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319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docx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0003

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三)_0003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

1405882

、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

满()岁,则要送面桃。

A.30

B.40

C.10

D.60

参考答案:

B

2.

()无论其形成的历史还是所保留的古代语言文化,在汉语发展史上均占有突出的地位。

A.

晋煤

B.

晋方言

C.

晋民居

D.

晋商

参考答案:

B

3.

()作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

A.

粤方言

B.

晋方言

C.

闽方言

D.

赣方言

参考答案:

B

4.

(),山西乡间大都有挑红、报喜的习俗。

A.

结婚

B.

过寿

C.

婴儿降生

D.

成人

参考答案:

C

5.

“倒插插”是指衣服上的()。

A.

口袋

B.

扣子

C.

领子

D.

袖子

参考答案:

A

6.

在(),根本无法准确地说什么叫“山西话”。

A.

山西

B.

大同

C.

平朔

D.

运城

参考答案:

A

7.

如晋北、晋中人称()为“得老”、“得脑”(音),因古代“首”音为“道”,与捣、老、草同韵。

A.

B.

C.

头、脑袋

D.

参考答案:

C

8.

()是全国十大方言之一,分布于山西省除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以及毗邻的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四个省区临近山西的县市。

A.

粤方言

B.

晋方言

C.

闽方言

D.

赣方言

参考答案:

B

9.

“看那孩子哭得真恓惶哩”,意思就是说那个孩子哭得很“()”。

A.

悲伤

B.

快乐

C.

洋相

D.

滑稽

参考答案:

A

10.

山西话至今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有大量古汉语遗存。

如()说“我不饿”为“蒙不饥”。

A.

运城人

B.

长治人

C.

五台人

D.

大同人

参考答案:

C

、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

太原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

位于太原市五一北路245号,原名“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太原市唯一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处革命旧址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2.

晋南民风是“勤于稼穑”“务耕织”。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3.

由砖壁村向西行10余千米就是王家峪村,1939年至1940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在这里驻扎。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4.

陈毅《过五台山》诗吟道:

“南台山上白云低,人在云中路径迷;可有神工能扫雾,让吾放眼到平西。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5.

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又称王若飞纪念馆、“四八”烈士祠,位于兴县东南45千米的黑茶山脚下东会乡庄上村。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6.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兴县蔡家崖村。

该馆建于1962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7.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6月,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8.

党为清代及民国初年联系西北与华北地区经济往来的重要商埠,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誉。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9.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西凤凰山麓。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10.

叶剑英、陈毅在先期前往西柏坡途中亦路居于台怀,并均赋诗。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0分。

1.

简述刘胡兰纪念馆。

参考答案:

纪念馆位于文水县城东17千米的云周西村。

建于1956年,之后又于1957年和1976年两次扩建。

馆舍坐北向南,占地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女英雄刘胡兰烈士而修建的。

1947年1月12日,盘踞在文水大象镇的阎军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告密,刘胡兰和其他六名同志被捕,敌人见她年纪小,妄想从她的身上找开缺口,进而破获云周西村地下党组织。

敌人用乱棍暴打其他六名同志之后,又残忍地用铡刀把他们铡死,妄想让刘胡兰开口。

刘胡兰强吞泪水,面不改色。

敌人恼羞成怒,架起机枪要杀害群众,刘胡兰厉声喊道:

“要杀要砍我顶着,不准残害乡亲。

”阎军军官凶恶地问她:

“你怕不怕死?

不坦白就杀头。

”刘胡兰以“怕死不当共产党”作了果断的回答。

然后从容地躺在铡刀上慷慨就义,时年15岁。

毛泽东主席得知此事后,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

简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参考答案: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西凤凰山麓。

纪念馆建成开放于1988年,由邓小平题写馆名。

该馆是全国第一座系统展出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专题性博物馆。

纪念馆占地14.8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6万平万米,馆藏文物8000多件。

展厅按照八路军抗战史发展脉络布置,主体展馆由序厅、4个展厅、题词厅、电影厅组成。

第一展厅是“挺进太行,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展示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太行的情景;第二展厅是“坚持抗战,誓与太行人民共存亡”,展示粉碎日军大扫荡、保卫根据地以及百团大战的战绩;第三展厅是“军民团结,战胜天灾敌祸”,展示太行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情景;第四展厅是“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展示太行军民在抗日后期展开反攻,与全国人民迎来抗日胜利的情景。

、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30分。

1.

请分析论述山西的民居特色

参考答案:

由于黄土高原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山西民众住宅院落形成形制各异的特色。

如大同民居,以砖木结构为主,四合院布局,但大门不全开在东南隅,门楼讲究,饰以砖雕拱头垂柱,门有广亮门、抱厦门和垂花大门之类别。

大门与内门间称门阖廊儿,迎门正面有照壁,壁心嵌砖雕大“福”字或吉祥纹样。

门楼有匾额文字,反映人们从事耕读或祈求祥和安居的愿望。

浑源民居以平房和窑洞为主。

家道富裕者开八字正门,五脊六兽,双瓦盖顶,修五正三配的三连四合院,门前树斗拱、安鼓石,栽双马桩,称为府第,亦有双连四合院,称两接院;贫寒之家则多为大杂院。

晋北的平房多平顶,前高后低,俗称“一出水”,正面多木柱式,满面开窗,采光较好;墙体为土打墙或土坯垒筑。

旧平房亦多四合院,相互串通,俗称“穿心院”。

晋中地区居民主要是四合院,现今开放的著名旅游景点如祁县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大院,均系大型组合连通的四合院群落,结构复杂,错落有致,是大家族聚居之宅院,有的还有后花园。

一般平民所居四合院多坐北向南,有居室和耳房、仓库,门开在东南角,正房高檐大厦,颇有气派。

晋东南住房多二层楼式,一层为住室,二层为仓房,与南方人有别。

山西丘陵区窑洞,是古人穴居遗风,如《诗经》所言“陶复陶穴”,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

窑洞可分靠崖窑、砖砌窑两种,也有向下挖成的地坑窑和天井窑。

晋南有地窑院。

窑洞冬暖夏凉,看似简陋,实则宜人。

有的窑洞还挖暗窑、牲口窑及菜窑,为储藏和饲养家畜用。

晋南居民亦多四合院,为土木、砖木结构的大瓦房。

晋南丘陵区以闻喜窑洞为典型,平陆有地窨院,少数地方盖二层楼。

晋南多独门独院,以五间北房为主。

所谓天井窑,亦称地窨院,在平陆尤为典型,即从平地直挖成长方形大坑,深6~10米,长宽15~18米,然后在坑壁四周掏挖窑洞,院角某处打隧道通向崖顶,为出口,安院门。

院内挖出地沟,以为渗井排水,窑顶则为平坦场地,为秋收打粮之处。

这种民居,是前人因地制宜的创造,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精巧的设计。

山西农村民居还习惯睡火炕,以土坯垒成,或铺石板,下有火道,与灶火相通,以便做饭并可取暖。

炕面往往与窗相连,便于采光。

家中陈设,晋中多“一条线”式,即在一面墙下放置木柜木箱。

多有躺柜、扣箱,扣箱置炕上,内储衣被杂物,十分实用。

民众盖房多有讲究,破土立基,起架砌墙,择地择日,都有一定仪式,以祈福避灾。

打地基俗称打夯、打硪,由有才华的领头喊号子,一唱众和,声音洪亮,有节奏,随事编词,兴味盎然,往往引人围观,场面活跃欢乐,有激励干劲之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