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568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docx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

以人为本务实求新着力提升

————黄石市磁湖小学市级示范学校督导复评自评报告

我校于2003年经黄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评估,被评为黄石市“示范学校”。

如今,8年过去了,我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指导下,秉承“关心孩子的现在,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关注孩子的未来,使他们有一个幸福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各项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

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创建于1994年,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磁湖南岸,是一所园林式建筑风格的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绿化面积4788平方米,拥有40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和10多个功能教室。

经过十七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的校园,园内回廊相连,院落相通,前院樱花盛开,中院棕榈茂盛,后院丹桂飘香,围院香樟叠翠。

高大的乔木配造型各异的灌木高矮错落,绿草与鲜花相互辉映。

课间时,同学们或在“磁湖桃李”、“滴水穿石”雕塑前沉思,或在曲径通幽的回廊里游戏,或在标准的运动场上活动,欢笑声、歌声充盈整个校园。

学校现有学生731人,16个教学班。

在编在岗教职工42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党员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19%;中高职称教师3名,小高职称37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学术带头人2名,黄石名师1名。

 

第二部分:

自评过程及结果

为迎接本次市级示范学校督导复评,我们做了充分准备。

在思想认识上,我们把此次督导复评作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的契机,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以副校长、中层干部和全体教职工为主体的迎检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评估方案,明确评估标准和要求,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督导复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大家自觉投入到复评迎检的各项工作中来。

在行动上,坚持以“评”促“改”,重在提升。

学校通过自筹和向上级争取资金近90万,2008年铺设了40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从去年开始作为全市首批标准化建设学校,又筹集资金70多万元,高标准改造了多媒体阶梯教室,更新了校园的地砖,粉刷了教室,增添了功能教室的教学设备,特别是完善了科学探究室的配置,又购置图书5000余册。

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同时,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坚持走内涵式特色发展之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

对照督导评估体系的自查、自评。

我们认为,自2003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学校后,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三部分:

创建“黄石市示范学校”后的发展与提升

一、以人为本,理念提升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学思想得以提升。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师生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

我们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拥有快乐的童年。

要求广大教师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从快乐童年走向幸福人生的目标。

几年来,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和丰富了办学理念的内涵,以“绿色教育”为抓手,着力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健康意识、阳光心态。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学会健体、科学锻炼,心态阳光、活泼开朗、乐观向上,不断增强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环境的高度责任感,培养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

在外延上,我们一是围绕“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主线丰富德育活动内容,让学生去参加、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

二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年进行学生体能测试和召开田径运动会,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指导学生健体方法,培养健体习惯。

除按要求上好健康课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严格要求学生不吃“三无食品”,拒绝“垃圾食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交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树立学生合作交流的自信。

严格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向室外、沐浴阳光。

同时,组织多彩的课外活动,大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培养阳光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四是通过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教师负责任的教育行为,从正面引导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2、学习全教会精神,办学方向清晰明确。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制定并实施了《磁湖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了校园环境“园林化”、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师生发展“个性化”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一是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保障每一个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合法权益。

四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五是进一步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德育教育网络、开辟多元德育阵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是围绕“构建生本有效课堂”,转变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效率评价方式,探索“轻负高效”的策略;以科研为先导,打造学科专业团队,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大幅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七是彰显办学特色,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决不是“削峰填谷”,不是低位均衡,在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务实求新,管理提升

1、依法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学校坚持“有岗位、有空间、有事务就要有制度”的原则,依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了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并且执行制度严格、检查反馈及时,保证学校各项工作依法有序高效运行。

做到依制度用人,依制度办事,依制度理财。

2、精细管理,分工协作追求实效。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正确有效地行使决策、指挥和监管的权力。

年级组和各处室将学校的决策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并把贯彻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给校长,校长组织教研组,或年级组,或教代会集中民智,提出对策,由校行政会议集体讨论决策。

3、民主管理,人文关怀凝聚人心。

我们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实现民主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学校规章制度、干部选拔、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由教代会行使表决权。

坚持校长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等重大事项,都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

同时,基于“有快乐的教师,才有快乐的课堂,才有快乐的学生”的认识,我们在执行“冷冰冰”的管理制度时,融入“暧融融”的人文关怀。

我们制定和落实了《磁湖小学教师优惠政策十一条》,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保障教师住房公积金的及时到位,建设了教师放松室、午休室,送教师外出学习,每年组织全体教师体检、女教师妇检。

通过组织教师软式排球、乒乓球比赛和工间操比赛,教师节、元旦举行文艺演出,或诗歌,朗诵或歌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增强队伍活力和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同时,学校领导走访教师常态化,力所能及地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解除教师的思想压力,争取教师家属的理解与支持,让全体教师体会到磁小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三、熔铸精髓,队伍提升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结构合理,经验丰富能力强。

学校现有校领导3人,中层干部5人,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和学科结构合理。

校长兼书记徐伟同志,任校长26年,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职称,办学理念先进,是市首届学术带头人,市教育先进管理工作者,区党代表;副校长姚洪泗同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职称,省百佳教科研先进个人,市首届学术带头人;副校长何国强同志,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职称,省骨干教师,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中心组成员,黄石名师,区第一届小学数学首席教师、十佳教师、教学能手、优秀共产党员。

三位同志,都曾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个人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

中层干部中,郭秀珍、郭耘织、王敏、林慧娟、黄赫男、陈开胜,都是学科骨干教师,都曾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黄赫男曾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郭耘织、王敏、黄赫男三人组成的团队获全国网络教研团队比赛一等奖。

(2)团结协作,模范带头做服务。

我们要求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遵循一个工作准则:

公正、廉洁、务实、奉献。

确立两个观念:

确立维护干部队伍团结的观念;确立维护干部队伍威信的观念。

树立三个意识:

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意识;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意识。

遵守“四要四不要”:

要相互信任,不要互相猜疑;要相互尊重,不要互相贬低;要相互支持,不要互相拆台;要相互体谅,不要互相埋怨。

2011年“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主题活动中,52岁的校长徐伟同志,带头深入12名特殊学生家庭中家访,从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状况、提出改进教育教学建议和措施等方面细致做家访笔记,全程参与教师的说课、讲课和评课过程。

副校长姚洪泗、何国强也分别承担了家访的任务,同时他们带头说课、讲课、评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主题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

在接受全省“比访”活动检查时,学校扎实而富有创意的做法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夯实教师从业基础。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教师只有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我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坚持师德考核评价制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典型。

如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黄春凤、周芸、高炜,区级师德标兵王敏、袁爱萍、林慧娟、胡芳等。

(2)抓好四大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学习工程。

大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定期向教师推荐书目,投入资金对教师购书进行补贴。

在高质量地完成各级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任务的同时,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参观学习。

几年来,每年投入上万余元,派出教师到武汉、南京、上海、重庆、北京、江苏等地听课、考察,其中杨桂英(体育)、陈琼燕(美术)、何菊香(思品)、叶凯(信息)、何国强(数学)、黄赫男(数学)分别脱岗参加了国培。

同时,我们还依托国培网络培训平台,高质量地完成了校级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专题培训,组织相关教师40人次完成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与管理、教育技术、综合实践等多个专项培训。

二是“青蓝”工程。

组织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

采取互相听课、评课的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和撰写教学反思,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是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学校致力打造一支观念新、能力强、科研型、学者型的骨干教师队伍。

为一批年富力强、年轻有为的优秀教师提供发展平台,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不断取得突出的成绩。

四是教师交流工程。

几年来,我校先后派出5名学科骨干教师去边远学校或农村学校支教或交流,3名教师转岗至机关,占教职工总数的19%,交流出去的教师受到对方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常抓常新 德育提升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校始终高举德育的三面旗帜(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突出五个重点(理想前途、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性格体能),培养三个意识(公民意识、道德意识、法纪意识)。

从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积极开展“四个一”工作。

即打造“一个阵容”:

指导学生升旗、集会、出操的行走规范及列队方式,做到安全有序,体现出磁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养成“一种习惯”:

学生上课聚精会神学习,课间文明自由活动,集会规范有序;建立“一项制度”:

每星期的卫生、出操、眼保操、文明礼仪由学生自己组织检查评比,及时公布结果。

树立“一个观念”:

珍爱生命,安全回家。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德育教育网络化、德育阵地多元化、德育队伍最优化、德育活动系列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我校具体工作可以归纳为“六个结合”、“一个重视”。

(一)“六个结合”

1、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为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师德风范的师资队伍,学校每年与教师签订《磁湖小学教师师德承诺书》,要求教师们规范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要求全校教职工以良好的行为感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几年来,学校完善了对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努力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采用“定期家校联系”、“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激发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家长、学生问卷调查中显示,家长、学生对教师满意率达98%以上。

2、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的一切设施、环境都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

(1)充分发挥现有育人设施和学校宣传阵地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并不断优化升级,使校园成为德育教育的立体教科书。

2009年学校花大力气改造了校园环境,筹资20万绿化美化校园,投资4万粉刷教室,改造厕所,建设校园宣传图版。

“三字经”“弟子规”“80首古诗”用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首首经典的诗文,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装点了原来闲置的墙壁。

让学生即使在课间玩耍时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2)加强班队集体建设,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

为发挥高雅的、健康的教室文化积极影响,学校每学年开展了教室文化建设和“班级之星”评比。

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要求结合当月主题,以聊天式、联欢式、竞赛式、辩论式、对白式逐渐代替传统的说教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班级文化评比中,出现了陈凯雯班级的班级树,一棵大树上,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漂亮的叶子,缺一个都不完整,不好看,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枝叶,向上伸展的树干昭示着班集体积极向上的精神形象。

还出现了601班“书虫屋”的充满童趣的可爱的知识角。

真正做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与学科德育相结合

学校德育应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加强品德与社会课作为显性德育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注意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重点抓好学科领域的德育渗透,做到文道统一,有机结合。

学校要求每学科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按照三维目标,把情感道德教育真正落实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

4、与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相结合。

行为规范教育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要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实现家校教育的同步,要向社区教育延伸和发展,与社区教育相整合,完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1)家校互动。

一是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我校不断完善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十分注重对家长的培训,不断丰富家教指导内容,聘请教育专家、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等为家长作指导。

湖师专家王文教授为全体家长做“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专题讲座,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丰富家校沟通方式。

除召开家长会、打电话、发放告家长书等方式外,我们有条件的班组建QQ群,今年与移动公司合作,开通“校讯通”,满足了部分家长和老师密切联系,共同教育的需要。

(2)重视与社区的联系。

每位学生每学校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校外德育主题活动。

我们希望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培养良好品德。

近几年,我校和湖师以及理工学院志愿者联系,让大学生志愿者的大手牵起少先队员的小手,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感受。

先后开展了磁湖水质调查活动,走进湖师体验大学生活活动,环保教育课堂活动;和理工开展了科技展览活动、感恩节活动、纪念南京大屠杀72周年活动……这些活动学生深受教育。

感恩节时,孩子们给父母和老师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学生感动得留下的眼泪,纷纷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爱国书法标语上按上自己的手印表明自己拳拳爱国之心;在磁湖水调查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和神奇,通过科学实验明确了磁湖水质污染情况,分析了污染原因,增强了环保意识。

(3)积极主动配合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清除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网吧、游戏机房,并注意吸纳家长、社区参与学校的德育建设,齐抓共管,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我校每年都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5、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实施行为规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在教育中重视创设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下进行学习,克服心理障碍。

502、603班的班主任根据现在多数孩子家里有电脑,喜欢网上交流的特点,申请了班级QQ群,利用QQ和孩子交心谈心,疏通孩子的心里问题,掌握孩子们的上网情况,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6、与学校特色教育活动相结合

“环保教育”是我校德育教育的特色,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和湖北师范学院化环系手拉手,以活动为载体,进行绿色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科学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树志立德。

学校依托园林式校园,让一草一木都成为“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教育载体。

去年,大队部发动全校师生共同赏花木,共创“花语”。

激发师生关注、观赏、了解花草树木。

一片片彰显花品、花形、花色的“花语”挂在树梢或依傍在花丛间,吸引着每位师生去感受美,珍爱美。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教育

1、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的不可代替作用。

以小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以队的组织建设为基础,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创新,不断促进少年儿童快乐自主地发展。

一是重视学生示范群体的建设。

每个班级培养好一支小干部队伍,让他们成为执行规范的带头人;让这些学生的榜样来影响教育周围的学生。

二是充分发挥大队部管理队伍的作用。

加强“一日常规”检查,每天及时公布各项检查结果,指出各中队优缺点,引导各中队成员了解一日常规的具体目标,提高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道德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

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辨析、自主评价。

大型的学校少先队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对学生集队走路、听讲、观看、服装、仪表、说话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除常规活动以外,我们还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经典诵读活动。

如每年学校开展“植绿护绿”活动,举行一次环保主题班会,办一期环保主题的黑板报,参与一项环保系列活动(在家种一盆花,在社区清扫一次卫生并处理好垃圾,收集废旧电池,调查社会上一件有益或有害的环保事件)。

组织学生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校园里和教室内到处都可以看到经典诗文,经典篇目,做到经典“入目、入口、入心”,从而指导学生言行。

学校四季常青,鲜花鲜果不断,没有一个孩子去践踏,去采摘,见证着磁湖小学德育工作的成果。

我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率达98%,违法犯罪率为零。

学生拾金不昧、扶贫济困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

近五年来,荣获表彰的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300人次。

2008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示范联系点,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未成年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学校”,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绿色生态文明校园”和黄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

五、推进课改,质量提升

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牢固树立“三个观念”,实现教学的“四个转移”,加强“五项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树立“三个观念”。

一是“以生为本”观念。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创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才能、评价反思,自我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内容的本质出发,特别加强问题情境和练习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做到精讲多练,讲要到位——“一针见血”,练要见效——“举一反三”,走“轻负高效”之路。

二是“快乐课堂”观念。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心理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要“春蚕到死丝方尽”,学生也不要“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努力引导教师构建一种充满爱与智慧、充满生命气息、充满民主愉悦氛围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教师在教学中体会到快乐与成功。

三是“大课堂”观念。

打破学科本位壁垒,树立生活即教育的观念,构建“大课堂”。

在内容上,立足于学科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由“内”而“外”,利用多种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充实和补充教学素材。

在形式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等。

几年来,我们要求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在语文课上“讲”环保,数学课上“算”环保,美术课上“画”环保,音乐课上“唱”环保,科学上“研”环保……。

经过努力,已基本实现了“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逐步形成了学校特色。

2、实现“四个转移”。

一是教学主体从教师向学生转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既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编剧”、“导演”,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的关系,做到“有所为又有所不为”,把原本就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激励、帮助、调节、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学习。

二是教学评价从重“教”向重“学”转移。

我们以《黄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评价标准》课题研究为载体,从教学目标(10分)、教学过程(50分)、学习效益(40分)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其中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活动(10分)、学生活动(35分)、师生互动(5分),真正体现“以学定教,以生为主”的理念。

我们将继续对该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加大标准的实践研究,实现教学评价从重“教”向重“学”的转移,引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是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向“三维目标”转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

三维目标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在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的价值,理清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准确把握目标要求,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设计,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四是教学行为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移。

课堂教学教师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核心问题。

“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这应源于教材。

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研读课程标准,遵循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目标体系。

而“怎么教”,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素材,则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生空间。

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特别是对生活素材进行筛选和改造后引入课堂,实现向“用教材教”的转移,做到“从教材出发,创编适合于学生的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