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582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届高三仿真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试题(三)

文综

总分:

分时间:

分钟

命题审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

《汉书·武帝纪》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后汉书·左雄列传》

雄又上言:

“……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汉书·武帝纪》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后汉书·左雄列传》 

雄又上言:

“……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帝从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A.察举制是两汉时期唯一的选官制度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两汉到魏晋时期选官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25.读元朝疆域图,下列有关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B.开凿南北运河,构成了南北漕运体系

C.完成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      D.西部汗国建立,开启了中西陆路交通

26.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

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

这一政策转变的实质是(  )

A.解决了官商之间矛盾    B.确保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C.阻断商业发展的进程    D.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27.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见(  )

关中

西汉

东汉

凉州

西汉

东汉

并州

西汉

东汉

240万

50万

128万

40万

330万

70万

扬州

西汉

东汉

荆州

西汉

东汉

益州

西汉

东汉

320万

430万

350万

620万

470万

720万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国华制表)

A.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C.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      D.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  

28.南宋洪迈《夷坚志》载:

“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赡。

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

”材料反映了(  )

A.市场需求促进私营手工业发展

B.个体手工业已发展到小作坊式经营规模

C.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D.民营手工业已占据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

29.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

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

”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B.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C.已经融入世界市场     D.区域间贸易的发展

30.依据《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舒中高三仿真卷文综第7页(共14页)

A.各家学说相互传承发展B.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D.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

31.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

图1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

A.“燔诗书,贱游学之人”B.“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C.“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     D.“开阡陌封疆,急耕战之赏”

32.东汉时期,张衡提出天为鸡卵、地似卵黄的说法,王充提出自然现象和人事没有直接关系,两位思想家都缺乏后人继承他们的学说。

但太学之前树立的石碑上的六经文句,每日有众多学者前来临摹。

这主要是因为(  )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然科学的落后性

C.太学教育的影响力       D.政府政策的导向性

3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风俗画到文人画

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

B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之大成

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

C

晚晴时期,涌现出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体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已走向成熟

D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治国方案

34.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

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

A.文学艺术的多元             B.诗歌发展的成熟

C.社会经济的凋敝             D.三教并行的奉行

35.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

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

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

A.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B.注重伦理关系的渗透

C.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D.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40.(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10日,我国首部海洋题材的大型舞台剧作品《平潭印象》在福州首场公演,获得了现场一千多名观众的高度赞誉和一致认可。

《平潭印象》以平潭独特的海岛风光为基底,融合了南岛语族、亮丘头文化、妈祖信仰等特色民俗文化;利用动力学数控机械灯光、全息投影舞台特效,演绎原生态海岛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的体验观感;通过舞台展现“人与海”的和谐场景、“开放、包容”、“敢拼会赢”的海洋精神;借助艺术语言描绘了平潭全面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宏伟篇章。

(1)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分析《平潭印象》能获得不同观众一致认可的原因。

(12分)

(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平潭印象》演出成功的作用。

(10分)

(3)《平潭印象》公演后,将进行国际巡演。

请你为《平潭印象》的国际巡演撰写两句宣传广告。

(4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

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

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

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

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次。

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

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

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从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到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

依据材料“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3题,44题为选作题

43.(10分)【旅游地理】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冬季银装素裹,无迹的林海雪原,“乌兰布统坝上草原+经棚蒸汽机车+达里捕鱼节+达尔罕骆驼节+金山岭长城”八日行程,下图示意图示区域近五年冬季(12月~次年1月)人气最高摄影旅游线路。

 

 

分别列举两例线路上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阐明该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依据。

44.(10分)【环境保护】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涉及的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产品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产品。

用户在支付宝上完成相应操作,即可获得“绿色能量”,收集“绿色能量”到一定数额以后可以种下一颗虚拟的“树”用户每种下一颗虚拟的树,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建成NGO)将会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沙漠里种下一颗真实的树。

目前蚂蚁森林和慈善基金阿拉善SEE合作,已经在西北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沙漠地带种下了超100万株梭梭树(如图)。

 

 

(1)结合材料列举两条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2)说明阿拉善左旗蚂蚁森林的主要环境效益。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综合题】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

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

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

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的主要表现。

(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4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

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

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

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注:

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

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涉及民生问题的主要措施。

(6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做出不同的评价。

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9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

但他以恢复明朝为旗帜,其实恢复明朝在大陆的统治已不可能,只是在这个名义下走向了封建割据的道路,日益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

他的儿子郑经接替执政以后,又进一步铲除了荷兰在台湾的残余势力,并在台湾展开了经济及文化建设。

经过郑氏二十多年的经营之后,台湾由原来人烟稀少的荒域,变作“地方千余里,户口数十万”的富庶之区。

因此,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

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

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郑经乘吴三桂等三藩变作之际,统兵进犯大陆,对清朝发动子大规模的战争,兵连七年不解,为了争取地盘,又和福建的耿精忠发生混战,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占领区内横征暴敛,引起了极大的骚扰。

所以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

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

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

因此种种,康熙帝统一台湾,在当时实属必要。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成熟了。

这年台湾又发生内哄,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长子被杀,幼子郑克爽立。

郑克爽时年十二岁,大权尽操于冯锡范与刘国轩之手。

康熙帝遂欲趁此时机,解决台湾问题,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决计进兵台湾。

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攻打澎湖,一战而克,大获全胜。

郑军二万士卒、百只战舰全部被击溃,守将刘国轩遁归台湾。

澎湖一破,台湾震慑。

郑克爽、冯锡范、刘国轩等见大势已去,人心瓦解,台湾不能固守,即表示愿降。

施琅入台受降,郑克爽乃率众剃发,登岸归顺。

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

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

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

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极为重大。

——引自《Tom资料库·康熙皇帝收台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必要性。

(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