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991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5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6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5月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肝细胞组成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B.含有葡萄糖、蔗糖等糖类物质

C.组成转氨酶的氨基酸都只有1个羧基

D.RNA分子的种类和数量多于DNA

【答案】D

【解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A错误;肝细胞中含有葡萄糖、糖原等糖类物质,但不含麦芽糖,B错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因此组成转氨酶的氨基酸不一定都只含一个氨基,C错误;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形成多个多种RNA分子,因此肝细胞中RNA分子种类和数量多于DNA,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①单糖:

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②二糖:

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

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3、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形成多个多种RNA分子。

【结束】

2、图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局部示意图,①~④表示该细胞内的某些细胞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动物细胞,不是植物细胞

B.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视野 

C.结构③不能直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③和④中均存在碱基A与T配对的现象

【答案】C

【解析】此细胞含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中心体、核糖体等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结构③为线粒体,其能将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不能直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结构④中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其中不存在碱基A和T互补配对的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结束】

3、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运输等功能

B.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有生物膜系统

C.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糖脂的分布是对称的

D.线粒体、叶绿体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如载体蛋白,有的能起催化作用,如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酶,有的能与激素结合,A正确;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这种膜结构,因此具有生物膜,B错误;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内外侧的分布是不对称、不均匀的,糖脂的分布是对称的,C正确;线粒体、叶绿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名师点睛】生物膜系统

1.概念: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结束】

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遗传、变异及进化的本质

B.范.海尔蒙特通过柳枝扦插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于水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A错误;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和水,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以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的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双螺旋结构,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考点定位】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此为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

【结束】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抑癌基因发生多次突变是诱发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B.细胞凋亡可以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C.机械损伤、阳光灼射都可能造成细胞坏死

D.造血干细胞和成骨细胞都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答案】A

【解析】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A错误;细胞凋亡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功能的作用,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除潜在隐患.因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的,B正确;机械损伤、阳光灼射为不利因素,可以造成细胞坏死,C正确;真核细胞的细胞增殖方式有: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产生的是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故造血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

【名师点睛】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结束】

6、ATP是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都能产生ATP

B.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

C.ATP与ADP在同种酶的催化下可以相互转化

D.ATP的元素组成与质粒、转运RNA的元素组成相同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可以在黑暗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A正确;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RNA的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酶具有专一性,ATP与ADP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可以相互转化,C错误;ATP、质粒、RNA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D正确。

【考点定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名师点睛】1、ATP分解成ADP,放出能量,ADP转化为ATP,吸收能量,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2、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3、动物和人形成ATP通过呼吸作用,植物形成ATP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结束】

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D.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

【答案】A

【解析】、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A正确;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反应相同,C错误;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名师点睛】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在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它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细胞供氧不足时,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没有酒精产生。

【结束】

8、图示为某生物体(2N=6)的细胞分裂。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此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此图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C.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组数目的整倍性变化

D.此图是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异常造成的

【答案】A

【解析】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图A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导致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多了2条,C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结束】

9、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探究历史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结论

A

孟德尔

假说演绎法

豌豆

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艾弗里

微生物培养

小鼠和肺炎双球菌

小鼠体内的“转化因子”是DNA

C

沃森和克里克

模型构建法

DNA的X光衍射照片

DNA是遗传物质

D

摩尔根

假说演绎

果蝇

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孟德尔利用豌豆做实验,得出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要自由组合,没有提出基因这个概念,A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S细菌体内的DNA,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C错误;摩尔根做果蝇实验,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对遗传的探究

【结束】

10、下图为细胞核内某重要生理活动的示意图,A~E代表不同的物质,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图中A物质是DNA,B物质是RNA

B.图中C物质是RNA聚合酶,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

C.D物质是游离的氨基酸,由转运RNA运输

D.E物质的存在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答案】C

【解析】图中A为双链结构,该物质是DNA,B物质是DNA形成的一条链,该物质是mRNA,A正确;图中C作用使得DNA形成RNA,因此C物质为RNA聚合酶,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DNA,可以发生转录形成RNA,存在RNA聚合酶,B正确;利用D物质形成mRNA,因此物质D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E杂交区域,存在A与U,T与U,G与C,C与G碱基配对,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转录: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的场所:

细胞核

转录的模板:

DNA分子的一条链;

转录的原料:

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

与转录有关的酶:

DNA解旋酶、RNA聚合酶;

转录的产物:

mRNA。

翻译: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

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本质:

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结束】

11、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方法直接利用卵细胞培育具有新性状的二倍体金鱼,其中有一关键步骤:

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激活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两种育种的原理都是诱变育种

B.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C.如果方法一产生杂合体,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基因突变

D.方法二产生杂合体原因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C

【解析】染色体断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B错误;图示表示卵细胞二倍体化的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用低温处理卵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为纯合二倍体,要产生杂合体,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基因突变,C正确;方法二是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形成二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容易发生交叉互换,所以这种方法形成的二倍体往往是杂合二倍体,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结束】

12、2013年,比利时消费者协会对当地的肉食进行微生物抽样检测,结果表明73%的禽肉、16%的猪肉和8%的牛肉含有超级细菌。

专家甚至发现一些细菌已经进化到可以分泌超广谱酶用来水解多种抗生素。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超级细菌的产生是因为人类在养殖业中滥用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B.超级细菌具有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能力,在自然选择中比普通细菌有更强的生活力

C.超级细菌的后代都具有抗抗生素的能力,使得细菌种群中抗抗生素基因频率升高

D.超级细菌和普通细菌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是新的物种

【答案】D

【解析】“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抗生素只能对其耐药性进行选择,A错误;虽然超级细菌具有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能力,但普通细菌比超级细菌数量还是更多的,B错误;超级细菌的后代不一定都具有抗抗生素的能力,C错误;超级细菌和普通细菌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D正确。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

【名师点睛】“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结束】

13、下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人体内四种不同的液体。

根据下图判断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据图中箭头关系可知丙为组织液

B.甲到丙的过程如果受阻,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C.丙中可能含有激素、尿素、抗体等物质

D.丁中CO2浓度一定高于丙

【答案】A

【解析】可先根据单向循环确定甲为淋巴,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丁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剩余的乙即为细胞內液,A错误;甲到丙的过程如果受阻,组织液中的液体不能通过淋巴回流到血浆中,引起水肿,B正确;丙为血浆,含有激素、尿素和抗体,C正确;丁为组织液,生活中大量的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要经过自由扩散进入血浆,最后到体外,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一则,因此丁中CO2浓度一定高于丙血浆,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结束】

14、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手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多种传染病

B.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刺激后会发生特异性免疫

C.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机体后,会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D.再次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时,机体可产生大量抗体进入靶细胞并消灭病毒

【答案】B

【解析】抗体和记忆细胞均具有专一性,即只能识别一种抗原,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只能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A错误;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刺激后会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机体后,会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只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抗原,C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分布,但是不会进入细胞,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没有进入细胞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效应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关系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结束】

15、某学习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实验,第四天取样并稀释100倍后所观察到的结果如图乙,连续观察7天结果如图丙。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16个中方格

B.由图乙可知,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7.5×107个/mL

C.该探究活动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和进行重复实验

D.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5~7天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B

【解析】图甲是一块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2个计数室,图乙是计数室中每个中格有16个小方格,A错误;由图乙可知,整个计数室内有75个酵母菌,因此每ML含有的酵母菌个数为75×100×10×1000=7.5×107个/mL,B正确;该探究实验需要对照和重复实验,已减少误差,C错误;乙由图丙可知,第3~5d酵母菌的数量基本不变,数量达到最大,该时间段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名师点睛】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结束】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阐述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需要能量的驱动

B.信息传递伴随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C.大豆与根瘤菌间的种间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进行,能量流动只能在生物群落内部进行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进入数群落,该过程需要光能,A正确;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因此信息传递伴随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B正确;大豆与根瘤菌间属于互利共生,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C错误;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进行,能量流动只能在生物之间流动,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功能的功能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但不能循环往复;能量是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直接往复循环;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结束】

17、下图

(一)是苹果酒和苹果醋的现代生产装置简图,图

(二)是与生产过程关联的某些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罐中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

B.甲罐顶上管道弯曲及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杂菌进入,以及排气减压等

C.乙罐中刨木花既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又能为其提供一定的碳源

D.a、b曲线可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

【答案】C

【解析】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乙罐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A正确;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甲罐顶上管道弯曲,防止杂菌进入,以及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来减压,酒精发酵不需要氧气,因此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B正确;乙罐中刨木花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不能提供营养,C错误;果醋发酵能将酒精最终转化为醋酸,因此酒精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醋酸含量一直升高,因此a、b曲线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D正确;

【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结束】

18、下图1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部分操作,图2为其实验结果。

针对图示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X溶液有利于凝胶珠的形成,用自来水配制即可

B.图1中注射器距离X溶液液面的远近对凝胶珠的形状无影响

C.图2中出现的实验结果最可能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小所致

D.改变图1中滴加溶液的速度也可能导致图2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混合液加入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aCl2溶液是用蒸馏水配制的,A错误;注射器距离X溶液液面的远近对凝胶珠的形状影响很大,B错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C正确;滴加CaCl2溶液的速度太高,无法形成凝胶珠,D错误。

【考点定位】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名师点睛】制备固定化细胞时,要注意以下几项:

(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

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结束】

19、将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将保卫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时,才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B.当从清水转入0.3g/mL蔗糖溶液中时,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将逐渐增加

C.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而导致气孔开放

D.蔗糖分子扩散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答案】B

【解析】渗透装置具备两个条件:

半透膜和膜两侧具有浓度差,如果将保卫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液和外界的清水也存在浓度差,也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A错误;分析图形,植物在清水中叶片中气孔是开放的,而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气孔将关闭的,B正确;由图可以看出,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C错误;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名师点睛】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

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结束】

20、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选用花生种子,观察到脂肪颗粒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B.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用剩的斐林试剂可以长期保存备用

C.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以黑藻叶片为实验材料,观察到细胞中有绿色颗粒移动

D.用新鲜菠菜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滤纸条上会出现4条色素带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