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675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

《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2章 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docx

第12章小井眼钻井工艺重点讲义资料

第十二章小井眼钻井工艺

 

第一节小井眼定义和用途

一.小井眼定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小井眼定义。

美国阿莫科(Amoco)公司认为,不少于90%以上的井段是用直径小于177.8毫米(7英寸)的钻头钻成的井眼,或70%以上的井段直径小于152.4毫米(6英寸)的井称小井眼。

我们认为只要能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就可称为小井眼:

1.一口井中90%井段是用直径小于177.8毫米(7英寸)的钻头钻成的井眼。

2.水平井水平段的井径小于200毫米(77/8英寸)的井眼。

3.在老井眼开窗侧钻、加深,井径小于177.8毫米(7英寸)的井眼。

4.井的最后一段井眼直径通常是从95.2~104.8毫米(33/4。

~41/8英寸),从中可获得大量评价井的资料,可在该井眼内进行完井作业的井。

二.小井眼的用途和前景

经过石油工业几十年的共同努力,小井眼技术日臻完善,可在很多领域发挥效益。

1.钻早期勘探井和评价井:

在浅海区域采用简易平台钻小井眼探井或评价井,进行早期地质勘探和评价,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

2.钻开发井:

对井深较浅、单井产量低的边际油田,采用小井眼可以节约开发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老油田的产量:

利用小井眼钻井技术,重返老井进行加深、侧钻、钻大斜度或水平井,进行二次开采,使老井产量提高。

4.借助国际经验、技术优势,建立我国海洋石油钻井作业的小井眼体系,使小井眼技术在我国海洋石油钻井作业中逐步成熟和发展。

三.小井眼的局限性和难度

尽管小井眼具有广泛的用途,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某些技术还不过关,小井眼钻井中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还未能完全满足需求。

2.钻探深度受到限制,加深钻探时的技术难度更大。

3.井控困难。

4.井下事故和复杂情况不易处理。

第二节小井眼钻井设备

目前,我国海上现有钻井设备都能满足钻小井眼的要求。

当前国际上适用于小井眼的钻机有石油钻机、矿业连续取心钻机、混合钻机和连续油管作业钻机等。

这些钻机的共同特点是小而轻、结构简单紧凑、噪音小、操作人员少,多数采用顶部驱动或动力水龙头而不用转盘,还配有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监控装置,提高了小井眼钻井速度和成功率。

一.套管程序

小井眼套管程序的确定,与常规井基本相同,只是套管直径相对减小。

它主要根据地质目的、油层深度、地层特性、异常孔隙压力和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决定所采用套管的层数、直径大小和所下深度。

此外,还根据不同海域的风浪大小和冰情,选用不同的隔水导管。

常用的各层套管尺寸如下:

1.隔水导管:

762毫米(30英寸)、609.6毫米(24英寸)、508毫米(20英寸)等。

2.技术套管:

339.72毫米(133/8英寸)、244.47毫米(95/8英寸)、177.8毫米(7英寸)、168.27毫米(65/8英寸)等。

3.生产套管:

139.70毫米(51/2英寸)、127毫米(5英寸)、114.3毫米(41/2英寸)、76.20毫米(3英寸)等。

二.固井

小井眼因井身结构简单,环空间隙小、套管尺寸小、强度低,固井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和常规井一样,小井眼固井可根据有无浅气层、井的深度和水泥上返高度等情况,可采用单级或双级注水泥。

2.为有效地支撑管柱,防止套管柱通热膨胀弯曲,通常管外水泥应尽可能返高,管内要留较长水泥塞。

为使套管柱居中,并防止管柱弯曲,可在套管柱上多加扶正器等。

3.在设计水泥浆时着重考虑其流变性,应选择流动性好,触变性能强和低失水的水泥浆。

固井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泵压和排量,以免因环空流动阻力过大而压漏地层,顶替泥浆时多采用塞流或平板流。

三.钻井液

小井眼所用钻具直径小,井眼环空小,要求有良好的钻井液性能:

1.钻井液密度应略大于预计的地层孔隙压力当量密度,并能补偿抽汲效应产生的负压,既不致井喷也不会压漏地层,做到平衡压力钻井。

2.有良好的抑制性,防止泥页岩膨胀、垮塌,稳固井壁,保持井眼规则。

3.低粘度、低失水,防止循环时高速上返产生过大压力降,避免在井壁上形成过厚泥饼。

4.钻井液应有良好的流变性和润滑性,能提高低剪切速度下的粘度,防止开泵压力太大而压漏地层,并具有使钻具旋转时扭矩小和良好的携带钻屑能力。

第三节钻头

一.钻头的种类

小井眼钻井的钻头有研磨切削型和牙轮钻头。

牙轮钻头多用于含砾岩地层或某些坚硬地层。

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研磨切削型钻头。

1.全面钻进金刚石钻头

(1)侧钻胎体钻头:

它是专为造斜侧钻设计的,这种钻头具有平坦的底面和短的保径,配合井下马达和弯接头使用时,其结构形式有助于钻头朝侧向钻进,而其中心凹槽可控制井眼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延伸;

(2)天然或热稳定聚晶金刚石钻头(TSP):

这种钻头可用于钻直井、斜井或水平井,大量的金刚石用于钻头保径,有良好的侧向切削性能,能适应高转速钻井,在斜井段中使用寿命长。

(3)复合片聚晶金刚石钻头(PDC)是小井眼钻井常用的钻头。

(4)刮刀钻头。

它具有四个翼片,底部镶嵌硬质合金(碳化钨),并加敷金刚砂,这种钻头的扭矩比较大。

(5)硬质合金磨铣钻头:

它主要用于钻水泥塞或金属碎块,在配合井下马达使用时,研磨破碎的效果更好。

2.取心钻头

在小井眼连续取心作业中,多采用天然金刚石取心钻头和TSP、PDC取心钻头。

天然金刚石取心钻头又分为孕镶和表镶两种。

二.钻头类型的选择

l.小井眼钻井使用金刚石或PDC钻头,无论从钻头寿命、进尺和成本上看都要比使用牙轮钻头有利,井眼越小越合算。

由于小井眼用的牙轮钻头轴承和牙齿强度低、寿命短,因此,国际上极少用牙轮钻头钻小井眼。

2.小井眼环空间隙小、流动阻力大,环空水功率消耗大,因而不能借助钻头水功率来提高小井眼的钻速。

3.金刚石及PDC取心钻头在小井眼取心时有良好的效果。

4.四翼刮刀在使用顶驱装置下钻小井眼,具有较高的机械钻速,单只钻头进尺较高。

第四节小井眼钻具

一.钻具的种类

1.小井眼钻具:

钻杆、加重钻杆、钻铤、油管(常在小井眼浅井中代替钻杆)、连续油管(缠绕管)、连续取心岩心筒和绳索式回收工具。

2.小井眼钻杆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标准的小尺寸钻杆:

常规石油钻机、修井机和专门的小井眼钻机一般用标准的小尺寸钻杆如89和73毫米(31/2和27/8英寸)钻杆进行小井眼的全面钻进和常规取心,有时也用60.3毫米(23/8英寸)油管与标准小尺寸钻杆组成的混合管柱钻小井眼。

(2)矿业取心钻杆:

采用矿业取心钻杆进行小井眼的全面钻进和连续取心,也能用标准的小尺寸钻杆或二者混合管柱进行小井眼的全面钻进。

(3)连续油管(缠绕管):

连续油管作业装置采用连续油管为钻柱进行小井眼的全面钻进和常规取心。

3.小井眼井下工具:

随钻震击器、减震器、液压加压器、井下马达、稳定器、随钻测斜仪(MWD或LWD)和专用打捞工具。

二.小井眼钻具组合

1.直井钻具组合:

(l)小井眼直井钻具组合和常规井的组合相同,但一般不使用方钻杆,因为小方钻杆机械强度低,带不动整串钻柱旋转,容易变形,故多使用顶部驱动装置直接带动钻具旋转。

(2)采用钟摆钻具和满眼钻具,保持井眼垂直。

2.斜井钻具组合:

重返老井钻小井眼延伸井用于油田二次开发时使用不同类型井下马达钻具组合和不同钻井方式可钻成不同曲率半径的斜井和水平井。

(l)长曲率半径水平井:

可用顶部驱动旋转钻井或井下动力钻具完成。

多用普通井下马达加普通弯接头,单弯造斜接头或双弯万向短节造斜、增斜,用钻杆或加重钻杆组合成下部钻具结构。

(2)中曲率半径水平井:

多使用固定角度造斜马达或可调角度的造斜马达加双弯万向短节造斜、增斜;钻具结构由井下马达和长度短、柔性大的钢钻杆或铝合金钻杆组成。

(3)短曲率半径水平井:

依照驱动方式不同,短曲率半径水平井有两种钻法和相应的钻具结构:

①当使用顶部驱动旋转钻井时,下部钻具结构由一串可自动转动的万向节短钻杆组成的弯曲引导器(CurvedDrillGuide)组成,配合一套坐在裸眼封隔器上的斜向器(GuideWhipstock)造斜、增斜。

②若用井下动力马达钻井,多使用铰接式井下马达钻具组合。

先用它在井下造出台阶,然后起出来,换另一套可测量井斜、方位的钻具组合继续进行钻井。

小井眼井下马达数据见表12-1。

三.小井眼对钻具的要求

1.对钻具的要求:

(l)小井眼使用的钻具,要有常规井钻具同样的钢级和机械强度。

(2)钻具内径要能通过测量仪器和绳索取心工具。

(3)螺纹密封性好、强度大。

2.对钻具组合的要求:

(1)在钻小井眼水平井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钻铤,最好是用加重钻杆代替钻铤,而且应将其放在直井段,使井眼容易转向并给钻头加压。

(2)钻铤最小容许外径等于两倍套管接箍直径减去钻头直径。

(3)不同曲率半径小井眼采用不同的下部钻具组合。

第五节小井眼连续取心技术

一.小井眼连续取心的特点

连续取心不同于常规取心,连续取心实质上是绳索式取心,岩心充满内筒后,不必起出整个钻柱,只需用钢丝绳下入一个打捞筒,就能将装有岩心的内筒从井底的岩心筒中取出来,然后再将另一个内筒投入钻柱内后继续取心,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起下钻次数,提高取心效率。

连续取心技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勘探方法,于70年代初引入,并使之适用于油田小井眼取心作业。

二.小井眼连续取心用的工具

1.矿业取心钻杆:

小井眼连续取心作业用矿业取心钻杆,它不同于石油钻井钻杆,其主要特点是:

(1)它是一种薄壁无缝钢管,机械强度比同直径的常规钻井钻杆小。

(2)具有外平、内加厚接头。

外平接头可减少钻杆摩阻和环空压力降,内加厚可以使接头保持较高的强度,承受足够的扭矩,避免接头发生泄漏。

(3)外径小,介于44.5~150毫米(l3/4~5”7/16英寸)之间。

(4)长度短,仅为1~6(3.3~19.7英尺)。

(5)重量轻,CHD134、CHD101和CHD76型矿业取心钻杆的重量分别为20.8、13.l和8.5公斤/米。

在连续取心作业中,仍采用钻杆加压。

(6)与井壁之间的环空间隙很小,这种钻杆在裸眼井中可作为回收式技术套管,甚至作为永久性套管固井,然后用直径更小的矿业取心钻杆继续取心作业。

矿业取心钻杆在小井眼连续取心作业中,一般多使用CHD134、CHD101和CHD76三种型号。

矿业取心钻杆、取心钻头、岩心筒和岩心组合尺寸见表12-2。

2.岩心筒:

连续取心岩心筒与常规岩心筒一样,也由内筒和外筒组成。

但与常规岩心筒不同的是,其内筒可以用钢丝绳打捞筒取出来,再将另一个内筒投入钻柱内后继续取心钻进。

为防止起出内筒时发生抽汲作用,通常的作法是一边起内筒,一边向钻柱内泵送钻井液。

连续取心岩心筒及其内筒和单筒岩心的长度一般为3、6、9、12、13.5和15米,最长可达27米。

第六节小井眼井控

一.小井眼井控与常规井的差别

小井眼井与常规井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影响对溢流检测和压井方法。

1.环空体积小:

小井眼尤其是连续取心的小井眼,其环空间隙很小,环空体积也很小。

同样的溢流量,在小井眼中的上返速度和上返高度是常规井的数倍,相应地使小井眼井底压力明显降低。

2.系统压力损失大:

系统压力损失指的是地面设备、钻柱及钻头和环空内的压力损失之和,小井眼中压力损失的分布情况与常规井中的分布情况相反。

在小井眼中,环空压力损失大,地面设备、钻柱和钻头内的压力损失小。

而在常规井中,钻柱及钻头内的压力损失大,而环空压力损失小。

二.小井眼的溢流检测

小井眼因其环空体积小,少量地层流体侵入井筒内,就能占据环空的较大体积,而且上返高度高、上返速度快,利用常规井检测溢流的方法,很难保证安全进行井控。

以下介绍几种溢流检测法:

1.电磁流量计检测法:

在泥浆泵吸入管和井口钻井液返出管线上安装电磁流量计来定量记录钻井液的泵入量和返出量,并将记录结果与泥浆池总体积显示在同一图上。

通过实时观察泵入量曲线和近出量曲线的变化情况,就能及时发现溢流或钻井液漏失。

电磁流量计比泥浆池容量累计仪更加精确和灵敏,能够检测到不足159升(l桶)的溢流,并能对井下溢流立即作出反应。

2.流量波和压力波检测法:

钻井液流量波的测量法是检测泥浆泵压力波的重复传播时间。

由于这些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钻井液中慢,传播时间急剧增加就说明发生了溢流。

3.对比检测系统:

对比检测系统与实时钻井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通过分析实时钻井数据就可检测早期溢流。

此外还可用井筒动态模型预测钻井液返出量和立管压力,将二者的实测值和预测值以曲线的形式显示出来进行实时对比。

根据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偏差及时判断是否发生了溢流、钻井液漏失或钻杆刺漏等异常情况。

三.小井眼压井方法

由于小井眼环空体积小,一旦检测到溢流,就必须立即采用以下几种压井方法:

1.动态压井法:

动态压井是利用循环钻井液时产生较大的环空压力损失来控制地层压力,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井眼压井方法。

由于小井眼环空压力损失占泵压的绝大部分,井内任一深度处的压力等于钻井液的静液柱压力加上此处至地面的环空压力损失,如旋转钻柱,可使井底当量循环密度增加。

因此,改变泵排量和钻柱转速或钻井液性能,通常就能控制住小井眼溢流。

所以动态压井法优于等候加重法或司钻法,因为它不需要用加重钻井液的方法来增大井下压力,可以更快地实施压井,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套管鞋压力。

一般只需把循环排量增加到预定值即可实施动态压井。

如果溢流发生在钻进过程中,循环排量应增至最大,最大循环排量取决于地面设备压力极限、泵功率、裸眼地层破裂压力或预计的地层压力。

如果溢流发生在钻柱旋转或泵冲速减慢时,将钻柱转速或泵冲速恢复到溢流前的值并加上一个安全系数,就可以控制住溢流。

如果溢流发生在起钻过程中,循环排量则取决于井内钻柱的长度。

若井内钻柱太短,就应关井并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

一般认为,动态压井法适用于井深超过762米的小井眼。

2.井控专家系统:

井控专家系统的计算机软件,与实时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即数据控制系统)相连接,就能够实时连续监测和分析来自数据控制系统处理的有关数据,如钻井液流入流量、返出流量、泵压、泵冲数、转盘转速及扭矩、泥浆池容量、钻压和转速等。

检测早期溢流,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知司钻,以便尽早采取适当的井控措施。

如果司钻未能在预定的时间内作出反应,井控专家系统就会自动执行井控措施,从而大大提高井控能力。

3.改进后的常规压井方法:

BP公司对小井眼压井期间的井内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可以采用常规压井方法,如司钻法或等候加重法。

如不能采用常规压井方法,则可以使用改进后的常规压井方法,见表12-3。

四.小井眼井控设备分类

小井眼井控设备分常规钻具和连续油管使用的井控设备。

1.小井眼常规钻具使用的井控设备与常规钻井使用的相同。

2.连续油管井控设备:

连续油管井控设备是防喷器组安装在连续油管注入头下面的支架内,小井眼采用防喷器组顶端的封井头(Strirpperhead)能满足使用连续油管时的井控要求,实现欠平衡钻井,同时配备能满足使用常规钻具时井控的要求。

第七节连续油管技术

连续油管又叫挠性油管或缠挠管(Coiled-Tubing),是一种可缠绕在滚筒上的连续钢管或强度更高的钛铝合金管,它是当前国际广泛使用的小井眼钻井和修井钻具。

一.连续油管的材质及其物理机械性质

1.制造连续油管的材质主要有下面几种:

(1)低合金高含钶/铌(Columbium/Niobium)锻钢。

(2)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

(3)高强度低合金(HSLA)4号改型碳钢,代号A-606。

(4)高强度调质合金钢。

(5)高强度含钛(Titanium)合金钢。

2.

材质的物理机械性质见表12-4。

二.连续油管的尺寸

连续油管按其用途有多种尺寸,直径可从19~89毫米(0.75~3.5英寸)。

三.连续油管的地面设备

一套完整的连续油管的地面设备由连续作业装置、井控系统、钻井液循环系统、监控系统、吊装设备和拖运设备组成:

1.连续油管作业装置:

(l)注入头(InjectorHead):

注入头顶部配备有半径为1.5~1.8米(5~6英尺)的凹形导轨,俗称鹅颈管(Goose-neck),其下部是一套类似坦克履带的驱动装置。

整个注入头安装在一个支架上,通过液压控制驱动装置的履带式链条牢牢抱紧油管,随着履带链条的顺、反时针运动,推动连续油管沿导轨鹅颈管送入井内或从井内起出。

这时整个连续油管重量靠注入头支撑着,一套双作用测压仪(doubleactionloadcell)安装在注入头底部,记录提、放油管时加在连续油管上的负荷。

(2)连续油管滚筒:

为钢制滚筒,核心直径1.5~1.8米(5~6英尺),护圈外径2.7米(9英尺),可缠绕25.4毫米(1英寸)外径连续油管7925米(26000英尺),31.8毫米(11/4英寸)外径连续油管6705米(22000英尺),管径越大,可缠绕长度越短,如60.3毫米(23/8英寸)外径连续油管可缠4420米(14500英尺),73毫米(27/8英寸)连续油管可缠2896米(9500英尺),89毫米(31/2英寸)油管只能缠1829米(6000英尺)。

连续油管最小弹性弯曲半径见表12-5。

2.防喷器组。

3.动力装置:

利用柴油机带动液压泵为注入头、滚筒、泥浆泵、防喷器等提供液压驱动动力。

事实上,连续油管在现场服务时的典型弯曲半径是1.2~1.8米(4~6英尺),它还需要经受住由库存、运输等强制条件支配着的巨大塑性变形。

因此,连续油管寿命通常受油管在沿着滚筒和注入头鹅颈管导轨弯曲绕行时累计产生的疲劳破坏的限制。

现场测定连续油管寿命的方法:

连续油管弯曲次数的确定。

连续油管在一次起下钻中要遭受6次塑性弯曲(Plasticbendingevent),其中4次发生在注入头的鹅颈管导轨上,另外2次出现在滚筒上,弯曲使油管产生塑性变形。

连续油管塑性弯曲次数见图12-4。

连续油管除纵向塑性变形外,在其弯曲点处还积聚着环箍塑性变形(hoopplasticdeform-ation),也就是说,在内压小于环箍屈服极限的条件下,环箍塑性变形也会使连续油管直径增加。

4.司钻操作台:

安装有操纵连续油管装置各个系统动作的手柄和记录仪表。

5.吊车:

将注入头吊入井口上或吊离井口,进行底部钻具组合的上扣和卸扣。

6.拖车:

目前的连续油管作业装置,一般将上面5部分装置安装在一辆拖车上,一起运输。

如用直径较大的连续油管钻井,考虑到连续油管滚筒和注入头较重,需要将这5部分装置分别装在三台拖车上,一台拖车装注入头及其支架,一台拖车装控制室和连续油管滚筒,一台拖车装吊车和液压动力装置。

连续油管作业的基本部件见图12-5。

7.钻井液循环系统:

四.连续油管的使用寿命

1.影响连续油管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疲劳极限、压力极限、拉力极限、管体圆度与管体椭圆度的容许偏差。

通常,连续油管的弯曲半径为1.2~1.8(4~6英尺),在作业中常常在滚筒和鹅颈管导轨处承受重复的弯曲应力而导致疲劳,在库存和运输中要受挤压、震动而产生塑性变形,大大地降低了连续油管的使用寿命。

2.连续油管的抗外挤和抗内压极限:

对于不同直径的连续油管的抗外挤和抗内压极限,可根据482.76兆帕(70000磅/英寸2)的名义屈眼强度计算出来,见表12-6。

通过对各种直径连续油管的疲劳寿命的模拟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疲劳是影响连续油管寿命的基本因素。

(2)连续油管寿命随管壁厚度增加而提高。

(3)当加大滚筒和鹅颈管导轨的半径时连续油管寿命增加。

(4)连续油管寿命随管径增大而降低。

(5)连续油管寿命受特定的压力和弯曲周期顺序影响。

(6)仅由压力周期引起的连续油管疲劳损坏,远比由压力和弯曲周期组合在一起造成的损坏低。

(7)连续油管的抗崩极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连续油管的使用寿命。

五.连续油管在小井眼钻井中的应用范围

1.连续油管的应用范围:

(1)重返老井眼钻斜井或水平井以提高老井的产量和最终采收率。

(2)重返老井眼钻斜井或水平井以减轻水或天然气在油层中的推进。

(3)重返老井眼钻斜井或水平井加深勘探并进行地层评价。

(4)老直井加深。

(5)加长老水平井水平段。

(6)钻一批小井眼勘探井。

(7)钻小井眼开发井。

2.连续油管钻具组合:

(l)小井眼直井钻具组合:

长保径PDC(TSD)钻头十动力钻具(PDM)十钻铤十脱离机构十连续油管配合短节十连续油管。

(2)小井眼稳斜钻具组合:

长保径PDC(TSD)钻头十动力钻具(PDM)十少量钻铤十脱离机构十连续油管变径接头十连续油管。

(3)小井眼造斜钻具组合:

短保径PDC(TSD)钻头十可调角度弯接头十动力钻具(PDM)十定向接头(容纳测斜仪器)十钻铤十定向器十脱离机构十连续油管变径接头十连续油管。

(4)为保证井下安全,钻具结构中还应安装震台器和液压加速器。

(5)在下部钻具组合中安装井下推进器(Thruster)或增力器(ForceGenerator)给钻头增加推力和钻压。

六.连续油管钻井的优点和局限性

连续油管还能用于挤水泥、洗井、油井测试时的初开井和测井等作业中。

由于连续油管的连续性使其具有超过常规钻杆的优点。

1.连续油管钻井的优点:

(l)可在欠平衡状态下安全钻井。

(2)可大量节省起下钻时间。

(3)可进行连续循环。

(4)地面设备少。

(5)管体光滑,可减少循环钻井液时的沿程损耗。

(6)连续油管无接头可在欠平衡状态下实现边喷边钻和强行起下钻而无须压井。

(7)在欠平衡状态下钻井,可提高钻速及减少对地层的破坏。

(8)连续油管无接头,可提高起下钻速度,最高可达22.86米/分(75英尺/分)。

(9)在连续油管内装上电缆钻水平井的水平段时可用有缆导向工具实现随钻测量。

2.连续油管钻井的局限性:

(1)安装连续油管地面设备时要靠常规钻机的帮助。

(2)用连续油管钻井时不能下长技术套管、生产套管和尾管,需要由常规钻机帮助完成。

(3)连续油管钻井的井径较小。

(4)连续油管钻井受设备能力的限制,只能钻浅井。

(5)连续油管使用寿命短。

(6)当前大多数连续油管钻井装置不具备使生产封隔器解封和提出生产油管串的能力。

为了重返老井眼钻井,必须把生产油管串从井内提出来,解封生产封隔器,这些工作只能由常规钻机帮助完成,这就增加了再上设备时的动复员费。

(7)连续油管钻井只能下小而短的尾管。

(8)用连续油管钻裸眼井时,比在下了套管的井中使用寿命要短。

参考文献

l.《国外钻井科技》1993,1994年汇编,中国石油大学主编

2.《小井眼钻井技术调研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编译

3.《SlimHoleTechnologySummary》中海石油技服定向井专业公司

4.《CotiledTubingHandbook》中海石油技服定向井专业公司

5.《油井防喷手册》(荷)壳牌国际石油公司编唐兆星、周惟英译,石油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