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025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6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docx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

国家心理治疗师考试纲要与习题

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知识要点

1、神经元是由哪3部分组成?

(细胞体、树突、轴突)

2、构成人的基本需要有哪3个方面?

(睡眠、进食、性行为)

3、诱发运动的概念(略)

4、动机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需要)

5、表象具有哪3个方面的特征?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6、个体受挫后产生的直接反应有哪3个方面?

(攻击行为、情感淡漠、退行)

7、情绪的成分包括哪3个方面?

(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8、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可将情绪分为哪2个方面?

(原始情绪、复合情绪)

9、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由谁提出?

(伊扎德)

10、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4个方面?

(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早期童年经历)

11、语言表征的形式依次为哪3个形式?

(词语表征、句子表征、课文表征)

12、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哪2个方面?

(语义编码、表象编码)

13、近因效应、首因效应的概念(略)

1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多少?

(7±2)

15、潜伏学习的定义(略)

16、影响强化的变量是哪2个方面?

(强化的数量、强化的延缓)

17、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学习方式有哪2种?

(联合学习、认知学习)

18、注意具有哪2个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

19、神经元间的传递主要通过什么来进行的?

(神经递质)

20、禀性难移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气质)

21、如何理解注意和意识的关系?

(略)

22、如何理解动机与效率的关系?

(略)

23、试述沙赫特和辛格关于情绪的主要观点?

(略)

24、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略)

25、引起个体注意的原因?

(略)

二、试题

[A1型题]

1、科学心理诞生于:

E

A.1864年

B.1890年

C.1903年

D.1920年

E.1879年

2、绝对感觉阈限是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其被觉察的机会是:

A

A.50%

B.60%

C.70%

D.80%

E.85%

3、个人心理上的冲突,“进退维谷”的冲突形式属于哪种冲突:

C

A.双趋式

B.双避式

C.趋避式

D.双重趋避式

E.心理冲突

4、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抑制作用称为:

A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

E.干扰抑制

5、以下说法只有一项是不正确的,请指出是哪一项:

D

A.冯特、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

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代表

C.魏特海墨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

D.华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E.马斯洛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6、据说拿坡仑同时可以做7件事,这是哪一种能力:

B

A.注意的转移能力

B.注意的分配能力

C.知觉的选择能力

D.思维的敏捷能力

E.超长能力的表现

7、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E

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士多德

D.华生

E.冯特

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C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E.稳定性

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体心理特征称为:

B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E.人格

10、遗忘曲线是哪一位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

C

A.美国,艾宾浩斯

B.美国,冯特

C.德国,艾宾浩斯

D.德国,冯特

E.美国,华生

11、提出情绪产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的学者是:

E

A.兰格

B.罗杰斯

C.阿诺德

D.施乐夏特

E.坎农

12、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因素:

D

A.记忆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意志力

E.想象力

13、人才早熟和大器晚成指智力的哪种差异:

A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发展水平差异

D.表现类型差异

E.个体差异

14、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反映了思维的哪个过程:

A

A.综合

B.比较

C.概括

D.分析

E.系统化

15、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称为:

C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记忆

E.思维

16、某种特殊刺激的条件反射形成后,与此相接近的刺激也可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现象称为:

B

A.消退

B.泛化

C.转移

D.强化

E.习得

17、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E

A.归属和爱

B.生理

C.尊重

D.安全

E.自我实现

18、激情属于一种:

B

A.稳定的情绪状态

B.短时、爆发性的情绪

C.积极的情绪

D.持续、持久的情绪

E.消极的情绪

19、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是:

A

A.双眼视差

B.对象重叠

C.线条透视

D.相对高度

E.视觉障碍

20、个体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

A

A.联合学习

B.认知学习

C.观察学习

D.潜伏学习

E.语言学习

[A2型题]

1、一位心理学家通过梦的分析和自由联系等技术来分析个体潜意识的冲突,是由哪一个心理学派提出:

B

A.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学派

E.人本主义学派

2、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嗅觉器官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嗅神经的终点在于:

C

A.颞上回

B.中央前回

C.中央后回

D.枕叶后端

E.顶叶

3、飞行员驾飞机在海天一色的上空时,迷失方向造成飞行事故属于何种错觉:

E

A.形重错觉

B.图形错觉

C.时间错觉

D.运动错觉

E.方向错觉

4、游览过天安门和故宫的人,头脑中重现天安门和故宫的形象是:

B

A.后象

B.表象

C.想象

D.联想

E.以上都不是

5、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进行了研究,认为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一般的信息组块的数量是:

A

A.5~9

B.4~10

C.5~8

D.3~7

E.4~9

6、心理学家苛勒在研究黑猩猩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验中发现。

它们不是通过反复的尝试和错误的模式解决问题,而是抓住问题的内部联系,属于一种:

E

A.认知

B.潜伏学习

C.具体思维

D.逻辑思维

E.顿悟

7、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作用的是:

C

A.外界环境

B.机体生理变化

C.认知过程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8、一位驾龄不长的司机,驾驶汽车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此时感到全身的肌肉紧张,手脚出汗,随时提防危险情景的发生,这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称为:

C

A.愤怒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E.恐惧

9、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心理学中的气质类型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如与多血质对应的神经活动类型是:

D

A.兴奋型

B.抑制型

C.安静型

D.活泼型

E.中间型

10、一个人看远物纹理模糊,看近物纹理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D

A.物体重叠

B.结构级差

C.空气透视

D.线条透视

E.气流作用

第二章人类的心理发展

一、知识要点

1、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什么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出生到死亡)

2、种系心理发展包括哪两个过程?

(动物心理、人类心理)

3、我国最早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著是什么?

(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

4、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5、皮亚杰认为适应要通过哪两种形式来实现?

(同化、顺应)

6、婴儿脑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什么?

(脑干和中脑)

7、婴儿动作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行走动作、手的运用技能)

8、婴儿的空间知觉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上?

(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9、婴儿的学习是如何划分的?

(略)

10、婴儿依恋哪三种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11、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分为哪两个阶段?

(他律期、自律期)

12、性别角色认同是指什么?

(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13、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什么?

(游戏)

14、社会学家将婚姻后的夫妻关系的变化划分为哪4个阶段?

(蜜月期、矛盾期、移情期、深沉期)

15、长寿者的一般心理特点是什么?

(热爱生活、心情愉快、性格开朗)

16、进入学龄期后什么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

(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

17、幼儿思维的主要是什么?

(具体形象和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18、鲍尔比将依恋发展过程分为哪3个阶段?

(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19、自我强化指儿童依据什么标准,通过什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自我评价、自我的奖惩)

20、老人适应退休生活一般要经历哪4个阶段?

(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

二、试题

[A1型题]

1、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A.普莱尔

B.格塞尔

C.施太伦

D.达尔文

E.皮亚杰

2、儿童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关键年龄是:

B

A.8~9岁

B.10~11岁

C.12~13岁

D.14~15岁

E.11~13岁

3、青少年时期是指下列哪个年龄阶段:

D

A.6~16岁

B.7~15、16岁

C.6~18岁

D.7~18岁

E.9~17岁

4、下列关于更年期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D

A.女性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55岁期间

B.女性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

C.男性在50岁左右会出现更年期综合症

D.女性更年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14年

E.严重的更年期综合症表现出精神症状

5、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感知觉方面最早发生衰退的是:

C

A.视觉

B.味觉

C.听觉

D.嗅觉

E.触觉

6、皮亚杰划分心理阶段的标准是:

A

A.认知发展

B.生理发展

C.人格特征

D.儿童的主导活动

E.情绪发展

7、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段主要是:

C

A.8~10个月

B.10~12个月

C.10~14个月

D.12~14个月

E.5~10个月

8、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体特征是:

E

A.能力

B.哭闹

C.性格

D.兴趣

E.气质

9、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C

A.弗洛伊德

B.艾里克森

C.皮亚杰

D.柯尔伯格

E.华生

10、下列关于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

A.第一阶段以避罚服从为定向

B.第二阶段以“好孩子”为定向

C.第三阶段以顺从权威为定向

D.第六阶段以法制观念为定向

E.第四阶段以价值观念为定向

11、《发展心理学概论》的著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C

A.霍尔

B.普莱尔

C.柯林渥斯

D.鲍尔比

E.皮亚杰

12、艾里克森认为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D

A.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E.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

13、研究表明,婴儿基本掌握语法的关键期是:

E

A.10~15个月

B.15~25个月

C.30~40个月

D.25~35个月

E.20~30个月

14、以下哪项不是导致青春期个体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D

A.自我意识的高涨

B.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独立意识的增强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E.希望有一定的行为自由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在情绪上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的特点

B.个体的身体在20~25岁期间达到生理和知觉能力的顶点

C.老年人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就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D.帮助、合作、同情心和行动是青春期建立同伴关系的主导特征

E.自我意识在青春期前发展比较平缓

16、人类心理发展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狭义的人类心理发展是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它称为:

E

A.儿童心理学

B.民族心理学

C.比较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E.个体发展心理学

17、1882年《儿童心理》著作发表,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其作者是:

A

A.普莱尔

B.华生

C.达尔文

D.艾里克森

E.托尔曼

18、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其中生殖器期是儿童前期最后一个,也是强烈的冲突,其年龄是:

B

A.3~5岁

B.4~5岁

C.5~7岁

D.4~7岁

E.3~7岁

19、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进行比较,这一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是:

A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个案研究

D.横段研究

E.整体研究

20、“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提出者是:

C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列昂节夫

D.弗洛伊德

E.施太伦

21、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这种思维称为:

D

A.抽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表象性思维

E.逻辑思维

22、个体由中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称为:

A

A.更年期

B.转折期

C.过渡期

D.关键期

E.适应期

23、中年期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的智力是:

B

A.多元智力

B.流体智力

C.特殊智力

D.晶体智力

E.单元智力

24、当代老年心理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于:

D

A.情感老化

B.人格变化

C.记忆衰退

D.认知老化

E.意志老化

25、临床发现,处于更年期妇女,由于亲子关系紧张,夫妻关系不和,工作不顺利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哪种现象:

E

A.严重的情感受挫

B.严重的性格变化

C.严重的食欲减退

D.严重的记忆衰退

E.严重的精神症状

第三章人格理论

一、知识要点

1、潜意识理论将人的精神活动分成哪3个层次?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弗洛伊德将个体的人格结构分为哪3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3、什么是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的组成,它奉行的是什么行事?

(本我、快乐的原则)

4、容格理论的人格结构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意识自我、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5、原形的概念?

(略)

6、班都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哪4个环节?

(注意过程、保存过程、动作再产生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7、自我强化的概念?

(略)

8、阿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哪2个方面?

(一般特质、个人特质)

9、罗杰斯认为适宜的治疗气氛包括哪3个要求?

(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

10、卡特尔采用什么方法确认了16种根源特质?

(因素分析法)

11、什么被认为是自我遭遇的危险信号,是自我的一种功能?

(焦虑)

12、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人格的不同,在于他强调什么作用?

(自我)

13、合理化的概念?

(略)

14、卡特尔的特质论中创新之处来源于哪3个方面的研究资料?

(多变量方法、因素分析法、搜索人格)

15、卡特尔人格理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区分了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16、马斯洛理论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研究方法?

(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17、罗杰斯将哪两者的总和称为现象场?

(经验、知觉)

18、行为主义将人格定义为?

(人格的独特行为方式的组合)

19、掩耳盗铃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什么作用?

(否认)

20精神分析学派将焦虑分为哪3个方面?

(神经性焦虑、道德焦虑、现实焦虑)

二、试题

[A1型题]

1、一位年轻的妇女经常模仿电影明星的装束、发型、和行为风格,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B

A.替代

B.认同

C.投射

D.合理化

E.反向

2、阿尔波特认为,指对一个人有一般意义倾向的特质是:

C

A.一般特质

B.枢纽特质

C.核心特质

D.次要特质

E.表面特质

3、卡特尔认为,人格结构中最重要部分,一个人行为产生的最终根源是:

A

A.根源特质

B.表面特质

C.一般特质

D.个人特质

E.枢纽特质

4、对动机理论进行概括,提出机能自主概念的学者是:

A

A.阿尔波特

B.卡特尔

C.马斯洛

D.罗杰斯

E.皮亚杰

5、在荣格整个人格理论中最引起争论的观点是:

A

A.集体无意识

B.个人无意识

C.意识自我

D.同一性

E.逻辑思维

6、能够区分男女两性之别,表现出对异性父母的亲昵,而反对和排斥同性父母,是处于下列哪个时期的儿童:

B

A.肛门期

B.生殖器期

C.潜伏期

D.生殖期

E.两性期

7.弗洛伊德认为羞耻感和罪恶感,是因为自我受到超我威胁时所产生的:

C

A.现实焦虑

B.神经症性焦虑

C.道德焦虑

D.生殖期

E.心理障碍

8、艾里克森认为处于青少年期的个体可能会出现下列哪种危机:

D

A.信赖—不信赖

B.自律—羞愧

C.勤奋—自卑

D.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E.创新—罪恶

9、阿德勒将自己建立的人格理论称为:

A

A.个体心理学

B.分析心理学

C.自我心理学

D.精神分析理论

E.行为理论

10、阿德勒理论对人格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

C

A.社会兴趣

B.生活风格

C.创造性自我

D.追求卓越

E.强化理论

11、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的满足常常表现为:

B

A.意识

B.梦

C.前意识

D.潜意识

E.自我

12、通过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水平来降低焦虑的方法为:

C

A.替代

B.认同

C.压抑

D.投射

E.反向

13、罗杰斯认为,现象场中的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是:

A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知觉

E.生理

14、罗杰斯提出的与适宜的治疗气氛有关的是下列哪项:

D

A.场地

B.适宜温度

C.设备

D.共情

E.心理暗示

15、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表明一个人行为最终根源的是:

B

A.表面特质

B.根源特质

C.因素特质

D.混合特质

E.个人特质

16、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出现亲密—孤独危机的年龄是:

D

A.12~20岁

B.65岁~死亡

C.25~6岁

D.20~24岁

E.4~5岁

17、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认为,对个体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C

A.结构

B.情感

C.环境

D.强化

E.遗传

18、要促使某种行为消退,除了给予负强化之外,还可以采取:

D

A.给予惩罚

B.给予塑造

C.给予理睬

D.不再给予强化

E.部分强化

19、卡特尔认为表面特质是特质原来的:

B

A.消退

B.集合

C.分类

D.强化

E.测定

20、卡特尔认为心理学引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D

A.个案法

B.谈话法

C.调查法

D.因素分析法

E.人格理论

[A2型题]

1、弗洛伊德早期提出的精神结构地形学说的著名理论亦称为:

C

A.意识理论

B.人格结构理论

C.潜意识理论

D.前意识理论

E.人格动力学说

2、一切心理能量都来自躯体内部的兴奋状态,它寻求表现和寻求紧张,这就是所谓的:

B

A.发泄

B.本能

C.潜意识

D.投射

E.压抑

3、艾里克森认为遗传决定人生八个阶段的顺序,各个发展阶段一个重要转折点的特征标志是:

D

A.困惑

B.教育

C.职业变化

D.危机

E.环境变化

4、斯金纳认为处理非期望行为的合适方式是:

C

A.惩罚

B.奖励

C.忽视

D.安慰

E.及时反馈

5、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自我强化和评价的观点属于下列哪个学派:

A

A.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认知学派

D.构造学派

E.完形学派

6、罗杰斯和史蒂文森在个案人格研究中,要求被试将许多记号或句子进行分类,并归并到最具某些特征或最不具某些特征的若干类别中,这种自我测量方法称为:

B

A.I分类技术

B.Q分类技术

C.Y分类技术

D.Z分类技术

E.D分类技术

7、在心理治疗中,强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更多地采取倾听和理解的方法称为:

D

A.倾听技术

B.通情达理技术

C.内容反应技术

D.来访者中心技术

E.解释性技术

8、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名誉和成就,要求有自尊感,这属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哪个层次:

E

A.生理需要

B.自我实现

C.安全需要

D.社交需要

E.尊重需要

9、小孩子听老师的话,得到老师的喜欢,这些使个体体验到积极关注的条件,叫做:

A

A.价值条件

B.顺应条件

C.主动条件

D.被动条件

E.协调条件

10、“特质是一种动机心理的结构,一种先前倾向,它是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价起来”,这一人格特质观点来自于:

C

A.马斯洛

B.罗杰斯

C.阿尔波特

D.班杜拉

E.斯金纳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

一、知识要点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哪三个层面?

(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2、社会角色的定义?

(略)

3、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是谁?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4、印象形成的维度有哪些?

(评价、力量、活动)

5、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是谁?

(美国的心理学海德)

6、动机的功能有哪3个方面?

(推动作用、导向作用、维持作用)

7、按动机的作用可将动机分为哪两种?

(优势动机、非优势动机)

8、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哪5个基本的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个体产生社会赞许动机在于什么原因?

(自尊、被人尊重的需要)

10、个体遭受挫折后的反应可分为哪两个方面?

(理智行为反应、非理智行为反应)

11、态度由哪3种成分构成?

(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12、态度的核心是什么?

(价值)

13、态度的形成包括哪3个阶段?

(服从、认同、内化)

14、人际沟通的两种形式?

(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

15、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一般经过哪4个阶段?

(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

16、社会促进的两种效果。

(结伴效应、观众交往)

17、人际交往健康的标志。

(乐于交往、敢于交往、善于交往具有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

18、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哪些?

(问卷法、量表法、投射法、行为观察法、生理反应法等)

19、社会化过程按发展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

(初步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

20、个体社会化主要包括哪4种?

(政治、道德、性别、语言)

二、试题

[A1型题]

1、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B

A.归属和爱

B.自我实现

C.尊重

D.安全

E.理解

2、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

B

A.刻板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E.社会知觉

3、在行为归因的三维理论中,不同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可以作出相同的反应是指信息的:

A

A.共同性

B.一致性

C.特异性

D.一贯性

E.协同性

4、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为:

E

A.动机过程、观察学习、模仿过程

B.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C.观察学习、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D.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

E.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5、个体在归因过程中,自我价值保护可能体现在:

D

A.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内归因

B.失败情况,个体倾向于内归因

C.他人失败了,倾向于外归因

D.成功情况,个体倾向于内归因

E.将成功归因于外在的因素

6、成就的动机是指:

B

A.个体为了获得他人赞许,即取悦于人的动机

B.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目标,并使之达成的内在动力

C.个体想要达到目标的情境,但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D.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动机

E.个体追求爱的需要满足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