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750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docx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中的二级结论

力、力的平衡

1、如果两个力的大小一定,方向不定,其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之和,最小值为两力之差,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如果三个力的大小一定,方向不定,其合力的最大值为三力之和,最小值为零。

2、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则这三个力的作用必定相交一点(三力汇交定理)。

3、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如果撤去其中一个力F,则其它几个力的合力大小为F,方向与F相反;如果其中一个力F旋转600,则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方向与原F方向夹角为1200,如果其中一个力F旋转900,则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方向与原F方向夹角为1350。

4、将物体用套环挂在两端固定的绳子上,套环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5、物体在三个动态力作用下平衡,若其中一个力为恒力F1,另一个力F2的方向不变,若F1与F2的夹角为θ,则第三个力F3的最小值为F1sinθ。

6、如果分析系统所受的外力,系统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转化为静止状态处理。

7、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如果其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则用直角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求算各力;如果任意两个力均不互相垂直,则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规律求算各力;

直线运动

1、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n段相等时间里的位移比为1:

3:

5…(2n-1);前n段相等位移里的时间比为

.

2、在追赶问题中,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或最小;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4、如左下图,物体从圆的最高点沿任意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到圆周上的时间相等。

5、如右上图所示,OP为光滑滑槽,要使小球运动到传送带上时间最短,

牛顿运动定律

1、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a=ug;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时的加速度a=gsinα,沿粗糙斜面自由下滑时的加速度a=gsinα—ugcosα,

2、物体加速度a方向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细绳的拉力大于其重力,叫超重,超重部分为ma;物体加速度a方向向下(或有向下的分量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对细绳的拉力小于其重力,叫失重,失重部分为ma;

3、物体在粗糙斜面自由下滑的条件是u<tgθ

4、在动力学中,整体分析法应用的条件是物体系中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目的是求外力;隔离分析方法既可求外力,也可求内力;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是不同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相同,目的是求外力;

5、如左下图,要使物体间不发生相对运动,am=ug,如右下图,水平面光滑,要使物体间不发生相对运动,

6、一质点在力F1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速度为v1)后作用一个反方向的力F2,再经时间t(速度为v2)恰好返回出发点,则F2=3F1,v2=2v1.

7、一升降机正以加速度匀加速a上升,其天花上悬吊一物体,该物体离升降机高度为h,若该物体突然掉下,则经过时间

会碰到地板.

8、物体在传送带(传送带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0,物体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为L)上的运动特点:

(1)传送带水平,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上时,若

前一段时间(

)做加速运动,后一段时间t2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加速运动过程;当物体初速度

,若

,前一段时间做加速运动,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加速运动过程;当物体初速度

,若

,前一段时间做减速运动,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否则只有减速运动过程;

(2)传送带与水平面倾角为θ,若向上传动,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在斜面底端时,物体的运动情况类似与水平传送,但加速度a=μgcosθ-gsinθ(μ>tgθ);若向下传动,当物体初速度为0放在斜面顶端时,若斜面足够长,前一段时间做加速运动,a=μgcosθ+gsinθ,但加速度当μ≥tgθ,后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当μ<tgθ,后一段时间继续做加速运动,a=gsinθ-μgcosθ。

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中某时刻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2、平抛运动中,相等时间里的速度变化相等(Δv=g·Δt),相等时间里的动量变化相等(mΔv=mg·Δt)

3、物体以不同的初速度在斜面上抛出,落到斜面上,速度与斜面的夹角相等

4、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直线运动的判定条件是

5、关于渡河问题,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水流速度为v2,如果v1>v2,船头斜向上游渡河位移最短,方向为

(θ为v1与河岸的夹角);如果v1<v2,船头也是斜向上游渡河位移最短,方向为

(θ为v1与河岸的夹角);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间最短;

6、关于绳子速度的分解,物体实际运动的速度为合速度,其两个分速度为:

一个是沿绳子方向,另一个垂直绳子方向

7、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有一夹角,且合外力的方向指向曲线的内部

8、赤道表面物体随地球自转时的向心加速度为a,若地球增大自转速度,恰好使物体“飘起”时的向心加速度为(g+a),g为物体在赤道表面且考虑地球自转时的重力加速度。

9、分析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某种原因而变轨,变轨后在新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要比较前后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的变化,都应先比较轨道半径的变化。

10、物体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某点A以初速度水平抛出,物体落到斜面的某点B,不计空气阻力,物体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为

,沿斜面距离

圆周运动与天体的运动

1、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的法向分力Fn(

)仅改变速度的方向,切向分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必定指向圆心

3、轻绳系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

(或v2=gR),轻杆固定着小求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0;

4、在皮带连着轮子的传动中,同一轮子上的角速度相等,不同轮子与皮带接触点的线速度相等

5、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h=3.64×104km,线速度、角速度、周期(24小时)都是定值

6、凡行星与恒星都必须在轨道平面内,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动能均越小,而周期、机械能与引力势能均越大;

7、行星(或卫星)做椭圆轨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而由远地点到近地点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8、关于卫星的变轨问题:

若突然受阻力作用(或速度突然变小),万有引力做正功,稳定时线速度比原来的要大,若突然受动力作用(或速度突然变大),万有引力做负功,稳定时线速度比原来的要小,

9、太阳的质量约为2.0×1030kg,地球的质量为5.89×1024kg,第一宇宙速度

或v2=gR

10、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前提下,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离地面高度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

11、轻绳系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最低点与最高点绳子的拉力之差为物体重力的6倍

12、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为7.9km/s,最小的环绕周期为84.8分钟。

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1、物体m1以初速度v1与质量为m2初速度为v2的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或相互作用时动能守恒的情况下,作用结束时有

当m1=m2时,两者速度交换

2、关于多次相互作用问题,如果每次作用时对同一参照系的速度相同,则可以将多次相互作用问题化为一次作用问题处理;如果每次作用时对同一参照系的速度不同,则必须逐次处理,再根据不完全数学归纳法寻找第N次作用的规律

3、相对速度关系为

,相对位移关系为

,下标位置颠倒要改变符号

4、设人的质量为m,船的质量为M,人相对船的位移为L,则人对地的位移为

船对地的位移为

5、两物体碰撞结束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规律:

①系统动量守恒;②碰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或等于碰前系统的总动能;③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后者的速度小于或等于前者的速度

功和能

1、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全过程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过程所做功的代数和

2、功能原理关系为

=E2-E1,方程左边不含重力、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方程的右边是机械能的改变

3、使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放在以速度为v的水平传送带上和皮带一起运动,外力对皮带做的功为mv2,其中一部分是使物体获得动能mv2/2,另一部分是克服相对摩擦做功转化为内能Q=umgS相对=mv2/2,摩擦力对传送带做功为-mv2

4、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打木块模型问题遵守动量守恒定律,转化的内能Q=fS相对=EK初总-EK末总,子弹与木块的位移分别用动能定理求算,S相对=S子弹-S木块,作用时间可用动量定理对子弹或对木块写方程求算。

5、连接在弹簧两端的小球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伸长最大与压缩最大时两小球速度相等。

6、物体从一定的高度h沿不同粗糙斜面(动摩擦因数为μ)自由滑下并在同一材料的粗糙水平面滑行一段距离,则物体滑行的水平总位移(包括斜面底边长)为定值S=h/μ。

7、质量m1为初速度v0为的物体A与质量为m2初速度为0的物体B相互作用后以共同的速度运动,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mMv02/2(m1+m2)。

8、如图,小球从光滑斜面某

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恰好通

过半圆的最高点,则h=2.5R。

机械振动和机波

1、质点振动路程的计算公式S=4tA/T,式中A为振幅,T为振动周期,t为振动时间;

2、设准确摆钟的周期为T,摆长为L,钟面指示时间为t,不准确摆钟的周期为T′,摆长为L′,钟面指示时间为t′,则有t′T′=tT。

3、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4、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

f′=(V+v)/(v-u),式中u为波源相对介质的速率,接近观察者取正值,远离观察者取负值;v为观察者相对介质的速率,接近波源取正值,远离波源取负值;V为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一律取正值。

5、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回声与原声能区分的时间间隔为0.1秒;

6、波的干涉规律:

Δ=kλ(k=0,1,2…)时为振动加强;

Δ=(2k+1)λ/2(k=0,1,2…)时为振动减弱;

7、从振动图像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的方法是“向后看”,从波动图像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的方法是“向前看”。

8、判断是否做等效单摆运动时要分析摆角是否超过100,应用sinθ=0.1736,cosθ=0.9848判断。

9、竖直方向上的叠有两个物体(不连接)的弹簧振子,物体静止时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X0,该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A≤X0,若A>X0,两物体将在弹黄恢复原长时分离。

对竖直方向上连接一个物体的弹簧振子,若A>X0,则在振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am>g.

分子动理论

1、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估算固体与液体的分子的大小应视为球体,估算气体间分子距离视分子所占的体积为立方体;标准状态下气体分子间距离的计算公式为d=(22.4×10-3/NA)1/3

2、大气压是由于空气有重力而产生的,气体压强的产生是气体分子对容器壁频繁碰撞的结果,其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分子密度和温度;

3、理想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和气体物质的量有关,与体积无关;

4、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的关系式为:

PV/T=mR/M,

电场

1、等量同种点电荷的连线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大小的规律是:

从连线的中点延伸到无穷远是先变大,后变小,若是等量同种正点电荷,场强方向是由连线中点指向无穷远,越靠近点电荷处电势越高;若是等量同种负点电荷,场强方向是由无穷远指向连线中点,越靠近点电荷处电势越低;

2、等量异种点电荷的连线上的电场强度大小的规律是:

越靠近点电荷处的场强越大,连线中点处的场强最小。

3、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相等电势差的等势线越密,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落最快,沿等势面(线)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4、带电物体在重力和匀强电场的复合场的动力学问题中,重力和电场力可以合成为等效重力来处理;

5、在只有电场力做功的条件下,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守恒;

6、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值(包括大小与正负符号)与物体带电性质及所选的零电势参考位置有关,电势为零处电势能也为零,电势能的变化由公式W=—Δε来判定,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电场力做功的值与所选的零电势参考位置无关;

7、平行板电容器间的场强公式为E=4πkQ/εS,在电量Q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与板间的相对距离无关;

8、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离开电场时的偏转位移为y=qUL2/2dmv02,速度的偏向角为tgθ=qUL/dmv02;在荧光屏上的偏转位移为Y=y+L′tgθ;

9、不同的带电粒子经过同一加速电场(U1)后再经过同一偏转电场(U2)的偏转位移为y=U2L2/4dU1,速度的偏向角为tgθ=U2L/2dU1,在莹光屏上的偏转位移为Y=(L+2L′)LU2/4dU1,注意Y随U2成正比;

10、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处理方法是应用v—t图像来分析;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为I=nqSv,式中n为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荷数,q为自由电荷的电量,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v为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度(数量级约为10-5m/s,电场或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每一支路的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每一支路的电阻;不论是何种电路,电路中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则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

3、在家用电器中,功率越大的电阻越小,功率越大的灯泡灯丝越粗;

4、电路配置的原则是安全与省电;对人体而言,36V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电压;

5、在电学实验电路连接时,对于限流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应使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对于分压式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应使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

6、当R外=r内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其值为P=E2/4r内,电源效率为50%

7、电桥平衡的特征:

其中某一支路前后电阻之比与另一支路前后电阻之比相等。

8、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实验中,若安培表外接,E测量=E真实,r测量>r真实;若安培内接,,E测量<E真实,r测量<r真实.

9、关于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若采用限流电路,滑动变阻器阻值尽可能大,若采用分压电路,滑动变阻器阻尽可能小。

若采用限流电路测电流表内阻,电流表与电阻箱并联,实验结果是测量值偏小,相对误差为I0RA/E;若采用分压电路测电压表内阻,电压表与电阻箱串联,实验结果是测量值偏大,电压表内阻RV越大,电源电动势E越大,误差就越小。

10、在“伏安法”测电阻中,若RV:

RX>RX:

RA,采用外接法;若RV:

RX<RX:

RA,采用内接法;用“触试法”分析安培表内外接的依据为:

若电流表的读数变化大,待测电阻为大电阻,采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大,待测电阻为小电阻,应采用外接法;

11、如左下图分压式电路,P在a点时,外电路的总电阻最小,P在b点时,外电路的总电阻最大。

12、如右上图“并联式”电路,当左右两支路电阻相等时,外电路的总电阻最大。

磁场

1、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推斥。

2、通电闭合线圈(与形状无关)处在中性面位置时,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曲线导线在匀强磁场中(B垂直曲线)所受安培力的计算方法是连接两曲线的两端点直线(长为L),安培力大小F=BIL,方向与L垂直。

4、带电粒子在进出匀强磁场的直线边界时,速度方向与边界的夹角相等,速度的偏向角等于粒子所通过弧的圆心角,经历时间为t=θm/qB;

5、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等于交变电场的频率。

6、匀强磁场中的单摆的周期等于该单摆在重力场的摆动周期,匀强电场中的单摆的周期公式形式上等于该单摆在重力场的摆动周期,但重力加速度g′为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7、带电粒子通过圆形区域磁场的规律:

若粒子进入磁场的速度方向通过圆心,通过磁场的偏向角为θ,则tgθ/2=r/R,式中r

为圆形区域磁场的半径,R为带电粒子做匀速

圆周运动的半径。

8、速度选择器的要求:

带电粒子的速度V、

磁感应强度B、电场强度E三者的方向关系

如图,三者的大小关系为V=E/B。

9、带电粒子通过区域磁场的分析方法:

由进出边界两点的速度方向来确定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再根据边界的几何关系求算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

电磁感应

1、金属棒在两平行导轨(间距为L)上滑动,速度V方向与导轨平行,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大小随时间变化(B=B0+kt),则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SΔB/Δt+BLV。

2、矩型线框自距直线边界磁场高为H的地方自由下落,只要线框和磁场足够大,不论H多大,最终完全进入磁场的速度都将是v=mgR/B2L2

3、单一n匝回路中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流,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nΔφ/R,R为回路中的总电阻。

4、导体在单一n匝回路中切割磁感线时而受到的安培力F=B2L2V/R,R为回路中的总电阻。

5、一导体运动而产生电磁感应而使另一导体的运动是同方向运动。

6、由于磁体与回路的相对运动或由于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的运动或穿过磁通量的有效面积变化根据φ=BS即保持φ不变来判定。

交流电与电磁波

1、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转动,自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瞬时值表达式为e=Emsinωt,自垂直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瞬时值表达式为e=Emcosωt,与线圈的形状、转轴的位置无关,其中Em=nBSω

2、线圈在中性面位置时,φ=φm,Δφ/Δt=0,e=0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线圈在垂直中性面位置时,φ=0,Δφ/Δt=Em/n,e=Em

3、电容器的耐压值应不超过交流电的最大值,电表示数、用电器的标牌值、通常说的电压电流值、计算功、功率、焦耳热均是有效值,计算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用平均值,求算如氖管等电子元件的发光时间用瞬时值。

4、正弦交流电经半波整流后的有效值为整流前最大值的一半。

5、电压互感器的原线圈的绕法是火线绕进,零线绕出,电流互感器的原线圈的绕法是仅火线绕成。

6、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有输出功率决定。

7、电磁振荡规律:

充电过程:

Q、U、E、电场能均增大,I、B、磁场能均减小;

充电结束时刻:

Q、U、E、电场能均为最大,I、B、磁场能均0;

放电过程:

Q、U、E、电场能均减小,I、B、磁场能均增大;

放电结束时刻:

Q、U、E、电场能均为0,I、B、磁场能均为最大;

几何光学

1、人在路灯下的影的运动性质与人的运动性质相同.

2、平抛运动在竖直墙壁上的影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人在空气中垂直观察透明介质(折射率为n)中的物体的像,设像到界面的距离为

h′,到界面的距离为h,则nh′=h;反之,人在透明介质(折射率为n)中垂直观察空气中的物体的像,设像到界面的距离为h′,到界面的距离为h,则h′=nh。

4、将一根直细棒一部分竖直插在盛有水的圆柱体玻璃烧杯中(不在中心),在周围侧面垂直观察到的现象是浸入水中的部分向边缘移动。

5、在测平行玻璃砖、半圆玻璃砖、三棱镜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实际的界面与画好的界面平行错位不会引起测量误差。

6、折射成像是成正立的虚像,像的位置与观察者的视角有关,若人在空气中观察透明介质(折射率为n)中的物体的像,视角越大,像越靠近界面;若人在中透明介质(折射率为n)观察空气中的物体的像,视角越大,像越远离界面。

7、海市蜃楼是远处海平面上的景物由于全反射而成的正立悬在空中的像,沙漠蜃景是远处沙漠上的景物由于全反射而成的倒立的在沙漠底下的像。

8、入射光线方向不变,镜面旋转θ角,反射光线旋转2θ角。

9、通过矩形玻璃砖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其侧位移为x=d(tgi-tgr)cosi,式中i为入射角,r为入射角;若将矩形玻璃砖沿任意方向切为两块,并沿垂直切线方向平移少许距离,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

10、入射光线与圆柱截面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能进入圆柱内就必然会射出,且入射角等于出射角,不论周围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

11、平面镜不动,物垂直平面镜移动的速度为v,像垂直平面镜移动的速度也为v,两者的移动方向相反,运动性质相同。

若平面镜相对物移动的速度为v,像的移动速度为2v;物相对平面镜移动速度方向不垂直平面镜,可采用分解的办法转化为垂直情况。

12、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三棱镜,出射光线向三棱镜的底角偏折;若光由光密介质斜射入三棱镜,出射光线向三棱镜的顶角偏折。

光的本性与原子物理

1、双缝干涉时,相邻两明条纹中心或相邻两暗条纹中心的距离公式为Δx=Lλ/d.

2、薄膜干涉时,两表面夹角越大,相邻两明条纹中心或相邻两暗条纹中心的距离就越小,干涉条纹在相对入射光的前表面上。

3、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在匀强磁场中衰变时运动轨道规律:

α衰变是两圆外切,β衰变是两圆内切,大圆是α粒子或β粒子的轨道,小圆是新核的轨道。

4、彩色的油层、肥皂泡是薄膜干涉现象,雨后的彩虹、喷泉后彩虹、彩色的露珠是光的色散,森林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5、单缝衍射的条纹规律:

若入射的是单色光,中央是较宽的明条纹,两边是几条明暗相间的条纹,越离边缘越模糊;若入射的是白光,中央是较宽的白条纹,两边是几条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越离边缘越模糊;缝越细,缝到屏的距离越大,入射光的波长越大,条纹越宽;彩色条纹的分布规律是波长越大的色光越偏离中央。

6、牛顿主张“微粒说”,惠更斯主张“波动说”,干涉、衍射、折射说明光的波动性,麦克斯韦预言光是“电磁波”,赫玆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子说”,实际上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长越大的波动性强,频率越大的粒子性越强。

7、小孔衍射的是明暗相间的圆环条纹,中央是圆形亮斑,小孔成像的孔径比小孔衍射孔径大。

8、红外线的热作用,用于加热与遥控;紫外线的荧光作用,用于消毒;伦琴射线的穿透作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的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跃迁而产生,X射线是原子核内层电子跃迁而产生,γ射线原子受激发而产生

10、热辐射实际是电磁辐射。

1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E1/n2,E1=-13.6eV,E2=-3.4eV,E3=-1.51eV,E4=-0.85eV;氢原子的轨道公式rn=n2r1,r1=0.053nm.

12、α离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147N发现质子,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94Be发现中子,质子与中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3、λ1为氢原子中的电子从第三轨道跃迁到第一轨道放出的光子的波长,λ2为氢原子中的电子从第二轨道跃迁到第一轨道放出的光子的波长,λ3为氢原子中的电子从第三轨道跃迁到第二轨道放出的光子的波长,则λ1=λ2λ3/(λ2+λ3)。

14、真空中光(或电磁波)的波长λ0与介质(折射率为n)中波长λ的关系式为λ0=nλ

15、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第n轨道向低轨道跃迁放出光子的谱线条数公式

N=n(n-1)/2

16、光波的双缝干涉位置公式:

明条纹位置X=kλL/d;

暗条纹位置X=(2k+1)λL/2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