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3678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docx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一、掌握先秦社会和文学概况。

 第二章 神 话(4学时)

一、掌握神话的概念。

二、掌握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自然神话。

2.创世神话。

3.英雄神话。

4.传奇神话。

三、掌握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的特征。

4.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阅读篇目]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三章 《诗经》(12学时)

 第一节 《诗经》概说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一是商末;二是周初。

下限至于春秋中叶。

2.《诗经》的集结与成书。

旧说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诗经》的作品少部分为公卿列士所作,大多出自民间。

古代的乐官在集结与整理、加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诗经》的分类与编排。

《诗经》按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十五国风是按各诸侯国或地域编排的。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大部分产生在黄河流域,少部分涉及江汉流域。

4.汉代的传《诗》学派有四家:

齐、鲁、韩“三家诗”属今文经学,后均失传,唯存《韩诗外传》。

毛诗属古文经学,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熟练掌握《诗经》的内容:

1.颂诗。

《商颂》、《周颂》、《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内容多是颂扬祖先功德,亦有祭祀神灵祈求降福等。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也是一组歌颂周人先公、先王的颂诗。

但同时又是周族早期的史诗。

2.怨刺诗。

这类诗多产生在王室衰微、政治昏乱的西周末东周初,所谓“变风”、“变雅”即是这类诗。

如《大雅》中的《荡》、《抑》、《瞻卬》等;《小雅》中的《北山》、《十月之交》等;《国风》中的《魏风·伐檀》、《秦风·黄鸟》、《鄘风·相鼠》等。

这类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批判精神。

3.婚恋诗。

这类诗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体,反映了那一时代的婚恋观念、情感体验,以及家庭、婚姻生活状况。

如《周南·关雎》、《召南·野有死麕》、《郑风·溱洧》、《卫风·木瓜》、《邶风·静女》、《秦风·蒹葭》等。

反映家庭、婚姻的诗歌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写得最为出色。

4.农事诗。

周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酿成了重农的文化传统,因此也直接反映在诗歌中。

如《周颂》中的《臣工》、《噫嘻》等,以祭歌的形式反映出周人的农业生活和重农意识。

《小雅》中的《甫田》、《大田》,以及《国风》中的《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豳风·七月》等亦属此类。

5.征役诗。

战争和徭役也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存在,也被直接地反映在诗歌中。

如《秦风·无衣》、《豳风·东山》、《小雅·采薇》等。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熟练掌握《诗经》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3.《诗经》的抒情艺术。

《诗经》大部分是抒情诗,即使是少量的叙事诗也有较浓的抒情色彩。

其主要的抒情手法有:

(1)借景抒情;

(2)直抒胸臆;(3)叙事言情。

4.《诗经》的语言和形式。

《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阅读篇目]

《诗经》:

《周南·关雎》、《周南·芣苢》、《邶风·谷风》、《卫风·氓》、《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王风·黍离》、《王风·君子于役》、《秦风·蒹葭》、《秦风·无衣》、《豳风·七月》、《豳风·东山》、《小雅·采微》、《大雅·生民》、《周颂·噫嘻》。

第四章 历史散文(20学时)

 第一节 《尚书》与《春秋》 

一、《尚书》

1.掌握《尚书》一书的基本情况: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

2.了解《尚书》的文学价值:

(1)《尚书》虽主以“记言”,却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样表达方式。

(2)《尚书》文字多古奥艰深,但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朴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

(3)《尚书》的文风质直古朴,《尚书》主要是“记言”,而所记之言,多属论事。

记“论事”之言,重在意旨,故其所记,大都质实,不事藻饰。

(4)《尚书》是“记言”之祖,且结构完整、独立成篇,在文体上对后世散文有一定的影响。

 

二.《春秋》

1.掌握《春秋》一书的基本情况。

2.了解《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1)《春秋》是我国记事文之祖,并开创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2)《春秋》叙事简要洁净、平实含蓄,较之《尚书》明白易晓,文字的表现力也有很大的进步。

(3)《春秋》以其经学的地位和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及简练严谨的笔法,对后世文、史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左传》 

一、掌握《左传》一书的基本情况。

二、理解《左传》的基本思想:

《左传》的基本思想也是取向于儒家的。

1.《左传》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民本思想。

《左传》表现了民重于天、民为神之主、民重君轻、民为邦本的观点,比较重视民心的向背及民众舆论和民意,即重视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

2.《左传》也把握着儒家的礼仁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念,并常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

3.此外,《左传》还热情歌颂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揭露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

4.同时《左传》也有许多宣扬大道鬼神、吉凶灾祥的内容。

三、熟练掌握《左传》的艺术成就:

1.《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

2.《左传》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选材。

3.《左传》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

4.《左传》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

作者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5.《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尤工于外交辞令。

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很高的造诣。

第三节 《国语》 

一、掌握《国语》一书的基本情况: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二、了解《国语》的思想特点:

1.在人神关系上,虽然仍有殷周以来天命神学观念的影响,但也表现了重人事的倾向。

在君民关系上,显示出“重民”的思想倾向,体现了某种程度的民本思想。

2.《国语》也体现了儒家尚礼崇德的思想。

3.《国语》多处预言吉凶祸福、宣扬天命鬼神。

这也说明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中尚保留着原始巫术文化的孑遗。

三、《国语》的艺术特点:

1.《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集,原始材料多,艺术加工较少。

2.《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3.《国语》虽然是以记言为主,但是并不是语录体和论说性散文,仍是记言和记事结合的作品。

4.《国语》的语言总的来说,具有文辞古朴、简练晓畅的特点,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倾向。

但各个部分的语言风格不尽统一。

 

第四节 《战国策》 

一、了解《战国策》一书的基本情况。

二、掌握《战国策》的主要内容:

《战国策》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战国策》的思想主要是纵横家的思想,也杂有儒、墨、道、法、兵等家的思想。

三、熟练掌握《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追名逐利的苏秦,善于讽谏的邹忌,食客中的能士冯谖,以及荆轲、赵太后、唐且、鲁仲连等等。

2.《战国策》最突出的是其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

《战国策》运笔灵活自如,文辞活泼流畅,生动形象。

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比喻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

《战国策》说理论事,铺张扬厉,纵横驰骋,感情充沛,气势逼人,体现了纵横家的语言特色。

《战国策》语言比较通俗明白,接近口语。

《战国策》对后代散文和辞赋的发展及文风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阅读篇目]

《左传》:

《晋公子重耳之亡》、《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

《邵公谏弭谤》、《勾践灭吴》。

《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五章 诸子散文 

第一节 《论语》和《墨子》 

一、孔子和《论语》

l.掌握孔子的思想和地位。

孔子思想学说是以“人”为中心,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建构起他的具有实用理性精神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与“仁”。

2.掌握《论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教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

《论语》的文学价值表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和极强的文字表现力上。

首先,其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言近旨远,词约义丰,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

其次,语言幽默风趣,善于运用各种语气表达思想情感,语言体现着情感、性格特征。

第三,一些语句富于形象性、启发性和哲理性,成为警句、格言、成语。

第四,在记言的同时,也表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场面和人物行为的描写。

 

二、墨翟和《墨子》

1.墨翟是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学说在先秦与儒家并称为儒墨显学,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墨子学派代表着小生产者的思想和要求。

2.《墨子》一书是先秦墨家学派的代表作,是墨子及其弟和后学所著。

书中阐述了墨子的思想,记载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墨家重实践,其文学主张也独具一格。

尚实尚质是其文章的最大特点。

主张“先质而后文”。

文章质朴无华,观点鲜明,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功利性,但逻辑严密、善于论辩。

对先秦说理散文有一定的影响。

墨子在文学批评上,还提出过著名的“三表法”。

 

第二节 《老子》和《庄子》 

一、《老子》

1.了解老子生平及《老子》一书的基本情况。

2.掌握《老子》的主要思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由宇宙自然论到社会人事论,建构了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系。

其体系的核心就是“道”,“道”是宇宙的本源,又是宇宙宙自然和社会人事存在与变化的根本规律。

老子的哲学具有很强的思辩性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3.了解《老子》一书的艺术特色:

(1)《老子》采用的是韵文与散文结合的文体,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哲学思想,是哲理与诗意的结合。

(2)《老子》善于运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哲理,在具体的形象中寓于着深刻的哲理,是艺术与哲理的结合。

(3)《老子》的语言亦独具一格,凝练精警,朗朗可诵,语意浓缩深刻,启人深思,多用格言、警句。

 

二、《庄子》

1.掌握庄子的思想学说:

庄子的思想学说与老子一脉相承,而又有变化。

无论在哲学观、社会观、人生观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思想更为复杂。

在哲学上,继承了老子的道以及自然无为的思想。

在社会观上,崇尚“至德之世”,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在人生观上,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也有全性保身的思想。

2.熟练掌握《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庄子》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多运用寓言、神话、比喻来说理,也常运用虚构、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法,将深刻的哲理与形象的艺术融为一体。

(2)在构思与结构上,往往重在内在旨意的表达,而不拘章法规矩,看似形散而神却不散。

常以神为线索串联起寓言、故事、人物对话等,构成缀玉连珠式的结构。

(3)《庄子》的语言艺术多姿多彩,或汪洋恣肆,挥洒自如,自然流畅,或奇诡谲怪,变化多端,或幽默诙谐,尖锐泼辣。

 

第三节 《孟子》 

1.掌握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是战国中期影响最大的儒学大师。

其主要思想理论有:

(1)性善论。

(2)仁政王道。

(3)民本思想。

2.熟练掌握《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孟子》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较之《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形式。

(2)孟子散文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

首先,孟子散文比较注意论辩的逻辑性。

其次,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设置机巧,引人入彀,抓住要害,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

第三,常运用巧妙的比喻和故事以增强说服力。

(3)孟子散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性、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

 

第四节 《荀子》 

1.掌握荀子的主要思想:

荀子是战国末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和成就卓著的思想家、文学家。

荀子的思想以儒家为中心,并具有兼融百家的色彩。

(1)荀子继承并发展早期儒学的“礼乐”思想,并吸纳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兼行。

(2)荀子发展了先秦时期的自然论,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色彩的天道观。

(3)荀子在人性论上与孟子相对抗,提出了“性恶论”。

2.掌握《荀子》的艺术成就:

《荀子》一书多为长篇专题性论文,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

体系博大,思想精深,内容广博,而且说理散文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首先,其书体系完备,构思严谨,中心突出,论述周详,说理透辟。

其次,善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善用形象的事物和繁富的比喻,来深入浅出地说明抽象的道理。

第三,《荀子》的语言风格质朴缜密,明晰晓畅,而又淳正浑厚。

此外,荀子在文学形式上还有特别的贡献。

 

第五节 《韩非子》 

1.掌握韩非的主要思想:

韩非是战国末期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的人物。

韩非吸纳和综合了先秦法家思想,建构了一套最完备的法家思想体系。

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法、术、势。

韩非的思想体系是适应中央集权和封建专制的产物。

2.掌握韩非散文的特点:

韩非的散文体现了法家文章的特点,重实质而不尚文采,强调文学的功利目的性。

韩非的散文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政论或学术论文;另一类是主以寓言故事说理的散文。

(1)文章的主体风格峻峭挺拔,锋芒毕露,语气专断,直言不讳。

(2)文章的论说形式多样,有正论,有驳论,有说解。

善于围绕中心议题、抓住关键和要害进行论述。

论证精密周详、条理分明,说理深刻透彻,语意鲜明直露,有很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尤其是《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篇,更是有意识地利用寓言故事来表述自己的思想。

 

第六节 《吕氏春秋》 

1.了解《吕氏春秋》的基本情况: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组织手下门客共同编著的,其书杂采百家,保存了先秦各家的一些学说,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倾向性和选择性。

此书可以说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总结。

《吕氏春秋》体制宏大,包罗广博,但组织严密,体例新颖,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多由短篇组成。

《吕氏春秋》内容庞杂,作者不一,但总体而言文章历史经验意识和现实针对性较强,风格平实,语言明畅;文章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条理清晰,短小精悍,题旨明确;文章经常运用譬喻、寓言、历史史实或故事来说明道理,具有较强的文学意味。

 

 [阅读篇目]

作品选所选《论语》的全部。

《墨子》:

《兼爱》、《非攻》。

《庄子》:

《逍遥游》、《养生主》。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鱼我所欲也章》、《民为贵章》。

《荀子》:

《劝学篇》。

《韩非子》:

《内储说上》(节录)、《外储说左上》(节录)、《外储说右上》(节录)。

《吕氏春秋》:

《察今》。

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及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掌握楚辞的概念。

二、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1)楚国独特的地方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根本基础。

(2)楚国的地方民歌和音乐则直接影响了楚辞的艺术形式。

(3)北方中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屈原的创作 

一、了解和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状况。

屈原的作品学术界基本认定的有: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其它作品争议较多。

二、《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

它以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矗立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块丰碑。

《离骚》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主要是叙述诗人在现实中的遭遇,反映了楚国现实的黑暗和屈原美好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二部分:

主要是通过奇诡的幻想,描写了诗人苦闷彷徨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艰难的选择。

1.《离骚》的思想内容:

(1)《离骚》的主旨一般认为是忠君和爱国。

(2)美政理想。

其美政理想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明君贤臣。

二是举贤授能。

三是修明法度。

(3)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屈原的批判精神是基于他的忠君爱国和美政理想。

他的批判一是针对历史上的暴君昏君,二是针对那些奸佞的“党人”,三是针对那些变节的贤人君子。

2.《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1.《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有着高贵的家世、美好的品质、优秀的才能、高尚的人格。

2.《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叙述、幻想、虚构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创造了丰富的意象系统。

3.《离骚》创造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

4.《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

三、屈原的其它作品:

(1)《九歌》。

《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

在内容上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内容多有恋情的描写。

在艺术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

《九歌》的语言清丽优美、生动自然,且极具抒情性,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九歌》中唯有《国殇》刚劲悲壮的风格不同于它篇。

(2)《九章》是后人集结的屈原的一组作品,共九篇。

《九章》在艺术上以写实为主,具有更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写实中同样贯穿着强烈的抒情性。

(3)《天问》是屈原诗歌中的一篇奇文。

诗歌以提问的方式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关于历史、哲学、社会、人生、自然、神话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诗人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事的怀疑和探索。

《天问》构思奇特,纯以所问之事联缀成篇,而且篇幅巨大,是仅次于《离骚》的长篇巨制。

四、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

楚辞作家尚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其中宋玉的创作成就较高,其代表作是《九辩》。

 

[作品阅读篇目]

屈原:

《离骚》、《九歌》[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九章》[涉江]、[哀郢]。

宋玉:

《九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