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624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docx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

  我们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常常局限于园内的教育,而忽视与园外科学活动的结合。

其实,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说明:

能够意识到色彩美是幼儿感受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色彩是直观的,但是,如果幼儿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会视而不见。

因此,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比认识几种具体的颜色更为重要。

幼儿时周围的色彩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即时认识活动就成了幼儿自身的需要。

  2.难点:

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说明:

启蒙教育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即时效果,而是为了给幼儿今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所以活动应该定位于让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而不是对实验结果的兴趣。

但是对于中班幼儿要通过活动,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

  活动准备

  颜料和调色用具。

活动室的布置要色彩丰富、协调。

  活动过程

  1.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1)分散观察。

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人的眼饰、周围物品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颜色的名称。

  

(2)集体活动。

首先让幼儿回忆观察的颜色,教师出示相应的色块,并让幼儿进行颜色的指认和命名活动。

然后让幼儿谈谈最喜欢的颜色、什么东西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是相同的……。

  2.通过使用颜色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颜色,体验色彩的美,引起对颜色的兴趣。

  

(1)涂色活动。

为幼儿提供各种需要涂色的画,如树、水果、花……,让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要求与实物本来的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

让幼儿在空白的玩具、服装、树叶图上涂色,鼓励幼儿自己配色。

活动后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幅画的颜色。

  3.通过实验活动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调色活动。

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用颜料进行调色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

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调色的经验,谈谈颜色的变化。

教师还可进一步操作实验让幼儿发现调色的结果是丰富多变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玩耍七彩风轮,引起悬念,产生求知欲。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乌鸦喝水的故事。

  2、四人一组:

每组三只瓶子,瓶子中的水分别是少,半瓶,大半瓶(各两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只漏斗。

  3、实验记录纸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师: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那你们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呀?

  小结:

原来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

那老师今天准备了三瓶水和石子,请你们看看这三瓶水有什么不一样?

  师:

有没有发现每个瓶子上都有一条蓝色的线,这个是水位线,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线说明乌鸦可以喝到水。

  师:

那是不是这三瓶水中加了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

(幼儿猜测)

  师:

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

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这个实验,三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做实验,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等一会儿你们自己商量谁做实验、谁记录。

  师:

那记录的小朋友怎么记录呢?

  师:

那我们就采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够喝到水的瓶子后面的格子里打“√”,不能的就打“×”,在实验过程中,边做实验边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等一组小朋友都做好实验了,那请你们把实验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吗?

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找一张桌子开始实验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

请完成实验的小组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实验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师:

(和幼儿一起看记录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纸上的结果。

  师:

请小朋友说一说:

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师:

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红水中加了那么多的石子水还是没有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呢?

  三、第二次实验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师:

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们来做第二个实验,还是和刚才一样的三瓶水,但是里面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把石子换成沙子来做这个实验。

  师:

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要求,请大家听仔细:

还是和刚才一样四人一组,因为沙子比较细,所以老师请了小漏斗还有沙子和筷子来帮忙,注意不要把沙子洒出来,用筷子时要注意安全,而且这次要请小朋友自己来取材料了,老师已经帮大家分配好,请每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来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拿好就开始实验,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先来拿(一组一组跟上)

  师:

巡回观察指导,直到完成实验

  师:

请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小朋友和刚才一样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水泼出来,慢慢走。

  师:

我们一起来看记录纸,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请个别幼儿)

  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的记录纸和第二次的记录纸上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师:

为什么刚才在红水中加了石子水不能上升到水位线,而现在加了沙子却可以呢?

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

(出示图片)我们请小图片来帮个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的呢?

  师:

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

对呀!

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红水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了,乌鸦就喝不到水了;而沙子比较细,缝隙很小,虽然水也流到了缝隙里,但是还能够上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可以喝到水的。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课后请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下,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好吗?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知道金属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管,纸,毛线等材料不能导电。

  3、简单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线,铜丝,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纸绳,电灯泡,电池。

  2、记录表,笔,橡皮。

教师自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

  1、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电池

  2、电池的两端一样吗?

介绍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

  二、实验一

  1、出示铜丝:

它是什么?

铜丝铜丝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出示纸绳:

它是什么?

纸绳纸绳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2、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材料:

电线,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

请小朋友实验。

哪种材料能是小灯泡亮起来?

  3、介绍记录表:

在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在不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

  4、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观察。

  5、请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和幼儿总结:

金属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

毛线纸等材料不能导电。

  三、结束部分:

出示两根电线(一根两边露出铜线的,一根两边没有铜线的。

  1、它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请幼儿实验

  2、教师总结:

电线外面的塑料外衣是不能导电的,他是保护我们的,有了它我们就不容易触电。

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

因为平时生活正的用电,电压很高是很危险的。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一、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二、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活动准备:

  一、充气玩具,如气球、塑料袋、游泳圈等,打气筒

  二、轻松欢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玩具气球,与幼儿一起讨论:

气球如何变大?

  二、给气球充气

  1.教师给气球充气,请幼儿观察。

  师:

“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

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气球的变化:

越来越大。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

如果气球一直充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只气球,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并提醒幼儿不要充的过满。

  四、师幼共同游戏:

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

  师:

“现在请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老师要开始充气了,气球变大了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给气球充气。

  师:

“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我们一起来充气吧!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五、鼓励幼儿随着音乐变一变。

  请幼儿随着越来越强的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的过程,随着音乐减弱表现气球越来越小的情形。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增加活动乐趣。

  小结及反思:

气球本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给气球充气,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变化。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1、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

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

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2、探究的问题:

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3、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4、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5、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7、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

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