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858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

《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密码读后感.docx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读《课堂密码》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其中很多语句引起了我的共鸣,也给我带来了思考与感悟:

尽管教师在课堂中越发努力,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见提高,学习兴趣却与日俱减,这样的事实的确让人痛心不已。

痛心,真痛心!

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走近课堂;

一、有效课堂要“合作”

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并不能以具体的行为作为判断依据,而要看整个学期教学、整个学科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过程与目标究竟有利于谁。

教学安排要有学期意识、学科意识。

整体“合作”。

为了教学,教师不得不把学科知识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为了学习,学生不得不把拆分开的若干个知识点还原为系统化的学科知识。

如何把它们还原为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一方面需要得到教师的指点,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能力,后者比前者重要得多。

老师指点,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做。

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

就像齿轮一样,要向外输出动力,尽管需要每个轮子都尽力转动,是轮子与轮子必须协同转动;如果轮子各顾各地转动,往往是内耗动力而不是外输动力。

师生协作更重要。

师生“合作”。

每个人每天能够聚精会神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每天能够安静地坐下来学习思考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究竟应该在哪些时间聚精会神,哪些时间安静思考,这是学校在排课时要考虑的。

这句话要让排课的教导主任理解、落实。

对人的本能的尊重。

校师“合作”。

要真正让教同一群学生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们合作起来,既需要他们意识到合作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还需要学校相关的政策与制度能够引导和保障集体协作行为的发生。

师师“合作”。

二、知识储存逻辑要清晰,强化学生责任证明学生素质。

在学生前期的学习中,储存知识的能力肯定比提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后期的学习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更有价值了。

不管是知识的储存还是知识的提取,都是贯穿于学习、教学的整个过程的。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储存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作业时提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在考试中提取知识。

教师与学生在储存学科知识时逻辑要非常清晰,既能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又能让他们提取出来的学科知识为他人所理解,还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不断地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储存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忘记旧知识。

这段话告诉我们:

获得知识的过程,逻辑要清楚。

学生不但要通过学科知识来形成与提高自己的修养,还要通过提取出来的学科知识证明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在学科知识的储存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处于无知状态的学生而言,教师的主导作用似乎更甚于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在学科知识的提取过程中,教师只能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给予帮助,学生既发挥着主体作用,又主导了整个提取过程。

既强化了教师帮助学生储存知识、提取知识的责任,又强化了学生提取学科知识的责任。

重视学科知识的提取,在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互动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强化学生责任,让他们证明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三、向人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又远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学科兴趣并不是教师可以培养的,老师只能通过自己对学科的兴趣来感染学生,这就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魅力的相互浸润了,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淡化成绩,让学生对学科学习有兴趣,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

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

一是教材,一是教师。

因此,我们教师要运用好教材。

向人学习比向书本学习更愿意。

在内容上越是艰深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的学生人数也就越少;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我们要在内容理解上下功夫,内容难易针对自己的学生。

当我们希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时,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第一,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

第二,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

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需要在学生身上找原因,但更要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否出了问题;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怎样?

该怎样?

将已经解压的学科知识,转存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就有必要让学生完成生活学科化这项任务,也就是让学生重新压缩与抽象以生活经验形态存在的学科知识。

因而少讲多练是最好方法,多练不能过量,同时让学生劳逸结合,保持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

在学习兴趣得以保持与激发的情况下,哪怕教育资源稍微差一点,也同样会造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四、我的课堂我做主

在课堂教学中究竟谁应该是主体?

我的回答是:

最后谁上考场,谁就是真正的主体;谁不上考场,谁就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辅助者。

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教师的本职工作并不是追赶教学进度,而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结果更理想。

学生学习结果更理想才是我们的追求,教学进度可以计划,但不可追赶。

学科教师是否拥有对教学进度的决策权,就决定了教师是被动地服从来自教室外的教学进度安排,还是主动地顺应来自学生学习接受度的教学进度安排。

教师不是不愿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教学进度,而是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允许他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教学进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制于大纲,受制于学校,是对也是错。

由于教学进度并不是由教师决定的,因此,教师对越来越多的学生败下阵来也感到无能为力,最多也就是帮助他们晚一点败下阵来而已!

同感,无奈是错误的,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校对教师教学的管理,将更为宏观,更加长远,不在于一时一课,也不在于眼前的成绩与表现。

而在于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审核与指导,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预期与推进。

五、变“因材施教”为“因教施学”

因材施教是一个美丽的教育理想。

对教师来说,教学风格是很难改变的;对学生来说,他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如何改变教师教学风格,更不要说寄希望于更换学科教师了,如何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力求让自己的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从而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助益。

在“因教施学”这条可行的,也是自主的路上前进吧!

六、课堂教学讲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并不完全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传授技巧上,还体现在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计划上,更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兴趣与价值观的感染与浸润上。

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艺术性,以下三个步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一,跳出自我看学科;

第二,跳出学科看教学;

第三,跳出教学看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应为教育者;应有担当,我的课堂我做主;应“合作”;应讲艺术;保持学生学科兴趣;强化学生责任证明学生素质;让学生走向“因教施学”的路上。

读《课堂密码》第二辑营造“有趣课堂”有感

翻开书,在目录里快速搜索吸引我的字眼,第二章第二节以“有趣课堂”实现“有效课堂”的字眼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几年教育各界都在倡导“有效”课堂教学,我也在为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有效”而寻觅,也一直在为不知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苦恼,这几个字无疑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按图索骥翻开第二辑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终于从繁杂的论证和陈述中理出了一些思路:

1、课堂教学是学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进一步说是学科知识趣味化的过程,要让书本化的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具体化,从而让学生理解并且学会应用。

这才是作者所倡导的真正的“有趣”的课堂。

以前,我只知道将歌曲、谜语、游戏引入课堂就是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那些只是一种外在的兴趣,真正吸引学生的是内在兴趣。

正如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上并没有外显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而学生却学得一直盎然一样。

吴老师一开始就把非常抽象的组合思想,放到了生活中,放到学生经历过的生活中,让学生搭配衣服,慢慢地学生在经验的基础上,在吴老师有步骤的启发下发现了规律,进而将具体的经验抽象为一种知识。

也正是因为这些,这个课堂也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2、教师总是希望把自己曾经取得成功的学习方法或者自己在教学中提炼出来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可是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

因此,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体验式的学习,在体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就要把自己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因此,我想所有的老师都要多跟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学生。

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4、我们不要过于关注成绩。

怡校长就常说“不要眼睛只盯着成绩,要着眼于让学生爱学习,爱读书,如果这些做到了,成绩就会自己找上门。

”这本书的观点与怡校长的观点一样,我们倡导读书,实施读书工程,重视德育,都可以为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提供更多的启示物和智力背景支持,为学科知识的获得打造更好的底色。

通过阅读,我的内心明朗了许多,有一种众里寻他千XX,读完此书,答案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兴奋感,有一种因读书而产生的甜甜地幸福感。

读周彬博士的《课堂密码》第三辑:

塑造“有序课堂”有感

今天读到了《课堂密码》的第三辑:

塑造“有序课堂”。

我很赞同他要求“课堂管理”的这个观点,因为在当今社会的课堂里,已不再是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听的课堂了,正常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心中都很清楚,现在的课堂管理真的很重要。

在我们学校就曾出现这些现象:

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上课期间互相讲话、课中看课外书、课时吃东西、课内玩玩具等等。

象这样的课堂教学如果老师仍无视学生继续讲课,那能有什么效果呢?

于是学校一再要求老师要做好班级课堂管理工作,先管好再教学。

可能这已经是非常低级的做法了,但不这样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非常之多,父母大多外出打工。

他们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回家一趟。

多日不见了孩子,疼还疼不过来,哪还去做什么引导和教育呀!

并且我就亲自见过一个父母,他们二人都是在外地搞清洁,每天早上两点钟就得起来扫马路,早饭后还得拖一阵子垃圾,应当说是相当的辛苦了。

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回来后还跟孩子讲,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好,自己在外混得是多么的有面子,钱是多么的好赚等等。

他们这样说我能理解,是想让孩子心理更好,想让孩子对他们别担心,但他们哪里知道,这却让孩子感觉读书真的很无用,教他们的哪位老师不是高材生,哪位老师在校时学习成绩不是非常之好,可现在做老师了,一个月不也只拿这点钱?

还不如小学毕业的父母在外赚的钱多呢?

所以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哪来的学习动力呀?

于是,我们的课堂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虽然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教学方法,虽然要调动学生集体的学习力量,但仍需要通过纪律教育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这就需要管理。

但对于“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这一节我还是有些方面不太赞同的,这可能就是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大家”的心境吧!

在现实的社会中,只要谈起教育,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好的方面很少是老师的功劳,但只要是差的方面,就全是老师教导的不是了。

他说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权力,就会弱化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我想问的是,当今的教师还有什么权力呢?

教师在这个社会中是任何权力都没有的人,大家想想,做教师的为了家庭去办事,哪件事找人容易?

倒是别的人要找教师办事了非常容易。

教师专门搞教育,自己家的孩子要上学,许多人都得求哥拜姐地找人,容易吗?

当然这不是说我心理有什么毛病,而事实却是如此,虽然我的孩子很小,还没有到要我求哥拜姐地找人上学的年龄,可我倒是常听同事这样讲。

但社会各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并没有弱化,反而是更加严格,甚而到学生走路出现了安全问题都是因为老师没有教育好的程度,这是什么话?

读《课堂密码》(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有感

在这一辑中,周教授探讨了课堂中的“学生”。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要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设计我们很熟悉,因为这是我们每天上课前必须精心准备的,而且在目前的各类各项评优课中,这一项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可能更多的是考虑教材,教法,教学目标等等,学生也会考虑,但似乎并不是放在首位的。

但读完周教授的诠释后,才发现原来学生在课堂设计中是何等重要。

周教授建议课堂设计可以分以下三步。

第一是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第二是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第三是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

那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先去调查学生有哪些优势,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寻找可以树立信心的优势。

然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设计课堂。

最后那就是水到渠成,在这样的课堂上,通过教师激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充分感悟、乐于模仿。

试想,这样的课堂怎么会不受到学生欢迎呢?

回顾自己的课堂,会发现,只要是讲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会异常兴奋,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不正是因为他们有话可说,找准了学生的优势了吗?

由此可见,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一定要教师运用智慧,从他们的优势出发,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读《课堂密码》(第五辑课堂中的“教师”)有感

在这一辑中,周教授又与我们一起探讨了课堂中的“教师”。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周教授很喜欢用数学公式来讲他的理论。

同样在这一辑中,他又提出了一个成绩竞争=专业竞争+时间竞争的公式。

从这个公式来看,只要专业投入的时间越多,在学生身上投入的时间越多,那成绩就会越好。

可是回到我们的现实,同时做到似乎不可能。

因为教师的时间就这么多,如果在自己的专业上花费了较多时间,就意味着在学生身上投入的时间就少,反过来,在学生身上投入的时间多了,自己的专业就无暇顾及了,或是顾此失彼。

事实上,现在的教育需要的是既勤奋又智慧的老师。

勤奋代表着时间上的投入,智慧则代表着专业上的投入。

怎样能做到这两者的兼顾,值得深思。

以我自己为例,我感觉自己还算是勤奋的老师,至少不会偷懒吧,也愿意在学生身上花时间,但这几年的教学下来,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就这样,似乎无法再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让我很困惑。

于是我开始寻求自己专业上的突破,2008年报考了教育硕士,但因专业课没过,本想就此放弃,但是在家人与同事的鼓励下,于2009年再次报考。

通过努力,终于考上了,但考上不等于成功了。

接下来的日子是痛苦的,目前还在煎熬之中,因为三年的学习都是利用假期,同时工作期间还要为最终的硕士论文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辛苦是肯定的,放弃休息娱乐也再所难免,但我想这是自己在专业上的深造,对于今后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所以就坚持吧。

我相信,只有专业上过硬了,才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自己的专业发展也才能有所提升。

我更愿意自己成为一位智慧型的教师,就让我为之奋斗吧!

《课堂密码》读后感

我阅读了学校推荐书目《课堂密码》。

这本由教育学博士周彬编写的书,封面平淡,但是书名中的“密码”二字让我耳目一新。

书分为“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部分,这本书很有条理,系统性很强。

随手又翻到书中某一页,语言很平实,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和我们平时的教学随笔差不多。

这本书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你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我们每天都在喊”“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大家也都在努力做,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我们每天在忙碌中度过,早上进教室指导早读,收作业,批改作业,督促改错,辅导学生;我们每天在抱怨中生活,抱怨学生这个题讲了好几遍,学生依然出错。

抱怨班上总是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让你不省心。

我们每天都在责怪自己,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是一件事都没有做好。

   我捧着《课堂密码》坐在办公桌前,静心地品味“密码”的滋味,不由地在得到美美的享受同时,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感到了隐隐的阵痛,又仿佛给予我的困惑以答案,让我毫无选择地细细盘点着自己走进课堂的点滴收获。

当看到周彬博士观点时,有一种被感动的感觉,特别是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问题也都是走进课堂时看到听到的,看到周彬博士分析得那么透彻,我自己也收获颇多、感悟不少。

   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

周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要“打造有效课堂”。

什么叫课堂教学?

什么叫“有效课堂”?

仿佛没有比考试更直接、更权威、更有说服力的。

作者对考试前师生既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描写让人不免一笑:

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减轻紧张感。

教师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讲给学生听,学生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掌握,大家都在过着查漏补缺的生活。

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考前百分之百地掌握知识点,学生自己也是如此。

可是,教师与学生呈现出来的疲态、显现出来的茫然,很难让人相信这支疲惫之师能够在高考或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确实,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

在学生前期的学习中,储存知识的能力肯定比提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但在后期的学习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更有价值了。

当然,只是根据学习的阶段来区分知识的储存与提取哪个更有价值,既不科学也不全面,因为不管是知识的储存还是知识的提取,都是贯穿于学习、教学的整个过程的。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

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老师要检查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出了问题,自己的课堂结构是否出了问题。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是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激励,为后进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让后进生在课堂上得到表现得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那么这节课的课堂结构得以优化,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

由此诞生的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也成为一个时髦的课题,在中小学广为流传。

可是,尽管我们向课堂要了这么多年的效率,有效教学也被大家研究了这么多年,但是除了积累了大量课堂教学技巧之外,对于决定课堂效率的要素反倒少人问津,从而让教师经常陷入多技巧却无成绩或有成绩却无技巧的尴尬之境。

其实课堂效率的实质,是教学与学习的协调共进,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进度步调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密码》这本书对我们在一线的老师有非常大的帮助,它让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把握,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是我们一直寻找指导我们课堂教学的密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