植株生长慢、茎杆细、老叶首先黄化、叶变小、易感病。

氮过多时叶变黑、生长慢,一般土壤过湿排水不良易发生。

②磷:

磷是构成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的要素,与辅霉、能量运输有关,对开花、组织分化起重要作用。

因此,菊花缺磷时,叶、根系长度缩小,根系发育不全,老叶变褐色、开花慢、花朵小。

磷过多时,影响铜和锌的吸收。

③钾:

钾参与细胞膜形成及光合作用霉的转化。

起到渗透、帮助磷元素运输、叶气孔开关的作用。

因此,菊花缺钾时,叶边缘枯黄,根、茎细弱,促进组织老化。

钾过多,影响钙元素的吸收。

④钙:

钙参与细胞壁形成,中和代谢产物中过量的硼酸,参与多种酶作用。

因此,菊花缺钙时,叶片上会再现黑褐色斑点,长生速度明显下降。

钙过多时,枝叶过繁茂而造成花质量下降,影响钾元素吸收。

⑤镁:

钙是叶绿素要素,帮助磷吸收、运输。

因此,菊花缺镁时,叶脉间变黄,根系不发达、分枝,植株的叶片和花序变小,造成切花品质严重下降。

⑥铁:

构成叶绿素要素。

因此,缺铁时菊花除叶脉外,其余部分都黄化,植株生长慢,抑制根系发展。

⑦硼:

对细胞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因此,缺硼时菊花出现异常分枝及未成熟花芽的形成。

(2)菊花对元素的吸收规律

随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菊花定植在含有肥料的土壤中后,首先迅速吸收氮元素和钾元素,在摘心整枝期达到最大吸收值。

以后一直到开花期几乎保持在一定水平不变。

对钙、磷等无机养分来说,从定植到摘心期虽有上升,但很快恢复平衡,对于镁元素的吸收基本上没有变化。

从菊花吸收营养元素的特性来看,随着营养元素浓度的升高吸收速度加快,吸收量增加。

但是,过量的营养吸收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并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造成离子拮抗,抑制了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

如:

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升高菊花的钙和镁离子下降;随着钙离子浓度上升菊花的镁离子浓度会下降。

一般来说,菊花叶内的氮元素含量不能超过5%,磷元素最适范围0.26—1.15%,钾元素最适范围3.5—10%,钙元素最适范围0.5—4.6%,镁元素最适范围0.06—1.5%。

而微量元素主要是参与多种次生代谢或者作为某些代谢产物的组成成分。

如:

欠缺或过剩也会造成菊花的生理危害,但是,在土壤栽培时除了特殊的地理原因外,由于植物对其吸收量不多,所以基本上不会产生微量元素的欠缺和过剩现象。

(3)施肥

在生产实践中,首先正确了解菊花对多种养分的需求量,在不发生营养过剩和欠缺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其需求。

除了考虑到植物体的吸收特性,还要考虑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

在菊花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施肥的方式与分配比例为:

基肥1/3、追肥2/3,基肥常用农家肥,如:

堆沤过的牛粪、鸡粪、马粪、猪粪等。

2000—3000kg/亩,约3—4.5kg/㎡,追肥在定植成活后,进入旺盛生长期,当苗高达20—30cm时(停光前,不同栽培季节高度要求不一样),施入1/3,具体内容是:

0.3—0.4%浓度尿素施2次,复合肥(N20:

P20:

K20)撒施1次,40kg/亩,0.3—0.4%浓度浇2次,以及粪水浇3—4次。

现蕾期追肥余下的1/3(停光后)。

具体内容是:

前期用0.3—0.4%浓度尿素浇施1—2次。

每星期用0.1%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一次,至到现蕾为止。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因栽培类型不同、品种不同,施肥量也不一样。

例如:

在11月至次年1月采收的设施栽培中,在土壤肥力较好的条件下,通常用有效氮10.5—12/㎡,有效磷10.5/㎡,有效钾10.5/㎡,而在相同设施中进行3—4月采收的加温栽培中,施用的有效氮、磷、钾是11月份采收栽培的两倍。

在夏菊栽培中,有人对中晚花品种施用有效氮24—51g/㎡、磷24—42g/㎡、钾24—57g/㎡。

而早花品种的施肥量,有效氮为19.5g/㎡、磷22.5g/㎡、钾22.5g/㎡。

由于地区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品种,其施肥量也有差别。

因此,施肥的多少与土壤肥力、品种、栽培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根据植株能否正常生长来判断多种营养元素的施用量。

6、温度管理

(1)营养生长期的温度管理

温度是影响菊花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的作用不仅涉及到菊花能否生长的极限温度,而且还有温度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特别是在12月至次年4月采收上市为目的的补光栽培。

由于从营养生长期就要开始进行补光处理,所以营养生长期的温度管理会直接影响到补光效果。

在低温、寡照的冬季一直靠补光来抑制花芽分化。

因为低温环境往往会延长晚生秋菊的界限日长,所以在长时间低温条件下不但植株容易遭受寒害,还会引起植株提前形成花芽。

如:

10℃处理区的植株比5℃处理区的植株提早18天开花。

所以营养生长期的温度管理直接影响生殖生长。

一般营养生长期的温度管理比花芽诱导期的适温低2—3℃比较安全。

(2)停光前温度管理

实际生产中,在停止补光前1—2周就要开始提高夜温,其目的是适当增加植株高度并且提早开花。

有人在停止补光前20天开始将夜温提高到15℃,停止补光后升温到18℃,25天后就能够开花。

实践证明,采用停光前20天开始加温的方法不仅可以提早开花,而且还可以提高采花率,开花也整齐。

停光前的升温时间和升温高度,因品种和植株长势而异。

一般由不同品种的花芽分化速度而定。

对于停光后3周就能形成花蕾的品种,在停光前1周开始加温就起作用。

在土壤水分含量多、肥料充分的温室,或者花芽分化较迟的品种,最好在停光前2—3周开始升温,一般温度管理在花芽诱导的适温范围内即可。

(3)花芽分化期的温度管理

花芽分化期的适温因品种不同也有差异。

一般来说主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停止补光的日期不同,诱导花芽分化的管理温度也不同,如:

在10月5日停光时诱导温度为16℃,在10月5日—15日停止补光时为13—14℃;在10月25日停光时为10—12℃;在11月5—15日停光时为8℃。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比以上的适温高2—3℃比较安全。

对夏菊来说,花芽分化的低温界限为5—10℃,而夏秋菊的低温界限是10—15℃,秋菊花芽分化的低温界限在15—16℃较为安全。

同时,高昼温对花芽分化也有抑制作用。

因此,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白天室温在24—28℃

(4)花芽分化后的温度管理

花蕾形成以后的温度管理不仅影响整个植株的长相,还会对到花日数(花芽分化到花的日数)、花色、花瓣的形态等有关切花质量的形态因素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在花芽分化以后应该适当降低大棚温度。

与花芽分化的适温相比,至少降低3—5℃左右。

因为发蕾后的高温也会造成生长过剩,破坏切花的形态平衡,降低了观赏价值。

降温培养20—25天后,植株的茎叶具有一种重量感。

在开花前两周再一次提高温度(范围在花芽分化温度内),可以改善花色和花型。

7、光照管理

(1)补光栽培

①补光时间

在生产实践中,每天从什么时间开始补光,补光到什么时间结束是补光栽培技术的首要问题。

过去常利用太阳落山时开始补光,加上自然日长的时间长于花芽分化的界限日长时间。

后来通过许多科学实验发现,在深夜进行短时间的照明,其抑制效果比傍晚开始照明更好,如果想用最短的照明时间取得较好的抑制效果,将深夜零时作为补光开始的时刻最好。

此外,照明时间的长短与光照强度、光质、不同季节的自然日长等也有关系。

如果使用照度较强的高压钠灯补光,在较短时间内就有效。

如果采用白炽灯补光,就需要比较长的补光时间。

在初秋和早春的自然日长仅仅比花芽创始的界限日长稍短。

深夜补光用较短的时间就有效,而随着自然日长逐渐变短,同时也需要延长补光时间。

虹华花卉公司用高压钠灯深夜补光,其补光时间为:

1月为4小时;2月为3.5小时;3月为3小时;4月为2.5小时;5月为1小时;7月为1.5小时;8月为2小时;9月为2.5小时;10月为3小时;11月为3.5小时;12月为4小时。

用以上不同月份的补光时间就能充分抑制菊花的花芽创始。

②重复补光

在进行补光栽培时,如果补光结束时自然日长非常短,往往会造成花心外露而降低了切花的商品价值。

通常通过重复补光方法来避免这种露心花的发生。

具体做法是:

花芽分化前营养生长阶段的补光处理停止后,开始花萼及外围小花的分化,其间约需12—14天。

过后再加光5天,暂时阻止花芽分化,主植株进行营养生长,补充养分为以后的继续分化积蓄营养。

随后停光4天,花芽接着分化,再进行补光4天,然后终止补光,让花芽继续后期的发育直到花蕾形成,花朵含苞待放。

③灯光设置

在实际生产中,过去多数采用白炽灯作为光源,白炽灯(60W),灯距为1.5m。

设置高度在植株顶部80—100cm处,两灯中央部位的照度一般在34LX左右。

现在许多企业采用高压钠灯补光比白炽灯效果明显。

一般安装高压钠灯(110W),灯距为6m左右,高3m,两灯中央部位的照度一般在79—80LX。

而抑制菊花花芽分化的最低光照为34—45LX。

所以上述两种安装都可以抑制菊花花芽分化,而高压钠灯效果比较好。

(2)遮光栽培

①遮光时间

在出口日本的菊花切花规格为90cm以上。

所以遮光时也要根据植株的高低来确定。

如果在5—6月或8月以后的花芽分化适温期诱导时,可在植株长到60cm时开始遮光处理。

而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高温期诱导花芽分化,可在植株长到50cm时开始遮光。

一般当花蕾直径达到10—15mm时可以结束遮光处理。

如在高温季节,最好遮光到花瓣伸长阶段,以确保切花质量。

②遮光时间带和遮光程度

一般遮光时间设在夜晚或早晨。

在昆明通常夏天在17:

00关闭遮光幕,20:

00后打开,加上自然黑夜,暗期可达到12小时以上。

也有人采用傍晚和早晨遮光,夜间开放的处理方式。

但无论哪种处理,只要暗期在12小时以上,就能达到诱导或促进花芽分化的目的。

遮光时的最高照度不能超过2—3LX。

一般在晴天的夜晚保持在0.5—1LX的照度较好。

8、湿度管理

菊花湿度管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