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110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docx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体具有的特征(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如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呼吸.排泄废物等).

2.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即.

3.生物体都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的现象.

4.生物体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即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和结构基础(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

5.生物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6.生物体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2、使用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装好镜头对好光,载片放在物桌上    左眼看镜右眼睁,调节粗螺把镜降

轻轻降到玻片边,慢慢倒拧镜向上    片向右移像左移,片往下移像向上

先用低倍后高倍,仔细观察莫急慌

3、注意事项

a.镜头的选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如:

目镜5X物镜50X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50=250倍

b.对光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用).

c.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物像。

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

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d.找标本

移动原则:

标本的移动方向和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如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就应把装片往左下方移。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3.临时装片的操作方法

擦──→滴──→取──→展──→盖──→染──→吸

注意事项①制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滴清水,制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生理盐水。

滴水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同时也可以排除气泡.

②盖玻璃片时应从一侧接触到水滴慢慢地轻轻盖下,为了防止气泡的产生.

③从一边滴染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充分浸染标本的全部.

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发育成熟的植物细胞内有液泡,有些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而有些动物细胞没有.

 

(二)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发育

1.细胞的分裂: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细胞分裂的意义:

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加倍,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2.细胞的生长:

指细胞由小──→大的变化过程

意义:

使体积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

3.细胞的分化:

随着细胞的增殖,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逐渐出现了差异,最后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各种细胞,这个过程就叫做分化.

(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组织:

指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集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覆盖于身体表面和体内各种官腔壁的内表面的上皮起保护作用.

结缔组织:

骨骼、血液、韧带、软骨具有联接,保护支持营养,修复等作用.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

2.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取聚集在一起构成器官,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

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3.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注:

植物无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是:

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

4.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

四、常见生物的种类、形态及生活特性.

生物包括:

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

生物分类的七个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1、动物界的动物类群.

鱼类:

体表被鳞片,生活在水中,终生用鳃呼吸.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尾游泳,成体用肺呼吸.

爬行类:

皮肤表面有角质鳞片或青甲,卵生,陆地生活.

脊椎动物

鸟类:

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体温恒定,卵生,陆地生活

哺乳类: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

动物

腔肠动物:

如涡虫.

扁形动物:

如蛔虫.

原生动物:

由单细胞构成,如草履虫,变形虫.

线形动物:

如蜗牛.

软体动物:

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

棘皮动物:

节肢动物:

 

2、植物界的植物类群.

 

五、生物与环境.

1、种群:

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如生活在一个池塘里的全部草鱼.

2、生物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群落的分层现象: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苔藓地衣层,形成垂直分层现象,影响动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植物群落: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植被:

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3、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1)生态系统的类型:

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成分.

a.非生物因素:

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温度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

物链常常相互交错成网状叫做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a.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的、递减的。

b.物质循环是循环不息的,在食物链及无机环境中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平衡的特点.

a.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具有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不一样,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强,相反,这样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了,其恢复能力就越差.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六、绿色开花植物的新陈代谢

(一)根:

生长在土壤中,起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贮存养料的作用.

(1)根尖的结构

(2)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

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②伸长区的细胞不断成长,体积增大.

(二)茎:

茎的结构与功能

(三)叶的结构和功能

表面:

(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

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

半月形,中间的成对存在,含叶绿体,中间的孔隙叫气孔,

叶肉:

栅栏组织:

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棉组织:

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里面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

支撑作用:

含网状脉和平行脉

具有输导作用:

导管——运输水和无相盐

筛管——输送有机物

注:

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四)植物的水份代谢

1、水的主要作用

a.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水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可达50~90%.

b.水充足使植株硬挺,保持直立姿势,使叶片舒展,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水是良好的溶剂,无机盐必须溶解于水,才能被根吸收.

2、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化肥

氮肥:

促进植物的茎叶茂盛,缺乏时植株瘦弱,叶片发黄;收获菜叶农作物,应多施氮肥,如白菜。

磷肥:

促进幼苗发育,果实的形成,缺少磷肥,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色;

钾肥:

促进作物茎杆粗壮,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缺乏时茎秆软弱,容易倒伏

3、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①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

根尖的根毛区.

原因:

a.根毛区由于根毛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很大.

b.根毛区的细胞中有大液泡,其中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吸水:

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失水:

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4、植物对水分的利用:

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只有1%左右的水用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5、植物对水分的散失:

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有99%左右的水分被蒸腾散失.

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主要在叶中进行.

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降低叶片的温度③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作物移栽时要去掉一些叶片,以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含量。

6、植物对水分的运输:

根毛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99%)。

7、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这些藻类死了后,微生物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中的氧气减少,水体发黑、发臭,叫水体富营养化.

(五)光合作用

1.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2.表达式:

(CH2O)n+O2↑

光合作用的原料:

CO2和H2O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能光合作用的产物:

有机物,O2

光合作用的实质:

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3.实验证明

(1)产生淀粉

a.暗处理:

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是消耗和运走淀粉。

b.叶片遮光:

叶片部分遮光——对照实验

c.脱色:

用色素溶剂——酒精进行水浴加热。

目的是安全地脱掉叶片中的色素。

d.染色:

滴加碘液。

未遮光部分叶片变蓝——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2)场所是叶绿体:

用银边天竺葵做材料。

银边部分无叶绿体,光照后检验哪部分产生了淀粉。

(3)反应物有CO2:

将已放在暗处2-3天的生长旺盛植物的两片叶片分别用塑料袋罩上密封,一个罩内

放罩能吸收CO2的石灰水,一罩内放清水,光照后检验淀粉产生情况。

(4)反应物有水:

切断一叶片中的主叶脉,光照后检验切口上部的切口下部淀粉产生情况。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③使大气中的O2和CO2的含量相对稳定

④形成臭氧层,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5.生产应用:

①合理密植②大棚中增加CO2的含量③大棚内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六)呼吸作用

1.概念:

植物体吸收O2,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2.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有氧呼吸表达式:

+能量

无氧呼吸表达式:

有机物酒精+CO2+能量

有机物乳酸+能量

4.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

线粒体.

5.生理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及形成各种中间产物.

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细胞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C2O、H2O

有机物O2

产物

有机物O2

C2O、H2O

能量转化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同时进行相辅相承

七、人体的新陈代谢.

(一)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的概念:

是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能使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本身并不发生变化,这一点与无机催化剂相似.

2.酶的特点:

a.高效性:

其催化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

倍.

b.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c.不稳定性:

高温,低温以及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酶的作用:

起催化作用,使各化学反应更加容易进行.

(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消化道.

①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里面有舌、牙齿、唾液腺、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

②咽、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③胃:

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澎大的部分.

A.结构:

胃壁从内向外依次是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B.功能:

贮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其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可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水解.

④小肠:

A.位置:

位于腹腔,长约5~6c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起始部位叫十二指肠.总胆管、总胰管都开口于此,

B.特点:

①小肠内壁有环状的皱壁,皱壁上有小肠绒毛,大大的增加了小肠壁与食物的接触面积

②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壁上有肠腺,可分泌各种消化酶.

⑤大肠:

大肠的起始部位叫盲肠.盲肠上连着一条细小的盲管,叫阑尾.位于腹腔的右下部,通过大肠的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2.消化腺.

①唾液腺:

分泌唾液近中性,PH值为6.6~7.1.

唾液的主要作用是:

a.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

b.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②胃腺:

由胃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开口于胃壁的内表面,,分泌胃液呈酸性,PH值为0.9~1.5.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水解.

③肝脏:

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功能:

a.进入人体内的氨基酸,可在肝脏内合成蛋白质.

b.能将多余的血糖合成糖元,贮存起来,当血糖降低时,又将体内的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分泌胆汁,乳化脂肪.d.促使甘油,脂肪酸合成脂肪.e.解毒功能.

④胰腺:

胰腺分泌胰液,其主要成分有胰淀粉,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分别对淀粉、脂肪、蛋白质起催化作用.

⑤肠腺:

由小肠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肠腺分泌小肠液,小肠液中含多种消化酶,起催化作用.

2.食物的消化.

消化的概念: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大分子等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这一过程叫消化.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1)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2)蛋白质氨基酸

(3)脂肪脂肪微粒脂肪酸+甘油

注: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3.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2)吸收的场所

①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

②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③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由小肠吸收.

④大肠只吸收少量的无机盐,水和部分维生素.

(3)吸收途径:

大部分脂肪酸进入毛细淋巴管,再进入血液循环,其他营养物质经毛细管进入血液循环,吸收的营养物质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空气的处理

(1)

(2)呼吸道的作用.

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到达肺部

②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③发声(喉部有声带)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肺泡外紧贴着许多毛细血管.

②肺泡和毛细血管壁均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

(2)肺的通气: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呼吸运动:

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

(3)气体交换:

是能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吸气:

肋间外肌,隔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隔肌顶部下降胸廓体积增大

肺随之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

肋间外肌,隔肌舒张肋骨下降,隔肌顶端回升胸腔体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

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3.完整的呼吸过程

 

肺的换气<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4.呼吸作用的意义:

为人体内的能量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呼吸作用的类型:

 

(四)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注: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里面一种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之所以呈现红色,就因为含有血红蛋白.其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

2.骨髓的造血功能.

成年人的各种血细胞均源于骨髓,有些甚至大量储存在骨髓中,并有规律地释放到血管中,在正常情况下,成人骨髓造血只限于红骨髓,但在异常情况下要求造血增加时,已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可再度恢复造血功能,因为有造血干细胞,所以有造血功能.

3.血管.

①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

特点:

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

②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特点:

管壁较薄,管腔较小,弹性较小,内有静脉瓣.

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

③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特点:

a.管壁由单层的上皮细胞围绕而成,

b.管腔内只允许单个的血细胞通过,从而有利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

4.心脏

a.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左下方,夹于两肺之间,形状似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b.结构:

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c.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

心率:

心脏在单位时间内跳动的次数.正常人的平均心率为75次/分。

心输出量:

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每搏输出量:

心脏每收缩一次向动脉射出的血量.

5.血液循环:

心脏的结构示意图

b.体循环:

C.肺循环:

 

注意:

动脉血:

含氧量高,颜色鲜红,含

少.

静脉血:

含氧量低,颜色鲜红,含

多.

体循环:

动脉血静脉血

肺循环:

静脉血动脉血.

4.知道血型,知道输血应该的事项,知道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1)ABO血型系统:

O型(抗A,抗B)A型(抗B)

B型(抗A)AB型(无)

(2)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当失去30%的血(1200~1500mc)有生命危险.

  当失去20%的血(800~1000mc)头晕,心跳,发黑,易冷汗

 当失去10%的血(400mc)短期恢复正常

 每次献血200~300ml,是义务,18~55周岁.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主要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

血型可供受血者可供输血者细胞上凝集原(抗原)血清中凝集素(抗体)

AA、OA、ABA抗BBB、OB、ABB抗A

ABA、B、AB、OABA和B无

OOA、B、AB、O无抗A和B

5.概述新陈代谢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五)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泌尿系统示意图

注:

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的结构如下图:

尿液形成过程图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叫作用和分泌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水、一些钠、钾、钙、氯等离子和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完全被重吸收。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所产生的物质(如H+、NH3 等)分泌到肾小管液中。

最终形成终尿。

4.血液、原尿、终尿的成分比较

液体

成分

血液

含血细胞及大量有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原尿

含有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的几乎所有物质

终尿

原尿中除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大量的无机盐和尿素外剩下的物质

八、绿色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一)花的结构

 

(二)传粉和受精

植物开花后,须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1.传粉:

指花粉从花药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根据外力不同的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

2.受精:

指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过程:

花药中的一个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萌发出花粉管的同时形成两个精子,精子通过花粉管进入子房中的胚珠内,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最后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受精作用完成后,花被,雄蕊及雌蕊的柱头与花柱一般都萎谢.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受精卵──→种子中的胚        

受精极核──→种子中的胚乳

珠被──→种皮

(四)种子

 

 

 

2.种子的萌发

①萌发过程

胚芽──→茎和叶胚根──→根胚轴──→根与茎相连接的部位

 

(五)生殖方式

1.有性生殖:

通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繁殖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其特点是是繁殖出的新个体得到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必须经过开花──→传粉──→受精过程才能结果,生产上的应用,人工传粉.

2.无性生殖:

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其特点是产生出的新个体中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的完全相同.

 

应用:

由于营养繁殖能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快,被广泛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九、人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睾丸:

主要的生殖器官位于阴囊内,

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一)人的生殖与发育.

附睾:

位于睾丸背后,能贮存和输送精子.

1.生殖系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内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精囊和前列腺:

分泌液.

阴囊

男性生殖系统

外生殖系统

阴茎

注:

一个精子就是一个雄性生殖细胞,长约

,依靠尾部游泳.

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注:

一个卵细胞就是一个雌性细胞,直径为

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