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213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x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A

向盛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B

向盛氯水的试管中滴入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C

向盛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SO2

品红溶液褪色

D

向装有NO的集气瓶中通入O2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向盛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

FeSO4+2NaOH=Fe(OH)2↓+Na2SO4,反应产生的Fe(OH)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产生Fe(OH)3,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观察到现象是: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A不符合题意;

B.Cl2与水反应产生HCl、HClO,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会看到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与物质的氧化性有关,B不符合题意;

C.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SO2的漂白是结合漂白,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C符合题意;

D.NO气体是无色气体,遇O2二者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因此看到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气体作用,其实质相同的是()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B

【详解】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②品红溶液与二氧化硫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的物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③溴水与二氧化硫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体现二氧化硫的酸性;

综上所述,①③反应原理相同,答案为B。

3.金属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却能够与浓硫酸反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A.脱水性B.吸水性C.强酸性D.强氧化性

【答案】D

【详解】

A.脱水性是浓硫酸脱去有机物分子相当于水组成的氢、氧元素,A不合题意;

B.吸水性是浓硫酸吸取气体中的水蒸气或晶体中的结晶水,B不合题意;

C.强酸性是硫酸与中等强度的弱酸盐反应生成中强酸表现的性质,C不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位于H之后,所以Cu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u氧化为CuO,然后溶解为CuSO4。

故选D。

4.实验室制备SO2反应原理为:

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选择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A.a f g d c eB.b g fd c eC.a f g c d eD.a f g d c h

【答案】A

【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根据题中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可选A装置),然后将气体经过E装置来干燥SO2,用C装置收集SO2,D装置作尾气处理装置;由于SO2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用向上排气法收集,SO2应从d口进入C装置;D装置和F装置相比,D装置可以防止倒吸,更为安全;综上所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fgdce,故选A。

5.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如可干燥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等

B.浓硫酸与炭共热反应,仅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SO2和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溶有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恢复红色,说明SO2的氧化性没有Cl2强

D.以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过程中,要用到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等设备,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详解】

A.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不能干燥氨气和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可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硫,故A错误;

B.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硫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只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B正确;

C.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反应中二氧化硫不体现氧化性,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者漂白原理不同,不能说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没有氯气强,故C错误;

D.工业制硫酸的三设备是:

沸腾炉4FeS2+11O2

2Fe2O3+4SO2,接触室2SO2(g)+O2(g)

2SO3(g),吸收塔SO3+H2O=H2SO4,沸腾炉、接触室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吸收塔所涉及的反应不是,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将SO2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强氧化性

C.试管c中蓝色退去,说明还原性:

SO2>I-

D.试管d中无明显现象,说明SO2不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C

【详解】

A.SO2与KMnO4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了SO2的还原性,故A错误;

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SO2的漂白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能使含有碘的淀粉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碘是氧化剂,二氧化硫是还原剂,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2+SO2+2H2O=4H++2I-+SO42-,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表明I-的还原性比SO2弱,即还原性:

SO2>I-,故C正确;

D.SO2是酸性氧化物,NaOH溶液中通入SO2,生成Na2SO3和水,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Na2SO3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的是

A.盐酸B.Ca(OH)2C.BaCl2D.O2

【答案】D

【详解】

A、Na2SO3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Cl、SO2、H2O,体现盐的性质;

B、Na2SO3和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NaOH,体现盐的性质;

C、Na2SO3和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NaCl,体现盐的性质;

D、Na2SO3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体现还原性;

综上所诉,Na2SO3与O2反应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故选D。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B.同体积、同密度的N2O和CO2,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1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2NA

D.1L0.45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比0.1L0.15mol/LAlCl3溶液大

【答案】B

【详解】

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错误;

B.同体积、同密度的N2O和CO2的质量相等,因为N2O和CO2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所以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故B正确;

C.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1mol钠与氧气反应不管是生成Na2O还是Na2O2,失电子数目均为NA,故C错误;

D.1L0.45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5mol/L,0.1L0.15mol/LAlCl3溶液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5mol/L,两者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D错误;

答案:

B。

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C.检验亚硫酸盐是否已氧化变质,可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答案】C

【详解】

A.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则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2+,故A正确;

B.KMnO4溶液与FeCl3溶液不发生反应,但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B正确;

C.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不能检验,应该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

D.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A正确;

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表现了强氧化性,故B错误;

C.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由于铁粉过量,生成亚铁离子,不能变成红色,故C错误;

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不是生成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

A。

11.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

B.过程②中,发生反应为S2-+Fe3+=S+Fe2+

C.过程③中,氧气是氧化剂

D.整个转化过程中Fe3+可以循环使用

【答案】B

【详解】

A.过程①中发生H2S+Cu2+=CuS↓+2H+,Cu元素化合价都是+2价、H元素化合价都是+1价、S元素化合价都是-2价,没有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过程②中发生CuS+2Fe3+=S+2Fe2++Cu2+,故B错误;

C.过程③中发生4Fe2++O2+4H+=4Fe3++2H2O,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Fe2+作还原剂,O2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O2作氧化剂,故C正确;

D.由过程②③中反应可知,Fe3+可以循环使用,故D正确;

答案为B。

12.下列实验得出的推理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推理或结论

A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盐一定是碳酸盐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立刻熔成小球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可能存在HCO3-、SO32-、HSO3-、CO32-,A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SO32-、CO32-或Ag+,B错误;

C.钠熔成小球,说明钠和水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同时说明钠的熔点较低,C正确;

D.因为该检验方法是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在通氯气前滤液A中就可能含有Fe3+,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Fe2+,D错误;

故选C。

【点睛】

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热量,钠熔成小球,说明钠和水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

13.浓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可以加热),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的是()

A.铜B.炭C.五水硫酸铜D.氧化铜

【答案】A

【详解】

A.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A符合题意;

B.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五水硫酸铜中加入浓硫酸,生成无水硫酸铜,浓硫酸表现吸水性,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现象及结论

A

鉴别NaHCO3与Na2CO3

取少许两种物质,加入几滴水,插入温度计,温度降低的是Na2CO3

B

探究Na2O2与水反应

将2mL水滴入盛有1g过氧化钠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产生

C

检验Fe3+中是否含Fe2+

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则含Fe2+

D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Na2CO3中滴入水,形成十水合碳酸钠,放热,取少许两种物质,加入几滴水,插入温度计,温度升高的是Na2CO3,故A错误;

B.将2mL水滴入盛有1g过氧化钠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产生,故B正确;

C.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说明含Fe3+,不能证明含有Fe2+,故C错误;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

时,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BaSO4,不能说明含有SO

,故D错误;

答案选B。

15.下列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HClO

HClB.Fe

Fe2O3C.S

SO3D.S

Fe2S3

【答案】A

【详解】

A.HClO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分解,生成HCl和O2,A正确;

B.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B不正确;

C.S在O2中点燃,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C不正确;

D.S与F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FeS,D不正确;

故选A。

16.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

2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1molCuSO4在1100℃所得混合气体X中O2可能为0.75mol

D.Y可以是葡萄糖

【答案】C

【详解】

A、根据反应式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硫酸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选项A正确;

B、途径①③中均生成大气污染物,而②没有,所以选项B正确;

C、1mol硫酸铜可以生成0.5mol氧化亚铜,转移1mol电子,所以生成0.25mol氧气,选项C不正确;

D、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生成氧化亚铜,葡萄糖含有醛基,D正确;

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17.下列有关S和

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B.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

作氧化剂

C.将

通入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

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C

【详解】

A.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也只能生成

,A不正确;

B.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

作还原剂,将溴还原为易溶于水的氢溴酸而富集,B不正确;

C.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因此,将

通入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C正确;

D.

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其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不是因为其有漂白性,而是因为其有还原性,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S和

的叙述正确的是C。

18.下列有关含硫物质转化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Cu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比该单质的质量增加了1.6g

B.如图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

B中盛装的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SO2

C.Cu投入稀硫酸中加热,没有明显变化,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金属Cu逐渐溶解,反应中H2O2起催化作用

D.25.0mL0.100mol•L-1的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况)Cl2转化为Cl-,则S2O

将转化为S

【答案】A

【详解】

A.2Cu+S

Cu2S,0.1mol铜和足量的硫充分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增加△m=m(S)=

n(Cu)×32g/mol=

×0.1mol×32g/mol=1.6g,故A正确;

B.由题中图示可知,B中盛装的是浓硫酸,若是干燥SO2,装置中导管应该长进短出,所以该装置不符合洗气要求,是为了实验安全的作用,故B错误;

C.铜投入稀硫酸中加热,没有明显现象,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金属铜逐渐溶解,反应中过氧化氢起氧化剂作用,发生的反应为Cu+H2O2+H2SO4=CuSO4+2H2O,故C错误;

D.25.0mL0.1mol/L的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况)Cl2转化为Cl-,则n(Cl2)=

=0.01mol,转移电子为0.02mol,n(Na2S2O3)=0.1mol/L×0.025L=0.0025mol,设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失电子变为x价,根据得失电子相等,则0.0025mol×2×(x-2)=0.02mol,解之x=+6,Na2S2O3转化为Na2SO4,故D错误;

答案为A。

19.下列图示箭头方向表示与某种常见试剂在通常条件下发生转化,其中6步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一组物质是()

选项

W

X

Y

Z

A

B

C

D

S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Cu不能一步生成Cu(OH)2,所以W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A不选;

B.氢氧化钠一步不能生成生成氧化钠,所以Y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B不选;

C.Al与硫酸反应生成X,Al与HCl反应生成Y,Al与过量NaOH反应生成Z,Z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X,X与BaCl2反应生成Y,Y与过量NaOH反应生成Z,反应均可进行,故C选;

D.硫不能一步变为三氧化硫,D不选;

答案选C。

20.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与其它几种不同的是()

A.氯水B.SO2C.H2O2D.HClO

【答案】B

【详解】

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是它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氯水、双氧水、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Ⅰ.课堂上,老师提问如何鉴别浓硫酸与稀硫酸,某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

结论

往酸中投入火柴梗

变黑者为浓硫酸

加入铝片

产生刺激性气味者为浓硫酸

加少量酸于盛水的小烧杯中

放热者为浓硫酸

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酸的瓶口

冒白烟者为浓硫酸

将酸滴加到胆矾晶体上

变白者为浓硫酸

(1)以上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为____________。

(3)完全错误的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1.0mol/L硫酸溶液480mL,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下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容量瓶上标有以下5项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压强②温度③容量④浓度⑤刻度线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④使用容量瓶前用蒸馏水洗涤且没干燥

(4)计算实验室配制上述溶液需用量筒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mL。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①③⑤②有气体放出或者使铝片溶解的是稀硫酸④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或者高沸点酸)AC烧杯、玻璃棒②③⑤①36.8

【分析】

Ⅰ.根据稀硫酸和浓硫酸性质不同设计实验;

Ⅱ.

(1)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到的仪器选择;根据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容量瓶的规格;

(2)依据容量瓶构造解答;

(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

进行误差分析;

(4)依据c=

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

【详解】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火柴梗变黑,稀硫酸没有脱水性,故①可行;Al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浓硫酸和Al发生钝化现象,故②不可行;浓硫酸和稀硫酸稀释过程中都放出热,但浓硫酸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稀硫酸,故③可行;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没有挥发性,所以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盛有酸的瓶口不产生白烟,故④不可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稀硫酸没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稀硫酸分别加到胆矾晶体上,变白的是浓硫酸,故⑤可行;

可行的是①③⑤;

(2)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方案是②;金属铝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遇到浓硫酸钝化,可以调整一下:

加入铝片,有气体放出或者使铝片溶解的是稀硫酸;

(3)因浓硫酸高沸点,不易挥发,所以打开试剂瓶塞,不会冒白烟,故④完全错误;

Ⅱ.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筒量、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不需要的仪器有烧瓶和分液漏斗,要配制450mL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所以还缺少的仪器:

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

AC;烧杯、玻璃棒;

(2)容量瓶上标有:

温度、容量、刻度线;故选:

①③⑤;

(3)①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选;

②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④使用容量瓶前用蒸馏水洗涤且没干燥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不选;

正确答案是①;

(4)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18.4mol/L,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配制1.0mol/L硫酸溶液480mL需要用500mL容量瓶,则依据溶液稀释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