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239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docx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

附件1

陕西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二届技术大比武

理论考核复习重点

一、环保法律、法规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重点第一、二章及第四章第二十四条、第五章第三十五条

2.《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三、四章

3.《水污染防治法》重点四、五、六章

4.《噪声污染防治法》重点三、四、五章

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重点第一条和第四条

6.《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重点第二章

7.《陕西省汉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重点第二章

8.《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重点三、四、五章

9.《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重点二、三、四章

10.《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重点二、三章

二、质量保证

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重点为11章

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重点为第9章

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重点为3.3、6.8章

4.《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重点为13章

5.《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技术规范》(HJ/T373-2007)重点为第4、5章及附录B

三、实验室基础知识

重点掌握实验用水、试剂、试液的选择,天平操作,国际单位,实验室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的各项制度(附件后)。

四、环境标准及规范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原国家环保局《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环发[2000]1号)(简称“修改单”)重点为4、5、7章及“修改单”内容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重点为3、4、5章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重点为4、5、6章;

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重点为1、3、4、5、6、7章及附录A、B、C;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096-2008)重点为4、5章;

6.《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2)重点为9、10章;

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重点为1、4、5章;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重点为1、4、5章及附录A、B、C;

9.《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06)重点为4、5章及附录A、B;

10.《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61/387-2006)重点为1、4、5章及附录A;

11.《浓缩果汁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61/421-2008)重点为4、5章;

12.《大中型家蓄养殖场建设环境保护标准》(DB61/422-2008)重点为1、4章;

13.《石油开采废水排放量标准》(DB61/308-2003)重点为4、5章;

14.《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重点为1、4、5、6章;

1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重点为4、5、6章;

1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电解铝、火力发电、水泥制造、生态影响类、城市轨道交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石油炼制、乙烯工程、汽车制造、造纸工业);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炼制》(HJ/T405—2007)

(2)重点为3、5.1.1、5.2、6.7.3、6.7.5、6.8、7.2、9;

(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泥制造》(HJ/T256—2006)

(4)重点为1、4.2、5.6.4、5.6.5、5.6.7、5.6.8、5.8;

(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乙烯工程》(HJ/T406—2007)

(6)重点为5.2.5、6.2.5、6.3、6.6、6.8、6.9、6.10、8、9;

(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HJ/T403–2007)重点为3.8、6.7、6.8及附录B;

(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电解铝》(HJ/T254—2006)重点为表5-1、表6-1、6.6.6及附录A、B;

(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HJ/T404—2007)重点为3、5.2、表7;

(1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HJ/T255—2006)重点为1、4.2、5.6、5.8;

(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汽车制造》(HJ/T407—2007)重点为5.2、6.6、6.7.2、6.8、8.5.2、9;

(1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重点为1、4.2、5.6、5.8;

(1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造纸工业》(HJ/T408—2007)重点为1、3、表1、6.6、6.7、6.8、8.3、8.6。

五、现场监测、采样

重点为:

1、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采样有关细则:

(1)环境空气(手工)采样细则;

(2)固定污染源监测细则(废气部分);

(3)烟粉尘、烟气参数的监测方法。

2、水和废水监测有关技术规范:

(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

(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3、噪声测量有关标准:

(1)作业场所噪声测量(WS/T69—1996和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2)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22337—2008)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普查方法

(4)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的测量方法

(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12348—2008)

(6)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525—90)

(7)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9661—88)

(9)环境振动测量方法

详见附后。

六、生态监测、环境遥感监测

重点掌握《生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

1、适用范围;

2、参与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五个指数;

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的计算方法;

4、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5、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分级,其具体的幅度变化区间。

七、应急监测

《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手册》陕西省环境保护局编,2004年10月,重点为《手册》中有关“氨、硫酸、硫化氢、氯、氰化氢、盐酸、苯、二甲苯、甲苯、甲醛、硝基苯等项目中的应急措施”。

八、仪器分析

重点为各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分光光度计、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离子计、红外测油仪、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常用仪器。

九、计量知识

重点为《实验室资质认定基本知识题集》(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年)第一、二章。

十、具体项目理论

重点掌握以下项目的测定原理、测定步骤、干扰排除及注意事项。

悬浮物(重量法、GB11901-89),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11896-89),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5-87),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GB11914-89),石油类(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有机氯农药(气相色谱法、GB/T14550—93、GB/T14550-2003),二氧化氮(Saltzman法、GB/T15435-1995),二氧化硫(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定电位电解法),烟(粉)尘烟气参数(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91),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厂界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附件实验室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一、实验用玻璃器皿

1玻璃仪器的分类

通常分为三大类:

容器类,量器类,其它用器。

1.1容器类:

试剂瓶、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1.2量器类

1.2.1 量出式:

“Ex”,滴定管、吸管等。

1.2.2 量入式:

“In”,容量瓶、量筒、量杯、比色管等。

1.3其他用器:

分液漏斗、漏斗、冷凝管等。

2.玻璃仪器的等级

量器的等级依据量器的精度和流出时间来划分不同的等级。

一般分为A级、A2级、B级。

3玻璃仪器的洗涤

3.1洗涤液分类及配制

3.1.1 强酸性氧化剂-铬酸洗液

称取20g重铬酸钾(工业品即可),先用40ml水加热溶解,冷却后,将360ml浓硫酸(工业品级)缓慢加入重铬酸钾中,(千万注意不能将重铬酸钾溶液加入硫酸中)边加边用玻璃棒小心搅拌,因混合时大量放热,故硫酸不能加得太快,并注意不要溅出。

配好后冷却,装入有盖的棕色瓶中备用。

3.1.2 碱性高锰酸钾洗液:

4g高锰酸钾溶于少量水中,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100ml。

3.1.3 纯酸纯碱洗液

纯酸洗液:

 1:

1盐酸、1:

1硫酸、10%硝酸、1:

1硝酸等

纯碱洗液多采用10%以上的NaOH、磷酸三钠、碳酸钠。

3.1.4 有机溶剂洗液:

汽油、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醇、氯仿等。

二、实验用水

1实验室用水等级

1.1实验室纯水的质量要求

1.1.1 外观与等级

实验室纯水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不得有肉眼可辨的颜色及纤絮杂质。

实验室纯水分三个等级,应在独立的制水间制备。

① 一级水

不含有溶解杂质或胶态质有机物。

它可用二级水经进一步处理制得。

例如可将二级水经过再蒸馏、离子交换混合床、0.2µm滤膜过滤等方法处理,或用石英蒸馏装置作进一步蒸馏制得。

一级水用于制备标准水样或超痕量物质的分析。

② 二级水

常含有微量的无机、有机或胶态杂质。

可用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制得的水进行再蒸馏的方法制备。

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

③ 三级水

适用于一般实验工作。

可用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备。

实验室纯水的原料水应当是饮用水或比较干净的水,如有污染或空白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纯化处理。

1.1.2 质量指标

纯水的纯度指标中主要控制无机离子、还原性物质、尘埃粒子的含量,便可满足水质分析的要求。

实验室用水应符合表1的规定。

1.1.3 影响纯水质量的因素

影响纯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空气、容器、管路。

在实验室中制取纯水,不难达到纯度指标。

一经放置,特别是接触空气,其电导率会迅速下降。

例如用钼酸铵法测磷及纳氏试剂法测氨,无论用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只要新制取的纯水都适用。

一旦放置,空白值便显著增高,主要来自空气和容器的污染。

指标名称

一级

二级

三级

pH值(25℃量纲为1)

5.0~7.5

电导率(25℃,μS/cm)

≤0.1

≤1.0

≤5.0

可氧化物的限度试验

符合

符合

吸光度(254nm,1cm光程)

≤0.001

≤0.01

二氧化硅(mg/L)

≤0.02

≤0.05

表1实验室纯水的质量指标

璃容器盛装纯水可溶出某些金属及硅酸盐,有机物较少。

聚乙烯容器所溶出的无机物较少,但有机物比玻璃容器略多。

纯水导出管,在瓶内部分可用玻璃管,瓶外导管可用聚乙烯管,在最下端接一段乳胶管,以便配用弹簧夹。

2纯水的制备及用途

2.1制备:

一般采用蒸馏、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或按特殊要求进行制备不同用途的纯水。

2.2用途:

纯水种类很多,在这里主要介绍两种纯水的特点及其用途。

2.2.1 全玻璃蒸馏器制备的蒸镏水:

全玻璃蒸镏器制备的蒸镏仍含痕量金属杂质,如含Cu2+5µg/L。

还可能含有微量玻璃溶出物如硼、砷等。

其电阻率约10~20万Ω·cm。

这种蒸馏水适用于配制一般定量分析试液,不宜用以配制分析重金属及痕量非金属的试液。

2.2.2 去离子水

去离子水是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纯水。

这种纯水特点是含离子极少,水的比电阻值约为30~100万Ω·cm(单级复合床),多级复合床出水可达100万Ω·cm;混合床瞬间出水可达1800万Ω·cm,接近理论纯水(1824万Ω·cm25℃)。

去离子水一旦接触空气,其比电阻值5分钟内迅速下降至200万Ω·cm;若将水贮存在玻璃瓶中,其电阻率还将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继续下降。

因此,配制标准溶液等需用新鲜的去离子水。

去离子水含金属杂质极少,很适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液。

因为它含有微量树脂浸出物和树脂崩解微粒,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水中有机物对电极表面有轻度污染而钝化,所以要切实注意。

三、试剂

一般浓溶液稳定性较好,稀溶液稳定性较差;通常较稳定的试剂,其10-3mol/l溶液可贮存一个月以上,10-4mol/l溶液只能贮存一周,而10-5mol/l溶液需当日配制。

配制试液通常配成浓的贮存液,临用时稀释成所需浓度,配制试液需注明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以备核查。

1规格和用途

我国化学试剂的分类及标志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名称

优级纯、保证试剂

分析纯、分析试剂

化学纯

实验试剂

生物试剂

简称

G.R.

A.R.

C.P.

L.R.

B.R.或C.R.

标签

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棕色

黄色

G.R.—General Reagent;A.R.—Analytical Reagent;

C.P.—Chemical Pure;L.R.—Laboratory Reagent;

B.R.—Biologic Reagent

高纯试剂常以“9”的数目表示产品的纯度,例如:

4个9表示纯度为99.99%,杂质含量不大于1×10-2%;色谱纯试剂(G.C.)。

一般化学试剂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色分析、极谱分析和色层分析等。

一级试剂(优级纯)适用于精密的分析研究工作。

二级试剂(分析纯)适用于较精密的分析研究工作。

三级试剂(化学纯)适用于实验室的一般分析研究。

在环境样品分析中,一级品可用于配制标准溶液;二级品常用于配制定量分析中的普通试液;三级品只能用于配制半定量或定性分析中的普通试液和清洁液等。

2化学试剂取用原则

2.1空气中氧、二氧化碳、水分、灰尘等能使试剂变质、结块、潮解,故取用后随即盖好。

2.2用黑纸包装的试剂,取用后按原样包好,存放在避光的试剂柜中。

如Na2S,AgNO3等。

2.3取用试剂的原则是“只出不进,量用为出”,取用液体试剂的原则是“只准倾出,不准吸出”。

取于容器内的试剂不能返回原试剂瓶中,防止污染,倒取液体时防止外流,应手掌向着试剂瓶标签拿取。

四、试液

1、溶液的浓度

①、质量分数;

②、体积比(1:

2)和(1+2)等;

③、物质B的质量浓度

④、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⑤、滴定度(T):

有两种表示方法

用单位体积标准溶液中所含标准物质的质量来表示,如THCl=0.0100g/ml,表示1ml盐酸溶液中含HCl0.0100g;

用被测定物表示,每单位体积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如TKMnO4/Fe=0.5834g/ml,表示1mlKMnO4标准溶液相当于0.5834g铁。

⑥、水体污染物浓度

⑦、气体中污染物的浓度

2、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制备标准溶液用直接法和标定法。

五、分析天平

1基本性能:

天平的灵敏性、不等臂性、示值变动性是它的三项基本计量性能。

2天平的灵敏性:

天平的灵敏性是天平能反应出放在秤盘上的物体改变的能力,天平所能反应的质量改变的量越小,其灵敏度越高。

3不等臂性:

理论上要求等臂天平的两臂相等,不等臂天平的两臂长应有固定的比例。

两臂长应有固定的比例,实际上受技术水平、工艺的限制,加工装配应力的变更都可使天平两臂比例关系有所改变。

4示值变动性:

是指天平在相同条件下多次称量同一物体时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示值变动性,一般不得超过一个分度值。

5天平精密度分类:

按天平名义分度值与最大载荷的比值分为10级。

1级:

1×10-72级:

2×10-73级:

5×10-74级:

1×10-6

5级:

2×10-66级:

5×10-67级:

1×10-58级:

2×10-5

9级:

5×10-510级:

1×10-4

例:

TG328A,分度值为万分之一,最大载荷200g,该天平的精度为:

0.1mg/(200g×1000)=5×10-7

所以TG328A天平为3级天平。

6天平的维护:

天平内保持干燥,室内和天平罩要求清洁,天平要求有专人保管,做好日常使用、维修、检定和保养情况记录,天平台要求平稳避免振动。

天平检定周期为1年。

7天平的正确使用:

这一部分要求比较繁杂,请大家在使用天平时,能严格按照天平使用规则和称量程序进行。

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说了。

8称样量:

一般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2mg(万分之一天平)或0.02mg(十万分之一天平),为了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1%必须要有适当的称样量。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误差在0.1%范围内,万分之一天平称样量不得少于0.2g。

0.1%=0.2mg×100%

称样量=200mg

9称量误差:

影响称量误差的因素有许多,但主要是有以下几种:

9.1 被称物性状变化:

比如吸水、挥发、吸收、温度平衡等。

9.2 环境因素变动影响:

室温变化、气流不稳定、振动。

9.3 天平和砝码的影响:

天平示值变动性增大,砝码不准。

9.4 空气浮力影响。

9.5 操作误差或错误。

六、国际单位制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m

质量

千克(公斤)

kg

时间

s

电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2 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

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是国际单位制的一部分,从七个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含香港用的单位名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大括号{}内的字可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省略。

3 具有专门名称和符号的单位

物理量

中国用的单位名称

中国台湾用的单位名称

单位

符号

用其他单位的表示法

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表示法

频率

赫{兹}

Hz

s-1

力;重力

牛{顿}

牛顿

N

m·kg·s-2

压力,压强;应力

帕{斯卡}

帕斯卡

Pa

N·m-2

="m-1·kg·s-2"

能量;功;热

焦{耳}

焦耳

J

N·m

="m2·kg·s-2"

功率;辐射通量

瓦{特}

瓦特

W

J·s-1

="m2·kg·s-3"

电量

库{仑}

C

A·s

电位;电压;电动势

伏{特}

伏特

V

J·C-1

="m2·kg·s-3·A-1"

电阻

欧{姆}

欧姆

Ω

V·A-1

="m2·kg·s-3·A-2"

电导

西{门子}

西门

S

A·V-1

="m-2·kg-1·s3·A2"

电容

法{拉}

法拉

F

C·V-1

="m-2·kg-1·s4·A2"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特{斯拉}

特士拉

T

V·s·m-2

="kg·s-2·A-1"

磁通量

韦{伯}

韦伯

Wb

V·s

="m2·kg·s-2·A-1"

电感

亨{利}

亨利

H

V·A-1·s

="m2·kg·s-2·A-2"

摄氏温度

摄氏度

摄度

K

平面角

弧度

rad

1

="m·m-1"

立体角

球面度

立弪

sr

1

="m2·m-2"

光通量

流{明}

流明

lm

cd·sr

光照度

勒{克斯}

勒克司

lx

cd·sr·m-2

放射性活度

贝可{勒尔}

贝克

Bq

s-1

吸收剂量

戈{瑞}

戈雷

Gy

J·kg-1

="m2·s-2"

剂量当量(等效剂量)

希{沃特}

西弗

Sv

J·kg-1

="m2·s-2"

酶活性

卡他

卡他

kat

mol·s-1

4 其他单位

物理量

中国用的单位名称

中国台湾用的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用国际标准基准单位的表示法

面积

平方米

平方公尺

m2

体积

立方米

立方公尺

m3

速率,速度

米每秒

公尺每秒

m/s

角速度

弧度每秒

弪每秒

rad/s

加速度

米每二次方秒

公尺每平方秒

m/s2

力矩

牛{顿}米

牛顿公尺

N·m

="m2·kg·s-2"

波数

每米

每公尺

m-1

密度

千克每立方米

公斤每立方公尺

kg/m3

比容

立方米每千克

立方公尺每公斤

m3/kg

物质浓度

摩{尔}每立方米

莫耳每立方公尺

mol/m3

摩尔体积(莫耳体积)

立方米每摩{尔}

立方公尺每莫耳

m3/mol

热容量,熵

焦{耳}每开{尔文}

焦耳每克耳文

J/K

="m2"·kg·s-2·K-1

摩尔熵(莫耳熵),摩尔热容量(莫耳热容量)

焦{耳}每摩{尔}开{尔文}

焦耳每莫耳克耳文

J/(mol·K)

="m2"·kg·s-2·K-1·mol-1

比热容量,比熵

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焦耳每公斤克耳文

J/(kg·K)

="m2"·s-2·K-1

摩尔能(莫耳能)

焦{耳}每摩{尔}

焦耳每莫耳

J/mol

="m2"·kg·s-2·mol-1

比能

焦{耳}每千克

焦耳每公斤

J/kg

="m2"·s-2

能量密度

焦{耳}每立方米

焦耳每立方公尺

J/m3

="m-1"·kg·s-2

表面张力

牛{顿}每米

牛顿每公尺

N/m

="kg"·s-2

热通量密度,辐射照度、功率密度

瓦{特}每平方米

瓦特每平方公尺

W/m2

="kg"·s-3

导热系数

瓦{特}每开{尔文}米

瓦特每克耳文公尺

W/(K·m)

=m·kg·s-3·K-1

动粘度

平方米每秒

平方公尺每秒

m2/s

粘度

帕{斯卡}秒

帕斯卡秒

Pa·s

="m-1"·kg·s-1

电量密度

库{仑}每立方米

库仑每立方公尺

C/m3

m-3·s·A

电流密度

安{培}每平方米

安培每平方公尺

A/m2

电导率

西{门子}每米

西门每公尺

S/m

="m-3"·kg-1·s3·A2

摩尔电导率(莫耳电导率)

西{门子}平方米每摩{尔}

西门平方公尺每莫耳

S·m2/mol

="kg-1"·mol-1·s3·A2

介电系数(电容率)

法{拉}每米

法拉每公尺

F/m

="m-3"·kg-1·s4·A2

磁导率

亨{利}每米

亨利每公尺

H/m

=m·kg·s-2·A-2

电场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