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806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2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docx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题汇总

1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_广府民系_、_客家民系__和__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4、“凤凰民俗”是属于福佬民系

5、广州第一家现代化茶楼是在十三行街诞生的,号为___三元楼___。

6、最能体现广州市井风情的是茶楼饮食文化。

7、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___四月八___的“牛王诞”。

8、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9、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确“色”“空”观念。

10、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__谷精___的化身。

11、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_海珠石的传说__》,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12、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_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__。

13、潮州灯谜的体裁种类多,基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

14、建于地面的半地穴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_干栏式建筑__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5、飘色是流行于__番禺沙湾__和_吴川梅菉__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16、广州的生菜会是以__芳村_的坑口为最。

1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___捻妹花___。

18、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上的___北方___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9、潮州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__筛茶___。

20、潮汕平原人们待客交友休息闲聊不可缺少的饮食艺术是潮汕功夫茶。

21、潮州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其它民居大多以四点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22、一般说“佛山秋色”是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展览的一种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23、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24、在广东,祝融被称为水神,供奉于广州东郊部南海神庙。

25、历史上中原人人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26、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7、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28、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

29、竹筒屋又称直兴屋、竹竿厝。

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地形长短而定。

30、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奉为海神,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31、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32、慧能六祖在公元638年出生于新州下卢村,他的宣传观点是“见性成佛”。

33、门人法海收录六祖慧能当年法道之说集之名《法宝坛经》。

34、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35、唐天宝元年(742年),置潮洲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36、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他们的节日是“三月三”。

37、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越族中的思瓯、骆越族人发展而来。

38、“臂粗,臀大,脚板宽,腰板硬”是水上人的特点。

39、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40、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41、雷州是我国著名的雷区。

42、陈文玉在任雷州刺史期间,捐俸造城,不费民财,安抚洞落,各族和睦相处,地方富裕,因此被尊为“雷祖”。

43、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44、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45、功夫茶之功夫,不在茶叶,而是全在在茶的烹饪上。

46、潮汕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7、南海神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信仰风俗,又称波罗诞、南海波罗诞。

48、广东史籍称聚居在珠江口一带的水上居民为蛋民。

49、岭南百越古族中黎族人狩猎流行的是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

50、“领海千年第一人”是指张九龄。

51、传说中的广东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是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

52、广州人得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开始形成,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风格特点。

53、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以顺德、南海、番禺、中山最多。

54、自梳风气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

55、在广东的禁忌里有语禁、年禁、食禁、婚忌、丧忌、凶忌、行为禁忌等等。

56、客家山歌是客家民俗的典型风习。

57、中国五大传统民居是指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和广东的竹筒屋。

58、龙母生日是农历五月初八,其热闹程度,可谓岭南民间盛会中首屈一指

59、“五羊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

60、广东的瑶族分为排瑶、过山瑶两大支系,区分两大支系的标识是头饰。

61、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

“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62、“五羊神话”源于《说郭》所收的《广州记》和《广东新语》。

63、潮汕乡间盛行的“赛大标“是一种春色活动。

64、澄海的纱灯,又称花灯。

65、广东民间的特有的两个诞会是正月生菜会和五月龙母诞。

66、广州的市花是红棉。

67、广东号称花城的市镇有广州市和中山小榄。

68、素馨花市广州花市开业之鼻祖,是古代花田的霸主。

69、广州人十分讲究意头,仙人掌上嫁接一干花,称为福星花。

70、广东灯色最有名的是佛山和潮州。

71、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处,一处是番禺市桥,一处是中山小榄。

72、被誉为“世界灯王”是1978年佛山民间工艺社制作的一盏稻草灯。

73、“击鼓报猜”是广东的潮汕习俗。

74、旗袍是一种“衣皆连裳”的长衫,初为满族妇女的衣服。

75、民间的动物舞蹈中较为普遍的主题是“驱灾除祸”。

76、电白的双凤舞是一种典型的祈祥舞蹈。

77、秋色活动不可少的项目有“舞十番”、“大头佛”。

78、广东唯一带有强抢性的传说是海岽寺的《猛虎石》传说。

79、最特色的“广货”谜语是“吃田螺”。

80、图腾崇拜与分享神的福佑是古人对动物的两种崇敬方式。

81、享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美誉的是广州酒家,是在1935年创建的。

82、三月三是黎族人的的习俗。

8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84、年初一“行大运”是阳江人的习俗85、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赵佗有关。

86、广东最著名的“三妹山”在阳春2市。

87、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的特征。

88、客家民系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变异。

89、汉语粤方言诗一种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90、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羊是先民的图腾。

91、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

92、六祖惠能是在广州光孝寺削发受戒的。

93、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是在阳春。

94、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是广西腾县人。

95、广东谜风最盛的地方是潮汕。

96、潮汕人猜谜,一般是自己创作。

97、潮汕采以海鲜见长,制作精巧,割据讲究。

98、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

99、围龙屋是客家民居。

100、冲功夫茶前要先烧开水,冲烫茶具,这一步骤叫治器。

101、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竹筒屋。

102、“塞大标”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春色活动。

103、飘色以沙湾飘色最有名。

104、龙母是一个宗族神。

105、北帝属于天神。

106、人神是指各族祖宗神。

107、祝融是由火神变为水神的。

108、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五龙子来实现的。

109、生菜会的会期是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110、在自梳风俗中,自己既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折的男子嫁,给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代守清。

111、粤菜的代表是广州菜。

112、唐宋之后,潮洲成为粤东最大的商业中心。

113、海珠石的传说,揭示了广州繁荣昌盛的奥秘。

114、蛋民民系,有一种陋习:

见人落水不能救,以免水鬼找替身。

115、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中原移民融合而成。

11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牛披红挂绿,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117、瑶族的盘古生诞要举行隆重的耍歌堂活动。

118、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门编成《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119、“臂粗、臀大、脚板宽、腰板硬”是水上人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

1、(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福佬民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2、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B、耍歌堂C、迎新娘D、满月酒

3、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C)有关。

A岭南风俗B、中原人C、赵佗D、南方图腾

4、移民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B)A、羊小便于携带B、羊的繁殖力强。

适应力强C、羊有灵性D、羊是先民的图腾5、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来崇拜的地方是(D)A、兴梅B、新兴C、连县D、阳春6、围龙屋是(B)A、广州民居B、客家民居C、潮汕民居C、佛山民居7、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B)A、西关大屋B、竹筒屋C、骑楼C、围龙屋8、人神是指(C)A、阴间之神B、观念神C、各族祖宗神C、观音菩萨9、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A)来实现的。

A、五龙子B、养父C、与赖布衣斗法C、海龙王10、波伏神是属于(B)。

A、天神B、水神C、幂神D、自然神11、风味独特的潮汕小食有多种多样,例如(D)。

A、饺子B、小笼包C、煎油饼D、煎蚝烙12、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13、畲族同胞自认是(A)的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14、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15、实际上,龙母是百越族团中生活在(A)流域的某一支系的氏族领袖。

A、西江B北江C东江16、广州人过年,有三种花是必备的,它们是(C)。

A金桔、梅花、桃花B、金桔、梅花、水仙C、金桔、桃花、水仙17、(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福佬了系18、广东谜风最盛的地区是(B)。

A、广州B、潮汕C、梅州19、广州人饮茶,对方给你斟茶时,表示感谢的动作是(A)。

A、两指轻扣桌面B、合掌C、抱拳点头20、岭南建筑的特点,应以(A)民系为代表。

A、广府B、客家C、福佬21、汉语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合了中原汉语成份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22、唐宋之后,潮州成为粤东最大的(D)中心。

A.证治B.文化C.教育D.商业23、岭南建筑特点,应该以(A)民系为代表。

A.广府B.客家C.福佬D.水上居民24、黎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目是(D)。

A.九月九B.七月七C.五月五D.三月三25、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的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C)。

A.西关大屋B.四点金C.竹简屋D.围龙屋26、粤菜的代表应该是(B)。

A.潮洲菜B.广州菜C.客家菜D.海南菜27、畲族同胞自认为是(B)的后代。

A.盘石B.盘瓠C.赵佗D.刘三妹28、蛋民生活习俗最大的特点是(D)。

A.以车为居B.以山为居C.以林为居D.以舟为居29、在自梳风俗中,一些女子即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的男子嫁,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C)。

A.不落家B.大妗姐C.代守清D.买门口30、辛亥革命后,(C)成为我国的“国服”。

A.旗袍B.唐服C.中山装D.马褂31、广东人在除夕花市上喜欢买金桔,其象征着(B)。

A.财运亨通B.大吉大利C.大富大贵D.福寿延年32、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D)的特质。

A.黄土文化B.汉唐文化C.大富大贵D.福寿延年333、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34、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35、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D),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A、第一位神仙B、第二位神仙C、第三位神仙D、第五位神仙36、潮汕人猜谜,一般是(A)。

A、自己创作B、炒录现成C、在现场即兴表达D、专门有人提供37、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A)。

A、新丰、龙门B、吴川梅箓镇、中山小榄镇C、佛山市、番禺市桥镇D、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38、生菜会的会期是(C)。

A、正月十三至十六B、正月十八至二十四C、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D、正月二十六至二十八39、龙母是一个(D)。

A、自然神B、天神C、冥神D、宗族神三、简答题:

1、简述广府民系的主要特点答:

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简述客家民系的特点答:

客家民系的特点:

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简述岭南民俗有哪些主要特色答:

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三:

⑴、古老而又年轻,处处并发出中西撞击的火花。

古老的生产方式,风习礼仪,使人从中领略起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岭南民俗的显著特色。

⑵、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

那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耍堂歌”也是这样,“游花街”更是这样,那轻快活泼的调子,就象花街上播放的广东音乐一样清新明秀,轻微淡远,在人们面前展示一幅明媚阳光沐浴着春天万物的画卷,使人轻松舒坦,又催人奋发,这正是岭南民俗的主旋律。

⑶、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

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

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

4、简要说明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化背景的位差

(2)文化交融式的位差(3)文化核心的位差(4)举例岭南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在大量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岭南文化的根是在中原。

但由于地理环培、证法经济、人群构成、语言习愦等方面的原因,又有其特殊的形态,其屯中原文化有着明显的位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面:

(1)文化背景的位差,在这封闭性的社会模式中,广大人民过着“以农为本”的、经一家一户为单位自耕自足的生活。

证治体制上则以“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

从上到下形成西言资本主义经济的人侵和影响,使岭南、特别是广州的经济形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通融性,逐渐形成了“以商为本”的经济结构,证治上亦由于楞代封建皇朝鞭长莫及,把岭南作为官员贬谪流放之地,封建宗法制试较为脆弱,社会结构也没有那么严谨,致辞使岭南人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

(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中原统治者一向以为自己是天朝大国,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输入,岭南地区则以边缘文化为特征,具有极大的受容性,同时,由于缺乏内核文化那种强大辐射传递力,所以变异性极强,对他种文化的移植有较大的宽容性。

由于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岭南民俗丰富多彩文化背景的位差:

中原传统文化是以封闭的自然经济、血缘宗法制试和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为,活泼明快,自由浪漫。

(3)文化核心的位差。

这一点首先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原文化把自禁锢在小农经济的天地里,不谋求客观环境的改造,不注重人生的价值观念;广东人眼界比较开阔,自强求富,崇尚实业,也务求功利。

其次,在思想方式上,中原人表现在一种封闭、单向、直觉的趋向,失去活力和创造;广东人的思维比较活跃,开放、横向、积极进取,反对保守、中庸、安分、随缘的民俗心理。

5、在潮汕地区,猜谜有一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一规程。

答:

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是击鼓报猜,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一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

猜射者先报迷笔笺编号,作者主鼓一声,再报谜面与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6、简述潮汕灯谜的特点。

答:

(1)有高度的政治内容;

(2)有通俗形象的诗歌韵味;(3)有千般奇巧的扣合艺术。

7、在广东,对刘三姐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对他的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风物圈?

答:

民间对他的称谓都是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

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云南河口、屏边一带有刘三妹传说)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8、简述六祖学佛的故事答:

六祖是农家子弟,23岁那一年,六祖要离别新兴,到湖北东禅寺学佛。

当时惠能的舅舅不准他离开母亲出家,提出如执意要离家,须把外祖母家门的一块大石拜开,惠能很虔诚,对着石头拜了七七四十九天,巨石真的劈成了两半。

六祖起初五祖不肯收留他,惠能曰:

“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所言正合五祖心意于是把他留下,并让他在柴房舂米劈柴。

八个月后,五祖遵选嗣法人,命各弟子各作一偈。

惠能作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的偈令大家很惊讶,没想到一个在碓房干活的人竟能作这样的偈。

五祖心中暗喜,但怕别人害他,却假装说“亦未见本性。

”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碓房,问惠能:

“米熟也未?

”惠能答道:

“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这些话都是双关语,体现惠能与五祖心息相通。

然后五祖又用仗击三下,就离开了。

当三更时,惠能到五祖的住处,五祖秘受禅法,传以衣钵给惠能,并嘱咐说: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

”令其迅速南逃。

16年后,适逢高僧印宗法师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开讲“涅筹经”,惠能混在众僧中听讲,当时风吹幡动,众僧引颈而望,便发生了“风动”还是“幡动”的辩论。

惠能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一高论,博得印宗的赏识。

惠能因此出示衣钵,削发剃度,正式被拜为禅宗六祖。

9、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简述之。

答:

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

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

或在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

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的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

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

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一种情调:

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

10、简述广州菜的特点。

答:

广州菜(又称广府菜)是粤菜的代表,发祥地广州。

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多而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之愿而烹制。

食味重清、鲜、爽、滑、脆,讲究“锅气”,注重形4象,品种繁多,随季节而变化,酸甜苦辣咸,香酥脆肥浓,五滋六味俱全。

11、简述功夫茶的特点。

答:

(1)潮汕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

功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

功夫茶的茶具,往往“一式多件”。

(2)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

(3)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

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的“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

(4)潮州功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饮而尽。

功夫茶这一套礼仪正式中国传统的“茶道”。

12、广州竹筒屋的结构特点是怎么样的?

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简述之。

答:

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

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视地形长短而定。

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

4至1:

8)形似竹筒而得名,其产生的原因:

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粤中地区人多地少,地价昂贵,同时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竹筒屋的通风、采光排水,交通可以依靠开敞的厅堂和天井,廊道得到解决,竹筒屋层次重叠直线到底,有回肠荡气之势,目前竹筒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多见于市中心区、惠吉西路、盐运西、甜水巷和将军东、西街段更为集中和典型。

13、客家民居与潮汕民居有什么不同?

答:

客家民居的基本形式是围龙屋,又称“土围子”,在我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客家人所创建的一种聚居开式,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南迁而来的民众,由于地理条件较差,生活艰苦,再加来自当地土著人的威胁,他们只有依靠集体才能求得生存,这就使他们不得不保持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房屋建筑也就一直保持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独特建筑形式——土围子。

14、简述紫坭春色在出色时的特点。

答:

紫坭春色分为两类:

一类叫“树头色”以大茶仔树桩插在桌上,其枝于上装扮两三个女孩童,扮演故事人物,出色时抬着桌子游行;另一类叫“锣鼓柜色”,用干根木桩扎成一个八音锣鼓架,扮演故事的小女孩置于其中,由4至8人抬着游行。

出色时,每坊一至两板,每晚20板左右,连续数晚,板色不同,紫坭春色十分讲究板面构思,要求做到一板春色,一幅画图,画中有待,耐人寻味;方为优胜,其次是人物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