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657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

《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docx

刘志超1107刘子奥物理八上期中复习

坤凡教育学科教师讲义

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副校长/组长签字:

签字日期:

学员编号:

年级:

八年级(上)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刘子奥辅导科目:

物理学科教师:

刘志超

课题

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期中复习)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4年11月7日(周五)晚上6:

00——8:

00

教学目的

期中复习

重难点

机械运动:

重点: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如何选择;

(3)、速度的意义、公式及其单位;

(4)、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难点:

对参照物和平均速度的理解。

声现象:

重点: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特性和噪声的控制;

难点:

(1)、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2)、声音三特性的辨别。

物态变化:

重点:

(1)、温度、温度计的使用;

(2)、六种物态变化的理解;

难点:

(1)、六种物态变化的应用;

(2)、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

(3)、沸腾、蒸发和液化的理解及应用

光现象:

重点:

(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特点;

难点:

(1)、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2)、平面镜成虚像;

【考纲说明】

1、机械运动:

考点

题型

分值

长度的测量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参照物的选择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速度及其有关计算

实验题或计算题

6分

2、声现象:

考点

题型

分值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

选择题或填空题或实验探究题

6分

音色的应用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噪声的控制方法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3、物态变化:

考点

题型

分值

温度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熔化和凝固

选择题或填空题或实验探究题

6分

蒸发

选择题或填空题或实验探究题

6分

水的沸腾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液化

选择题或填空题或简答题

6分

升华和凝华

选择题或填空题或简答题

6分

4、光现象:

考点

题型

分值

光的直线传播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光的反射

作图题或实验探究题

6分

平面镜成像

作图题或实验探究题

6分

光的反射

选择题或填空题或作图题

3分

光的色散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知识梳理】

、机械运动:

1、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

(1)、单位及换算:

1km=103m=mm=109μm=mm;1m=10dm=cm。

(2)、测量工具:

刻度尺。

、测量前:

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如图,刻度尺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测量时:

四会。

一会选:

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和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选择。

二会放: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三会读:

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会记:

测量结果有和。

如图,的读数方式是正确的,所测的铅笔的长度为。

(注: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

但在实际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2、时间:

(1)、单位及换算:

1h=min=s。

(2)、测量工具:

秒表。

3、误差:

(1)、概念: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区别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跟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有关;

、跟测量人读取的估读值不同有关。

、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

是否可以避免

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

减小方法

、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需去掉错误结果,且所求平均值均保留的有效数字与测量值相同。

2、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的变化。

2、参照物:

(1)、定义:

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3、速度和平均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经过的路程,路程的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时间的运动得快。

2、速度:

(1)、意义:

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2)、定义:

之比。

(3)、公式:

(4)、单位及换算:

1m/s=km/h。

(5)、类型: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3、平均速度及测量:

(1)、平均速度:

总路程与总时间的。

(2)、测量原理:

(注:

平均速度:

、平时所说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应指明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

(1)、转换法:

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

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

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1、大小:

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2、声速的比较:

一般情况下,v气体

四、回声:

1、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s=340m/s×

×0.1s=17m。

3、回声的应用: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

s=

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5、声音的三种特性的比较:

音调

响度

音色

物理意义

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特色、品质

决定因素

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决定音色的重要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当发声体的材料和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变化

相应关系

频率高,则音调高

频率低,则音调低

振幅大,则响度大

振幅小,则响度小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相关联系

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甲的振幅大,响度大;乙的振幅小,响度小。

 

三种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

甲:

音叉乙:

钢琴丙:

长笛

6、声的利用:

1、声的分类:

(1)、可闻声:

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的声。

(2)、人耳听不见的声: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

2、传递信息:

如,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倒车雷达等。

3、传递能量:

如,声波清洗、去污、碎石等。

7、噪声:

1、概念:

(1)、物理学角度: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其波形杂乱无章。

(2)、环保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等级:

声音的等级单位是分贝(dB)。

3、几个特殊值:

(1)、声音的听觉下限为:

0dB。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B。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dB。

(4)、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

50dB。

4、噪声的控制方法:

(1)、防止噪声的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物态变化:

1、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基本构造:

温度计内的液体、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符号。

(3)、使用方法:

、估: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看:

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放:

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

稍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记:

读数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如:

56℃)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3、摄氏温度: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的意思是,它所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规定:

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0℃),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100℃)。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4、体温计:

1、量程:

35——42℃,分度值:

0.1℃。

2、使用:

使用前要甩一甩,且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

(1)、春天,冰雪消融;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棍儿化了;

(3)、加热沥青、石蜡时,沥青、石蜡会慢慢变软,最后变成液态。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

(1)、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

(2)、把加热熔化后的石蜡倒入玩具模子,冷却后做出各种各样的玩具;

(3)、熔化后的铁水冷却后变成铁锅。

3、实验探究: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海波石蜡海波石蜡

实验结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有的物质(如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有的物质(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4、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这类固体有确

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2)、非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3)、熔点:

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4)、凝固点:

晶体形成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5)、对于同一种物质(晶体),它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2)、晶体熔化成液体后,液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是温度不变。

(3)、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或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

(4)、应用:

、夏天喝饮料时加入冰块(应用了熔化吸热的原理)

、北方冬天的菜窖中为防止蔬菜冻坏放入几桶水(应用了水凝固放热的原理)

3、汽化(沸腾和蒸发)和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在沸腾的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不断地变成水蒸气。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确定的温度。

(不同的液体的沸点不同)

(3)、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4)、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3、

(1)、汽化吸热:

沸腾、蒸发都吸热;

(2)、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

2、升华举例:

(1)、冬天,晾在外面的湿衣服结冰后,在没有熔化的情况下,也会慢慢变干。

(在衣服干了的过程中,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2)、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时间长了会变小或消失,但在衣服上不留任何痕迹。

(在樟脑球变小的过程中,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3)、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变黑,仔细观察发现钨丝变细了。

(钨丝变细的原因是钨丝由固态直接变成钨蒸气)。

3、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4、凝华举例:

(1)、深秋或初春的早晨,草木、瓦石上出现霜。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木、瓦石(温度在0℃以下)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2)、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树枝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3)、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室内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5、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

1、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

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

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3)、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c=。

(注:

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是建立的一种理想物理模型。

2、光的反射:

(1)、关于光的反射的几个概念:

(2)、光的反射定律:

、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异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等角:

角等于入射角。

(3)、可逆性: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4)、反射种类: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图形

不同点

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

反射面粗糙不平,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

共同点

每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定律

应用或危害

会造成“光污染”

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2、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虚实:

成的像为。

(2)、等大:

像和物的大小。

(3)、等距: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垂直:

像和物的连线与垂直。

(5)、对称:

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2、平面镜的应用:

(1)、潜望镜:

由两块平面镜组成。

(2)、塔式太阳能发电:

利用平面镜反射将太阳光会聚。

(注: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用光屏承接;

、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承接。

【课堂练习】

1、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C、云本来就不动D、云向西运动

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3、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

3,所用时间之比为2:

1,则速度之比为()

A、3:

1B、1:

3C、3:

4D、4:

3

4、“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6、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7、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揭开锅盖后,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A、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8、太阳、月亮、烛焰,其中是光源的是()

A、只有太阳、烛焰B、只有太阳C、只有太阳、月亮D、三个都是

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C、阳光下树木的影D、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10、一束光线以3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100°B、120°C、140°D、160°

11、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影”,则“倒影”是()

A、正立的实像B、倒立的实像C、正立的虚像D、倒立的虚像

12、某同学对着平面镜,从镜中看到一只没有数字的挂钟,读到的时间是3点零5分,则实际时间应是()

A、2:

55B、3:

05C、8:

55D、9:

05

13、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课后作业】

1、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在图3中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分析图4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2、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4)、把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为什么?

3、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并找到反射光线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

反射角入射角;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3)、如果把甲图中的入射光EO移动到ON的右边,反射光OF就在ON的;

(4)、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有哪些?

4、在图12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5、下图为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物质为固态的是______段,为液态的是______段,为固液共存态的是______段,吸热的过程为_____段,放热的过程为_______段,温度升高的是_______段,温度降低的是_______段,温度不变的是______段。

6、如图5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答: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