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3280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docx

《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docx

卷七《韩诗外传》卷七诗经儒部

卷七_《韩诗外传》卷七_诗经_儒部

齐宣王谓田过曰:

“吾闻:

儒者亲丧三年。

君与父孰重?

”过对曰:

“殆不如父重。

”王忿然曰:

“曷为士去亲而事君?

”对曰:

“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受之于君,致之于亲,凡事君以为亲也。

”宣王悒然,无以应之。

诗曰: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  赵王使人于楚,鼓瑟而遣之,曰:

“慎无失吾言。

”使者受命,伏而不起,曰:

“大王鼓瑟,未尝若今日之悲也。

”王曰:

“调。

”使者曰:

“调则可记其柱。

”王曰:

“不可。

天有燥湿,弦有缓急,柱有推移,不可记也。

”使者曰:

“请借此以喻。

楚之去赵也,千有余里,亦有吉凶之变,凶则吊之,吉则贺之,犹柱之有推移,不可记也。

故王之使人,必慎其所之,而不任以辞。

”诗曰:

“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盖伤自上而御下也。

  齐有隐士东郭先生、梁石君,当曹相国为齐相也。

客谓匮生曰:

“夫东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贤也,隐于深山,终不诎身下志以求仕者也。

吾闻先生得谒曹相国,愿先生为之先。

臣里母相善,妇见疑盗肉,其姑去之,恨而告于里母,里母曰:

‘安行,今令姑呼汝。

’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

‘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

’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

故里母非谈说之士,束蕴请火,非还妇之道也。

然物有所感,事有可适,何不为之先?

”匮生曰:

“愚恐不及,然请尽力为东郭先生、梁石君束蕴请火。

”于是乃见曹相国,曰:

“臣之里、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终身不嫁者,则自为娶,将何娶焉?

”相国曰:

“吾亦娶其终身不嫁者耳。

”匮生曰:

“齐有隐士东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贤士也,隐于深山,终不诎身下志以求仕。

相国娶妇,欲娶其不嫁者,取臣独不取其不仕之臣耶?

”于是曹相国因匮生束帛安车迎东郭先生、梁石君,厚客之。

诗曰: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  孔子曰:

“昔者、周公事文王,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前,洞洞焉若将失之,可谓子矣。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承文武之业,履天子之位,听天子之政,征夷狄之乱,诛管蔡之罪,抱成王而朝诸侯,诛赏制断,无所顾问,威动天下,振恐海内,可谓能武矣。

成王壮,周公致政,北面而事之,请然后行,无伐矜之色,可谓臣矣。

故一人之身,能三变者、所以应时也。

”诗曰: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  传曰:

“鸟之美羽勾啄者、鸟畏之;鱼之侈口垂腴者、鱼畏之;人之利口赡辞者、人畏之。

是以君子避三端:

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诗曰: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有饥色,读书习礼乐不休。

子路进谏曰: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贼。

今夫子积德累仁,为善久矣,意者、当遣行乎?

奚居之隐也?

”孔子曰:

“由来!

汝小人也,未讲于论也。

居,吾语汝:

子以知者为无罪乎?

则王子比干何为刳心而死;子以义者为听乎?

则伍子胥何为抉目而悬吴东门;子以廉者为用乎?

则伯夷叔齐何为饿于首阳之山;子以忠者为用乎?

则鲍叔何为而不用,叶公子高终身不仕,鲍焦抱木而泣,子推登山而燔。

故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

贤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时也,今无有时,贤安所用哉!

故虞舜耕于历山之阳,立为天子,其遇尧也;傅说负土而版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缚自槛车,以为仲父,则遇齐桓公也;百里奚自卖五羊之皮,为秦伯牧牛,举为大夫,则遇秦缪公也;虞丘于天下以为令尹,让于孙叔敖,则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

夫骥罢盐车,此非无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

夫兰茞生于茂林之中,深山之间,人莫见之故不芬;夫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志不衰,先知祸福之始,而心无惑焉,故圣人隐居深念,独闻独见。

夫舜亦贤圣矣,南面而治天下,惟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之中,则为善矣,亦何位之有?

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当此之时,岂关龙逢无知,而王子比干不慧哉!

此皆不遇时也。

故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子无惑焉。

”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  曾子曰:

“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

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

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存亲也。

故吾尝仕齐为吏,禄不过钟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

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信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

”诗曰:

“有母之尸雍。

”  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问之,曰:

“子欲见寡人何事?

”周舍对曰:

“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也,月有成也,岁有效也。

”简子居、则与之居,出、则与之出。

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如丧子。

后与诸大夫饮于洪波之台,酒酣,简子涕泣,诸大夫皆出走,曰:

“臣有罪而不自知。

”简子曰:

“大夫皆无罪。

昔者、吾有周舍有言曰:

‘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众人诺诺,不若一士之谔谔。

昔者、商纣默默而亡,武王谔谔而昌。

’今自周舍之死,吾未尝闻吾过也,吾亡无日矣,是以寡人泣也。

”  传曰:

齐景公问晏子:

“为人何患?

”晏子对曰:

”患夫社鼠。

”景公曰:

“何谓社鼠?

”晏子曰:

“社鼠出窃于外,入托于社,灌之恐坏墙,熏之恐烧木,此鼠之患。

今君之左右,出则卖君以要利,入则托君不罪乎乱法,又幷覆而育之,此社鼠之患也。

”景公曰:

“呜呼!

岂其然?

”“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

里人曰:

‘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啮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士欲白万乘之主,用事者迎而啮之,亦国之恶狗也。

左右者为社鼠,用事者为恶狗,此国之大患也。

”诗曰: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

”言朝廷皆小人也。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

“夫国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

夫爵禄赏赐举,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

”君曰:

“善。

寡人当其美,子受其恶,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

”国人知杀戮之刑专在子罕也,大臣亲之,百姓畏之,居不期年,子罕遂去宋君,而专其政。

故老子曰: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诗曰:

“胡为我作,不即我谋。

”  卫懿公之时、有臣曰弘演者、受命而使,未反,而狄人攻卫,于是懿公欲兴师迎之,其民皆曰:

“君之所贵而有禄位者、鹤也,所爱者、宫人也,亦使鹤与宫人战,余安能战?

”遂溃而皆去。

狄人至,攻懿公于荧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至,报使于肝,辞毕,呼天而号,哀止,曰:

“若臣者、独死可耳。

”于是,遂自刳出腹实,内懿公之肝,乃死。

桓公闻之,曰:

“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

”于是复立卫于楚丘。

如弘演、可谓忠士矣,杀身以捷其君,非徒捷其君,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大功矣。

诗曰: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榖,我独不敢休。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狐丘丈人曰:

“仆闻之:

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

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善哉!

言乎!

尧舜其犹病诸!

”诗曰: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  孔子曰:

“明王有三惧:

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战,大败之,兼有南夷,当是之时,君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诸大夫曰:

‘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

’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也。

昔者、晋文王与楚战,大胜之,烧其草,火三日不息,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

‘君大胜楚,而有忧色,何也?

’文公曰:

‘吾闻能以战胜安者、惟圣人;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吾是以忧也。

’此得志而恐骄也。

昔者、齐桓公得管仲隰朋,南面而立,桓公曰:

‘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聪,不敢独擅,进之先祖。

’此闻至道而恐不能行者也。

由桓公晋文越王勾践观之,三惧者、明君之务也。

”诗曰: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此言大王居人上也。

  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

“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

”王曰:

“止。

”立出令曰:

“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

”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绝冠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王怪而问之曰:

“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

”对曰:

“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诗曰:

“有漼者渊,雚苇?

”言大者无不容也。

  传曰:

“伯奇孝而弃于亲,隐公慈而杀于弟,叔武贤而杀于兄,比干忠而诛于君。

”诗曰:

“予慎无辜。

”  纣杀比干,箕子被发佯狂;陈灵公杀泄冶,邓元去陈以族从;自此以后,殷幷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邓元也。

燕昭王得郭隗邹衍乐毅,是以魏赵兴兵而攻齐,栖于莒。

燕之地计众,不与齐均也,然所以信燕至于此者,由得士也。

故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得贤者昌,失贤者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知恶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蹈其所以安存,则未有以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

夫圣人之于贤者之后,尚如是厚也,而况当世之存者乎!

诗曰:

“昊天太怃,予慎无辜。

”  宋玉因其友见楚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乃让其友。

友曰:

“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

子之事王未耳,何怨于我?

”宋玉曰:

“不然。

昔者、齐有狡兔,尽一日走五百里,使之瞻见指注,虽良狗犹不及狡兔之尘,若摄缨而纵绁之,〔则狡兔不能离也。

今子之属臣也,摄缨而纵绁与〕瞻见指注与!

”诗曰:

“将安将乐,弃予作遗。

”  宋燕相齐,见逐,罢归之舍,召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人曰:

“诸大夫有能与我赴诸侯者乎?

”陈饶等皆伏而不对。

宋燕曰:

“悲乎哉!

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

”饶曰:

“〔非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君弗能用也,〔君不能用,〕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己而责诸人也。

”宋燕曰:

“夫失诸己而责诸人者何?

”陈饶曰:

“三斗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余粟,是君之一过也。

果园梨栗,后宫妇人以相提掷,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二过也。

绫纨绮縠,靡丽于堂,从风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是君之三过也。

且夫财者、君之所轻也,死者、士之所重也。

君不能行君之所轻,而欲使士致其所重,犹譬鈆刀畜之,而干将用之,不亦难乎!

”宋燕面有惭色,逡巡避席曰:

“是燕之过也。

”诗曰: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

”  传曰:

善为政者、循情性之宜,顺阴阳之序,通本末之理,合天人之际,如是、则天地奉养,而生物丰美矣。

不知为政者、使情厌性,使阴乘阳,使末逆本,使人诡天气,鞠而不信,郁而不宜,如是,则灾害生,怪异起,群生皆伤,而年谷不熟,是以其动伤德,其静无救,故缓者事之,急者弗知,日反理而欲以为治。

诗曰: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  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

“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

”简主曰:

“何以也?

”质曰:

“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

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

”简主曰:

“噫!

子之言过矣。

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由此观之,在所树也。

今子所树,非其人也。

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

”诗曰:

“无将大车,惟尘冥冥。

”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

昔卫献公出走,反国,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

太史柳庄曰:

“如皆守社稷,则孰负羁絷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

君反国而有私,无乃不可乎!

”于是不班也。

柳庄正矣!

昔者、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

“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

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

”卫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从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

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矣。

诗曰: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  孔子闲居,子贡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

”孔子曰:

“善哉!

尔之问也!

为人下,其犹土乎?

”子贡未达,孔子曰:

“夫土者、掘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故曰:

能为下者、其惟土乎!

”子贡曰:

“赐虽不敏,请事斯语。

”诗曰:

“式礼莫愆。

”  传曰:

南假子过程本,本为之烹鲡鱼。

南假子曰:

“闻君子不食鲡鱼。

”本子曰:

“此乃君子食也,我何与焉?

”假子曰:

“夫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

且诗不云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吾岂自比君子哉!

志慕之而已矣。

”  子贡问大臣,子曰:

“齐有鲍叔,郑有子皮。

”子贡曰:

“否。

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

”孔子曰:

“产、荐也。

”子贡曰:

“然则荐贤贤于贤。

”曰:

“知贤、知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

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  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

孔子曰:

“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言其愿,丘将启汝。

”子路曰:

“由愿奋长戟,荡三军,乳虎在后,仇敌在前,蠡跃蛟奋,进救两国之患。

”孔子曰:

“勇士哉!

”子贡曰:

“两国构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

”孔子曰:

“辩士哉!

”颜回不愿,孔子曰:

“回何不愿?

”颜渊曰:

“二子已愿,故不敢愿。

”孔子曰:

“不同意,各有事焉,回其愿,丘将启汝。

”颜渊曰:

“愿得小国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内相应,列国诸侯莫不从义向风,壮者趋而进,老者扶而至,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蛮,莫不释兵,辐辏乎四门,天下咸获永宁,蝖飞蠕动,各乐其性,进贤使能,各任其事,于是君绥于上,臣和于下,垂拱无为,动作中道,从容得礼,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则由何进而救,赐何难之解。

”孔子曰:

“圣士哉!

大人出,小子匿,圣者起,贤者伏。

回与执政,则由赐焉施其能哉!

”诗曰: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  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贡侧门而听,曲终,曾子曰:

“嗟乎!

夫子瑟声殆有贪狼之志,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趋利之甚。

”子贡以为然,不对而入。

夫子望见子贡有谏过之色,应难之状,释瑟而待之,子贡以曾子之言告。

子曰:

“嗟乎!

夫参、天下贤人也,其习知音矣!

乡者,丘鼓瑟,有鼠出游,狸见于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厌目曲脊,求而不得,丘以瑟淫其音,参以丘为贪狼邪僻,不亦宜乎!

”诗曰: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  为人父者、必怀慈仁之爱,以畜养其子,抚循饮食,以全其身;及其有识也,必严居正言,以先导之;及其束发也,授明师以成其技;十九见志,请宾冠之,足以死其意;血脉澄静,娉内以定之,信承亲授,无有所疑;冠子不言,发子不笞,听其微谏,无令忧之,此为人父之道也。

诗曰: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