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排序算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3646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排序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常见排序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常见排序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常见排序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常见排序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排序算法.docx

《常见排序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排序算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排序算法.docx

常见排序算法

常见排序算法

排序是计算机内经常进行的一种操作,其目的是将一组“无序”的记录序列调整为“有序”的记录序列。

排序分内排序和外排序。

内排序:

指在排序期间数据对象全部存放在内存的排序。

外排序:

指在排序期间全部对象个数太多,不能同时存放在内存,必须根据排序过程的要求,不断在内、外存之间移动的排序。

内排序的方法有许多种,按所用策略不同,可归纳为五类:

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交换排序、归并排序和分配排序。

插入排序主要包括直接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两种;选择排序主要包括直接选择排序和堆排序;交换排序主要包括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主要包括二路归并(常用的归并排序)和自然归并。

分配排序主要包括箱排序和基数排序。

稳定排序:

假设在待排序的文件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记录具有相同的关键字,在用某种排序法排序后,若这些相同关键字的元素的相对次序仍然不变,则这种排序方法是稳定的。

其中冒泡,插入,基数,归并属于稳定排序;选择,快速,希尔,堆属于不稳定排序。

时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志。

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与算法执行中的数据比较次数与数据移动次数密切相关。

以下给出介绍简单的排序方法:

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

三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n2级的。

冒泡排序:

标准的冒泡排序过程如下:

首先比较a[1]与a[2]的值,若a[1]大于a[2]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

再比较a[2]与a[3]的值,若a[2]大于a[3]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

再比较a[3]与a[4],以此类推,最后比较a[n-1]与a[n]的值。

这样处理一轮后,a[n]的值一定是这组数据中最大的。

再对a[1]~a[n-1]以相同方法处理一轮。

共处理n-1轮后a[1]、a[2]、……a[n]就以升序排列了。

过程举例:

初始元素序列:

832593*6

第一趟排序:

3

2

5

8

3*

6

9

第二趟排序:

2

3

5

3*

6

【8

9

第三趟排序:

2

3

3*

5

6

8

9

第四趟排序:

2

3

3*

【5

6

8

9

第五趟排序:

2

3

【3*

5

6

8

9

第六趟排序:

2

【3

3*

5

6

8

9

以下是冒泡排序的代码(模板),不过跟以上描述有些区别,做了些改进。

 

template

voidBubbleSort(Ta[],intn)

{

inti,j,k;Tt;

for(i=n-1;i>0;i=k)//将i设置为被交换的最后一对元素中较小的下标

for(k=j=0;ja[j+1])

{

t=a[j];

a[j]=a[j+1];a[j+1]=t;

k=j;//如有交换发生,记录较小元素的下标

}

}

这样,对于某段有序的序列,下一次遍历时就不用再比较了。

最理想的是整个序列本就有序,如此,k=0,只遍历一遍就完成了。

冒泡排序是经典的排序算法,因其过程像冒泡而得名。

也因容易理解,很多教科书都将其收入。

然而冒泡排序的效果确是各种算法里较为糟糕的,特别是当数据量大时。

直接选择排序

算法描述:

首先找出最大的元素,将其与a[n-1]位置交换;

然后在余下的n-1个元素中寻找最大的元素,将其与a[n-2]位置交换,如此进行下去直至n个元素排序完毕。

过程举例:

初始元素序列:

8

3

2

5

9

3*

6

第一趟排序:

8

3

2

5

6

3*

【9

第二趟排序:

3*

3

2

5

6

8

9

第三趟排序:

3*

3

2

5

【6

8

9

第四趟排序:

3*

3

2

【5

6

8

9

第五趟排序:

2

3

【3*

5

6

8

9

第六趟排序:

2

【3

3*

5

6

8

9

直接选择排序的模板

template

voidSelectionSort(Ta[],intn)

{

inti,j,k;Tt;

for(i=0;i

{

for(k=i,j=i+1;ja[j])

k=j;

if(k!

=j)//这行也可以不要

{

t=a[k];a[k]=a[i];a[i]=t;

}

}

}

直接选择排序交换少,比较多。

元素比较费劲时(如字符串比较)不建议用此算法。

直接插入排序

算法描述:

每步将一个待排序元素,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一组元素的适当位置上,直到全部元素插入为止。

过程举例:

初始元素序列:

【8

3

2

5

9

3*

6

第一趟排序:

【3

8】

2

5

9

3*

6

第二趟排序:

【2

3

8】

5

9

3*

6

第三趟排序:

【2

3

5

8】

9

3*

6

第四趟排序:

【2

3

5

8

9】

3*

6

第五趟排序:

【2

3

3*

5

8

9】

6

第六趟排序:

【2

3

3*

5

6

8

9】

 

直接插入排序模板

 

template

voidInsertionSort(Ta[],intn)

{

inti,j;Tt;

for(i=1;i

{

t=a[i];

for(j=i-1;j>=0&&a[j]>t;j--)a[j+1]=a[j];

a[j+1]=t;

}

}

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也是三种简单排序算法最快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高级的排序算法:

希尔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二路归并排序。

这几种排序比以上三种算法要难,但效率却要高许多(当要比较的元素较多时)。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Shell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种。

是针对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改进。

该方法又称缩小增量排序,因DL.Shell于1959年提出而得名。

希尔排序属于插入类排序,是将整个无序列分割成若干小的子序列分别进行插入排序

 

算法描述:

先取一个正整数d1

过程举例:

假设待排序文件有10个记录,其关键字分别是:

49,38,65,97,76,13,27,49,55,04。

增量序列d的取值依次为:

5,3,1

 

d=5

4938659776132749*5504

4913

|-------------------|3827

|-------------------|6549*

|-------------------|9755

|-------------------|7604

|-------------------|

一趟结果

132749*55044938659776

--------------------------------------------------------------------

d=3

132749*55044938659776

13553876

|------------|------------|------------|270465

|------------|------------|49*4997

|------------|------------|

二趟结果

130449*38274955659776

---------------------------------------------------------------------

 

d=1

130449*38274955659776

|----|----|----|----|----|----|----|----|----|

三趟结果

0413273849*4955657697

---------------------------------------------------------------------

希尔排序模板

template

voidShellSort(Ta[],intn)

{

inti,j,k;Tt;

k=n/2;while(k>0)

{

for(i=k;i

{

t=a[i];

for(j=i-k;j>=0&&a[j]>t;j-=k)a[j+k]=a[j];

a[j+k]=t;

}

k/=2;

}

}

可以看到以上代码与直接插入排序极为相似。

希尔排序的增量d选取有很多方法,以上代码就是取d=n/2;然后去d=d/2一直到d=1。

或许这不是最优的增量序列,但却是最简单的。

刚开始时,d最大,每一组的元素个数很少,排序速度很快;

d变小时,每一组元素变多,但元素基本有序了,插入排序对于有序的序列效率很高。

所以,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会比直接插入排序好。

然而,在不同的插入排序过程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最后其稳定性就会被打乱,因而shell排序是不稳定的。

希尔排序是高级排序算法中最容易实现的,效率也不赖。

考试或比赛时若需要排序,这是不错的选择。

堆排序

要了解堆排序,先得认识“堆”。

这涉及到数据结构的知识,不清楚之处请查阅相关书籍或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此处为介绍堆排序,简单介绍堆。

[最大树(最小树)]:

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如果有的话)值的树。

最大树(maxtree)与最小树(mintree)的例子分别如图9-1、9-2所示,虽然这些树都是二叉树,但最大树不必是二叉树,最大树或最小树节点的子节点个数可以大于2。

[最大堆(最小堆)]:

最大(最小)的完全二叉树。

图9-1b所示的最大树并不是最大堆(maxheap),另外两个最大树是最大堆。

图9-2b所示的最小树不是最小堆(minheap),而另外两个是。

最大堆(最小堆)有一个特性,顶端的节点(根节点)为最大(最小)元素。

由此特性到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

做法是将一个无序序列转化为堆,然后依次取出根节点,所得序列是有序序列。

算法描述:

(用最大堆排序。

先将初始文件R[0:

n-1]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0](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0:

n-2]和有序区R[n-1],且满足R[0:

n-2].keys≤R[n-1].key;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0]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0:

n-2]调整为堆(重建堆)。

然后再次将R[0:

n-2]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0]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2]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0:

n-3]和有序区R[n-2:

n-1],且仍满足关系

R[0..n-3].keys≤R[n-2:

n-1].keys,同样要将R[0:

n-3]调整为堆……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R[0]时,R[0:

n-1]为有序序列。

堆排序涉及两个堆的操作:

初始化堆;堆元素的删除。

堆的操作比较复杂,而且有很多版本,建议读者自己找堆的资料研读。

以下代码仅为说明堆排序的关键操作。

 

template

voidDeleteMax(T&x,Theap[],int&size)

{//把最大元素取出,赋值给x,并从堆中删除x=heap[0];//取出最大元素

//重建堆

Ty=heap[--size];//堆中最后面的元素

//从根开始,为y寻找合适的位置

inti=0,

ci=1;//节点heap[i]的子节点while(ci<=size)

{

//令heap[ci]为子节点中较大者

if(ci

//若y比两子节点都大,跳出循环(插入父节点(heap[i])的位置)if(y>=heap[ci])

break;

heap[i]=heap[ci];//将较大节点上移

i=ci;//到下一层(与较大节点的子节点比较)

ci*=2;

}

heap[i]=y;

}

 

template

voidInitialize(Ta[],intsize)

{//把无序的序列a[0:

n-1]转换为堆序(最大堆)

//初始化过程与删除操作有相似的地方T*heap=a;

for(inti=size/2;i>=0;i--)

{

Ty=heap[i];

 

intc=2*i;while(c<=size)

{

if(c

if(y>=heap[c])break;

heap[c/2]=heap[c];c*=2;

}

heap[c/2]=y;

}

}

template

voidHeapSort(Ta[],intn)

{

intsize=n;Tx;

Initialize(a,size);//初始化堆

for(inti=n-1;i>0;i--)

{

DeleteMax(x,a,size);a[i]=x;

}

}

堆排序的时间,主要由建立初始化堆和反复重建堆这两部分的时间开销构成。

初始化堆可在O(n)的时间内完成,而重建堆可在O(logn)的时间内完成。

易知堆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又叫分区交换排序,它是对起泡排序方法的一种改进。

由C.A.R.Hoare于1962年提出。

算法思想:

通过一次排序将待排序对象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对象的关键码均比另一部分对象的关键码小,

再分别对这两部分子序列对象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排序过程描述

假设有n个待排序的对象{a[0],a[1],…,a[n-1]}

首先任选一个对象a[0](通常选取序列中得第一个对象)作为支点(pivot);然后调整序列中各个对象的位置;

将所有关键码小于或等于a[0]的对象排在a[0]的前面;

将所有关键码大于a[0]的对象排在a[0]的后面,即{≤a[0]}:

a[0]:

{>a[0]};以上过程称作一次快速排序。

初始序列:

一次快速排序后:

 

在第一次快速排序中,确定了所选取的支点对象a[0]最终在序列中的排列位置,同时也把剩余的对象分成两个子序列。

对两个子序列分别进行快速排序,又确定了两个对象在序列中应处的位置,并将剩余对象分成了四个子序列:

即{≤a[i]}:

a[i]:

{a[i]<且≤a[0]}:

a[0]:

{a[0]<且≤a[j]}:

a[j]:

{>a[j]}如此重复下去,当各子序列的长度为1时,全部对象排序完毕。

完整过程举例:

快速排序模板

#ifndefQuickSort_

#defineQuickSort_

 

template

voidquickSort(Ta[],intl,intr)

{//对a[l:

r]排序

if(l>=r)return;

 

inti=l,//从左到右的游标j=r+1;//从右到左的游标

Tt,pivot=a[l];//以a[l]为支点

 

while(true)

{

while(a[++i]=pivot的元素while(a[--j]>pivot&&j>l);//从右边找<=pivot的元素

if(i>=j)break;//如未找到交换对,退出循环

 

t=a[i];a[i]=a[j];a[j]=t;

}

 

//将支点a[l]与a[j]交换a[l]=a[j];

a[j]=pivot;

 

quickSort(a,l,j-1);//左段快速排序quickSort(a,j+1,r);//右段快速排序

}

 

template

voidQuickSort(T*a,intn)

{

quickSort(a,0,n-1);

}

快速排序被认为是最快的内排序算法。

当然,当数据量少时,快速排序甚至不及简单的排序算法;此外,当数据本身已有序时,快速排序的效率极低。

一般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快速排序因其递归需要额外空间,数据量大时有可能会造成堆栈溢出,使程序会崩掉

(还好现在操作系统做得好,不容易死机)。

想办法转为非递归可避免这问题。

 

二路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分治法思想运用的一个典范。

二路归并排序是常用归并排序。

 

算法描述:

将有n个对象的原始序列看作n个有序子序列,每个序列的长度为1;从第一个子序列开始,把相邻的子序列两两合并,得到⎡n/2⎤个长度为2或1的归并项(如果n为奇数,则最后一个有序子序列的长度为1),称这一过程为一次归并排序;

再对第一次归并排序后⎡n/2⎤个子序列采用上述方法继续顺序成对归并,…,如此重复,直至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子序列为止。

该子序列就是原始序列归并排序后的有序序列。

过程演示:

 

二路归并排序模板template

voidMerge(Tc[],Td[],intl,intm,intr)

{//合并c[l:

m]和c[m:

r]到d[l:

r].inti=l,

j=m+1,k=l;

while((i<=m)&&(j<=r))

{

if(c[i]<=c[j])d[k++]=c[i++];elsed[k++]=c[j++];

}

 

if(i>m)

for(intq=j;q<=r;q++)d[k++]=c[q];

else

for(intq=i;q<=m;q++)d[k++]=c[q];

}

 

template

voidMergePass(Tx[],Ty[],ints,intn)

{//归并大小为s的相邻段.

 

inti=0,

t=s+s;

 

while(i<=n-t)

{//归并两个大小为s的相邻段Merge(x,y,i,i+s-1,i+t-1);i=i+t;

}

 

//剩下元素不足2s

if(i+s

Merge(x,y,i,i+s-1,n-1);else

for(intj=i;j<=n-1;j++)//把最后一段复制到yy[j]=x[j];

}

 

template

voidMergeSort(Ta[],intn)

{//使用归并排序算法对a[0:

n-1]进行排序T*b=newT[n];

ints=1;

 

while(s

{

MergePass(a,b,s,n);s+=s;

MergePass(b,a,s,n);s+=s;

}

 

if(b)delete[]b;

}

函数MergeSort()调用MergePass()⎡log2n⎤次;

函数MergePass()做一趟两路归并排序,要调用merge()函数O(n/s)次;

Merge()每次要执行比较O(s)次;算法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

由于两路归并排序中,每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时,若分别在两个有序表中出现有相同关键码,则会使前一个有序表中相同关键码先复制,后一有序表中相同关键码后复制,从而保持它们的相对次序不会改变。

所以,两路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

至此,介绍了七种通用的排序算法。

这些通用算法均是基于关键字之间的比较来实现的,而从理论上已经证明:

对于以上的排序,无论用何种方法都至少进行「logn「次比较,因而最优的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nlogn。

不需要比较的排序方法可使时间复杂度为线性级别:

O(n)。

分配排序就是基于这种不需要比较的排序算法。

分配排序包括箱子排序和基数排序。

箱子排序箱排序又称桶排序,其基本思想是:

设置若干个箱子,依次扫描待排序的记录

R[0],R[1],…,R[range-1],把关键字等于k的记录全部都装入到第k个箱子里(分配),然后按序

号依次将各非空的箱子首尾连接起来。

 

箱子排序仅适用于对象的关键字是一定范围内的整数(或可映射至一定范围的整数),比如某人群的年龄,或学生的分数(不考虑小数时)等。

比如,假若学生分数为0~100的整数,今要给这些学生的分数排序,可分配100个箱子,k分就分配到第k个箱子,最后从第一个箱子起,逐一收起箱子,所得序列就是非递减序列。

箱子排序模板template

voidBinSort(Ta[],intn,intrange,int(*value)(T&x))

{//range是元素的范围

int*b=newint[range+1];T*t=newT[n];

inti,temp,sum=0;

 

//将箱子置空

for(i=0;i<=range;i++)b[i]=0;

//统计每个箱子该有多大for(i=0;i

b[value(a[i])]++;//value是一个以T类型数据为参数,返回T的关键字(整型)的函数

//根据箱子大小,计算每个非空箱子的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