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3313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docx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知识点与习题

一、温度

1、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

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

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

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

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非晶体: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3)、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4)、晶体凝固的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6)、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为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

(8)EF段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段为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注意:

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

与液体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晒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晒,把地上的积水扫开);

跟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容易熟就是因为气压高)

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

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七、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如水蒸气遇冷液化。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

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打火机。

八、常见物态变化分类。

熔化:

1冰融化成水2铁变铁水3冰棒成水4雪化水5铝变铝水6钢变钢水。

凝固:

1水变成冰2铁水制成零件3冰雹。

升华:

1冰雕在冬天是会变小2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3给金属镀金时先升华再凝华4结冰的衣服在冬天时也会晾干5固体的空气清新剂6固态碘加热变成碘蒸气7灯泡里的钨丝变细8人工降雨、舞台烟雾特效都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凝华:

1玻璃窗的内壁上结成的一层冰花(冬天室内暖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冰附着在窗户的内侧)2电冰箱冷冻室上结有的霜等等都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3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于电灯泡内钨丝表面在高温下直接变成钨蒸气;然后蒸气放热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内壁的缘故。

4冰棒纸上附着的冰晶5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6雾凇7雪8碘蒸气变成固态碘。

液化:

1热水壶壶嘴的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就形成了白气)2冬天嘴中呼出的白气3冰棒冒白气4舞台上的烟5冰汽水瓶外壁上的水珠6冰棒放入杯中杯外壁上的水珠7煮饭时冒的热气8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就形成了雾)9雨10露

汽化:

1湿衣服晾干2洒在地上的水干了3.水烧开变成水蒸气4.酒精的蒸发5液态氧变成氧气6.液态氢变成氢气7汽油的蒸发9湿头发干了10雾散了(温度上升,小水珠汽化成水蒸气)

例题精析

例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________.

【解析】: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根据晶体熔化特点:

温度不变,所以是晶体;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温度偏高.

【答案】:

(1)B 48 晶体 

(2)高

例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下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

【解析】:

冰熔化需要的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0℃;二是周围的温度比0℃高.冰的温度比0℃低时,冰吸热升温,但不会熔化;周围温度不比0℃高时,0℃的冰不能从周围吸热熔化.本题的试管放在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的结果:

烧杯内的冰吸热熔化,当烧杯内的一部分冰熔化,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时,它的温度保持为0℃不变,大试管放在烧杯里,周围是温度为0℃的冰水混合物,大试管内的冰不能从与它温度相同的周围吸热,所以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选项C正确.

【答案】:

C

例3、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下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均是切开的胡萝卜)

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组(填组别字母).

(2)研究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

【解析】:

要比较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必须使实验具有比较性.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来比较一个条件对蒸发的影响.B组实验条件相同,无法看影响因素;A组一个研究对象在阳光下,另一个在荫凉地,温度不同,蒸发有快有慢;C组实验一个裸露一个密封,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不同,可以研究蒸发的快慢.

【答案】:

(1)A、C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单元综合能力检测

物态变化单元综合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2.冬天

,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3.火箭升空的景象常在电视或图片上看到.在升空的瞬间,常伴着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这些白色气团是

A.火箭发动机喷出的废气

B.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气流冲起的水雾

C.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高温火焰汽化后再液化而形成的水雾

D.高温的大气和烟尘

4.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5.适宜人体淋浴的水温是

A.10℃B.40℃C.80℃D.100℃

6.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

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A.汽化放热B.汽化吸热C.凝固放热D.熔化吸热

7.夏天,从冰柜拿出来的冰棒,它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

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液化现象D.汽化现象

8.在卫

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

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9.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新奇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

10.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用久的白炽灯内壁会发黑,这是钨丝经历了

A.升华过程B.凝华过程

C.凝固过程D.先升华、后凝华

11.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

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

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12.对于图中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t=100℃,能表示水的沸腾图像

B.如果t=48℃,能表示海波的熔化图像

C.如果t=32℃,能表示蜡的熔化图像

D.如果t=0℃,能表示冰的熔化图像

1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14.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15.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饭店、舞厅、厕所等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这种现象是

A.熔化B.升华C.汽化D.凝华

1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7.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18.把5000g0℃的水和5000g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

1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0.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汤将会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29分.)

21.全球范围流行“甲流”,市有关部门要求各校师生进行“晨检”.图中是某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示数是,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22.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23.电冰箱工作时,液态的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迅速,变成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氟利昂在冰箱外,这样就将冰箱内的热带到了外面.

24.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只雪糕时,上面有“白粉”,这是现象,剥开纸后看到雪糕向(填“上”或“下”)冒“白气”,这是现象.

25.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26.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7.在用水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而小红认为用小火维持沸腾就可以了.你认为的观念正确,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2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热.

29.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你认为茶壶放在 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

30.请你按照某一依据对松香、玻璃、铜、铁、沥青进行分类,其中为一类,为另一类。

你分类的依据是.

31.将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由此可知蜡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停止加热后,液态蜡的温度逐渐.

32.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填物态变化).

33.小明想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于是他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5℃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水为什么在0℃以下还没凝固呢请你就此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

34.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三、解答题(31分)

35.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min

0

1

2

3

4

5

6

7

/℃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36.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

_.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3)在上表所示2min~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增加B.乙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增加

C.丙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增加D.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温度不变

37.【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图19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9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

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

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20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

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38.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根据

上文,请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39.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

程.

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A

B

B

C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B

B

B

C

A

C

D

二、填空题

21、36.6℃,液体的热胀冷缩.22、汽化,降低.23、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4、下,液化.25、汽化,液化.26、升华,熔化.27、小红,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28、凝华;吸.29、水蒸发吸热,阴凉通风的.30、铜、铁,它们都是晶体.松香、玻璃、沥青(或铜、铁),非晶体(或晶体).31、非晶体,降低.32、温室,汽化.33、水中加入酒精,混合物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34、乙,不变,低.

三、解答题

35、

(1)液体的热胀冷缩,

(2)96,(3)右图

36、

(1)烧杯和酒精灯,

(2)B,(3)B

37、

(1)温度、表面积,

(2)液体的种类,(3)液体的表面积、温度,(4)地面上洒水后可以降低温度

38、

(1)加快水的蒸发,

(2)保持沙子的湿润,使蒸发持续进行(合理给分)

39、汽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前挡风玻璃液化成了小水珠,形成了一层雾气,妨碍了人的视线.用暖风吹挡风玻璃上的小水珠,可以使小水珠在高温下蒸发成水蒸气,使人看清前面的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