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394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docx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解析单元测试一

院系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注:

1、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试卷适应专业:

师范生

题号

总成绩

签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2.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是()。

A.1-2岁

B.2-4岁

C.4-5岁

D.5-6岁

3.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A.1岁以前

B.1.5-3岁

C.3-4.5岁

D.4.5-6岁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B.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

C.手的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口腔的触觉探索

D.触觉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5.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发生的标志。

A.最初诱发性微笑

B.最初社会性微笑

C.最初生理性微笑

D.最初自发性微笑

6.看见小坦克,就要玩开坦克;听见蛙鸣,就要学青蛙跳;拿到雪花积木片,就会想到冬天的漫天风雪;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

这反映了幼儿()。

A.想象的无意性

B.相似联想较强

C.直觉思维较强

D.想象的有意性

7.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

B.****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8.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9.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游戏

B.交往

C.活动

D.游玩

10.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是在()。

A.2-3S岁

B.4岁

C.5岁

D.7岁

11.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12.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13.在幼儿园中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的是()。

A.园长

B.阿姨

C.保育员

D.幼儿教师

14.对生病儿童进行家访是什么性质的家访()。

A.新生家访

B.情感性家访

C.定期家访

D.问题儿童重点家访

15.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B.7分钟

16.()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17.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

C.社会情境

D.家庭情境

18.幼儿园的()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A.智育

B.美育

C.体育

D.品德教育

19.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和行为。

A.感性认识

B.环保意识

C.人文意识

D.自然规律

20.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A.发扬

B.结合

C.充分尊重

D.关注爱护

二、简答题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2.幼儿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3.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4.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5.论述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6.为什么说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

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

“快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

”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来对娃娃家妈妈说:

“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

”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

“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

”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结合上面的材料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活动设计题

以动物的生存本领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从中央部分动作发展到边缘部分动作;从无意动作发展到有意动作。

2.B,2-4岁是幼儿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时期。

3.B,1.5-2岁的儿童表象开始发生,从此儿童的注意开始受到表象的直接影响。

4.C,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

5.B,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6.A,无意想象没有预设目的,由外界直接刺激引起,占据儿童想象的主要地位。

7.B,在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儿童的自主性受到抑制,安全感得不到保护,也不喜欢与他人接触。

8.B,运动记忆约在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出现。

9.C,幼儿园的活动是幼儿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

10.C,儿童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11.C,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近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定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12.D,儿童经过主动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13.C,《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八条规定:

“幼儿园保育员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14.B,教师上门了解幼儿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属于情感性家访。

15.C,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能保持3—5分钟左右,4岁幼儿的注意能保持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的注意能保持15分钟左右。

16.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17.A,幼儿的社会范围小,社会交往情境大多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

18.D,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是幼儿园的品德教育。

19.B,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从身边的小事人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0.C,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

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儿童均要受到亲密情感的影响。

(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

在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交往关系、生活方式中,儿童可随之获得不同的教育信息和生活经验,儿童在家庭中学习行为规范、知识经验、生活技能等。

(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而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则主要通过情感的和经济的纽带去实现。

家庭中向子女传递教育要求、教育信息时,多以家庭情感为载体,饱含亲切感和信任感。

(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

家长既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子女的终身教师。

家长要负责子女的哺乳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人期以及成人后期的教育。

(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聚合性的,增加了父母对孩子了解的深刻性,这能够让家长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

2.【答案要点】

(1)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

(2)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依赖性大;(7)个别差异性显著。

3.【答案要点】幼儿园课程评价总的原则应有利于发挥教师、园长及课程决策人员改进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

具体表现在: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评价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4.【答案要点】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5.【答案要点】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想象与幼儿的认知活动。

想象虽然是比感知和记忆更复杂的认识活动,但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等其他认知活动。

第一,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想象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而表象是儿童曾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第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想象依靠记忆,想象依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果没有记忆,具体形象也不能保留下来形成表象,说明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

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顺序进行,想象越丰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越有利于保持和回忆。

第三,幼儿的想象把记忆和思维联系起来。

记忆是感知的复现,想象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幼儿期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不同于创造性思维。

(2)想象与幼儿的情绪活动。

第一,想象能引发情绪活动。

孩子的情绪情感活动常常是由想象而引发的。

第二,情绪影响想象。

幼儿的想象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的方向;幼儿常常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游戏中的想象,更多表现了幼儿情绪和愿望。

(3)想象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紧密结合。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

想象在游戏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

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游戏正是幼儿不断靠想象变换着物体的功能,才得以顺利进行。

(4)想象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

想象是幼儿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

听故事时,想象随故事情节而展开。

想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6.【答案要点】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2)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

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3)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体、智、德、美四育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

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

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

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能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

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

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2)游戏有利于儿童隋绪的发展。

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

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

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

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

(3)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

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

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四、活动设计题

活动:

防御敌人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们生存的条件及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了解一些动物的防御本领。

3.萌发幼儿爱护、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形式:

集体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设计意图:

1.通过已有经验及学习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自身的防御武器。

2.知道想生存必须要防御敌人的进攻。

3.萌发幼儿爱护、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师幼互动:

1.教师先同幼儿谈话: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小动物们生活在哪里?

它们有敌人吗?

它们怎样保护自己,怎样生存?

2.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是什么小动物,是使用什么样的办法保护自己的。

如:

刺猬、蜜蜂、螃蟹、海蜇、蚌、穿山甲、大象、蜗牛等,观察后发现它们自己的身体上有防御敌人的武器。

3.教师再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是什么小动物,是使用什么样的办法保护自己的。

如:

乌贼、黄鼠狼等,观察后发现它们能从身体里释放出气体和液体,赶走敌人。

4.出示海星、海参、壁虎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会使用分身术让敌人误以为是捕到了猎物。

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品德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