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002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docx

第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四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

  一、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

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

  肾小体:

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球状结构,肾小球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

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

外层为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

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

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

  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

肾小管的主要功能,①重吸收功能: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

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②分泌和排泄功能:

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作用:

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人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

  ③浓缩和稀释功能:

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3.肾小球旁器 

  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者组成。

肾素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Ⅲ,它们均可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细胞外液量两种作用而使血压升高。

  通过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4.肾的皮质和髓质 

  肾皮质:

产生——1羟化酶。

25羟维生素D3——转化——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

调节钙、磷代谢。

肾脏髓质:

分泌——前列腺素(PGE2、PGA2及少许PG2a)PGE2、PGA2——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促进水钠排出,使血压降低;PG2a——收缩血管的作用;

  肾皮质内所含缓激肽释放酶。

缓激肽释放酶作用:

1)促使激肽原---生成---激肽(在肾脏主要为缓激肽)对抗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小动脉扩张,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和钠的排泄,使血压降低。

2)促使前列腺素的释放。

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3类激素共同调节肾的血液循环和肾小球滤过,并与其他激素共同维持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

当机体组织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激素(EPO)增多,刺激骨髓红系增殖、分化,使红细胞数目增多和血红蛋白合成增多。

  

(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输尿管 

  输尿管是1对细长的肌性管道,起于肾盂,止于并开口于膀胱,全长25~30cm。

有3个狭窄:

输尿管的起始部,跨越髂血管处,膀胱壁内。

是结石易滞留之处。

  2.膀胱 

  膀胱是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成人一般容量为300~500ml。

  3.尿道 

  尿道是膀胱通到体外的排尿管道。

男性尿道特点:

成人平均长18cm,3处狭窄:

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是尿路结石最易滞留处。

女性尿道特点:

长约3~5cm,较男性尿道宽、短、直,后方又邻近肛门等原因,因而易患尿路逆行感染。

  4.排尿

  尿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动作称排尿。

排尿是一种反射动作、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排尿交感神经兴奋---阻止排尿。

  二、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指子宫、卵巢、输卵管、盆腔腹膜、盆腔结缔组织以及外阴、阴道、宫颈的炎症。

  

(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保护作用)

  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尿道口、阴道口。

  2.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以防止外界的污染。

  3.阴道具有自净作用 

  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增加了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阴道上皮内含有丰富的糖原,维持正常的阴道酸性环境(pH4~5),使适应弱碱环境中繁殖的病原体受到抑制。

  4.宫颈黏膜为柱状上皮细胞,黏膜层中的腺体分泌的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

  5.宫颈阴道部为鳞状上皮细胞,具有较强抗感染能力。

  6.输卵管的蠕动以及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对阻止病原体的侵入有一定的作用。

  7.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可及时消除子宫腔内的感染。

  

(二)引起生殖系统炎症的病原体

  1.需氧菌 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阴道嗜酸杆菌等。

  2.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放线菌属等。

  3.原虫 如阴道毛滴虫。

  4.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

  5.病毒 如人乳头瘤病毒。

  6.螺旋体 如梅毒螺旋体。

  7.衣原体 如沙眼衣原体。

  8.支原体 为条件致病菌,是阴道正常菌群的一种。

  (三)传播途径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2.经血液循环播散。

  3.经淋巴系统蔓延。

  4.直接蔓延。

第二节 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以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病因

  本症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在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中,由呼吸道感染所致肾炎的菌株以12型为主。

  

(二)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儿童(5~14岁多见),男性多见。

前驱病常为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淋巴结炎等潜伏期为1~3周。

前驱链球菌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间歇期而急性起病。

  1.典型表现 水肿、尿少、血尿、高血压及程度不等的肾功能受累。

  

(1)水肿、尿少:

是最常见的症状,初仅累及眼睑及颜面,晨起重;重者波及全身,少数可伴胸、腹腔积液。

  

(2)血尿:

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镜下血尿为主,肉眼血尿尿色可呈洗肉水样。

通常肉眼血尿1~2周后即转为镜下血尿,少数持续3~4周。

  (3)高血压:

见于30%~80%的病例,系因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大所致,一般为轻或中度增高。

  2.其他 常有乏力、恶心、呕吐、头晕。

  3.并发症 主要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衰竭。

好发起病后1~2周内(儿科又称为急性肾炎的严重症状),如不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1)严重循环充血:

轻者仅有轻度呼吸增快,肝大;严重者表现明显气急、端坐呼吸、咳嗽、咳泡沫痰甚至带粉红色,两肺布满湿啰音,心脏扩大,心率增快,有时可出现奔马律等症状,危重病例可因急性肺水肿于数小时内死亡。

  

(2)高血压脑病:

血压(尤其舒张压)骤升,临床上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严重者突然出现惊厥和昏迷。

若能及时控制高血压,上述症状可迅速消失。

  (3)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炎患儿在尿量减少同时可出现暂时性氮质血症,严重少尿或无尿患儿出现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及尿毒症症状。

一般持续3~5日,在尿量逐渐增多后,病情好转。

若持续数周仍不恢复,则预后严重。

  (三)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 尿液镜下检查,尿中红细胞多为变形红细胞,可见红细胞管型,是急性肾炎的重要特点。

尿沉渣还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白细胞、透明和颗粒管型。

尿蛋白通常为(+)~(++)。

  2.血液检查 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可稍低。

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

  血沉增快,2~3个月内恢复正常。

  3.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GFR)呈不同程度下降,但肾血浆流量仍可正常。

临床常见一过性氮质血症,血中尿素氮、肌酐增高。

  4.血补体测定 早期血总补体及C3均明显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

  (四)治疗原则

  以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

  1.卧床休息 急性期症状明显者通常需卧床休息4~6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水肿减退即可逐步增加室内活动量。

3个月内宜避免剧烈体力活动。

  2.对症治疗 宜限制盐、水、蛋白质摄入,利尿、降压治疗。

  3.控制感染灶 青霉素

  4.透析治疗 发生急性肾衰竭且有透析指征者,应及时给予短期透析治疗,以渡过危险期。

  (五)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钠、水潴留,血压升高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六)护理措施

  1.休息 症状明显者起病4~6周内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在室内轻度活动。

  儿科患者强调:

起病2周内绝对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1~2个月内活动量宜加限制,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尿内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生活。

  2.饮食管理 给予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脂肪的低盐饮食。

急性期1~2周内,应控制钠的摄入,每日1~2g,水肿消退后每日3~5g,水肿严重、尿少、氮质血症者,应限制水及蛋白质的摄入。

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渐由低盐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

  3.观察病情

  

(1)尿量:

每周测体重2次,水肿严重者,每天测体重一次,观察水肿的变化程度。

每周留晨尿2次,进行尿常规检查。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血压:

每天测血压2次,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有无剧烈头痛、呕吐、眼花,视物不清等症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水肿严重者如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率增快、不能平卧、肺底湿性啰音、肝脏增大等,要立即报告医生,同时给予半卧位和吸氧,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还可静脉点滴硝普钠(高血压脑病时首选)或酚妥拉明,降低循环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给予洋地黄制剂。

  (4)用药护理:

注意利尿剂和降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七)健康教育

  预防链球菌感染。

平日应加强锻炼,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呼吸道及皮肤感染。

如一旦感染则应及时彻底治疗。

感染后2~3周时应检尿常规以及时发现异常。

  附:

小儿肾小球肾炎的特点及泌尿道感染的特点

  

(一)小儿尿量的特点

  小儿尿量个体差异较大,见表9-1。

  表9-1各年龄阶段小儿尿量

年龄

正常尿量(ml/d)

少尿(ml/d)

无尿(ml/d)

婴儿期

400~500

200

50

幼儿期

500~600

学龄前期

600~800

300

学龄期

800~1400

400

(二)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 

  1.急性期的严重并发症少数患儿在病期2周内可出现下列严重症状,如不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1)严重循环充血:

轻者仅有轻度呼吸增快,肝大;严重者表现明显气急、端坐呼吸、咳嗽、咳泡沫痰甚至带粉红色,两肺布满湿啰音,心脏扩大,心率增快,有时可出现奔马律等症状,危重病例可因急性肺水肿于数小时内死亡。

  

(2)高血压脑病:

血压(尤其舒张压)骤升,临床上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严重者突然出现惊厥和昏迷。

若能及时控制高血压,上述症状可迅速消失。

  (3)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炎患儿在尿量减少同时可出现暂时性氮质血症,严重少尿或无尿患儿出现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及尿毒症症状。

一般持续3~5日,在尿量逐渐增多后,病情好转。

若持续数周仍不恢复,则预后严重。

  2.护理措施 一般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1~2个月内活动量宜加限制,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尿内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生活。

  (三)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特点

  1.临床表现

  

(1)新生儿:

多由血行感染引起。

一般局部泌尿系症状不明显。

以全身症状为主,症状轻重不一,可为无症状性细菌尿或呈严重的败血症表现,可有发热、体温不升、体重不增、拒奶、腹泻、黄疸、嗜睡和惊厥等。

  

(2)婴幼儿:

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轻微或缺如。

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

部分患儿可有尿路刺激症状如尿线中断、排尿时哭闹、夜间遗尿等。

还可由于尿频致尿布经常浸湿可引发顽固性尿布皮炎。

  2.健康教育 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本病的护理要点及预防知识,如幼儿不穿开裆裤,为婴儿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从前向后擦洗,单独使用洁具,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引起上行性感染;及时发现男孩包茎、女孩处女膜伞、蛲虫前行尿道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将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特点:

以青、中年男性居多

  主要表现:

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害

  

(一)病因

  本病的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

  多数病例肾小球内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二)临床表现

  1.尿液改变:

①蛋白尿②血尿③尿量一般在每日1000ml以下、肾小管功能损害明显者,夜尿增多

  2.轻、中度水肿:

晨起多为眼睑、颜面水肿,下午双下肢水肿明显

  3.高血压:

部分病人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

  4肾功能呈进行性损害:

呈慢性进行性

  (三)辅助检查

  1.尿检查

  1)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在1~3g

  2)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及管型尿

  3)尿中多形性红细胞及管型尿(颗粒管型、透明管型)

  4)尿比重多在1.020以下,晚期常固定1.010

  2.血液检查

  

(1)晚期:

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升高,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上,血红蛋白下降至中度正色素性贫血,血沉增快,血免疫复合物阳性,补体正常或下降。

  

(2)肾功能检查:

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功能减退

  (3)B超检查:

双肾对称性缩小

  (4)肾活组织检查:

可确定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

  (四)治疗原则:

  1.休息:

慢性肾炎患者若尿蛋白不多、水肿不明显、无严重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时可以从事轻工作,但应避免体力活动、受凉,防止感染,避免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

  2.饮食:

低蛋白低磷饮食。

应选优质蛋白食物

  3.水肿、高血压患者应限制盐<3g/d。

  4.利尿、降压、抗凝治疗:

  ACEI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脏保护作用

  (五)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

与肾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等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慢性病程消耗过多及限制蛋白质摄入等有关

  3.焦虑:

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理想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

  (六)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

可减轻肾脏负担,减少蛋白尿及水肿

  

(2)饮食:

  ①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每千克体重0.6~0.8g,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②饱和脂肪酸和非饱和脂肪酸比为1:

1,其余热量由糖供给③盐每天1~3g,并补充多种维生素

  (3)心理支持

  (4)防治引起肾损害的各种原因

  2.病情观察

  

(1)观察水肿、高血压及贫血的程度

  

(2)观察尿液改变和肾功能减退程度

  (3)观察各种征象:

  ①注意有无尿毒症早期征象:

如头痛、嗜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尿少和出血倾向等

  ②注意有无心脏损害的征象:

如心悸、脉率增快、交替脉、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心力衰竭表现

  ③注意有无高血压脑病征象:

如剧烈头痛、呕吐、黑蒙和抽搐等,须定时测血压。

  3.用药指导

  

(1)指导病人遵照医嘱坚持长期用药,以延缓或阻止肾功能恶化

  

(2)使用降压药时不宜降压过快、过低

  (3)避免伤肾药物的使用: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七)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劳,防止受凉,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以免复发

  2.按医嘱坚持用药,不得自行停药或减量,避免应用对肾脏有损害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

  3.女性病人不宜妊娠。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于肾脏本身疾病,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肾性肾炎等疾病过程中发生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很多,常见为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感染及药物引起。

小儿多见原发性肾病,又以单纯型肾病为主。

  有四大临床特点:

  1.大量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漏出,远远超过近曲小管的回收能力,形成大量蛋白尿。

  2.低白蛋白血症 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及肾小管对重吸收的白蛋白进行分解,出现低白蛋白血症。

 3.高脂血症 当肝脏代偿合成蛋白质时,脂蛋白合成亦随之增加,导致高脂血症。

  4.水肿 低白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水分外渗。

另外,部分水肿病人循环血容量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水钠潴留加重,产生水肿。

  

  二、临床表现

  

(一)水肿

  为最常见症状,且较重。

晨起眼睑、头枕部及腰骶部水肿较显著,起床后则逐渐以下肢为主,呈可凹性,严重时出现腹腔积液及双侧腹腔积液。

伴有尿量减少。

  

(二)高血压

  成人肾病综合征部分病人有高血压,水肿明显者可随水肿消退而降为正常。

  (三)其他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站立时或体位由卧位变为立位时,常易晕厥,与低蛋白血症致血容量不足、低血压有关。

  (四)并发症

  1.感染 是主要并发症。

常发生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

引起感染的因素很多,如组织水肿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大量免疫球蛋白从尿中丢失,血浆白蛋白低下使抗体形成减少,大量免疫抑制剂使用等。

  2.血栓及栓塞 多数肾病综合征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常可自发形成血栓,多见于肾静脉、下肢静脉。

  3.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脂血症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并发症。

  4.急性肾衰竭

  三、辅助检查

  1.尿检查 尿常规检查示大量蛋白尿。

  定性:

+++~++++

  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3.5g(小儿>0.05-0.1mg/kg.d),尿沉渣常见颗粒管型及红细胞。

  2.血液检查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可升高。

  3.肾功能 肌酐清除率可正常或降低,血尿素、肌酐可正常或升高。

  4.肾活检病理检查 可以确定病理类型。

  四、治疗原则

  1.休息 严重水肿、体腔积液时需卧床休息。

  2.饮食 采用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热量要保证充分,每日每千克体重不少于126~147kJ(30~35kcal)。

水肿时应低盐(食盐<3g/d)。

  3.利尿消肿

  4.减少尿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直接降低。

肾小球内高压,从而减少尿蛋白排泄,并延缓肾功能损害。

  5.药物治疗

  

(1)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应用一定要遵从下列用药原则:

  1)起始用量要足。

  2)减撤药物要慢。

  3)维持用药要长,服半年至1年或更久。

  小儿常采用中疗程(6个月)或长疗程(9个月)

  

(2)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中毒性肝炎、出血性膀胱炎及脱发,并可出现性腺抑制(尤其男性)。

  五、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 与血浆清蛋白下降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大量蛋白丢失,食欲下降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抵抗力下降及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高度水肿有关

  5.活动无耐力 与低蛋白血症有关

  6.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减轻肾脏负担。

  2.饮食护理

  

(1)蛋白质为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

  

(2)脂肪占供能的30%~40%,饱和脂肪酸和非饱和脂肪酸比为1:

1,其余热量由糖供给。

  (3)钠的摄入量不超过3g/d。

  (4)水的摄入量应根据病情而定,高度水肿而尿量少者应严格控制入量。

准确记录出入量。

  (5)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经常更换体位,并有适当支托,预防水肿的皮肤受摩擦或损伤。

儿科注意阴囊水肿的护理(丁字带托起)。

  (3)避免医源性皮肤损伤,注射时用5~6号针头,拔针后压迫一段时间。

  

(二)用药护理

  1.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应用环孢素的病人,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出现,如肝肾毒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钾、多毛及牙龈增生等。

  2.利尿药物 观察利尿药的治疗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如低钾、低钠、低氯血症性碱中毒等。

使用大剂量呋塞米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恶心、直立性眩晕、口干、心悸等。

注意初始利尿不能过猛,以免血容量不足,诱发血栓形成和损伤肾功能。

  3.输注血浆制品 不可过多过频,因长时间的肾小球高滤过及肾小管高重吸收,有可能造成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损害肾功能,也影响激素的疗效,对伴有心脏病的病人亦要慎用此法利尿。

  (三)预防感染

  1.使用激素期间应限制探视,房间每日紫外线消毒1小时,病人应戴口罩。

  2.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3.病室定时通风,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

  七、健康教育

  1.应注意休息,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劳累和剧烈体育运动。

  2.应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适度活动,避免产生血栓等并发症。

  4.有水肿时注意限盐。

  5.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减量或停用激素,了解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6.定期门诊随访,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

  第四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

  概述: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局。

  主要表现:

肾功能减退

  代谢产物潴留

  后果:

全身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一、病因

  病因可分为:

  1.原发性肾脏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2.继发于全身疾病的肾脏病变:

如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等引起的肾损害最后均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3.慢性尿路梗阻:

如结石。

  4.先天性疾病:

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均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我国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梗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较多见。

  二、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胃肠道症状是最早、最常出现的症状。

初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

  以后出现恶心、呕吐、呃逆、腹泻、消化道出血、口腔尿臭味。

  2.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

主要与水钠潴留有关,部分也与肾素活性增高有关。

  

(2)心力衰竭:

是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3)尿毒症性心包炎:

表现为胸痛、心前区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多与尿毒症毒素沉着有关。

  尿毒症性心包炎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之一。

  (4)动脉粥样硬化

  3.呼吸系统:

酸中毒时呼吸深而长。

  4.血液系统:

贫血是尿毒症必有的症状,

  贫血原因:

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加。

  出血现象,如鼻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