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665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

《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docx

德化海峡酒店边坡支护设计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山区公路建设中最为常见的工程形式之一。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这些因在山区修建公路而形成的高边坡常会带来严重的边坡灾害,如崩塌、滑坡、垮塌等,严重危及到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如何解决象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这是近山建筑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1.2国外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边坡工程有着100多年的研究历史,是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国际上对边坡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举办了许多学术活动并展开积极的技术合作,边坡病害防治已成为当今灾害防治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并成为许多国际会议中经常讨论的议题,同时针对边册。

目前,国际岩土学会对边坡病害处治技术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从改变斜坡的几何形态、排水、支挡结构和斜坡内部加固四个方面进行了划分,并给出每种技术类型相应的处治措施,较为详细的阐明了边坡的治理技术和做法,对我国公路边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现在将各技术类型和处治措施形成表格形式以供参考,见表1.1。

1.3国内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边坡处治技术起步较晚,其研究也经过了一段发展的历程。

具体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边坡处治技术主要是采用地表排水、填土反压、清坡减载、运用抗滑挡墙及采取浆砌片(块)石作护面防护等措施。

但经后来的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地表排水、填土反压、清方减载等技术仅能使边坡暂时保持稳定状态,如果长期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边坡依然会发生失稳甚

至整体破坏。

如上世纪80年代初,宝成铁路在洪水作用下,有多处边坡病害,在之前是治理过的,但当时治理较简单,仅使用减载、挡土墙及排水措施,无其他加固措施。

因此早期的边坡治理技术并不成熟。

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铁路建设中,抗滑桩技术第一次被应用到边坡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随后在多条铁路建设中抗滑桩技术逐渐被推广使用,受到设计人员及施工单位的一致欢迎。

20世纪70年代,我国边坡治理逐步形成“以抗滑桩支挡为主、以清方减载、工程排水为辅”的边坡综合治理技术。

l975年,由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强调对边坡的治理应采取综合治理、一次根治的理念,把支挡只是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把各种排水技术及各型挡土墙作为推荐技术,抗滑桩技术成为新技术被推荐使用。

随后在1985年对《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Jl-85)进行了修订,相比1978年的规范,此时对边坡治理强调以支挡为主、考虑综合整治的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边坡病害治理研究也日益广泛深入,各种处治技术均得到了相应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锚固技术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凿岩机械研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锚喷防护技术在我国开始被大量采用。

锚喷技术的采用为高边坡提供了一种施工快速、简便、安全的处治治理手段,因此在当时很快得到了广泛采用。

同时对于排水,人们也有了新的认识,把排水作为了主要措施,并结合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支挡技术综合整治。

如在整治南昆铁路八渡车站巨型滑坡时,采用地表与地下排水技术、锚索和锚索桩支挡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成功。

同时由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滑坡动力学,提出采用“变形势”理论,对滑坡可能的失稳时间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这在对1995年1月30日发生在甘肃省黄茨滑坡的成功预测中得到很好应用。

探讨以天—气—地—海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将滑坡的发生作为地球的总体运动的一个事件链,从能量的聚集、传递、释放等角度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机制,对滑坡进行预测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20世纪90年代后,压力注浆技术和框格锚杆(锚索)结构开始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边坡治理工程。

此阶段强调边坡内部加固,特别是边坡深层加固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运用在较多大型高边坡深层加固工程中,使边坡病害一次性根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理效果。

近年来,随着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可供选择

的治理技术也相对丰富起来,对边坡病害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和明晰。

边坡工程治理更多的开始强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保证边坡治理后稳定安全。

随着山区公路建设大规模展开,遇到的高、陡巨型边坡越来越多,各种因素影响也更加复杂、模糊,因此对边坡的处治技术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2边坡处治技术

2.1坡率法

所谓的坡率法一方面是指对坡体较易削方或坡体滑动面较浅适合整体或局部清除的做法;另一方面又可指在边坡坡脚采取堆积重物固脚的做法,两方面的做法均不能影响边坡产生次生病害。

坡率法虽然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治理方法,在边坡治理工程中通常最先考虑使用,但其使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合特定的边坡情况,不能盲目使用,以免带来更大的边坡扰动次生病害。

其具体做法是采用消减边坡病害体产生区的岩土体和增加阻止坡体产生区的岩土体,从而改变边坡的几何形态,即通常所运用的削方减载,减缓边坡的总坡度和坡高或消除边坡上易崩塌的危岩体,使之达到稳定,如图3.1。

①作用机理

坡率法的作用机理是采用减重或反压,即在滑坡后部减重,在前部反压。

按一定的坡率和设分级平台的方法将边坡刷方到稳定边坡。

②优缺点

施工简单,机械化程度高,从技术上看简单易行,治理效果好,且较为经济;但土石方量大,对边坡周围环境及边坡坡面上原有植被破坏较大,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恢复或不能复原。

③适用条件

适用于山区公路中低矮平坦的边坡,或少量刷方不会引起大的边坡次生病害发生的地带,或对实际工程来说具有减重和反压的操作条件。

④应用状况

坡率法是边坡治理工程中较早使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地工程应用中应优先使用,是进行工程建设最原始的一种方法。

对于高陡大型边坡,坡率法一般只作为边坡治理工程中辅助治理措施,边坡治理通常是在采取坡率法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治理技术综合使用,例如第五章将要论述的重庆市云阳清凉场平边坡工程,即结合坡面防护、植树植草、设排水沟、框格锚杆(锚索)等技术共同治理。

通常对于削坡后的岩土体可利用来加固坡角,应合理处治削坡后的土石方。

2.2排水

通常会听到无水不滑坡的说法,可见水是产生边坡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防止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就必须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

一般采取截流坡面上的地表水,以防止地表水下渗;并疏干导流坡体内的地下水,从而改善坡体的强度,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具体一些排水技术如下。

2.2.1仰斜排水孔

仰斜式排水孔是采用小直径的排水管伸至边坡地下水富集部位或潜在滑动面处,在边坡体内排除深层地下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常仰斜式排水孔的仰角不宜小于6°,长度根据地下水位置确定,一般会根据边坡渗水情况采取成群布置,由仰斜式排水孔排出的水应引入路堑边沟排处边坡范围。

详见图3.2。

图3.2仰斜式排水孔

①作用机理

采用机械成孔,孔内安放透水的滤管将边坡内地下水引出,并排出边坡范围。

②优缺点

对人工要求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孔位布置灵活,单孔排水能力有限,群孔布设效果较好。

能够快速疏干地下水,提高岩土体抗剪强度,防止边坡失稳,并减少对岩(土)体的开挖,加快工程进度和降低造价。

③适用条件

对边坡内存在面状分布、鸡窝状等承压的地下水使用效果好,对线状分布的地下水效果欠佳。

④应用状况

目前应用广泛,通常在公路边坡存在深层地下水时,采用仰斜式排水孔。

2.2.2边坡渗沟

边坡渗沟用于引排边坡浅层地表水或泉水,通常适用于坡度缓于1:

1土质路堑边坡。

可以起到疏干和支撑边坡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截阻坡面径流和防护坡面受冲刷的作用。

通常边坡渗沟沟底铺砌应置于稳定坡层上,台阶连接处应砌筑密贴,坡面采用干砌片石覆盖,以确保边坡干燥、稳定。

 填充的石块应采用硬块石,沟底部应选用较大石块,顶部应采取防地表水渗入的措施。

并且渗沟出口与纵向排水设施

或挡土构筑物的衔接应密贴牢固,见图3.3。

图3.3边坡渗沟

①作用机理

挖沟槽填渗水材料,把边坡表层地下水集中排出。

②优缺点

施工简单,取材容易,排浅层水彻底,但易坍塌,沟底铺砌应置于稳定坡层面之上。

③适用条件

适用于浅层地下水的排除。

④应用状况

应用广泛,特别适合雨水充沛或地表水补给容易地区的边坡使用。

2.2.3排水沟

排水沟运用广泛,几乎所有的边坡工程中都需要用到排水沟,见图3.6。

图3.6边坡排水沟

①作用机理

在地表修建明沟,拦截病害区的地表水向病害区的补给,集中病害区的地表水,尽快排出病害区。

②优缺点

施工简便,易于维修养护。

③适用条件

几乎所有病害体都需要这种措施。

④应用状况

常用措施,应用非常广泛。

综上所述,水是诱发边坡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排水的目的是将地表水截流排泄,并把滑体内地下水引出坡体,以减少水对边坡坡体的影响。

在实际边坡工程中,排水几乎是必须应用到工程处治技术,在选取具体的排水措施时,应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取地表或地下排水技术。

2.3防护

对边坡进行坡面防护是边坡工程常用的方法,对坡体基本稳定,坡面存在风化、侵蚀病害的公路边坡进行坡面防护,既能满足边坡稳定防止风化或外界因素进一步破坏,又能起到美观诱导公路线形的作用;对不稳定的边坡进行坡面防护可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改善岩土体的强度和相关参数,从而达到稳定。

边坡防护主要起到保护边坡表面的作用,使坡体表面和坡体内部免受雨水带来的破坏,减缓湿度及温差变化带来的影响,并能起到阻止或延缓软坡体表面的进一步风化、剥蚀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防护技术有植被防护、圬工防护以及骨架防护。

以上两种防护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搭配使用,还可以配合放缓坡等其他治理措施共同使用,达到最优治理和经济实用。

现将公路边坡防护分为三类,具体论述如下。

2.3.1护面墙

护面墙的使用条件如下:

a.为了覆盖一般土质边坡及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石的挖方边坡,免受大气因素而修建的墙,称为护面墙。

b.一般土质边坡多采用护面墙,以及易风化的云母片岩、绿泥片岩、泥质页岩、千枚岩与其他风化严重的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岩石地段,以防止继续风化。

c.边坡坡度应不大于1:

0.5。

d.扩面墙除自重外。

不担负其他载重,亦不承受墙后的土压力,因此护面墙所防护的边坡应自身稳定。

2)干砌片石防护

干砌片石防护使用条件如下:

a.凡边坡因雨、雪水冲刷,发生流泥、拉沟与溜坍,或有严重剥落的软质岩层边坡,可采用干砌片石坡面防护。

b.用于防护沿河路基受到水流冲刷等有害影响的部价。

被防护的边坡坡度,应符合路基边坡的要求,一般应为1:

1.5~1:

2。

c.干砌片石防护,一般有单层铺砌、双层铺砌和编格内铺石等几种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d.铺砌层的底面应设地层,垫层材料一般常用碎石、砾石或砂砾混合物等。

垫层厚度一般用0.1~0.2m。

e.干砌片石防护工程不宜用于水流流速较大(大于3.0m/s)、波浪作用较强、有漂浮物冲击的边坡。

3)浆砌片石防护

浆砌片石防护使用条件如下:

a.边坡缓于1:

1的土质边坡或岩石边坡的坡面采用干砌片石不适宜或效果不好的各种易风化的岩石边坡和土质边坡均可采用浆砌片石护坡。

b.当水流流速较大(如4~5m/s),波浪作用较强,以及可能有流冰、漂浮物等冲击作用时,可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并结合其他防护加固措施(如锚杆)。

c.浆砌片石防护与浸水挡土墙或护面墙等综合使用,以防护不同岩层和不同位置的边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d.对于严重潮湿或严重冻害的土质边坡,在末进行排水措施以前,则不宜采用浆砌防护。

4)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混凝土预制块护坡使用条件如下:

a.在选择设计冲刷防护类型时,有些地区缺乏块、片石材料,常采用混凝土预制块防护边坡,它比浆砌片石护坡能抵抗较大的流速和波浪的冲击,其容许流速在4~8m/s以上,而容许波浪高可达2m以上。

它还能抵抗较强的冰压力,只是造价较高。

b.必须设置砂砾或碎石垫层。

2.3.2植物防护

在各种边地上种植不同植被,既可以起到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变边坡景观、美化环境。

边坡植物护坡技术就是利用植物涵水,固土等原理稳定岩土山坡的同时、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技术,是综合岩土工程、恢复生态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复核工程技术,如图3.14和图3.15。

国外一般把植物护坡定义为:

“单独用活的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

①作用机理

传统的方法为人工撒种草籽、点种、栽培、喷播植草,为适用各种条件下的植物防护开发了多种技术,如三维网植草,客土喷播、六棱砖植草、喷混植生、土工格室、植生袋。

利用植物的枝叶减缓雨水的冲刷作用。

②优缺点

既对边坡起到了防护作用,又美化了环境。

技术先进、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③适用条件

对于河岸防护沟蚀比较严重的或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不适用。

④应用状况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提高,这类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新型植物防护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2.3.3骨架防护

图3.16拱形浆砌片石骨架防护(尺寸单位:

cm)

参见上图,边坡骨架防护图3.16。

①作用机理

在病害区内利用骨架对地表分割,防止大面积地表水集中下渗和冲刷。

骨架材料有浆切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形状有拱形、矩形、菱形。

骨架内与各种植物防护技术相结合,也可以与锚固措施结合加固深部变形。

②优缺点

骨架和骨架内防护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治地表水的集中冲刷作用。

③适用条件

可根据具体场地条件和病害治理的需要综合选用。

④应用状况

已近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今后仍有较大应用前景。

2.4支挡

对不稳定的公路边坡进行支挡,是现在公路边坡病害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下部设置挡土墙或抗滑桩等阻挡设施,其作用是阻挡土体或岩体的滑动从而保证边坡的稳定,这种治理措施又叫被动防护技术。

在改变斜坡几何形态和排水不能保证斜坡稳定的地方,常采用支挡结构物来防止或控制斜坡岩土体的运动。

常用的抗滑支挡技术主要有抗滑挡土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预应力抗滑桩、抗滑明洞等工程治理措施。

2.4.1抗滑挡土墙

抗滑挡土墙目前在边坡支挡工程中运用广泛,并发展出较多的挡土墙断面形

式。

通常会在中、小型滑坡中选用抗滑挡土墙进行支挡,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理措

施。

常用挡土墙断面形式如图3.17。

图3.17常用抗滑挡土墙的断面形式

 

①作用机理

挡土墙依靠墙底摩阻力和墙前被动土压力平衡边坡破坏力,利用自身重量或部分土体保持墙体不会倾斜。

这种治理技术在公路边坡病害治理早期时候最为常用,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治理大中型边坡病害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优缺点

施工简单,只需劳力,不需要机械或对机械要求不高,取材容易,大多为石料和少量水泥,个别用混泥土代替。

施工时需要跳槽开挖,施工不当会造成坍塌,抗滑能力有限。

③适用条件

边坡病害破坏较浅,破坏力不大的较矮边坡

④应用状况

我国20世纪50年代常用的抗滑支挡结构,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演绎出了多种断面形式,今后会逐渐减少应用和降低其使用高度。

2.4.2抗滑桩

早期抗滑桩采用木材作为原料,现在的抗滑桩形式多样,布设灵活,通常采用钢架混凝土桩,主要通过桩上部受力并传至桩身下部基础,依靠桩下部基础给

桩的侧向阻力来承担坡体推力

,如图3.18。

通常选择抗滑桩是因为,边坡下滑力较大,且滑动面较深,采用其他简单的支挡方式(如抗滑挡土墙)不能满足边坡的稳定性要求,其具有承载力大、抗滑能力强、圬工数量少、对边坡扰动小、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水利水电、公路铁路边坡设计中应用广泛。

同时配合预应力锚索、锚杆使用的抗滑桩应用也较为普遍。

图3.18抗滑桩示意图

 

①作用机理

为侧向受荷,是将边坡破坏力通过桩身传递到下部锚固段,由锚固段的桩周抗力来平衡,类似于一种悬臂受力结构。

②优缺点

桩位可灵活设置,可集中设置在滑体的某一部位,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结构联合使用,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可验证地质资料。

外露式影响环境美观,一般截面较大。

③适用条件

适用于松散、软弱、地下水丰富而不易产生锚固力或对预应力锚索有腐蚀作用的地层。

④应用状况

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期为治理大型滑坡的主要措施,应用仍然较广泛。

80年代以后,大多情况下被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替代。

外露式的抗滑桩在路堑高边坡防治中不宜采用。

2.4.3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图3.19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示意图

①作用机理

上端类似于铰支,下端类似于弹性固结的梁式结构,由锚索拉力和桩身抗力抵抗边坡破坏力,见图3.19。

②优缺点

与抗滑桩比较施工复杂,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节约材料,成本低。

③适用条件

适用于变形位置在路基面以下较深的路堑边坡或桥隧地段深层滑动,在路基路面以上时要与其他措施比较。

④应用状况

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应用相当广泛,外露式的不宜采用,不易形成锚固力和对预应力锚索有腐蚀作用的地层不宜采用。

2.4.3预应力抗滑桩+-

图3.20预应力抗滑桩示意图

①作用机理

与普通抗滑桩的作用机理相同,桩身采用预应力钢筋混泥土。

②优缺点

与普通抗滑桩相比,桩截面更小,节约材料,施工方便,桩身变形小、桩体变位小。

③适用条件

适用于桩身弯矩较大的情况,对桩身和截面尺寸控制设计的桩没有优势。

④应用状况

目前正在开发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见图3.20。

2.5加固

加固是通过一系列人工技术措施改善不稳定岩土体内部受力状态,如通过注

浆加固、压浆锚柱技术、采用锚杆框架结构、竖向钢花管注浆等技术,使边坡趋

于稳定。

2.5.1注浆加固

注浆加固主要用于解决注浆液体能够改变坡体中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边

坡整体抗剪强度的边坡。

边坡加固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应用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

是边坡岩土体的整体注浆,另一种是针对滑动面进行注浆,即通常是在边坡中存

在滑带土或岩质边坡中存在软弱夹层的时候使用注浆加固的方法。

通过钻孔机械

成孔并灌注浆液,从而增加边坡的整体抗滑动能力,注浆的浆液通常采用水泥浆

或化学浆液,如图3.22。

图3.22注浆加固

①作用机理

对破碎的边坡岩土体注浆,可大大提高被注边坡的整体性,使岩土体抗剪强度提高。

注浆的过程中,水泥浆顺着裂隙和软弱界面渗入,经历裂隙充填、劈裂延伸、渗透与挤密、形成新的浆脉骨架几个阶段。

骨架内的充填体被压密与挤压,破碎岩土体受到浆液骨架的约束。

注浆后浆体充入使其间隙密集,其间隙减小了一半以上,而且孔隙与岩土颗粒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裂隙成了镶嵌结构强,强度得以提高,不易受外界的扰动而发生变形和破坏。

②优缺点

使用简单,适合各地使用,对机械有一定要求,材料取之容易。

③适用条件

使用这种方法之前必须准确了解滑动面的深度和大致形状,灌浆管必须下至滑动面以下深度。

2.5.2压浆锚柱

压浆锚柱技术是指在边坡坡面上事先钻孔,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成孔后,在钻孔中设置钢筋笼,定位并固定,然后自下而上常压注浆,类似于灌注桥桩技术,将钢筋笼浇筑在边坡上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从而形成整体抵抗坡体的破坏。

①作用机理

注浆后,浆液渗入岩土体中并扩散填充裂隙,固结土体和岩体,可以提高岩土体强度,压浆柱中插入钢筋笼,起抗滑销键的能力,提高坡体的整体稳定性。

②优缺点

结构轻盈,机械化程度高,柱顶用框架连接,框架内可绿化,对原有边坡扰动小。

③适用条件

适用于滑动较浅的风化破碎岩石、坡残积土等滑坡。

④应用状况

目前已有成功的事例,在浅层变形和范围较大的边坡的加固具有应用前景

2.5.3锚杆框架

在山区修建公路时,常会遇到高陡边坡,在进行高陡边坡病害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锚杆框架的工程措施。

边坡高而陡峭,浅层土体难以在坡面固定,存在严重的浅层稳定性问题。

一般会在坡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或者将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铺设在坡面以形成框架格构。

在梁的节点处通常设置钢筋锚杆或预应力锚索来加固坡体。

这种组合既能够加固浅层的岩土体,又能很好的加固深层的潜在滑动面,在山区公路边坡病害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工程价值。

锚杆和锚索结构见下图3.23示意图。

通常格构结构主要采用片石、块石以及预制块等材料,在事先开挖好的边坡坡面上,干砌或浆砌成一定的几何形状满足受力要求,并在格构空隙之间形成的空格中种植植被,从而起到护坡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该方法在铁路、公路的边坡和路堤防护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①作用机理

框架对坡体起框箍作用,锚杆锚于稳定岩体中。

靠锚固力提供抗滑力,灌浆对岩体强度有一定加固作用。

②优缺点

结构轻巧,机械化程度高,框架(地梁)内可绿化,但钢筋锚杆的锚固力有限,可采用自上而下的分层施工方法,对边坡的扰动小。

③适用条件

适用于多级路堑边坡和自然斜坡的浅层变形的加固,变形体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m。

变形破坏力不适宜太大。

④应用状况

可以代替土钉墙、挂网喷浆及抗滑挡墙。

在能产生锚固力和不腐蚀钢筋的浅层路堑边坡、城市建筑边坡的加固具有优势,可广泛应用。

图3.24各种形状框格结构

2.5.4预应力锚索框架

类似于锚杆框格,预应力锚索框格适用于更大及深层边坡病害的坡体治理,锚索相对锚杆长度更长,并且施加了预应力的锚索属于主动防护,给岩土体预先施加一个力,阻止其破坏,增大了抗滑和抗剪的作用力,是大型公路边坡病害中常用的方法。

如图3.25中b)结构。

图3.25a)抗滑桩锚杆框格结构;b)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锚杆框格结构

对于稳定性比较差或很差的高陡岩石边坡和滑动面较深的岩质边坡,用锚杆不能将钢筋混凝土格构固定在坡面上,也不能满足稳定的要求,此时应采用预应力锚索结构,既能固定格构又能加固坡体。

①作用机理

框架起框箍作用,预应力锚索于深层岩体中,提供较大抗滑力,预应力改善了边坡岩体的受力状态。

②优缺点

框架地梁可贴刷方边坡施工,框架内覆土植草,较缓的土质边坡可镶嵌在边坡内,可直接植草,可分层施工,减少扰动。

施工机械化程度高。

③适用条件

适用于加固变形位置在路基路面以上或较浅的路堑边坡或自然边坡的深层变形,可加固具有较大破坏力的边坡。

④应用状况

适用于能产生锚固力和没有钢筋腐蚀的地层,变形位置在路基面以上的深层变形破坏,可代替外露的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应用广泛。

2.5.5竖向钢花管注浆

类似于注浆锚桩,先用钻孔机械钻孔,然后在钻孔中设置钢花管,再进行注浆,如图3.26。

①作用机理

注浆加固了岩体的强度,钢花管和灌浆体构成微型桩,起抗滑作业。

②优缺点

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永久性强,可控制注浆的深度和注浆量,可在破裂面位置多注浆,注浆工艺先进,可恢复植被。

③适用条件

适用于变形范围较大的残积、坡洪积及岩石滑坡、浅层坍塌体的加固。

④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