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881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

《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docx

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

 

2011年复合肥行业分析报告

一、复合肥的概念及作用

复合肥行业归属于农业生产资料中的化肥行业。

根据《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GB15063-2009》,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是由化学方法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包括复合肥在内的化肥对农作物增产有重大作用,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需品”,是“粮食的粮食”。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粮食增产中,约55%来自化肥的贡献;在其他生产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合理施用化肥可增加产量40%~60%(数据来源:

天相投顾)。

根据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农业发展报告(2007)》,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我国化肥施用总量从1990年的2,590万吨(折纯)增加到2009年的5,404万吨(折纯),单位面积施肥量从1990年的175公斤/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341公斤/公顷,与此同时,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也大幅度提高,由1990年的3,933公斤/公顷增长到2009年的4,871公斤/公顷。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年鉴2010化肥具有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少的特点,化肥的养分含量一般比农家肥高20倍以上,个别高效化肥甚至高百倍以上。

此外,化肥肥效快,大多数易溶于水,能很快被作物吸收利用,一般施肥后3-5天便可见效。

复合肥除具备上述基础化肥的优点外,较基础化肥而言,复合肥还具有多项显著优点:

1、平衡施肥。

复合肥养分全、含量高,包含的营养元素多。

施用一次复合肥,可同时供应农作物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及其他微量元素,确保养分高效吸收。

2、低氮环保。

相对于传统的单质肥尿素(氮含量为46%),复合肥的氮含量一般在15%到25%左右,施用复合肥可减轻长期使用以氮肥为主的单质肥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水质污染等不利影响。

3、结构均匀,物理性状好。

造粒后的复合肥与粉状或结晶状的基础肥料相比,结构紧密,养分释放均匀,肥效稳而长。

复合肥吸湿性小,不易结块,便于贮存和施用,特别便于机械化施肥。

4、节省贮运包装费用。

由于复合肥有效成分总含量一般比基础化肥高,可以节约包装及贮存运输费用。

由于具有以上优点,复合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复合肥使用量占总化肥用量的80%左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使用复合肥料,复合化率逐年提高,2009年底已达到31.4%,但与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0

二、国家对复合肥行业的产业政策

1.复合肥生产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

《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第16类的第三项“高浓度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料生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中的第九项第三条“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合肥生产”。

2.行业优惠政策

国家在增值税、生产用电、铁路运价等方面对包括复合肥在内的化肥行业实行优惠政策,具体包括:

增值税优惠:

根据财税字[2001]11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生产销售的除尿素以外的氮肥、除磷酸二铵以外的磷肥、钾肥以及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免征增值税。

用电优惠:

根据200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化肥企业生产用电价格的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招股意向书(封卷稿)1-1-57

通知》,对单系列合成氨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以下(不含30万吨)的化肥企业生产用电,一律免征农网还贷基金(每千瓦时0.02元);对磷肥、钾肥、复合肥料生产企业,其生产用电执行与合成氨相同的优惠电价政策。

铁路运输优惠:

根据200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关于加强粮食化肥铁路运输价格监管的通知》,铁路运输企业对具备化肥经营资格的企业运输的农用化肥,不分所有制性质,一律免收铁路建设基金。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09年1月24日《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对上述优惠进行了确认:

“暂时保留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实行的价格优惠政策以及对化肥生产、流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行业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法规

1.行业监管体制

1999年以来,我国化肥行业实行市场化发展模式,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根据市场和自身情况组织生产及销售。

在生产方面,包括复合肥在内的化肥产品属于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需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方可生产。

另据2000年6月发布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2号),肥料生产者需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肥料登记后方可进行生产、销售和市场宣传。

在产品质量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国家质量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对复合肥市场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测管理。

在流通方面,国务院做出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取消对化肥经营企业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允许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及组织类型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进入化肥流通领域,参与经营,公平竞争。

在产品价格方面,自2009年1月25日起,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

化肥批发、零售价格一直实行市场调节价。

2.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1998年国家撤销化工部之后,化肥行业的管理体制已逐步由以往的部门行政管理过渡到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中国化工协会、各省化工协会、大氮肥协会、小史氮肥协会和磷肥协会等相继成立。

协会的行政管理职能已经弱化,主要发挥宏观调控、行业指导、信息服务和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等职能。

3.与复合肥行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复合肥行业主要涉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主要涉及的法规有《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化肥价格监管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166号)、《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2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施方案》、《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四、复合肥行业的市场前景

中国的复合肥行业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有少量复合肥料开始投放市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产复合肥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质量和数量上目前已基本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并自2007年起成为复合肥净出口国。

我国复合肥行业的市场概况如下:

1.粮食消费刚性需求促进未来化肥施用量增长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

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薄弱。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高度出发,国家将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

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到2020年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

其中,水稻、小麦保持自给,玉米保持基本自给。

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必需的化肥,与粮食生产存在明显高关联性。

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我国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为化肥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基础。

化肥属于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增产的重要物资基础之一。

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条件下,继续提高粮食产量必然要求进一步发挥化肥作用,加大科学施肥规模。

统计显示,2001年至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年均增速为2.01%,与此相适应的我国化肥施用量年均增速为3.04%。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2.复合肥施用量持续增长,复合化率平稳提高

复合高效是化肥行业发展方向,化肥复合化率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化肥工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颁布实施的《化肥工业产业政策》、《化肥工业“十一五”规划建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等相关政策文件先后明确,要大力支持、鼓励高浓度复合肥和专用肥生产,推动均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施用复合肥可以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节约劳动力,提高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减轻长期使用以氮肥为主的单质肥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水质污染等不利影响。

近十年来,我国复合肥施用量增速显著高于氮肥、磷肥以及化肥总施用量的增速,复合化率平稳提高,表明随着科学施肥、平衡施肥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复合肥越来越得到农民的认同。

1980年我国化肥复合化率仅为2.1%,1990年提高到13.2%,2000年提高到22.1%,2009年进一步稳步提高到31.4%。

单位:

万吨,折纯吨

年份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施用量

增长率

施用量

增长率

施用量

增长率

施用量

增长率

2000

2,162

-0.9%

690

-1.0%

376

3.0%

918

4.3%

2001

2,164

0.1%

706

2.2%

400

6.1%

984

7.2%

2002

2,157

-0.3%

712

0.9%

422

5.7%

1,040

5.8%

2003

2,150

-0.3%

714

0.2%

438

3.7%

1,110

6.7%

2004

2,222

3.3%

736

3.1%

467

6.7%

1,204

8.5%

2005

2,229

0.3%

744

1.1%

489

4.7%

1,303

8.2%

2006

2,262

1.5%

770

3.5%

510

4.1%

1,386

6.3%

2007

2,297

1.5%

773

0.5%

534

4.7%

1,503

8.5%

2008

2,303

0.2%

780

0.9%

545

2.2%

1,609

7.0%

2009

2,330

1.17%

798

2.26%

564

3.50%

1,699

5.60%

3.复合肥市场容量分析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科学施肥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复合化率仍将长期保持上升趋势。

中国石化协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提出了“至2015年施肥复合率达到40%”的目标。

根据农业部和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分别达到5,108万吨、5,239万吨、5,404万吨(折纯),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1%。

以未来几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年均增长率3%计算,至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将达到6,453万吨(折纯)。

以施肥复合率40%计算,预计到2015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约为2,581万吨(折纯)。

根据农业部和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达到1,503万吨、1,609万吨、1699万吨(折纯),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0%。

以未来几年复合肥的年均增长率7%计算,至2015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将达到2,549万吨(折纯)。

2009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为1,699万吨(折纯)计算,以国内复合肥产品平均含量40%的折纯比例倒算,实物产量约为4,247万吨。

以2015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为2,500万吨(折纯)计算,实物产量将达到6,250万吨。

以2010年以来全国复合肥平均售价2,000元/吨计算(数据来源:

中国磷硫网),至2015年我国复合肥市场容量将达到1,250亿元(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比目前850亿元市场容量增长约达50%。

4.复合肥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市场需求状况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施用复合肥,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逐渐被农民接受。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自行生产复合肥产品以来,复合肥施用量迅速增加,2000年到2009年的9年间,复合肥折纯施用量从917.9万吨增长至1,698.7万吨,增长了85.06%。

施肥复合化率由22.14%提高至31.43%,但与世界平均复合化率50%、发达国家复合化率80%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未来几年,复合肥需求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2)市场供应状况

截至2009年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的复合肥生产企业达到4,400多家,2009年的折纯产量为1,699万吨,实物产量约4,247.5万吨。

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市场供应量也将不断增加。

5.复合肥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近年来,由于复合肥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且进入的资金门槛比较低,行业产能迅速扩张。

复合肥行业整体呈现集中度不高、竞争较为分散的态势。

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土壤成分复杂,以及复合肥产品跨地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复合肥行业竞争又呈现区域市场分割的态势。

为了推动复合肥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制定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争取到2015年,复合肥前10名企业的产量比例提高到50%以上。

目前,复合肥行业的竞争已进入质量、品牌、资金、技术、服务等综合实力的竞争阶段。

未来,随着复合肥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生产基地,打破区域市场分割,其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利润水平稳步提高,大量小型复合肥生产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微薄,甚至亏损。

五、复合肥行业的经营特点

1.复合肥是广泛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具有轻资产的生产特性

复合肥产品具有消费品的特性,面对的消费者是广大农民,属于广泛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

复合肥生产企业具有轻资产的特性,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高,其生产过程是氮、磷、钾单质肥料的再加工。

经过多年的发展,复合肥产品的销售逐渐开始注重品牌和渠道。

受农业生产的应时性特点决定,市场对复合肥企业的产品投放速度要求较高。

2.复合肥生产销售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产能利用率低

受农业生产规律制约,复合肥生产和销售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大致为每年3月至10月为化肥产品的销售旺季。

由于我国国土纬度跨越幅度大,南北农作物品种差异明显,各个地区的销售旺季存在时间差异。

在季节特征明显的地区,产品销售明显分为春季销售大旺季,夏季销售小旺季、秋季销售大旺季,时间分别是以2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5月底至6月底、8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淡旺季节周期性变化对于复合肥企业生产、销售造成较大影响:

旺季通常产销两旺,即使满负荷生产都难以满足高档复合肥销售要求,经常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淡季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农民一般不储存化肥,经销商受仓储能力和资金等因素影响,一般也不备货,致使生产厂商产能利用不足,因此复合肥生产企业总体平均产能利用率较低是由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决定的。

另一个造成产能利用率低的原因是:

复合肥生产具有轻资产的特性,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20%左右,80%左右为流动资产。

决定公司产销量的关键因素不在于产能,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资金实力(体现为原材料、存货的规模)和营销能力。

截至2009年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的复合肥生产企业达到4,400多家,总产能约为2亿吨(实物产能),大部分企业的年产量较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而2009年的折纯产量仅为1,699万吨,实物产量约4,247.5万吨,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21%。

3.复合肥企业的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复合肥生产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较少、生产流程短,并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即采购、销售的物流量很大。

为降低运输成本,增强竞争力,行业龙头企业普遍采取分散布局的扩张模式,即在重要的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就近销售。

(2)采购模式

复合肥企业积极寻求和大型基础化肥企业的稳定合作,以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充足、稳定、低成本。

同时利用销售淡季备货,保证旺季销售。

(3)销售模式

复合肥企业一般采用经销商销售的模式。

具体而言,通过“企业→经销商→零售商→农户”这样的层级结构,将产品送到农户手里。

为确保对数量众多的经销商的有效管理,同时配合经销商进行产品销售、提供农化服务,企业也需建立较为庞大的销售队伍。

随着科学施肥、平衡施肥观念的深入人心,农化服务能力的强弱正逐渐成为复合肥企业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六、复合肥工艺技术特点及产品发展趋势

1.复合肥工艺技术特点

复合肥的生产方法包括干法掺合工艺和造粒工艺。

目前我国的复合肥生产大多采用造粒工艺。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造粒技术主要包括团粒法、料浆法、熔融造粒法、高塔熔体造粒法等。

团粒法造粒也称干料混合造粒法,是将粉末状的干质混合料用水或液态肥料盐类使之黏聚并经机械作用结成尺寸大小较为均匀的颗粒。

国内企业大部分使用转鼓造粒机(也称滚筒造粒机),小部分使用盘式造粒机。

料浆法造粒通常是用磷酸、硫酸、硝酸或者这些酸的混酸与氨反应(有时是酸与磷矿粉反应)生成的料浆送去造粒。

生产氮磷钾复合肥料时,可将钾盐先混入料浆中或直接加到造粒机中与料浆混合造粒。

熔融造粒法是将物料熔融后进行造粒的一种生产方法。

高塔熔体造粒法是熔融造粒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氮肥、磷肥和钾肥等物料熔融而成的料浆自塔顶喷下,在造粒塔中下落通过上升的空气流时,便冷却固化成球,筛分、包装后即为成品。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高塔熔体造粒工艺包括挪威海德鲁(Hydro)公司开发的塔式喷淋造粒工艺、荷兰国营矿业公司开发的硝基复合肥塔式造粒工艺,以及本公司与上海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高塔熔体造粒工艺。

与传统的圆盘造粒和滚筒造粒相比,高塔熔体造粒有如下优点:

(1)产品养分含量高,易于根据作物需要配比营养成分,同时养分分布均匀,肥效更长久,有利于作物吸收,适用范围广,适合做底肥、追肥,以及蔬菜瓜果等专用肥;

(2)产品颗粒水分低,外观光滑圆润,抗压强度高、产品不易板结,便于机械化施肥;

(3)产品颗粒形成过程中产生针状小孔,在施用后易于吸收水分,有利于作物吸收,同时增大了造假难度,有利于防止造假;

(4)生产过程中物料不加入水,直接采用熔体尿素作流体载体,冷却、干燥过程采用自然通风对流,无需烘干,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和能源;

(5)生产设备属立式安装,占用土地少;

(6)工艺流程短,环境清洁,产品成品率高达95%以上,节水节能,无三废排放,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由于具有以上优点,虽然建设成本较其他工艺高,高塔熔体造粒在2004年后仍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2.复合肥产品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复合肥市场规模的扩大,复合肥行业的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为达到节约成本、增进效率、提高农作物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目前复合肥技术产品呈现专用化、多元高浓度、生态化、长效化等四大发展方向。

(1)测土配方推动复合肥专用化

据研究,目前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氮约为30-35%,磷约为10-25%,钾约为35-50%,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测土配方、肥料专用化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由于各地土壤养分不同、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不同,生产专用复合肥对农作物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持续扩大为专用肥的发展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市场空间。

有较强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大型复合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测土配方的政策,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测土配方,生产不同配比式的专用产品,为我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2)高塔造粒技术推出多元高浓度化复合肥

肥料的高浓度、多元复合化,就是提高肥料中养分的浓度,采取多种养分、包括一些中、微量元素配制成多元复合(混)肥料,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

目前世界各国都重视发展高浓度、多元复合(混)肥料的生产。

例如,本公司在国内首家生产塔式熔体造粒多元素新型复合肥,相对传统的固体团粒法造粒,具有节能、节约土地、造粒效果好、养分浓度高等优点,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认可。

(3)有机无机肥料搭配促进复合肥生态化

现代社会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农产品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相应对肥料也提出了生态化要求。

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结合、生物活性菌与有机、无机营养结合的肥料产品既可以发挥化学肥料的速效优势,又可以通过发挥有机肥料、生物活性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而减小化学肥料的负面作用,体现了肥料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

(4)缓释技术保证复合肥长效化

目前,肥料长效化是肥料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具备长效缓释功能的肥料施入土壤后,其养分的释放规律要与作物生长期间的需肥规律相协调,并趋于一致,以保证作物全生长期的养分需要,同时可以减少肥料的淋溶及对生史态环境的污染,取得省工、省时、增产、环保的效果。

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我国对复混肥料(复合肥料)的生产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15063-2009)、《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18877-2002)、《掺混肥料(BB肥)》(GB21633-2008)等相继开始实施。

同时,推荐性国家标准《缓控释肥料》(HG/T3931-2007)和《肥料中砷、铬、铅、镉、汞生态要求》(GB/T23349-2009)分别于2007年10月和2009年9月开始实施。

未来国家还将制定一系列类似的标准,以鼓励环保、无污染等特性的复合肥的发展。

推荐性国家标准反映了复合肥产品发展的未来趋势,对企业的设备水平、质量控制能力、研发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

复合肥行业自身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新进入者的技术壁垒,比如高塔熔体造粒技术的应用;具有环保、缓释、无污染等特性的新产品的开发等。

2.品牌壁垒

复合肥产品的质量、功效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农民将肥效与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目前复合肥市场集中度偏低,企业诚信度参次不齐。

在我国农业生产极度分散的情况下,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意味着更容易获得农户的信任,而企业树立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比如资金、人员、时间等,成本很高。

复合肥行业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已经成长出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大型复合肥生产企业。

3.营销网络壁垒

我国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现状,决定了复合肥生产企业必须开发、维护更广更深的经销网点,以方便农民在当地购肥;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及科技需求的提升,都要求生产企业在最少的时间、最短的半径提供最全的测土配方及科技讲座等一系列服务。

因此,越来越多的规模企业不断强化营销网络建设,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满足农民消费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企业营销成本,成为后进者的行业壁垒。

4.资金壁垒

简单、小规模的复合肥生产只需较少资金即可启动,但随着高塔熔体造粒等技术的采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复合肥行业的资金门槛日益提高。

一是目前技术先进的高塔熔体造粒设施的造价较高;二是近年来土地价格大幅上涨,复合肥生产一般需配备较大面积的仓库以储存原料和产成品;三是复合肥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需要在淡季储存较多的原料和产成品,流动资金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