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835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docx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

1、危险因素:

煤粉碎机

产生危害后果:

划伤、绞伤、机械伤害事故

防范措施:

(1检修时断电挂牌专人监护再操作;

(2设备运转时不得擦洗转动部位;

(3带防护手套,小心清理。

2、危险因素:

液碱

产生危害后果:

腐蚀、灼伤

防范措施:

(1操作时正确佩戴有效劳保防护用品如防酸服、防酸手套、面罩等;

(2如若溅到身体某部位,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3、危险因素:

(玉米现场抽样粉尘

产生危害后果:

职业病尘肺

防范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戴好口罩;

(2在上风口取样作业;

4、危险因素:

饮水机

产生危害后果:

烫伤、触电、火灾

防范措施:

⑴安装漏电保护器。

⑵接放热水应注意安全,以免被开水烫伤。

⑶严禁无水开启电源,以免无水空烧造成火灾。

5、危险因素:

微型计算机

产生危害后果:

视力下降

防范措施:

⑴使用防辐射装置。

⑵正确坐姿。

⑶长时间电脑作业应不间断的对远方眺望,避免长时间作业伤害眼睛。

6、危险因素:

铁踏步

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碰伤

防范措施:

⑴检查好踏步的脱焊情况,避免踩空摔伤、扭脚。

⑵上下踏步严禁跳跃奔跑。

⑶按规定着装,严禁穿高跟鞋。

7、危险因素:

玻璃器皿

产生危害后果:

划伤

防范措施:

⑴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用力过大而使玻璃器皿破损造成划伤。

⑵玻璃器皿加热时,应缓慢加热。

冷却时,应自然冷却,严禁用冷水泼撒,以免玻璃器皿爆裂造成人员伤害。

⑶玻璃管装塞、乳胶管连结,佩戴防护手套、用布包裹、小心操作。

8、危险因素:

安全帽损坏

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砸伤

防范措施:

⑴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完好、有瑕疵,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产品。

⑵按照说明书正确佩戴,严随意拆卸各零部件。

⑶登高作业应有专人监护。

9、危险因素:

楼梯、爬梯

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扭伤、坠落

防范措施:

⑴登梯前注意检查;

⑵上下楼梯,抓紧扶手,不得奔跑。

⑶安全护栏,严禁依靠。

⑷爬梯登高时,正确佩戴有效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

⑸作业人员应无恐高症等不适应登高作业的身体状况。

⑹取样工具、材料等应放在工具袋(箱内,防止散落砸伤。

⑺登高取样作业要有专人监护,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10、危险因素:

钢平台

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扭伤

防范措施:

⑴登台前注意检查,破损平台严禁登踩,,以免摔倒、扭伤造成人身伤害。

⑵平台行走严禁奔跑。

11、危险因素:

防护栏杆

产生危害后果:

坠落、摔伤

防范措施:

⑴检查防护栏干,要有一定高度、密度,无锈蚀、破损。

⑵严禁依靠防护栏干。

12、危险因素:

硫酸

产生危害后果:

腐蚀、灼伤

防范措施:

⑴操作时正确佩戴有效劳保防护用品(防酸服、防酸鞋、面罩、防酸手套等。

⑵移取、转移、稀释时小心操作。

⑶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若溶液温度过高,可冷却后再继续稀释。

⑷若溅到身体某部位,应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13、危险因素:

(取样、检尺高处作业

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砸伤

防范措施:

⑴作业前班长必须询问检查作业人的身体条件是否合格;

⑵登高器具应安全可靠,劳保防护用品按规定正确使用;

⑶专人监护,监护人也要做好安全防护;

⑷工具、材料应放入工具包内,不得投掷。

14、危险因素:

干粉灭火器损坏或操作不当

产生危害后果:

贻误初起火灾扑救时机,导致火灾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

(1每班巡视检查灭火器的铅封、安全销、压力表是否正常,完好;

(2严禁无故动用或损坏灭火器;

(3遇有火情时,选择上风向,拔销、握管、压把、喷射(对准火焰根部,灭火。

15、危险因素:

二氧化碳灭火器损坏或操作不当

产生危害后果:

贻误初起火灾扑救时机,导致火灾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

(1每班巡视检查灭火器的铅封、安全销是否正常,完好;

(2严禁无故动用或损坏灭火器;

(3遇有火情时,选择上风向,拔销、握管、压把、喷射(对准火焰斜上部,灭火。

16、危险因素:

携带火种、手机及其它易燃物进入防静电区域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禁止携带火种及其它易燃物进入防静电区域;

(2进入防静电区域前必须关闭手机。

17、危险因素:

进入防静电区域着装不规范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进入混配站区域必须规范着防静电服及防静电鞋。

18、危险因素:

燃料乙醇取样、检尺人员着装不规范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规范着防静电服及防静电鞋。

(2燃料乙醇取样、检尺操作时袖口纽扣必须扣好。

19、危险因素:

燃料乙醇取样、检尺操作前未充分释放身体静电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操作前要触摸防静电球充分释放身体静电。

20、危险因素:

防爆作业使用非铜制工具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必须使用铜制工具。

21、危险因素:

登车取样、检尺过程遭受雷击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雷雨天气禁止蹬车取样作业。

22、危险因素:

室外作业人员遭受雷击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关闭手机,使用内线电话;

(2减少外出,远离窗户;

(3禁止触摸户外金属设备。

23、危险因素:

人员中暑

产生危害后果:

人员伤害

防范措施:

(1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2减少高温时段户外作业活动;

(3预备防暑降温应急药品。

24、危险因素:

设备上冻

产生危害后果:

设备损坏

防范措施:

(1低温天气仪器、设备使用后将水排尽。

(2低温天气水龙头保持小流量开启,防止冻凝。

25、危险因素:

地面及楼梯上冻结冰

产生危害后果:

人员摔伤

防范措施:

(1及时清理地面积水、积冰;

(2上下楼梯,抓好扶手。

26、危险因素:

异常天气

产生危害后果:

砸伤行人、滑跌

防范措施:

(1遇到大风、暴雪天气,钢结构顶棚容易揭开或压塌,员工在遇到此类天气时,应多观察、多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尤其是在冬季,地面不应有积水,以防滑跌;

(3雷雨天气应避免在树下躲雨,防止雷击;

(4在7级以上大风的情况下,应避免在高杆灯附近巡视,以防吹断砸伤人。

27、危险因素:

乙醇

产生危害后果:

高度易燃、火灾、对人体有害

防范措施:

(1容器必须盖紧,并存于阴凉处

(2远离明火、热源、氧化剂

(3眼睛接触,用清水彻底冲洗

(4误服者,温水催吐,就医

(5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

28、危险因素:

环氧乙烷

产生危害后果:

中毒,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远离火种、热源,储于阴凉通风处,露天贮罐要有降温措施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等分储分运

(3泄露应急处理可采用24倍以上喷雾状水溶解、稀释

(4用水彻底冲洗身体任何接触部位,误食者,迅速就医

(5取样、移取、分析时做好自我防护,通风橱内操作。

(6灭火:

化学干粉、酒精型泡沫、二氧化碳、洒水、水雾

29、危险因素:

乙酸酐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防范措施: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3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4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移取、分析时做好自我防护,通风橱内操作。

(6灭火: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30、危险因素:

液氮(N2

产生危害后果:

冻伤;窒息。

防范措施:

(1)接触液氮应戴面罩、戴棉手套,小心操作。

(2)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迅速撤离现场,抢救及事故处理要戴空气呼吸器。

(3)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31、危险因素:

液氧(O2)产生危害后果:

冻伤,助燃防范措施:

(1)接触液氧应戴面罩、戴棉手套,小心操作。

(2)避免接触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3)灭火:

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32、危险因素:

吡啶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强刺激性,麻醉中枢神经系统。

防范措施:

(1)操作时佩戴防护用品,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3)身体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4)泄露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5)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6)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33、危险因素:

甲醇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刺激性,中毒防范措施:

(1)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2)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3)紧急事态抢险,戴橡胶手套、穿防静电工作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救援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4)身体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5)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6)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34、危险因素:

救援不当产生危害后果:

事态升级,伤亡扩大防范措施:

(1)禁止盲目施救,并且要及时制止他人盲目施救;

(2)坚决拒绝任何人的违章指挥,施救要有组织地进行。

(3)施救前按“五步安全工作法”确认以下事项:

a、确认具备相应的救援知识和技能;b、确认具有救援许可或得到相关领导的批准并且有人监护;c、确认识别了风险并已采取了防范措施;d、确认救援活动不会影响或危及他人安全;e、确认正确佩戴了个人防护用品;35、危险因素:

安全检测仪器异常(损毁、未经校准或已过校准期)产生危害后果:

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1)使用前仔细检查安全检测仪器,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2)按规定周期对安全检测仪器进行检定或校准;(3)必要时检测标样进行比对、确认。

(4)确认仪器异常立即停用,换用新的仪器进行测定,确保安全。

36、危险因素:

供安全检测的样品代表性差或样品被“污染”产生危害后果:

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1)优选采用先进的采样设备和采样方法;

(2)对大型设备选取多个不同部位的取样点分别采样;(3)采样管线较长时,必须充分置换;(4)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样品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污染”;(5)对检测结果有任何疑问时,均需重新采样、重新分析;(6)采用便携式仪器现场测定时,必须保证足够的仪器响应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