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731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

《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复习题.docx

现代汉语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民族共同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

2.音节: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3.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4.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人类有了文字,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5.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6.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构成词,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出各种类型。

如按音节多少,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但以语素的组合能力(构词能力)分,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7.调值: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的语音特点有二:

第一,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

第二:

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

8.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同一种方言中,有几种基本调值就可归纳成几种调类。

9.声调:

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声调主要由音高的变化构成,虽然普通话声调中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但这并不是普通话声调差别的本质特征。

汉语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

10.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音符号,是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的。

国际音标符合“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的原则。

共有一百多个符号。

记音有严式,宽式之分。

11.词根:

词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

构词语素分两种,其中一种叫词根,指的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

12.轻声:

轻声没有一个固定的调值,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一般地说,四种声调的字,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的声调,变读轻声。

13.文言词:

文言词是古语词的一种。

它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

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现实生活中,但由于为别的词所代替,一般口语中已不大实用。

14.历史词:

历史词是古语词的一种。

它是一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

它在叙述历史事物或现象时,才使用它们,因为他们可以表达特殊的意义。

有些历史词,在今天国际交往中还经常使用。

15.方言词:

普通话不断从各方言中吸取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其中的方言词都表达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愈接近口语的文章,方言词就愈容易出现。

不同类型的文章使用方言词的频率是不同的。

方言词需要恰当地使用,否则会造成读者不懂。

16.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包括两类情况:

第一类是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通常可以换用,这类同义词称为等义词。

第二类是,在意义上和用法上,两个词有细微差别。

同义词主要从义项上看,只要有一个重要义项相同即可称为同义词。

17.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

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因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

音位变体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8.音素: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成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19.语音:

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具有三种属性,a语言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B语音的生理属性。

c语音的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

20.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喻意,一是谐音。

21.词缀:

词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构词语素分两种,其中一种叫词缀,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

22.儿化:

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23.浊声母:

发音时声带颤动产生的是浊音,又叫带音。

24.清声母: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又叫不带音。

25.唯闭音:

鼻辅音韵尾发音时持阻期发音,除阻期不发音,即“唯闭音”

二、简答,论述题。

1.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特点

(1)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声调

(2)词汇方面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②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③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方面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③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2.简述为什么轻声不是汉语普通话的第五个声调

(1)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声调有固定的调值

(2)“轻声”没有一个固定的调值,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个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3)一般地说,四种声调的字,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的声调,变读轻声

3.简要说明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肺和气管,肺是呼吸气流的活动风箱,呼吸的气流是语音的原动力

(2)喉头和声带,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杓状软骨组成,上通咽腔,下连气管。

(3)口腔、鼻腔和咽腔

4.何为国际音标?

其制定原则是什么?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是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的。

原则:

国际音标符合“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原则,共有一百多个符号,记音有严式、宽式之分。

5.简要说明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1)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主要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现代汉语韵母的分类

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

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也有的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韵母按结构可分成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还可按韵尾分类。

7.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是对一类事物共性和本质特征的总结,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

例如“笔”这个词指的是各种各样的笔:

毛笔、圆珠笔、钢笔等,形状不一,颜色各异,从这些各种各样的笔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那就是“写字画图时用来书写的工具”。

凡词所表示的对象都没有这种特征,只有这样,词义才能准确地把词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8.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类型。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外来词有四种类型。

①音译外来词。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对译过来的,一般叫音译词。

②音意兼译外来词。

把一个外来词分成两半,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③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

④字母外来词。

直接用外文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

9.举例阐述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消亡。

1社会不断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于是产生了新词。

如“火箭、卫星”,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也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也增加了新词,如:

乘---乘坐,安---安装。

新词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科学技术新词,如“量化、载体”。

2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逐渐在语言中消失,如:

丫环、童养媳等。

这是由于社会变革迅速,同政治经济形势临时需要产生的一些新词很快就变成了旧词,如“红卫兵”。

10.分析单纯词和合成词的类型。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1单纯词

(1)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其中有双声的,有叠韵的,有非双声叠韵。

如:

参差、彷徨、蝴蝶。

(2)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如:

猩猩(3)音译外来词,如:

葡萄、沙发、巧克力等。

2合成词

(1)复合式,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主要有五种类型,他们是:

a.联合型,如“美好、寒冷”。

b.偏正型,如“冰箱、雪亮”。

c.补充型,如“说服、房间”。

d.动宾型,如“站岗、失业”。

e.主谓型,如“地震、年轻”。

(2)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构成,如:

哥哥、姐姐。

(3)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包括前加式(词缀+词根)、后加式(词根+后缀)。

11.韵母和元音的区别。

①二者所属的概念范围不同,韵母是中国传统音韵学的概念,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元音是西方语音学的概念,元音是指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2韵母可以由元音构成,也可以由元音和辅音一起构成。

12.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

(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的最主要区别。

(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13.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并且需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

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除极个别外都是元音。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出现,在音节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4.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1语音的辩义功能。

例如【t】和【t’】的差异在于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所以送气与否的语音特征就是普通话里的“区别特征”。

2互补分布,说的是音位变体的分布情况,/a/的音位变体【a、ε、A、a】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

3音感差异,例如,普通话中的【m】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ŋ】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作韵尾。

它们在北京的音感中有着明显差异,所以仍应分别归纳为/m/:

/ŋ/两个音位。

15.基本词汇的特点(从整体看)

1稳固性,

(1)一种语言系统的形成,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如果把它废除,换作一种全新的系统,在短时间内,人们就无法正常的交际,对于一个语言系统来说,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在漫长的年代,没有太大变化。

(2)基本词汇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稳定的。

2能产性,用基本词作为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最便于流传,所以,那些千万年流传下来的基本词便成了构成新词的基础。

还有那些后起的合成词取代的古代基本词依然是现代汉语里有很强构词能力的语素,成为构成新词的词根。

3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和能产性是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的。

全民常用性是说它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

16.根据见习所见所闻,简要说明汉字标准化问题。

1定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以便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历代字书所收字数是逐步增多的,大量排除异体字,实际字数不会那么多。

2定形,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汉字定形有两个重要任务,一个是整理异体字,另一个是整理异形词。

3定音,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现代汉字的定音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人名、地名的异读,要进一步审定。

4定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排列汉字便于查检汉字,所以又称检字法。

在见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街区的酒店、商店的牌子有使用错别字和不规范字现象,这可能会导致人们误读和误写,尤其是对小孩儿或儿童影响更大。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汉字的书写。

17.词义和语素义的区别

1单纯词,词义和语素义是相同的。

2合成词,有直接对应型。

a、词义和两个语素义都基本相同。

b、词义等于两个语素义之和;间接对应型a、词义只等于一个语素义意义。

b、词义相当于语素义加上隐含的内容还有就是曲折反应型。

实词是能够单说单用的,如果一个语义单位不能单说单用应当看成是语素而不是词,这就是说,字典中列出的既有此意也有语素义。

18.国际音标的优点

1音准确,音素和字母一一对应,避免了混淆和两可的现象。

2体简单清晰

3符号完备

19.声母和韵母的区别

1二者所属的概念范畴不同。

声母是中国音韵学的概念,声母是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辅音是西方语音学的概念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2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能做声母如“ng”有的声母是零,构成零声母音节。

20.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1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2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应。

3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的渊源,它由不同的职业、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及社会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21.现代汉语的特点(和古代汉语相比)

(1)语音方面,①入声消失②辅音系统简化。

(2)词汇方面,①双音化趋势明显②词缀增加,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③新词语大量出现,外来词进入词汇系统。

(3)语法方面,①词类活用现象减少②广义的形态变化出现③句法结构多样化。

22.造成不同音色的三种条件

1发音体不同。

甲乙两人说同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听出不同,这是由于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

语音中塞音g和擦音h的音色不同是由于前者用爆发方法发音,后者用摩擦方法发音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语音中元音a和元音i的音色不同,主要是由于发a时口腔共鸣器和发i时不一样的缘故

23.《汉语拼音方案》有哪些部分?

有何不足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不足:

①韵母表中少了四个单韵母,它们是-i(前)、-i(后)、er和ê。

②弱化了“v”的作用。

③没有明确提出轻声不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五个声调。

24.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1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2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3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

4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25.音素和音位的比较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区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26.简述现代汉语元音的类型

1单元音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具体可分为舌面元音单韵母和舌尖元音单韵母。

2复元音韵母,是由复元音构成。

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集体可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和中响复元音韵母。

27.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语言是人们思维的工具。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他就得用预言进行思维。

语言能够表达人的思维,能够表达以往喜怒哀乐的经历和对未来的畅想。

但不是没有语言人们就不能进行思维。

人们依靠其他的方法也能表达一些清楚的意思。

例如:

鞠躬,敬礼之类的行为可以表示感谢或敬意。

但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例如:

聋哑人由于不会语言,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比较抽象的意思无法得到准确表达,也无法展现丰富的想象。

而掌握了语言的正常人却能做到这些。

因此任何其他的非语言的交际工具都无法实现这种回忆与想象。

所以说语言是思维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

28.轻声,儿化的性质、类型、作用及如何规范?

(1)“轻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轻声”没有一个固定调值,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轻声音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音长变短。

它不仅引起音高,音强,音长的变化,而且引起音色的变化。

有的还影响字音的声母和韵母引起变化。

轻声具有区别意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一般来说,新词,科学术语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读轻声音节。

(2)“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例如“花儿”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是一个形容性的符号。

儿化这种语音现象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达情感色彩的作用。

(3)根据语音规范中确立正音的标准,儿化,轻声一般来说,能区别词义和词性的词可承认是普通话成分。

如:

信儿(消息),头儿(为首的)。

吸收这些儿化及带清音词,可以使普通话更加丰富多彩。

29.举例说明什么是调值?

什么是调类?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例如:

普通话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即55,35,214.51。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普通话字音的调类有四种,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0.复元音的发音特点。

复元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是从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过度。

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是逐渐变动不是突变的,中间应该有一串过渡音,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发的音围绕一个中心形成一个整体。

31.你对方言的理解。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方言虽然只是一定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却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

方言却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

能过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2.什么是语素,语素和词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区别:

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构体,如“书、芙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如“研究”。

②语素是构词单位,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单位。

词是造句单位,词的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独成句或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如“建”和“设”都是语素,只有组成“建设”才是词,“他又迷信了”,“他,来,送,信”都能够单说,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了”能单独起语法作用。

联系: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如“蜡烛”这个词,“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构成了“蜡烛”一词。

33.从时间词、颜色词为例说明词义的模糊性。

①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②以时间词为例,如“中午”同“上午”,“下午”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我们不知道几点几分钟到几点几分钟是中午。

③以颜色词为例,如“金黄”,“金红”的“金”的界限是不清楚的。

④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中午”,“金黄”的核心是明确的,这核心部分乃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

34.举例说明词义的性质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词义有三种性质:

(1)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是对一类事物共性和本质特征的总结,例如“笔”这个词指的是各种各样的笔:

毛笔、钢笔、铅笔……形状不一,颜色各异,从这些各种各样的笔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那就是“写字画图时用来书写的工具”。

(2)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例如“中午”和“上午”“下午”之间便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但核心部分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至于边缘部分则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

(3)词义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语言,词义的概括范围可能不同。

例如汉语用“哥哥,弟弟”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

而英语只用“brother”表示哥哥和弟弟,其范围可能是不同的,不同民族的词语沉淀的文化内涵不同,例如“龙”,在外国认为它是不友善的动物,而在中国,则把看成民族的象征,其中的褒贬义在不同民族是不同的。

35.如何看待“新新人类语言”现象,怎样加以引导?

(1)“新新人类语言”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实践领域不断扩展而生的新词或是一些方言词或古语词或外来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进入普通话。

这一现象代表着时代的前进,语言的发展,是人类语言的进步。

但更多的“新新人类语言”的泛滥,影响人们的交际理解。

因此对这一现象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

(2)对于“新新人类语言”词汇规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一是对普通话从方言词,古语词或其他语言新戏曲进来的成分进行规范,对既有规范的词语,要避免用错或造成生词。

因此,对一些新语言中错字,别字面乱用词语的现象进行引导管理。

(3)对从其他语言或语言变体中吸收的词语进行规范主要考虑3个原则:

第一,要考虑一个词在普通话词汇中有无存在的必要,在表达上是不是不可少的;第二是普遍性,即选择人们普遍使用的;第三,明确性,就是选用意义明确的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①方言词的规范:

一定要注意有那些方言词由于具有某种特殊表现力或表现范围,已经或将会成为普通话的一员,不能以个人的习惯,好恶来决定他们的取舍。

那些标志着只在某个或几个地区产生和存在的事物的词,如“毛毡,剑麻”等不应看做规范对象,方言词的规范,并不是绝对反对使用未被普通话吸收的方言词,可以适当吸收,但必须要防止其滥用。

②外来词的规范:

第一,不要滥用外来词。

第二,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采用通用式,淘汰其他形式。

第三,吸收外来词应尽量用意译方式,以便接近民族语言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

③古语词的规范:

应该吸收那些有表现力或适应特殊场合需要的古语词,必须反对吸收那些丧失了生命力的词语。

36.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

(1)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语言规范化绝不会妨碍语言的发展,规范化所要限制,剔除的只是那些不合语言发展规律的东西。

只是为了克服语言内部的分歧和混乱。

这恰恰是为了促进语言向更健康,更加精密,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

(2)规范化也不会使用语言僵化,千篇一律。

语言形式的多样化是修辞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的个个风格更是值得提倡。

在文艺作品的语言里,方言俚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要的。

这与语言规范化并不矛盾,文字语言巨匠们在全体人民所创造和发展的语言基础上,高度加工的结果。

当然要不断地从方言俚语中吸收富于表现力的成分来丰富和充实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