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069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docx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文明施工是现代建筑施工的客观要求,通过合理安排、密切协调,使施工现场形成一个有利于工程项目按计划正常施工的氛围。

一、文明施工目标

按照安全文明工地标准组织施工。

 

 

二、文明施工措施

(1)现场围挡

工地围墙采用彩钢板,高度不低于2.5米,围档要做到稳固,整洁美观,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无缺口。

(2)封闭管理

1)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大门,有门卫室、设警卫人员,制定值班制度。

2)施工现场工地的大门口设置企业标志,表明公司企业的规范简称。

3)规定进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佩戴胸卡。

(3)施工场地

1)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并随施工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合理布置。

2)工地地面进行硬化处理,作到平整、不积水、无散落物。

3)工地严格按防汛要求,设置连续、畅通的排水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道。

4)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采取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飞扬洒落或流溢。

5)工地道路平坦、畅通、整洁、不乱堆乱放。

6)现场有安全生产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道路口都设有醒目的安全宣传标语或合适的安全警告牌。

7)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效控制现场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或危害。

(4)材料堆放

1)建筑材料、设备器材、现场制品、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严格按现场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堆放并挂上标牌,注明名称、品牌、规格、建立收、发、存保管制度。

2)特殊材料在使用和保存时有相应的防尘、防火、防爆、防雨、防潮、防毒等措施,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存放。

3)工地库房搭设符合要求,库内不进水、不渗水、有门有锁。

各品种水泥按规定标号分清,堆放整齐,专人管理,账、牌、物三相符,遵守先进先用、后进后用原则。

4)工具间整洁,各类物品堆放整齐,过目能成数,账、卡、物三相符,有专人管理、有收、发、存管理制度。

(5)现场住宿

1)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生活、办公区域)严格分离,现场设置食堂、宿舍或更衣室、男女简易浴室或清洗设备、男女厕所、茶水室。

2)工地有环境卫生及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要求,并落实责任到人。

3)工地设置医务室,配备经培训的医务人员,配备急救医药箱。

4)落实消灭蚊蝇孽生地承包措施,与承包单位签定检查监督约定,以保证措施落实。

5)生活垃圾集中归堆、遮挡、及时处理,保持现场清洁卫生。

6)工地设置吸烟处,做到不随意吸烟。

7)温暖季节,工地有绿化布置。

8)生活区给职工设置学习娱乐场所。

(6)现场防火

1)施工现场根据施工作业条件订立消防制度及措施,并记录落实效果。

2)按照不同作业条件,合理配备灭火器材。

在电气设备附近设置干粉类不导电的灭火器材,泡沫灭火器应有换药日期和防晒措施。

灭火器材设置和数量均符合有关消防的规定。

3)施工现场建立动火审批制度,凡有明火作业的必须经项目经理审批,作业时,应按规定设监护人员,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危险时方可离开。

(7)治安综合治理

1)在生活区内设置工人业余学习和娱乐场所,以使劳动后的人员能有合理的休息方式。

2)施工现场建立治安保卫制度和责任分工并有专人负责进行检查落实情况。

(8)施工现场标牌

1)在大门口醒目处设置十三牌二图。

2)图牌应设置稳固,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晰,表示明确。

(9)生活设施

1)集体食堂,在选址和设计时符合卫生要求,远离有毒有害场所,30m内无露天坑式厕所、暴露垃圾堆(站)和粪堆畜圈等污染源。

a、有与进餐人数相适应的餐厅、制作间和原料库等辅助用房。

其地面和墙裙的建筑材料,要用具有防鼠、防潮和便于洗刷的瓷砖等。

制作间灶台及周围要镶嵌白瓷砖,炉灶有通风排烟设备。

b、制作间分为主食间、副食间、烧火间;可分开设置生料间、择菜间、炒菜间、冷荤间、面点间。

做到生与熟,原料与成品、半成品,食品与杂物、毒物(亚硝酸盐、农药、化肥等)严格分开。

冷荤间应具备“五专”(专人、专室、专容器用具、专消毒、专冷藏)。

c、主、副食分开存放,易腐食品有冷藏设备(冷藏库或冰箱)。

2)食品加工机械、用具、炊具、容器有防蝇、防尘设备。

用具、容器和与事物接触的占布(棉被)要有生、熟及反、正面标记,防止食品污染。

a、采购运输要有专用食品容器及专用车。

b、食堂有相应的更衣、消毒、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蝇、防尘设备以及通畅的上下水管道。

c、餐厅设有洗碗池、残渣桶和洗手设备。

d、公用餐具有专用洗刷、消毒和存放设备。

3)食堂制度

a、具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要负责食堂管理工作,并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预防食物中毒,列入岗位责任制的考核评奖条件中。

b、集体食堂经常开展食品卫生检查工作,要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和本地颁发的《餐食行业(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管理标准和要求》及《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管理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检查。

c、办理卫生许可证。

4)炊事人员卫生

a、食堂炊事人员(包括合同工、临时工)按有关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并取得健康合格证。

并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b、炊事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发帽,作到“三白”(白衣、白帽、白口罩),并保持清洁整齐,做到文明操作,不赤背,不光脚,禁止随地吐痰。

c、炊事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卫生,要坚持做到四勤(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5)食品卫生

a、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冻盐(亚硝酸钠)等有毒有害物质,各施工单位要设专人入库存放,严禁亚硝酸钠和食盐同仓共贮,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b、贮存食品要隔墙、离地,注意做到通风、防潮、防虫、防鼠。

食堂内必须设置合格的密封熟食间,设冷藏设备。

主副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开存放。

c、盛放酱油、盐等副食调料要做到容器物见本色,加盖存放,清洁卫生。

d、禁止用铝制品、非食用性塑料制品盛放熟菜。

e、制售过程及操作工具如刀、墩、案板、盆、碗及其他盛器、筐、水池子、抹布和冰箱等要严格做到食品的生熟分开,售饭菜时要用工具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

f、未经过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工地食堂禁止供应生吃凉拌菜,以防止肠道传染疾病。

剩饭、菜要回锅彻底加热再食用,一旦发现变质,不得食用。

g、共用食具要洗净消毒,应有上、下水洗手和餐具洗涤设备。

h、使用的代价券必须每天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i、盛放丢弃食物的桶(缸)必须有盖,并及时清运。

6)饮水卫生

a、现场有合格的可供食用的水源(如自来水),不准直接饮用河水。

b、茶水棚(亭)的茶水桶做到加盖加锁,并配备茶具和消毒设备,保证茶水供应,严禁食用生水。

c、夏季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凉开水或清凉饮料供应,暑伏天增加绿豆汤,防止中暑脱水现象发生。

7)宿舍卫生管理

a、宿舍、更衣室应明亮通风,门窗齐全、牢固,室内整洁、无违章用电、用火以及违反治安条例现象。

在建工程内不能兼作住宿。

b、职工宿舍有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室长负责制,规定一周内每天卫生值日名单并张贴上墙,做到天天有人打扫,保持室内窗明地净,通风良好。

c、宿舍内各类物品应堆放整齐,不到处乱放,做到整齐美观。

d、生活废水有污水池,二楼以上也要有水源及水池,做到卫生区内无污水、无污物,废水不得乱到乱流。

e、未经许可,一律禁止使用电炉及其他用电加热器具。

f、夏季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安装空调,必须有验收手续,合格后方可使用。

8)厕所卫生管理

a、施工现场按规定设置厕所。

厕所的设置要离食堂30m以外,屋顶墙壁要严密,门窗齐全有效,便槽内必须铺设瓷砖。

厕所要有专人管理,应有化粪池,严禁将粪便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河流沟渠中,露天粪池必须加盖。

b、建立厕所定期清扫制度。

厕所设专人天天冲洗打扫,做到无积沟、垃圾及明显臭味,并应有洗手水源,工地厕所要有水冲设施,保持厕所清洁卫生。

c、厕所灭蝇蛆措施。

厕所应按规定采取冲水或加盖措施,定期打药或撒白灰粉,消灭蝇蛆。

(10)保健急救

a、工地有保健药箱及一般常用药品,并有医生巡回医疗。

b、为适应临时发生的意外伤害,现场备有急救器材以便及时抢救,不扩大伤势。

c、施工现场有经培训合格的急救人员,懂一般急救处理知识。

d、为保障作业人员健康,在流行病发季节及平时定期开展卫生防病的宣传教育。

(11)绿色施工措施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在本工程项目中实施绿色施工,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三、环境保护

(1)扬尘控制

a、运送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

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

b、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c、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

机械剔凿作业时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建筑清理垃圾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d、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

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挡、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e、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挡等措施。

g、在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2)噪音与振动控制

a、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的规定。

b、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测量方法。

c、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3)光污染控制

a、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b、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水污染控制

a、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b、在施工现场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c、污水排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d、保护地下水环境。

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e、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5)土壤保护

a、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

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b、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c、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d、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

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6)建筑垃圾控制

a、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

b、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四、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1)、施工队伍进入现场前,首先组织全体施工人员深入学习《文物保护法》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对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自觉树立保护文物、爱护历史遗产的意识;

(2)、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把文物保护措施落实到各和各个工班及文物保护责任人,签订文物保护责任状,实行奖罚制度。

加强对干部、职工文物保护教育,增强全员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文物保护的主动性。

营造“文物保护责无旁贷”的氛围,并建立奖惩制度;

(3)、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规定,杜绝任何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径;

(4)、到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了解施工范围内文物分布情况,及时制定保护方案;

(5)、在施工中发掘和发现的所有化石、钱币、有价值的物品或文物、古建筑结构以及有地质或考古价值的其它遗物时,立即停止施工,并迅速向监理报告所发现的情况,根据监理的指示,采取严密的专人看守与保护现场措施,绝不允许人员移动及损坏任何这类物品;

(6)、配合文物管理部门做好必要的其它保护,并将对文物遗迹的各类现场保护情况及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

 

五、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

(3)周转材料

1)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工程施工。

3)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

4)施工前应对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

5)优化外脚手架方案。

6)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

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七、节能与能源利用

(1)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

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2)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

机电安装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

机械设备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2)临时设施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4)施工用电及照明

a、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b、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