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222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

《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 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docx

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新高考版三湖南专版

绝密★启用前

2021届高考历史临考模拟卷湖南地区专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记载: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

A.夏朝已奠定分封制雏形B.商朝重视邻里互帮互助

C.西周变革社会力度彻底D.先秦土地税制有固定性

2.汉代对城内道路进行洒扫、设立公共厕所,有专人对粪便进行管理,还有了初步的城市绿化,如在道路、民宅旁植树,不得随意砍伐。

这说明汉代()

A.商业得到发展B.重视造林绿化C.强化重农抑商D.注重城市治理

3.南北朝时,北人骑马是日常生活,南人则畏马如虎。

唐代时,南北人对骑马已经习以为常,男女皆然。

唐人骑术水平不差,是以马球成为常见运动。

材料现象反映了唐朝时期()

A.北方文化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B.男女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C.民族交融为中华文明注入活力D.游牧经济范围不断扩大

4.庆历新政时期,大减恩荫制入仕之路:

“学士以下,遇郊恩许奏大功以上亲,再遇郊许奏小功以下亲。

”“荫长子孙皆不限年,诸子孙须年过十五,若弟侄须过二十,必五服亲乃得荫。

”这说明庆历新政时期的恩荫制()

A.使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B.成功解决了冗官问题

C.主要以血缘和品级为依据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5.“一田二主”(田底主和田面主)的现象在明清时期已遍及江南等地区。

一田二主制中的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一现象()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求B.推动了所有制形式转型

C.有利于白银货币化的成型D.弱化了封建人身依附性

6.湘军充满了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士兵只知道有直接上级长官,不知道有最高统帅,更不知道有国家。

据此可知,这()

A.体现出汉族地主的治军有方B.严重威胁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C.说明湘军开始成为割据势力D.不利于国家政令和军令的统一

7.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桀,武王灭商纣,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制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

陈独秀此举意在()

A.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B.高举科学大旗,批判传统文化

C.提倡“文学革命”,大力推广白话文D.强调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8.观察下列表格,导致表格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日纱输华数量(担)

占中国棉纱进口总量

申新一厂第二年纯利(元)

1918年

746000

66%

754600

1919年

531000

38%

918630

(申新一厂: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纺织厂)

A.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B.“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的开展

C.日本加大侵华力度D.民族企业实力大增

9.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接受了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苏维埃政权的理论。

但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并不赞成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认为应该建立既有工农又有资产阶级参加的组织,而不是“苏维埃”。

“在这一阶段上,试图‘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

共产国际的这一思想()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果B.推动国共两党夺权斗争的展开

C.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D.成为党内右倾错误的理论依据

10.《四川省一九八四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一文指出,“计划指令性、指导性和市场调节三种计划管理形式,实行不同的计划管理。

”这表明当时四川省()

A.放弃计划经济体制B.努力发展市场经济C.国企改革成效显著D.调整传统经济模式

11.在西方法律史上,雅典法律制度灵活并富有弹性,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

在雅典,它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

这表明雅典法律制度()

A.是维系民主政治的保障B.体现人文精神

C.司法缺乏足够的独立性D.维护贵族统治

12.下表为英国不同法律有关其君主立宪制的部分规定。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主要内容

法律名称

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

《叛乱法案》

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三年法案》

规定国王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他权利作了明确限制

《王位继承法》

A.法律完全剥夺王权B.国王决定王位继承C.国王有权召开议会D.国王权力受到制约

13.下表是15—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的传播情况。

据此可知,新作物的传播()

时间

玉米和马铃薯传播情况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开始在欧亚非大陆传播

16世纪

玉米在欧洲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粮食

作物

17世纪

玉米已经传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

18世纪

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农民唯一的食物。

在中东地区,普鲁士、匈牙利以及俄罗斯等开始大规模种植马铃薯

A.完全取代了原有农作物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C.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发展D.促进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14.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

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15.全球史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流行于世界史坛的一种史学理论与实践。

全球史学者指出,必须把西方从其自视的世界历史认识主体的位置上拉下来,将其还原为认识对象,批判了世界史学界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论”,提倡从全球整体出发审视人类历史活动。

这一理念的出现()

A.折射出全球联系的深入发展B.反映了西方国际影响力的下降

C.有利于全球化在世界上的发展D.是世界文明多元一体性的反映

16.下图为法国著名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8年创作的《青蛙塘》,着重表现了水与倒影的关系。

与其绘画风格相一致的艺术流派的代表作是()

A.《拿破仑加冕》B.《自由引导人民》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明清是统一朝代,和平时期较长,城镇经济较之前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从大的方面来看,一些产业中心形成。

如制瓷中心景德镇的瓷器,下昌江,入鄱阳湖,经长江水道,运往全国,走向世界;佛山镇成为铁器生产中心,佛山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输往国外,各种规格的铁丝也运销各地。

一些产业中心属于就地取材,产品外销,如景德镇的制瓷,也就是“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另一种形式是“两头在外”,如佛山的制铁业,原材料和销售市场都在外。

——摘编自李槐《中国古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材料二近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一大显著变化就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结构受到冲击而趋于消解,农业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业产业结构亦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进行了有效调整。

由于区域环境和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内外市场对农业结构的影响呈现出区域化及差异化的特点。

在一些地区,如上海、天津等城市近郊农村地区,由于临近大城市及工业企业,劳动力被城市和企业吸入,原来高度市场化的农村经济结构出现反向变化,转变为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

——摘编自王建《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变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现象,并对其进行评价。

(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在本土资源、技术能力上并不占优势,而颁发具有垄断性质的王室“保护令”使得大量技术工人移民至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从贫瘠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开始向工业国家转变;进入工业革命后,英国专利法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满足了发明人在立法中的需求,同时给予他们英雄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奖励,这使得英国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张南《英国工业革命中专利法的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新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号角的吹响,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触动了中华大地上的每一根神经,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应运而生。

1979年,邓小平访美,先后促成《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和《中美贸易协定》的签订,两国在协定中约定,相互对知识产权实行全面保护。

在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的同时,新中国启动了对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的起草工作,并成立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起草机构。

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并实施。

至此,一个与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法律架构基本建成,形成以《宪法》为统帅,《民法通则》为支撑,知识产权单行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互配合的格局。

——摘编自齐爱民、盘佳《新中国成立后知识产权专业发展沿革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专利法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原因。

(5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知识产权或专利权的认识。

(3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公元前4世纪

柏拉图著《理想国》

1867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6世纪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成

1817年

大卫·李嘉图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世纪中后期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

1897年

谭嗣同写成重要著作《仁学》

1791年

(法)奥兰普·德古热发表

《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59年

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1930年

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62年

林肯政府硕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36年

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从上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二)选考题:

共10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作为晋王室的代表直接管理西域事务。

入凉之初,民族众多,成分繁杂,鲜卑若罗拔能部便以张轨根基不稳,恃众不服,张轨遂“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

张轨安抚余部,安置其余少数民族。

与此同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优抚民众,社会随之稳定。

太府参军索辅言于轨曰:

“古以金贝皮币为货,息谷帛量度之耗。

二汉制五铢钱,通易不滞。

晋太始中,河西荒废,遂不用钱,裂匹以为段数,缣布既坏,市易又难……弊之甚也。

今中州(河南)虽乱,此方安全,宜复五铢以济通变之会。

”轨纳之,立制废布用钱,并用西域金银之钱,钱遂大行,西域诸国物品入之,通贡品种与数量与日增多,人赖其利。

——摘编自朱安祥《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轨货币改革的历史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轨货币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6分)

21.[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

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

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

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摘编自李秉正《二战前夕英法对德绥靖政策形成分析》

(1)根据材料,指出《慕尼黑协定》中对捷克斯洛伐克不公正的内容及其危害。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的实质及影响。

(4分)

22.[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1962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当时,正是中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的时期,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很严重,农业产量很低,群众生活很苦,焦裕禄同志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

1964年5月14日,因积劳成疾,焦裕禄得肝癌不幸去世,年仅42岁。

1965年4月初,新华社记者去河南的重灾区豫东采访时,被焦裕禄事件所感动。

1964年11月20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公开报道焦裕禄事迹。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配发社论《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

至此,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熟悉的名字,焦裕禄精神成为鼓励一代又一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摘编自孟兰英《“县委书记焦裕禄”被树为典型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焦裕禄精神的基本内容。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焦裕禄被树立为典型的原因。

(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D

解析:

贡、助和彻是先秦时期的征税方法,根据材料“五十而贡”“七十而助”“百亩而彻”“皆什一”可知,这三种征税方法都按照十分之一的标准征收赋税,说明先秦时期的土地税制具有固定性,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几个朝代的征税方法,并不能说明西周变革社会力度彻底,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出汉代城市卫生有了一定的发展,未体现汉代的商业发展情况,故排除A项。

造林绿化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B项。

城市卫生的治理与重农抑商无关,故排除C项。

材料中洒扫道路、设立公厕、专人管理粪便等都反映了汉代对城市环境的治理,故选择D项。

3.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交融与中华传统文化。

根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南下,甚至建立政权,促进了民族大交融,而民族之间的交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使得骑马和马球成为唐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活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骑马习俗不能代表整个北方文化,且材料未提及南北文化的比重,无法说明唐朝时期北方文化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A项错误;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基本状况没有变化,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南北朝和唐代人们骑马习俗的不同,与游牧经济的范围无关,D项错误。

4.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庆历新政。

根据材料“学士以下”“长子孙”“诸子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庆历新政时期的恩荫制度有着严格的品级以及血缘要求,故C项正确;恩荫制与科举制是两条不同的入仕途径,故排除A项;庆历新政时期并没有成功解决冗官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恩荫制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排除D项。

5.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一田二主制中的地权分化从田主层和佃户层两个方向同时展开,加快了土地的流转,这有利于增加土地的商品化因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A项正确;当时社会仍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B项错误;C项与土地分配无关,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封建人身依附性的弱化,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A。

6.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湘军的治军方法容易形成地方军阀势力,不利于国家政令和军令的统一,故D项正确。

A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湘军的这一做法主要是威胁到了清朝的中央集权,而非君主制度,B项排除;C项中“开始”一说没有依据,排除。

7.答案:

A

解析:

“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表明陈独秀此举意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学与“文学革命”,B、C两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1919年日本棉纱输华数量占比和1918年相比,大幅下降;同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企业获利有较大增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日本借此机会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国内“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故出现日本输华棉纱大幅下降而申新一厂获利大增的变化,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9.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信息“建立既有工农又有资产阶级参加的组织”、“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可以判定共产国际主张中国共产党需要和资产阶级合作,也就是和国民党积极合作,共产国际这一主导思想,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完全放弃了对政权的要求,故本题选D项;这一思想不利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故排除A项;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是一味妥协,所以说共产国际的这一思想促使了国共两党夺权斗争的展开是不合适的,故排除B项;材料指出“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故排除C项。

10.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在1984年的四川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同时试行指令性、指导性和市场调节三种模式,这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调整,故选择D项;当时四川省并未放弃计划经济,故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与材料“一九八四年”不符,故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推测出国企改革的效果,故琲除C项。

11.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雅典法律制度灵活并富有弹性,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可知,在雅典,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是结合在一起的,司法缺乏独立性,C项正确;材料中“它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表明A项说法比较片面,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人文精神的信息,排除B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D

解析:

表格中三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对王权限制和议会权力加强”,故D选项正确;A选项与史实不符且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选项不符合表格中《王位继承法》的规定,故排除;根据《三年法案》的规定,国王必须要召开议会,但其他两部法律没有此规定,故C选项可排除。

13.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种传播。

材料反映了玉米和马铃薯的传播情况,从开始传入到广泛种植,再到成为主要食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并没有完全取代原有农作物,故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新作物的传播对人口的影响,故排除C项;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14.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时间上与1956年相隔太远,且印度、埃及、南斯拉夫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召开,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与材料中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相符,故B正确。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排除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成立于1945年,排除D。

故选B。

15.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全球史史学理论与实践否定了世界史学界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论”,提倡从全球整体出发审视人类历史活动,这实际上是全球化反作用于文化的体现,故A项正确。

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作为一种史学理论,全球史并不能促进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

16.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印象画派的特征。

《拿破仑加冕》是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故排除A项。

《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故排除B项。

根据“1868年”“着重表现了水与倒影的关系”并结合19世纪后半期印象画派的兴起可知,这幅画与印象画派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色彩明快等特征相一致,《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故选C项。

《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绝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故排除D项。

17.答案:

(1)历史背景: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商品经济的繁荣;城镇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比较发达。

(4分)意义:

推动原料生产与手工制造业的分离;助推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形成;有利于全国性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许多区域性的中心市场。

(4分)

(2)新现象:

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逐渐解体;农产品的市场化趋势加强;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结构区域化及差异化明显。

(3分)评价: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便于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换代;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朝着单一化和稳定化趋势发展,迟滞了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4分)

解析:

(1)问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统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镇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比较发达等方面分析。

意义,据材料信息以及这一时期新的经济现象等分析即可。

(2)问新现象,根据材料“自给自足的农业结构受到冲击而趋于消解”“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进行了有效调整”“呈现出区域化及差异化的特点”等可以得出,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逐渐解体;农产品的市场化趋势加强;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结构区域化及差异化明显。

评价,需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

18.答案:

(1)特点:

具有渐进性;政府重视;专利保护适时结合本国国情;注重吸引或保护人才。

(4分)影响:

推动了技术工人的移民和英国的技术革新,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提高了工人技术革新和研发的热情;有利于英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分)

(2)原因:

改革开放的需要;中美对知识产权实行保护的约定;市场经济规范发展的要求;法制健全的必然趋势;政府的重视。

(5分)

(3)认识:

知识产权或专利权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专利不受侵犯;有利于刺激社会人士的创新,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3分)

解析:

(1)问,由材料中“保护令”发展到专利法,可知具有渐进性;“保护令”和专利法都是由王室或议会通过立法确立的,可知政府重视;“保护令”使英国向工业国家转变,而专利法使得英国成为工业强国,这体现了专利法适应国情的变化与时俱进;材料中“满足了发明人在立法中的需求,同时给予他们英雄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奖励”有利于吸引人才或保护人才。

(2)问“原因”,可根据当时国内外情况作答。

一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二是中美的约定;三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律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