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827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docx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4精品解析版

2021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生物仿真模拟卷04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

1.人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  )

A.ATP的水解B.葡萄糖的分解

C.淀粉的水解D.脂肪的水解

答案:

A

解: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因此人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

故选:

A。

2.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

C.细胞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D.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不断变小

答案:

D

解:

A、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正确;

B、端粒学说认为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B正确;

C、细胞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程序性死亡,C正确;

D、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不断变大,D错误。

故选:

D。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糖尿病人临床一般表现为尿糖

B.蔗糖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

C.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

D.急性肠炎的病人输液用葡萄糖盐水可以避免体内水盐平衡失调

答案:

B

解:

A、糖尿病人临床一般表现为尿糖,A正确;

B、蔗糖是一种二糖,其可以口服,但不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B错误;

C、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C正确;

D、急性肠炎的病人输液用葡萄糖盐水可以避免体内水盐平衡失调,D正确。

故选:

B。

4.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无关的是(  )

A.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B.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

C.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D.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答案:

D

解:

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有关,A错误;

B、每种蛋白质是由一条、两条或多条多肽链构成,蛋白质的结构与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有关,B错误;

C、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与蛋白质的结构有关,C错误;

D、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均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无关,D正确。

故选:

D。

5.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而Na+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

答案:

B

解:

A、K+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而Na+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

C、细胞的胞吞、胞吐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

B。

6.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泌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氨基酸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一定空间的蛋白质

B.除囊泡外,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说明这两种膜在结构成分上比较接近

D.细胞膜上出现的糖蛋白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

B

解:

A、氨基酸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一定空间的蛋白质,A正确;

B、生物膜系统包括囊泡,B错误;

C、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说明这两种膜在结构成分上比较接近,C正确;

D、看图可知: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D正确。

故选:

B。

7.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

B.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紫色

D.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备用

答案:

B

解:

A、小麦种子研磨滤液富含淀粉,淀粉不属于还原糖,因此用斐林试剂检测小麦种子研磨滤液,水浴加热后,难以呈现砖红色,A错误;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如果将花生种子的子叶切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颜色反应,则需要使用显微镜,B正确;

C、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呈现紫色,不需要加热,C错误;

D、斐林试剂应该现配现用,D错误。

故选:

B。

8.如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

由题意可知,甲、乙、丙细胞中,甲的浓度最高,渗透压最大,乙、丙细胞中的水分进入甲细胞中,乙、丙细胞之间,乙细胞液的浓度大于丙,水分从丙细胞进入乙。

故选:

A。

9.分别用新鲜菠菜叶和蓝藻为实验材料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索,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磨过程中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提取色素时可用95%的乙醇

C.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该种蓝藻细胞中不含叶黄素和叶绿素b

答案:

B

解:

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即防止叶绿索被破坏,A正确;

B、色素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以用95%的乙醇加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乙醇中的水分)代替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B错误;

C、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C正确;

D、由图可知,蓝藻只有两条色素带,不含有叶绿色b和叶黄素,D正确。

故选:

B。

10.某同学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如表所示:

试管

1

2

3

4

5

6

本尼迪特试剂(mL)

2

2

2

2

2

2

1%淀粉溶液(mL)

3

3

3

2%蔗糖溶液(mL)

3

3

3

新鲜唾液(mL)

1

1

蔗糖酶溶液(mL)

1

1

实验结果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淀粉溶液中常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

B.指示剂可以用碘﹣碘化钾溶液代替

C.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还原糖生成

D.淀粉溶液中有杂质可能会导致试管5出现轻度阳性反应

答案:

B

解:

A、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因此为保障酶的活性,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A正确;

B、指示剂不能用碘一碘化钾溶液代替,因为碘只能证明淀粉是否水解,不能证明蔗糖是否水解,B错误;

C、葡萄糖、麦芽糖都属于还原糖,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和6号有还原糖生成,C正确;

D、5号试管出现轻度阳性反应的原因可能是蔗糖酶溶液中有杂质,D正确。

故选:

B。

1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

C

解:

A、种群既是繁殖的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单位,A错误;

B、新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因此地理隔离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D错误。

故选:

C。

1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C.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

D

解:

A、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B错误;

C、长期地理隔离不一定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如东北虎和华南虎,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

D。

13.将某种植物生理状态相同的下胚轴分成多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烯、乙烯和IBA混合液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下胚轴的生根条数,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数据不能说明(  )

A.高浓度乙烯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抑制作用

B.10﹣4mol/L的IBA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促进作用

C.IBA对该植物的生根作用表现为二重性

D.10﹣8mol/L乙烯和10﹣4mol/LIBA混合液的生根效果好

答案:

C

解:

A、由于在10﹣3mol/L时生根条数少于不加乙烯的,说明高浓度乙烯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

B、在0点没有乙烯,用10﹣4mol/L的IBA处理生根条数较多,说明10﹣4mol/L的IBA对该植物的生根具有促进作用,B正确;

C、图示曲线说明乙烯对该植物的生根作用表现为两重性,C错误;

D、用10﹣8mol/L乙烯和﹣4mol/LIBA混合液处理胚轴,生根条数最多,说明其生根效果好,D正确。

故选:

C。

14.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色。

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

下面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

B.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

C.选择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

1

D.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3:

1

答案:

D

解:

A、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Fl的基因组成为Ww,则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因为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复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移向了两个细胞,这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

B、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染色单体已经形成,不同的荧光点荧光都是两个,如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B正确;

C、基因分离定律形成的配子中糯性和非糯性的花粉的比例为1:

1,故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

1,C正确;

D、依据题干可知,Fl的基因组成为Ww,F2所有植株中非糯性(W_):

糯性(ww)=3:

1,但F2所有植株产生的成熟花粉W:

w的比例是1:

1,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

1,D错误。

故选:

D。

15.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任一片段都具有遗传效应

B.制作DNA模型时,内侧的碱基对构成了模型的基本骨架

C.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能复制,也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答案:

D

解:

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但并不是任一片段都具有遗传效应,其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称为基因,A错误;

B、制作DNA模型时,外侧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模型的基本骨架,B错误;

C、DNA分子中大多数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但每条链末端的磷酸基团只连接一个脱氧核糖,C错误;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能复制,也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称为半自主细胞器,D正确。

故选:

D。

16.DNA决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  )

A.mRNA的密码B.DNA的自我复制

C.碱基互补配对D.tRNA的转运

答案:

C

解:

转录是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等相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

因此DNA决定RNA的序列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

故选:

C。

17.下列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时期的模式图,其中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

A、识图分析可知,该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为有丝分裂的中期,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B错误;

C、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C错误;

D、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正确。

故选:

D。

1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重复调查几次,以减小实验误差

B.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和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检测是否产生CO2或酒精均可判断呼吸方式

答案:

C

解:

A、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抽样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错误;

B、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纺锤体形成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和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都是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检测是否产生酒精可判断呼吸方式。

由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故检测是否产生CO2,不能判断呼吸方式,D错误。

故选:

C。

19.下列关于种群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B.K值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C.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种群的指数增长不会受K值的限制

答案:

B

解:

A、K值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

B、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可能会超过K值,B错误;

C、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C正确;

D、种群的指数增长即J型曲线无K值,不会受K值的限制,D正确。

故选:

B。

20.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

研究小组对某自然保护区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物种种类(种)

0~10年

10~20年

20~30年

30~40年

藤本层

3

0

0

0

灌木层

22

1

1

0

乔木层

23

26

20

10

A.研究的0~40年间,林窗内物种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林窗内藤本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与乔木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窗内栖息的动物种类会逐渐增加,食物网越来越复杂

D.当林窗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定期适量采伐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答案:

C

解:

A、研究的0~40年间,林窗内物种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

B、林窗内藤本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与乔木的竞争中处于劣势,B正确;

C、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窗内栖息的动物种类会逐渐减少,食物网越来越简单,C错误;

D、当林窗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定期适量采伐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选:

C。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12分)如图表示宜昌百里荒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成分间的关系图,其中字母代表生物,序号代表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图中所示的能量形式有     ;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则图中缺少的过程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由于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少,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    相对稳定的能力。

(3)在繁殖季节,该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动物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体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

(1)图中涉及到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因此图中所示的能量形式有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则图中缺少生产者到分解者的箭头,即A→D。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3)声音属于物理信息,在繁殖季节,该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动物通过叫声求偶,说明了信息传递维持了生物种群的繁衍。

22.(14分)图A所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若酶①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不能少于    .转录合成酶①的mRNA过程中至少脱去了    个水分子.

(2)由图A可知苯丙氨酸合成黑色素的过程受    对基因的控制.

(3)右上图B所示Ⅱ﹣1因缺乏图A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3因缺乏图A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症,Ⅱ﹣4不幸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Pp、Aa、H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    .一号和二号家庭的子女都会有多种表现性,主要与   

    有关.

(4)Ⅱ﹣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概率是    ;如果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    .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

(1)已知基因的碱基数目:

mRNA的碱基数目:

肽链中的氨基酸数目=6:

3:

1,所以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为6n个,mRNA中碱基数目至少为3n个,其合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核糖核苷酸数目﹣链数=3n﹣1.

(2)由图A可知苯丙氨酸合成黑色素的过程需要酶①和酶③,即受2对基因的控制.

(3)二号家庭不携带一号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根据Ⅱ﹣3和Ⅱ﹣4可知,I﹣3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PPAaXHXh.一号和二号家庭的子女都会有多种表现性,主要与基因重组有关.

(4)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Ⅱ﹣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PPAAXHY、

PpAAXHY,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PPaaXHXH(

)、PPaaXHXh(

),Ⅱ﹣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生育一个女孩,肯定健康;如果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1×1×(1﹣

)=

23.(14分)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膜的机制。

请分析回答:

(1)反射弧中,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称为     。

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释放    ,作用于肌膜上的     ,引起 Na+ 内流,使肌膜发生电位变化,肌肉收缩。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常表现出肌肉      的症状。

(2)如果皮肤被刺伤而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的破伤风杆菌会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其特有的    。

受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

(3)未清除的破伤风杆菌能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导致上述离子通道持续   

 (填“开放”、“关闭”),从而引起肌肉强直收缩,这说明甘氨酸是一种传递    的分子。

(4)世界各地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其遗传物质为RNA.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病毒,这种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重组。

如果卵清蛋白过敏者接种该疫苗,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把疫苗当作    ,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若甲型流感病毒已侵入体细胞,则消灭该病毒首先要通过    。

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

(1)反射弧中,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称为效应器;神经递质被突触小泡包裹的目的是避免神经递质被酶分解。

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出神经递质,与肌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使肌膜发生电位变化,肌肉收缩;若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被抑制,乙酰胆碱在突触处不能被及时分解,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肌肉持续收缩(痉挛、震颤不止);

(2)受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未清除的破伤风杆菌能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导致上述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从而引起肌肉强直收缩,这说明甘氨酸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分子;

(4)如果卵清蛋白过敏者接种该疫苗,而该疫苗可能有与卵清蛋白相似的结构,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把疫苗当作过敏原,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若甲型流感病毒已侵入体细胞,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发生体液免疫,则消灭该病毒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